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欒成校:國際視野下的養老保險發展之道

2021年10月29日17:45      

  意見領袖丨欒成校 方剛  康東亮

  人口老齡化是全球性問題,相比于中國,歐美等一些國家和地區更早地進入了老齡化社會,經過長期發展,已各自形成了相對成熟的養老保障體系和養老服務體系,商業保險公司積極參與其中,成為養老服務市場的重要主體。因此,研究國際成熟養老市場經驗,對我國保險行業把握機遇,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和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一、國際養老市場經驗

  從養老服務支付體系來看,基本均采取分層支付體系,即第一層次的政府基本養老保險,第二層次的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三層次的個人養老賬戶和商業養老保險。

  從養老服務模式來看,大體可分成三類: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居家養老是指老人居住在家中,接受養老服務機構或平臺提供的上門養老服務;社區養老是指將養老服務設施引入社區,讓老人在社區內接受日托、護理等養老服務;機構養老是指讓老人到養老公寓、療養院等專門養老服務機構進行養老。

  (一)美國:市場化的社區、機構養老

  1.養老服務支付體系:個人養老儲蓄保險占據較大份額

  美國的養老服務支付體系主要由“三大支柱”構成。第一支柱為聯邦政府基本養老保險,由社會保障管理局負責管理和運作,職工退休后,參照基本保額領取退休金;第二支柱為政府和雇主養老金計劃,包括公共部門養老金計劃以及私人養老金計劃,主要通過稅收遞延吸引人們參與;第三支柱為個人儲蓄養老金,主要形式為建立“個人退休賬戶”(IRA),通過延遲納稅、免收投資收益所得稅等稅收優惠吸引人們參與。美國養老金規模快速增長,從1978年的4150億美元快速增長到2019年的35.27萬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約10%。其中,第三支柱個人養老儲蓄險(包括IRA和養老年金)增長迅速,2019年已達13.33萬億美元,占比37.8%。

  2.養老服務模式:社區、機構養老受青睞

  美國的養老服務模式呈現多元化特點,既有居家養老,又有社區養老和專業機構養老;既有針對普通大眾養老服務,又有針對富裕階層的高端養老社區和機構。政府、公益組織、私營機構均參與其中,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總體來看,美國的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發展較快,有著較大的市場空間。究其原因,一是相比居家養老,美國老年人更加看重社區、機構養老服務單位在健康管理和護理方面的專業性;二是相比傳統的家庭觀念,美國老年人期望得到更多的社交體驗。

  3.保險公司參與養老市場

  美國自1974年開始推行長期護理商業保險,20世紀90年代,長期護理險經歷了快速增長,到2002年有超過130家公司經營長期護理保險,總保費收入達61億美元。進入21世紀后,由于巨額虧損等原因導致經營主體數量出現下滑,2017年只剩15家公司經營長期護理保險,保費規模也下降至10億美元左右。美國市場的長期護理保險產品多與養老社區緊密結合,當被保險人進入需要護理的階段后可以入住保險公司認可的養老社區,保險公司報銷其護理費用或者直接提供護理服務。除自身社區外,保險公司一般與多家養老社區合作,為保戶提供多地區、多類別的護理和住宅選擇,同時提供配套的醫療和其他服務。例如美國Alignment Healthcare保險公司針對老年人建立分層護理模型和提供超越醫療保健的全方位服務,將老年群體分為健康體、意外事故人群、即將罹患慢病的人群和慢病群體,有針對性地配置醫療資源,開發Care Anywhere模型,為客戶提供及時有效的護理服務。除醫療保健服務外,公司還提供全方位的居家養老服務,包括按需護理服務、交通服務、陪伴服務、寵物護理等。

  (二)日本:傳統人文帶來“居家+上門養老”

  1.養老服務支付體系:個人養老保險年金市場快速增長

  日本從2000年開始實施養老年金保險制度,經過二十余年的發展,形成了三個層次的養老年金保險體系。第一層次為國民年金保險,包括養老年金、殘障年金、寡婦年金、母子年金和遺孤年金;第二層次為與收入相關的職工年金,根據參與者的職業不同,可分為厚生年金和共濟年金,前兩個層次的養老保險統稱為公共養老金制度,由日本政府統一運營;第三層次為可任意加入的養老年金保險,主要是私人企業經營管理者的職業養老金或公司養老金。第三層次的個人養老年金保險主要包括iDeCo(個人確定繳費型)和NISA(個人持續賬戶計劃)。iDeCo規模從2011年的5255億日元上升到2020年的2.2萬億日元,年化復合增速17%;2020年末NISA賬戶達到23萬億日元。

  2.養老服務模式:居家養老+上門介護

  居家養老符合日本傳統家庭觀念,更容易被老人接受,是日本最典型的養老模式。同時,日本自2000年4月開始實施具有社保性質的《介護保險法》,通過鼓勵居家養老來減輕醫療機構的負擔。《介護保險法》規定40歲以上人群必須參加介護保險,介護申請人(被保險者)向介護保險機構繳納保險費,當申請人認為自己需要服務時,由介護保險機構指定介護服務供應商,經過一系列評估,出具評估鑒定意見,確定介護等級,匹配介護方案,享受不同程度的介護服務。介護服務費用由個人支付10%左右,其余資金主要來源于保費和財政稅收。

  3.保險公司參與養老市場

  日本保險公司在養老市場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銷售養老保險產品,包括個人年金保險、長期護理保險等產品。早期由于社會保障體系覆蓋程度較深,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參保率并不高,隨著社會保障收縮和個人責任的增強,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也迎來了較大的發展,包括認知癥保險在內的新型養老保險產品也不斷出現。同時,保險公司通過設立各類基金的方式投資養老服務機構,有的也直接參與養老服務機構的運營管理。

  (三)德國:居家養老是普遍方式

  1.養老服務支付體系:個人養老保險市場成熟

  與美國、日本類似,德國也建立起“三支柱”養老支付體系。第一支柱為法定養老金保險,是養老金計劃的核心,由所有在職雇員支付的養老金來組成的一個公共資金池,費用直接從工資中扣除,雇主和雇員各自承擔一半的金額。第二支柱為企業養老金計劃,企業通過直接為雇員投保或者提供優惠的養老保險項目來增加今后養老金的額度。第三支柱主要是里斯特計劃和呂庫普計劃的個人養老保險,里斯特計劃在2006—2008年受益于政策刺激大幅增長,隨后總體趨于平穩;呂庫普計劃增長勢頭良好,但增幅日益放緩,其原因可能是目標受眾近于飽和以及近年來的低利率大環境。

  2.養老服務模式:模式多元化,鼓勵居家養老

  德國養老服務可劃分為三種基本類型。一是居家護理型。居家養老是大多數老人的選擇,生活基本能夠自理的老年人可自行到住所附近服務網點或周邊社區服務中心獲得必要的生活援助。二是全天候機構。服務對象一般是護理級別較高的老人或是無子女老人。這部分老年人入住養老院,由養老院提供集中的生活照料、基礎護理和醫療護理。三是互助式養老。發展時間較短,老年公寓通過現代化科技手段設置性能優化的養老護理服務設施,吸引老人入住。

  同日本介護制度類似,德國于1995年正式實施《護理保險法》,規定所有醫療保險的投保人都要參加護理保險。參加護理保險的老年人產生護理需求時,提出領取護理保險申請,保險機構指派專業人員對老年人身體狀況進行評估,確定護理級別。根據評定的護理級別,老年人或居家接受移動護理服務,或入養老院接受集中的護理服務,保險機構支付相應的護理保險費用。

  3.保險公司參與養老市場

  在德國養老支付體系中,商業保險公司發揮著重要作用。相較于美日,德國民眾的投資理念較為保守謹慎,風險厭惡程度較高,銀行系、基金系金融機構提供的養老產品和服務十分有限,保險公司是德國企業年金和個人商業養老保險市場的主力軍。同時,保險公司經營長期護理保險,為被保險人支付護理費用或提供護理服務。在投資端,養老產業也是保險公司重點關注的產業之一。

  二、國際養老市場的經驗啟示

  (一)商業養老保險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雖然和美、日、德等國一樣,我國已初步建立多類型、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金制度體系,但第二、第三支柱的發展滯后,遠沒有達到應有的地位和作用。據統計,我國第二、第三支柱養老金占GDP比重僅為3%,不但遠低于美國的152%,也遠低于全球60%的平均水平。2020年,中保協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研究報告》中預測,未來5—10年時間,中國會有8萬億—10萬億元的養老金缺口。因此,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養老年金等商業保險具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將是保險市場新的藍海。

  (二)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亟待創新

  縱觀國際市場,商業保險在養老服務市場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為養老三支柱的構建提供了豐富的產品和服務。商業養老保險、長期護理保險、長期醫療保險等與養老相關的專屬型保險產品在這個產業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且已經形成一定的市場規模和市場影響力。隨著國內消費者需求日益旺盛和多元化,加之政策逐步放寬,未來養老類產品的創新空間十分廣闊。同時,商業保險需要結合養老產業在醫療、護理服務等方面的痛點,將相關養老服務嵌入產品,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個性化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三)居家養老是未來趨勢

  縱觀國際市場,居家養老模式相當普及,尤其是有著傳統家庭觀念的亞洲國家。居家養老的核心是客戶能夠及時得到相關的服務,因此居家照護產業必須要高度發達。國外保險公司Unitied Health Care、Anthem通過協同不同類型的居家照護服務機構,為居家養老的客戶提供日常生活協助、醫療保健、慢病護理、臨終關懷等各類醫療養老服務,滿足老年人常見的各類需求。

  近些年,國內也涌現出一大批居家照護服務機構,聚焦于居家醫護康養服務體系的打造、信息智能中臺的建設,以及創新服務體系搭建。保險企業可以整合這些居家養老服務資源,提供產品加服務的一攬子養老方案,滿足客戶居家養老需求。

  三、我國養老市場發展現狀

  (一)人口老齡化趨勢已經顯現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結果,全國人口共14.1億人,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約1.9億人,占比13.5%,相比1991年增加了1.22億。按照聯合國的最新標準,一個國家或者地區65歲及以上人口達到總人口的7%—14%為輕度老齡化,14%—20%為中度老齡化,20%—40%為重度老齡化;按照該標準,我國已經站在了中度老齡化的邊緣。從人口年齡分布來看,未來15—20年將有更多的人進入老齡群體類別,養老需求將有更大的釋放和增長。

  (二)養老服務支付的“三大支柱”

  我國是在“未富先老”的情況下進入老齡化社會。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金的支出壓力逐漸增大。要實現老齡人群“老而富足”,需依靠養老服務支付的“三大支柱”:養老金、企業年金和商業養老保險。目前,我國“三大支柱”的建設仍處于初級階段,且發展尚不均衡。

  1.基本養老保險

  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接近6萬億元,覆蓋人數近10億人,是全球覆蓋人數最多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但是,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負債型特征十分明顯,尤其是近年來,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增速、支出增速、累計結余增速整體均呈下降趨勢。從2020年開始,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累計結余轉入負增長,全國平均可支付月數也在不斷下降,如圖1所示。近年來為了減輕企業負擔,社會保險費率的下調,更對養老基金結余增長造成了一定影響。

  2.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

  作為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是指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及其員工在依法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自愿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經過多年的發展,基金累計規模達到3萬多億元,占GDP不到3%。企業年金參與人數僅為2718萬人,覆蓋人群有限,職業年金建立時間也不足5年,均無法真正發揮第二支柱的作用,如圖2所示。

  3.商業養老保險

  我國第三支柱為個人商業養老金,是以個人名義自愿參與的養老金,其參與形式可為保險、基金、信托、理財等,目前缺乏統一的統計口徑,只有稅延商業養老保險被納入統計口徑。稅延商業養老保險從2018年5月份試點以來,截至2019年末累計規模只有2.45億元,占比0.002%。

  而同期,美國養老保險總資產達35.27萬億美元,其中基本養老保險規模2.8萬億美元,占比7.9%;雇主養老保險規模19.14萬億美元,占比54.3%;個人養老儲蓄險規模13.33萬億美元,占比37.8%。

  與美國相比,我國三支柱體系發展不均衡,第三支柱處于缺失狀態,如圖3所示。

  2019年美國第三支柱養老金占GDP的比例達到62.2%,如果中國按50%的比例測算,則第三支柱規模長期空間可達50萬億元,未來發展空間巨大。目前,銀行、保險、基金等各個機構都在積極發展第三支柱業務。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自2018年5月試點以來兩年時間累計實現保費收入3億元;截至2021年6月末,養老目標基金共有132只,總規模超700億元;目前商業銀行的養老型銀行理財也在不斷發行中。2021年7月26日,全國政協在京召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專題協商會,人社部負責人在會上針對加快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建設表示,將加快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建設,養老第三支柱政策框架已上報國務院。可以預計,我國商業養老保險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難得機遇期。

  (三)國內保險企業布局情況

  1.多數險企:開發養老相關保險產品,未涉及養老服務。多數險企參與養老產業主要還是停留在產品層面,未涉及養老地產的投資運營和養老服務的提供。市場上的養老保險產品主要是儲蓄型的“年金+萬能”保險,其產品本質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商業養老保險。同時,與養老緊密相關的長期護理保險、長期醫療保險明顯缺失。2021年6月,隨著《關于專屬開展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的出臺,部分險企開始推出專屬養老保險產品,與之前的產品相比,產品在繳費、投資、領取等方面都更加具有長期養老的特征,采用個人財富賬戶和健康賬戶的形式為投保人提供產品和服務。同時,長期護理保險也在持續研究和試點之中。

  2.部分頭部險企:投資運營養老社區。除開發養老保險產品外,部分頭部險企已經開始投資、建設和運營養老社區。大部分養老社區將目標客戶定位為高凈值人群,提供協助生活、專業護理等生活服務,通過打造“智慧+科技醫養體系”,與當地知名醫院合作,實現遠程醫療、專家會診等服務。同時,通過將保險產品和養老社區結合,為客戶提供財務規劃與養老實體服務相銜接的一攬子養老計劃,客戶累計總保費達到一定標準即可獲得養老社區入住權,鎖定稀缺養老資源。少部分險企還布局了沿海和旅游城市的旅居養老項目。

  3.部分中型險企:與康養產業合作。部分中型險企通過與康養產業合作的方式嘗試融入養老服務產業鏈。如在全國范圍內積極整合康養資源,為客戶提供就醫綠通、醫護上門、居家頤養、健康管理等綜合解決方案。保險企業通過與康養產業打通客戶和渠道資源,為客戶提供包括保險產品和康養服務在內的一攬子服務,滿足客戶需求,增強客戶黏性。

  四、生態化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將成中小險企破局關鍵

  由于重資產養老社區投建對于中小險企來說,具有相當大的挑戰,我們認為中小險企可以將發展養老保險和服務的方向放在居家養老領域,通過整合或者加入居家養老服務生態圈,不僅僅是成為養老產業鏈的一個環節,更重要的是要成為整個產業鏈的整合者和協調者,將客戶端、服務端、支付端及相關產業連接起來,這將是中小險企發展養老業務的突破口。

  (一)短期:創新養老產品,提升服務能力

  保險企業要利用長壽風險的管理優勢,滿足客戶養老資金儲備需求。保險企業應密切關注國家關于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政策及其實施細則,積極研發不同類型的商業養老保險產品,包括專屬養老年金、長期護理保險、失能保險、長期醫療險及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等。要著重研發具有長期穩健投資能力的賬戶式養老產品,在保底收益的基礎上,提供多種投資賬戶供不同風險偏好的客戶選擇。專屬養老產品要與養老需求真正結合,鎖定投資期與領取期。同時,相較于銀行中短期理財和基金,長期投資能力是養老保險產品的核心能力,要充分發揮險資管理和風險分散優勢,提升大類資產配置水平和投資管理能力,為客戶創造更穩健的長期回報。

  同時,要提升保險企業在養老領域的營銷服務能力,在保險營銷員、風險管理師、健康管理師的定位之上,增加養老規劃師的職能,真正能夠為客戶養老保障提供咨詢服務,例如養老金規劃、退休投資建議、家庭資產配置等,滿足一站式養老金融服務需求。

  (二)中期:聚焦居家養老,整合服務資源

  在滿足養老資金儲備需求的基礎之上,保險企業要積極探索如何滿足養老服務需求的問題。為適應居家養老和上門服務的趨勢,保險企業應積極與專業養老服務平臺、養老設備提供商等養老服務供應商合作,研究將居家頤養、上門照護等服務嵌入到保險產品之中,以優質的養老服務吸引和留存客戶。

  保險企業可以通過自建照護專家團隊,或者通過與養老資源服務平臺協作,按需提供上門照護服務。除上門服務外,居家養老模式的另一個核心是高效便捷的線上服務。保險企業要建立起數字化驅動的智能化養老服務運營體系,提供線上咨詢、線上探視、線上診療、線上監護、線上關愛交流等一系列遠程服務。通過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提升客戶體驗,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降低運營成本。

  (三)長期:嵌入健康管理,完善康養生態

  專業而高效的健康管理和醫療資源是養老服務真正的剛需,也是養老服務供應商最稀缺的優勢資源。只有把養老和健康管理及醫療結合起來,完善康養生態系統,才能真正滿足客戶居家養老需求。

  在整個康養生態中,保險企業可以發揮兩個角色的作用,一個角色是保險解決方案的提供者,重點解決養老資金規劃、儲備與管理;另一個角色是整個生態的整合者和協調者,協調上下游產業鏈為客戶提供醫、藥、健、護、養等一系列康養服務。

  作為整個生態的整合者和協調者,保險企業要發揮類似項目經理的作用,要通過制定統一的機制、便捷的流程和分層的標準,將市場上與養老相關的不同角色的主體整合起來,根據客戶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的養老服務。

  總之,養老市場是未來壽險行業競爭的新賽道,而生態化的居家養老模式是中小險企破局的關鍵一招。通過短期聚焦產品創新,中期發力資源整合,長期完善生態建設,才能在未來養老市場的競爭中厚積薄發。

  (本文作者介紹:華泰保險集團戰略與創新發展部總經理)

責任編輯:李琳琳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網絡文學盜版一年損失近60億 侵權模式“花樣百出” 香港診所被曝給內地客人打水貨疫苗 給香港人用正品 鐵路部門下發買短補長臨時辦法:執意越站加收50%票款 優速快遞董事長夫妻雙雙身亡 生前疑似曾發生爭執 澳大利亞房價暴跌:比金融危機時還慘 炒房團遭趕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廣州重慶靠前 五一假期國內旅游接待1.95億人次 旅游收入1176.7億 華為正與高通談判專利和解 或將每年付5億美元專利費 游客在同程藝龍訂酒店因客滿無法入住 平臺:承擔全責 花650萬美元進斯坦福當事人母親發聲:被錄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