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任澤平
1 總基調:超常規逆周期調節,更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穩住樓市股市
此次政治局會議定調十分積極。
會議提到,要“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首次提出“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首次搭配“更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政策力度空前。
本次會議傳遞八大積極信號:
第一,更積極的財政政策。上次如此提法在2020年,應對疫情沖擊。預計明年上調赤字率,財政政策增量擴容,加快10萬億化債落地。
第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上次如此提法在2008-2010年,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預計明年更大力度降息降準。
第三,全方位擴大內需,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預計明年促消費中央補貼金額有望擴大。投資方面,一是優化結構,二是抓落實,三是激發民間投資積極性。
第四,穩住樓市。房地產是周期之母,房地產穩則經濟穩。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明年有望進一步放寬限購、大規模住房銀行收儲等更多新政策出臺。
第五,穩住股市。引導中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發揮資本市場并購重組功能,支持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
第六,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支持未來產業和戰略性產業發展、深化科研與產業融合、優化政策環境。加大力度支持并購重組和產學研一體化。
第七,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明年促進對外開放的方向可能在加強區域開放、推動文化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等。
第八,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城市和鄉村相互配合協調,縣域經濟“微中心”化,都市圈農村反向融合。
中國經濟潛力大,如果全力拼經濟,前景光明。
2 財政政策:從積極到“更積極”
會議提到,財政政策要“更積極”,上次如此提法在2020年,應對疫情沖擊。
赤字率有望提升至4%以上。2023年、2024年預期目標赤字率均為3%,但2023年窄口徑赤字率實際已達到4.59%。配合“更積極”的表述,明年預計赤字率提高一個百分點,實際提高1.3萬億的財政赤字規模,相對于近幾年每年1萬億元特別國債等舉措來說,絕對規模的變化并不大,但有助于打破3%赤字率的古板約束和提高財政政策的靈活性。
10萬億化債工作加快推進,明年關鍵在于落地。11月8日,財政部公布10萬億元化債方案,10月以來用于化債的債券已發行超過兩萬億。明年關鍵在于落地,中央加速下達置換債額度、地方政府加速發行,通過釋放原本用于償債的財政資源,地方政府可以增加對投資和消費、科技創新等領域的支持,從而促進經濟的恢復增長。
財政政策發力,一是擴張各類專項債以及中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使用范圍,減少約束條件,更重要的是其投向領域是否可以撬動更高投資乘數;二是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特定群體支出,地方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幫助特困人員、孤兒、孤寡老人、學生、失業人員等特定群體抵御風險;三是結構性減稅降費,在科技創新和制造業領域的企業有所傾斜。
3 貨幣政策:從“穩健”到“適度寬松”
會議提到,貨幣政策要“適度寬松”,上次提法在2008-2010年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時隔14年再現,足見力度。
預計明年更大力度降息降準,可能累計調降政策利率50BP左右,累計降準200BP左右。12月2日,央行行長潘功勝在2024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上表示,“明年央行將繼續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和政策取向,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調控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降低企業和居民綜合融資成本。”
降準、購債等多渠道釋放中長期資金,維護流動性寬裕。11月底,MLF到期、專項債發行提速等導致流動性需求大增,央行同步開展8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和凈買入國債2000億元增加中長期資金投放。當前我國央行持有政府債券占總資產比重約5.5%,與成熟國際市場央行持有政府債的規模和體量相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預計明年將通過降準、購債、上繳央行利潤、結構性政策工具等方式,更大力度滿足市場對中長期資金需求。
4 全方位擴內需,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
政治局會議提到,要“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明年出口承壓,擴大內需是提振經濟的關鍵。今年中央劃撥15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的特別國債,帶動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8%,較上月增加1.6個百分點,高于季節性。我們預計明年促消費中央補貼金額或在3000億以上。
今年在消費上主要是推動以舊換新、培育新增長點和發展服務消費,明年或以開發消費新場景和新增長點以及繼續大規模以舊換新為主。新能源車以舊換新補貼延續,同時將消費補貼拓展至服務、生育等領域,撬動內需增長。
投資方面,要提高投資效益,一是優化結構,二是抓落實、重效率,三是激發民間投資積極性。明年投資可能傾向于基建投資和戰略性產業投資,這類投資可帶動大量相關產業鏈發展,撬動投資杠桿。老基建如高速公路等,數據顯示,2025年北京、廣東、四川、湖南、河南等省市均有較大規模公路建設計劃;新基建投資方面,投向水利、5G網絡、數據中心等。戰略性產業如芯片、量子計算、人工智能等。
長期來看,擴大需求的核心是創造就業崗位和提升收入預期。有效投資帶動就業、消費回暖穩定預期,政策需持續發力帶動經濟穩步復蘇。具體方向上,或重點支持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群就業,如為企業提供定向招聘補貼等。
5 穩住樓市
會議提到,要“穩住樓市”。
房地產是周期之母,房地產穩則經濟穩。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明年或有放寬限購、住房銀行收儲等更多新政策出臺。9月下旬政治局會議定調地產“止跌回穩”,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建立動態調整存量房貸利率機制,多地放松限購、限售、限價、信貸,降低稅費,允許專項債購買土地和存量房儲。國慶后,一二線樓市銷量改善。
我們總的判斷:目前樓市量起價穩,源于在政策組合拳下前期受創信心有所恢復,但考慮到主要城市庫存依舊高、居民購買力及信心不足、政策效果遞減效應,樓市政策要需要加碼,市場總體呈現我們之前判斷的大分化格局。
2025年,將從供需兩端發力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需求端激發購房者熱情,可能繼續放寬一線城市限購、推出針對首套房或改善型住房的財政補貼政策等;供給端改善資源配置,對于閑置或庫存較多的地區,減少供地,加快舊房改造或以租代售措施,盤活存量資產。住房保障銀行收儲,資金規模要大、利率要低、期限要長;對供需兩方提供金融支持,首套房貸利率可能進一步下調,金融機構加大對優質房企的融資支持,對按政策要求發放白名單貸款的商業銀行進行免責,同時針對困境房企實施專項債務化解方案等。
通過大規模住房銀行收儲庫存商品房,用于租賃房和保障房,有助于改善民生、救助房企、改善地方財政和防止爛尾樓風險,一舉多得,資金規模要大、期限要長、利率要低,才能落地見效。
6 穩住股市
會議提到,要“穩住股市”。
資本市場預計是明年工作重點之一。股市繁榮有助于促進消費和科技創新。今年九月底,國務院送出資本市場“大禮包”,平準基金正在醞釀,創設創新兩項貨幣政策工具,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繁榮發展。匯金中長期入市,托底股市;鼓勵上市公司加強產業整合,支持并購重組,優化投資環境。
具體來看,明年可能繼續在以下方面發力維穩股市:1)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投資市場生態。通過完善注冊制、提升市場透明度、嚴格打擊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行為,增強投資者信心。2)促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重點支持具有核心技術的“硬科技”企業上市,特別是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和綠色產業領域;強化信息披露與治理,通過監管要求提升上市公司質量。3)引導中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鼓勵險資、社保基金、外資等中長期資金入市、引導上市公司回購。4)發揮資本市場并購重組功能,支持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支持消費與科技產業融合,推動科技賦能消費,鼓勵相關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發展新消費模式如線上線下融合、新零售等。
7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政治局會議提到,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特朗普2.0預計將提高貿易壁壘,加速“卡脖子”領域的國產替代進程。打破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關鍵在于自主科技創新,靠科技創新培育經濟新動能。12月5日,財政部就《關于政府采購領域本國產品標準及實施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擬給予本國產品相對于非本國產品20%的價格評審優惠,加速國產替代。
2025年,以未來產業和卡脖子相關產業為重點領域,強化企業作為科技創新主體的地位,同時注重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2025年科技產業政策可能涉及以下領域:1)支持未來產業和戰略性產業發展。培育具備戰略性、顛覆性的新興產業,包括量子計算、人工智能、生物制造、衛星互聯網、人形機器人等領域。2)深化科研與產業融合。鼓勵企業牽頭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推動科研機構和企業聯合攻關,促進技術鏈與產業鏈的高度協同。如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通過“產業孵化+平臺賦能”模式,成功孵化9個來自全國高校院所的產學研項目。 3)優化政策環境。加大力度支持并購重組和產學研一體化。
8 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和外資
政治局會議提到,“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
2025年,促進對外開放的思路可能在加強區域開放、推動文化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等。
區域特色驅動開放深化。除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傳統開放前沿外,中西部地區可能成為2025年政策創新的試驗場。如通過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和邊境貿易試點,打造“內陸自貿港”或新興物流樞紐(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跨境電商與數字服務的模式突破。具體可能包括為中小企業定制服務平臺、加大知識產權保護措施,以及推動跨境電商與物流網絡的智能化整合。
文化和服務貿易驅動。服務業,特別是文化產業的國際化輸出或成為2025年的亮點之一。通過電影、游戲、音樂等文化產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并通過數字化服務平臺和國際合作提升文化軟實力。
更高質量的外資引導政策。明年外資政策或將更關注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外資在芯片制造、生物醫藥和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同時提供精準的激勵措施。這種“精準對外資”將更加突出質量導向。
8 城鄉融合發展,新型城鎮化
會議提到,要“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要加大區域戰略實施力度,增強區域發展活力”。
縣域經濟“微中心”化。2025年,中國的縣域將被進一步賦能,以增強小城市和鄉鎮的承載力。在縣域層面推進“微中心”化,將縣城和核心鄉鎮打造為融合生活、就業、公共服務和產業的綜合中心。
鄉村新型基礎設施試點推廣。明年可能深化在農村布局智能電網、物聯網監控的試點。建設智慧鄉村,推動“數字供銷”、“農村物流數字化”等創新項目,以智能化設備服務農業管理、農產品銷售和農村治理,彌合城鄉數字鴻溝。
都市圈農村反向融合。開展城郊農村振興實驗區,將農村作為城市的產業配套區、綠色供給區和休閑功能區。比如在大城市周邊引入鄉村生態游、社區農場,以及區域物流配送中心。
“要加大區域戰略實施力度,增強區域發展活力”。
區域戰略重點在協作和因地制宜。推動區域科技創新聯合體的建設;依托各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培育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集群,如西部地區的清潔能源產業集群、東北地區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等;加快建設一批自由貿易試驗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
(本文作者介紹: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