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連平(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
核心觀點
2024年一季度,在宏觀政策的協同發力下,中國經濟實現了“開門紅”,呈現穩中向好的態勢。進入二季度后,世界經濟將迎來什么新變化?美聯儲降息何時啟動?國內財政和貨幣政策如何進一步精準施策?“三駕馬車”對增長的貢獻將出現何種結構性變化?房地產市場還有希望實現企穩嗎?人民幣是升值還是貶值?中國經濟能否持續交出亮眼的成績單?……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提出二季度后經濟運行十點展望與八條建議。
【展望一:美聯儲降息預期牽動國際經濟環境】二季度,國際經濟環境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仍將延續。一是美聯儲降息可能延后。在美國經濟增長超預期、通脹下行速度放緩等因素推動下,美聯儲可能推遲原本市場普遍預期的二季度末降息并減弱其力度。二是國際金融市場震蕩加劇。美債收益率回升,美股可能面臨回調風險;美元指數將得到有力支撐,非美貨幣持續承壓;黃金價格短期回調壓力加大,但中期仍有彈升的可能。三是跨境資金將逐步回流新興市場。尤其是亞洲新興市場將出現較為明顯的資金凈流入。
【展望二:財政發力聚焦地方專項債和超長期特別國債】從一季度財政政策進展來看,“適度加力、提質增效”體現得較為充分。二季度,財政政策將多措并舉保持合理的擴張力度,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加大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持,增加民生領域的支出等。最值得關注的,是地方債加快發行節奏和適時啟動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預計地方債、尤其是新增專項債的發行有望在4-5月提速。從歷史經驗看,特別國債在三季度發行的可能性較大,但也不排除為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提前到二季度末開始發行。
【展望三:貨幣政策將進一步穩健偏松】一季度,貨幣政策較好地發揮了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釋放了一系列超預期的偏松政策信號。二季度及下半年,貨幣政策的取向將維持穩健偏松,繼續為經濟回升向好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不排除二季度或下半年再度降準的可能性,預計第二次降準有可能以定向為主;MLF有下降10-20bp的空間,LPR仍有可能相應下調;綜合運用好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強化對金融機構的引導和激勵;加強與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保障政府債券順利發行。
【展望四:全年GDP可能高于既定增長目標】隨著經濟持續恢復帶動就業狀況改善和消費場景增多,內需延續回暖態勢繼續推動消費回升;在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較快增長以及房地產投資企穩回升的帶動下,投資仍將繼續發揮“穩增長”作用,對GDP貢獻率有所加快;外需改善、全產業鏈優勢和出口結構轉型升級持續推進使得出口仍將會有較好表現。預計二季度GDP增長4.5%左右。在相關政策不斷落實到位的有力推動下,未來三個季度的經濟增長仍存在超預期修復的空間。預計2024年最終消費增長7.4%,對GDP貢獻約為50%;資本形成增長3.8%,對GDP貢獻約為35%;凈出口增長2%,對GDP貢獻約為15%。全年GDP增長5.3%左右。
【展望五:投資持續發力穩增長】二季度后,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將保持較高增速,房地產投資降幅收窄,共同推動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在逆周期政策效果顯現、財政資源有力支持和重大項目保持充沛之下,基建投資將發揮較強的托底經濟作用;在技改投需求持續釋放、民企經營狀況好轉、外需回暖、中美補庫存周期共振開啟以及政策和資金大力扶持下,制造業投資仍能保持較快增長,增速超過疫情前水平,穩增長作用加強。預計二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5%,其中基建投資增長7%,制造業投資增長9.5%;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其中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7%和10%。
【展望六:消費維持經濟增長第一動力】二季度后,在就業形勢逐步改善、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房地產企穩帶動相關消費回暖、汽車銷售保持強勢、服務消費保持較快增長以及CPI和PPI回暖帶動消費品價格提升等因素的作用下,消費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修復態勢。預計二季度,社零增長4%。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將發揮積極作用。汽車和家電總計有望帶來3500至4000億左右的消費增量,帶動202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提升0.7個百分點至6.2%。
【展望七: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轉正】二季度后,出口增長有望超預期。外需整體仍在不斷回暖之中。在地產周期性復蘇和補庫周期開啟之下,美國制造業復蘇的動力有所加強;新興國家的需求仍然較為旺盛。從內部看,全產業鏈優勢、較強生產能力、出口結構優化和低基數也對出口形成支撐。進口增速微幅上行。內需總體穩定,消費穩步復蘇,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隨著經濟穩步復蘇和我國堅持擴大進口戰略的推進,需求可能較2023年進一步回暖。以美元計,預計二季度出口增長3%,進口增長1%;全年出口增長2.5%,進口增長0.5%。
【展望八:房地產市場尋求筑底企穩】一季度,房地產市場仍處于磨底階段,房企風險仍然令人擔憂,住房信貸及非銀表外融資增速續降,土地市場收縮,房地產投資跌勢難改。展望二季度,高基數因素逐步褪去,住房支持政策將進一步落地見效,推動房地產銷售、新開工等主要指標邊際改善。一線及重點二線城市土拍轉暖,“三大工程”建設項目加快推進,房企償債壓力減輕。預計二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同比下降9%左右,跌幅較一季度末收窄0.5個百分點。
【展望九:物價水平有望逐步回升】一季度,整體物價水平仍處于低位運行,翹尾因素拖累CPI小幅走低,PPI則因房地產相關建材價格走低拖累其恢復速度。二季度,物價水平有望從低位逐步抬升。翹尾因素由負轉正將對CPI回升起到幫助,食品物價企穩,非食品物價續升。PPI跌幅有望收窄。低基數因素、原油及基礎金屬進口價格走高成為推動PPI走升的關鍵因素。預計到二季度末,CPI累計同比升至0.3%,PPI累計同比升至-1.5%,物價剪刀差(CPI-PPI)高位回落至1.8%,物價走低壓力有所減輕。
【展望十:人民幣匯率將保持基本穩定】進入2024年后,美元指數顯現較強韌性,多次出現階段性反彈,人民幣等非美貨幣與美元之間呈現拉鋸態勢。中長期來看,中美兩國經濟之間在貨幣政策、增長路徑、物價水平、國際收支等方面的相對變化,將推動美元走弱和人民幣走強。但短期來看,受美聯儲降息推遲等因素沖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仍將呈現階段性波動。預計二季度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在6.95-7.15區間內雙向波動、基本穩定、穩中有升的可能性較大。三季度以后,隨著美聯儲降息進程確立和中國經濟進一步回穩向好,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或將進一步上移。
【八條政策建議】擴大國債的市場化發行,鼓勵個人和中小微企業投資者積極認購;適時降準,擴大永續債、二級資本債和地方專項債發行規模,通過外源性資本補充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多管齊下,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落實到位;以新思路和新舉措加快服務消費發展;綜合舉措促進投資提質增效;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來促進出口;加大政策力度,更好地滿足居民住房需求;有效增加金融資源投入,穩妥處置房企風險。
正文
展望一:美聯儲降息預期牽動國際經濟環境
進入2024年以來,國際經濟環境令人喜憂參半:一方面,世界經濟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依然較高,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和通脹水平出現明顯分化;另一方面,全球貿易正在加速回暖,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
一是發達經濟體走勢出現分歧。總體來看,呈現“美強、日平、歐弱”的局面。3月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和制造業形勢超預期轉好。其中,非農就業人數增加30.3萬人,遠高于市場預期的20萬人;ISM制造業指數3月意外上升至50.3,結束了連續16個月的制造業收縮。日本勉強避免了技術性衰退。3月日本央行宣布結束負利率,時隔17年首次加息。歐洲經濟增長整體乏力。一季度英國明確宣布技術性衰退;德國央行預測,德國經濟繼去年四季度下滑0.3%之后,一季度可能再次小幅下滑,陷入技術性衰退;法國統計局預計,一季度法國GDP將處于停滯狀態。
二是美歐通脹壓力正在分化。3月歐元區CPI初值同比增幅為2.4%,低于預期的2.6%,剔除食品和能源等因素的核心CPI也超預期回落。相比之下,盡管2月美聯儲偏好的關鍵通脹指標核心PCE同比增速2.8%,低于市場預期;但CPI指標卻遠遠高于美聯儲設定的目標水平2%,且有加速回升的勢頭,3月美國CPI同比上漲3.5%,漲幅較2月擴大0.3個百分點,超出市場預期,核心CPI同比上漲3.8%,環比上漲0.4%。美歐通脹壓力出現明顯分化,很大程度上是受雙方經濟增長的影響。
三是全球貿易加速回暖。一季度,全球貿易環境出現一系列積極變化,包括:中美大國關系呈現緩和改善趨勢;新的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網絡正在加速形成;跨境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去年全球貿易萎縮后催生了各國新的補庫存需求等。世貿組織(WTO)認為,在經歷了2023年的疲弱表現后,全球貨物貿易可能在2024年一季度開始出現小幅增長。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也指出,2024年一季度的現有數據表明,全球貿易將繼續改善。從全球航空貨運市場來看,由于亞太與中東出口需求強勁,一季度全球航空貨運需求連續三個月同比增長11%;從海運價格來看,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從1月中旬的1300點攀升至3月中旬的2300點。這些數據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貿易正趨于回暖。由于紅海危機短時間內難以解決,東亞對歐洲部分出口不得不繞行好望角,“中國制造”更具成本優勢和運期優勢。這進一步凸顯了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地緣價值。
二季度后,國際經濟環境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仍將延續。其中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是美聯儲降息進程何時啟動。這將對各國貨幣政策、國際金融市場、跨境資本流動等產生一系列重要影響。
預判1:美聯儲降息可能延后。在美國經濟增長超預期、通脹下行速度放緩等因素推動下,美聯儲可能推遲原本市場普遍預期的二季度末降息并減弱其力度。預計2024年三季度美聯儲才有可能開啟首次降息,全年可能降息1-2次,約25-50個基點左右;2025年可能進一步降息200個基點。與美國不同,由于經濟停滯疊加通脹回落較快,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預計將于年中前后,比美聯儲更早開啟首次降息。
預判2:國際金融市場震蕩加劇。從股票市場來看,美聯儲推遲降息的預期將推動美債收益率回升,市場資金將投向兼顧安全性與較高收益率的美債,美股可能面臨回調風險。從外匯市場來看,由于美聯儲降息推遲,美元指數在二季度將得到有力支撐,非美貨幣將持續受到打壓,前期美元階段性走弱的態勢將被進一步逆轉。從黃金市場來看,美聯儲降息延后,短期內可能會導致黃金價格回調風險增加;但受俄烏、中東等地緣沖突避險需求推動,黃金價格中期仍有可能持續上探,創出階段性新高。
預判3:跨境資金將逐步回流新興市場。值得注意的是,美聯儲推遲降息只是推遲,不是不降或加息,并不能從根本上扭轉市場預期。同時,一季度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增長速度較快,對跨境資金將形成較大吸引力。從一季度的情況來看,盡管拉美、歐洲和中東的新興市場資金仍在凈流出,但亞洲新興市場已經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資金凈流入趨勢。最新數據顯示,全球資金正在加速回流中國,超過90%的新興市場基金已開始增持中國股市。預計二季度這一趨勢將進一步得到強化。
展望二:財政發力聚焦地方專項債和超長期特別國債
今年3月,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對財政政策的定調是“適度加力、提質增效”。具體工作目標包括:今年赤字率按3%安排,赤字規模4.06萬億元,比上年預算增加18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28.5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1萬億元;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9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000億元。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中央決定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考慮到今年是“十四五”倒數第二年,今明兩年承上啟下的作用較為明顯,而接下來的“十五五”將一直延續到2030年,對于我國到2035年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等遠景目標極為關鍵。因此,“連續幾年”很有可能是4-5年,即從“十四五”末期的2024-2025年到“十五五”中期的2027年或2028年。如果每年都按1萬億元安排,則最終總的發行規模有可能高達4-5萬億元,將遠遠超過此前歷次特別國債2700億-1.55萬億元的發行規模,不僅會帶來可觀的政策刺激增量,還將極大地提振市場信心。
從一季度財政政策的進展來看,“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的特點體現得較為充分。一是財政支出進度加快。1-2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6.7%,完成全年預算的15.3%,支出進度為近五年同期最快,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城鄉社區、農林水、交通運輸等領域的支出增長較快,較好地支持了重點項目建設。二是萬億國債項目已全部落實。去年末推出的1萬億元國債增發資金已于今年2月全部下達完畢,落實到1.5萬個具體項目,其政策效果將主要在今年得到釋放。截至一季度末,部分省市項目開工率已接近50%。三是地方債發行基本符合預期。一季度各地計劃發行地方債1.69萬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8380億元。從實際情況看,1-2月受國債增發影響,地方債發行節奏略有放緩;3月發行債券6294億元,環比增長12.41%。一季度,各地實際發行1.57萬億元,完成計劃進度93.09%,實際發行新增專項債6341億元。
展望二季度,我國將統籌宏觀調控、財政可持續和優化稅制的需要,綜合使用中央預算內投資、新發國債資金、政策性開發性資金,以及財政補助、財政貼息、融資擔保等政策工具,多措并舉保持合理的擴張程度。一是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完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財政支持政策,進一步減免中小微企業增值稅、所得稅等,落實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研究鼓勵和引導消費的財稅政策,著力提升消費能力,培育新型消費。二是加大對產業轉型升級的財政支持。增加對先進制造業、數字經濟等產業的稅費支持力度,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推動能源、水利、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以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三是增加民生領域的財政支出。對中小微企業與個體工商戶、穩崗擴崗企業、就業培訓機構等的稅費,加大減免與財政補貼支持力度;增加醫療、養老、教育等相關支出。四是加快地方債發行節奏。隨著新增國債發行影響減弱,預計地方債、尤其是新增專項債的發行有望在4-5月提速。截至4月初,各地已披露二季度計劃發行的地方債規模超過1.9萬億元,其中專項債計劃發行1.05萬億元。五是適時啟動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從歷史經驗看,特別國債在三季度發行的可能性較大,但也不排除為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提前到二季度末開始發行。如2020年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從當年6月中旬開始發行,7月底前發行完畢,在其集中發行期間,新增專項債和國債均為特別國債發行“讓道”。
展望三:貨幣政策將進一步穩健偏松
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精神,2024年穩健的貨幣政策將“靈活適度、精準有效”,注重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偏松操作,配合財政政策重點加大對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業、綠色轉型、普惠小微、數字經濟等方面的支持,著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推動經濟良性循環。
一季度,貨幣政策較好地發揮了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引導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在總量和價格工具方面,一季度央行釋放了一系列超預期的偏松政策信號:通過中期借貸便利(MLF)向銀行體系凈投放中期基礎貨幣3700億元;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將5年期LPR利率下調25個基點,為LPR 改革以來最大降幅,有效帶動了貸款利率和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上述舉措有助于提升商業銀行增加信貸投放的能力和積極性,穩定和恢復資本市場信心,改善房地產市場的流動性狀況,促進經濟進一步平穩回升。在結構性工具方面,圍繞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文章,一季度央行加強了結構性政策工具的綜合運用:將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分別下調25個基點,持續降低金融機構成本;具備類財政和貨幣投放雙屬性的抵押補充貸款(PSL)繼去年12月新增3500億元后,今年1月又新增1500億元,以加大支持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三大工程”。在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方面,今年以來,對國民經濟重點行業的中長期信貸增長保持高位。2月末,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3.13萬億元,同比增長28.3%,其中高技術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6.5%;高新技術、“專精特新”、科技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4.2%、18.5%和21.4%,均明顯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10.1%。
展望二季度及下半年,貨幣政策的取向將繼續維持穩健偏松,努力為經濟回升向好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一是繼續用好總量和價格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除社會融資規模和M2保持增速不低于8%外,不排除二季度或下半年再度降準的可能性,預計第二次降準有可能以定向為主。目前,中小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已降至5.0-6.5%,而大型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為8.5%,仍有一定的下調空間。隨著2024年年中前后美聯儲可能轉向降息,歐央行和其他發達國家以及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央行也會跟進,我國政策利率下調的空間將進一步打開。預計MLF有下降10-20bp的空間,LPR仍有可能相應下調。
二是運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強化對金融機構的引導和激勵。包括繼續實施支持碳減排的再貸款,擴大支持領域,并增加再貸款規模;適當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規模,繼續實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將相關激勵政策覆蓋的普惠小微貸款標準由單戶授信不超過1000萬元擴大至不超過2000萬元等。今年4月,央行還宣布在原有的科技創新再貸款和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的基礎上,設立了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旨在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重點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5000億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
三是合理把握債券與信貸兩個最大融資市場的關系,支持企業發債釋放更多信貸資源。一方面,加強與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保障政府債券順利發行,繼續推動公司信用類債券、金融債券市場發展;另一方面,支持金融機構積極挖掘信貸需求和項目儲備,多措并舉促進貸款合理增長。今后,中央和地方債券發行有望適度擴大規模,企業債券融資有可能繼續放量。騰挪出來的銀行信貸規模,則可用于滿足企業和居民的其他方面的資金需求。
二季度,貨幣政策還將與財政政策緊密配合。二者協同發力、相輔相成創造寬松的宏觀政策空間,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共同助力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貨幣政策在熨平日常財政收支的影響、支持政府債券集中發行、滿足國家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金融需求、支持設立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方面如能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宏觀政策的雙擴張效應就能更好地滿足經濟運行的實際需要。
展望四:全年GDP可能高于既定增長目標
一季度,在供需兩端同步改善的推動下,經濟實現較快恢復,GDP增長5.3%,顯著好于市場預期,為全年經濟實現既定增長目標打下堅實基礎。一季度,內需和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到85.5%和14.5%。
二季度,盡管在較高基數下經濟增長的同比增速可能放緩,但環比和兩年平均增速將有所加快。隨著經濟持續恢復帶動就業狀況的改善和消費場景的增多,內需延續回暖態勢繼續推動消費大幅回升;在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較快增長以及房地產投資企穩回升的帶動下,投資仍將繼續發揮“穩增長”作用,對GDP貢獻率有所加快;外需改善、全產業鏈優勢和出口結構轉型升級持續推進使得出口仍將會有較好表現。不過較高基數也會對增速形成阻礙。預計二季度GDP增長4.5%左右。
全年經濟增長可能高于既定目標。由于去年經濟增長差強人意,并未出現疫情完全放開后預想中的那種強力復蘇,且房地產持續下行、CPI增速過低和就業壓力較大使得市場上悲觀情緒蔓延,導致對于今年經濟恢復普遍持較為謹慎的態度。《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為5%左右,也是在綜合考量了各方面的情況后定下的。不過從一季度的經濟運行來看,包括GDP在內的多項經濟指標好于市場預期,表明中國經濟恢復情況較好,不僅內生動能有所增強,外需亦有所改善。若在相關政策不斷落實到位的有力推動下,未來三個季度的經濟增長仍存在超預期修復的空間。當前,消費恢復情況良好,春節和清明長假的多項消費支出已超過疫情前水平;餐飲等服務消費取得較快增長;汽車銷量創2019年以來一季度的新高。在資金充足、項目充沛、企業經營狀況改善和政策扶持的共同推動下,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投資“穩增長”力度進一步增強。以美元計,一季度出口增長1.5%,對經濟增長形成有效補充。此外,3月制造業PMI大幅上升1.7個百分點至50.8,時隔6個月重回擴張區間。為了保持一季度經濟恢復的良好態勢,宏觀政策會在剩余三個季度繼續加大力度,有望推動全年經濟超預期增長。預計2024年最終消費增長7.4%,對GDP貢獻約為50%;資本形成增長3.8%,對GDP貢獻約為35%;凈出口增長2%,對GDP貢獻約為15%。全年GDP增長5.3%左右。
展望五:投資持續發力穩增長
一季度,在資金支持和政策推動下,投資成為經濟運行最大亮點。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5%,比上年全年加快1.5個百分點,顯著好于市場預期。其中基建和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6.5%和9.9%,穩增長兩大抓手地位進一步鞏固。房地產投資下降9.5%,降幅有所擴大,對投資拖累持續顯現。
二季度后,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增速較高,房地產投資降幅收窄,共同推動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首先,在逆周期政策效果顯現、財政資源有力支持和重大項目保持充沛之下,基建投資將發揮較強的托底經濟作用。去年四季度結轉和提前發放的專項債以及增發的特別國債,已經在一季度開始形成實物工作量,并有望在二季度加快形成。其次,二季度地方專項債發行將快于一季度,資金來源有充足保障。從歷史經驗來看,二季度一般是新增專項債券發行高峰。考慮到一季度發行已偏慢、財政前置穩增長訴求偏強、資金向實物工作量轉化存在時滯等因素,預計二季度政府債券發行將明顯提速。專項債發行提速、去年年底增發國債資金繼續投入使用、超長期特別國債可能啟動發行疊加部分配套資金,將共同對二季度基建投資資金形成“量”的支撐。再次,重大項目保持較為充沛狀態。充足資金有效緩解了部分中低風險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使得他們敢于和能夠開展有效基建投資項目的建設。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延續近兩年“適度前置”特征,預計在資金來源較為充足和穩增長要求的共同影響下,二季度以及下半年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有望進一步提速。不過土地市場低迷和地方債高風險省份基建項目開工受限,對基建投資增速形成一定制約。
制造業投資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增速超過疫情前水平,穩增長作用加強。一是隨著經濟不斷恢復,技改投需求持續釋放(技改投資占制造業投資比重超過四成),對制造業投資形成重要支撐。近期推出的設備更新政策,有利于進一步促進技改投需求的提升。二是民企經營狀況好轉。一季度,民間投資增長0.5%,增速進一步加快;工業企業利潤由負轉正。民間投資占整個制造業投資75%,民企經營狀況的改善能夠提升投資積極性,從而帶動制造業投資。三是外需回暖。今年一季度外需回暖明顯,推動出口超預期增長。以美元計,一季度出口增長0.5%。四是中美補庫存周期共振開啟形成積極帶動。截止到2024年一季度,本輪工業企業去庫存周期已經持續23個月,超過前六輪平均20個月的均值水平,且與企業庫存增速高度相關的PPI指標已經邊際回升再加上一季度多個經濟指標超預期,均預示著未來工業企業大概率開啟補庫存周期。當前美國制造業已出現弱補庫跡象,預計二季度這一趨勢將進一步明確。五是政策和資金大力扶持。制造業投資作為穩增長重要抓手之一,來自政策層面和資金層面的支持力度較大。3月末,制造業貸款增長高于20%。綜合來看,預計二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5%,其中基建投資增長7%,制造業投資增長9.5%;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其中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7%和10%。
展望六:消費維持經濟增長第一動力
2024年一季度,消費繼續穩步恢復,服務消費保持較快增長。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長4.7%,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10.0%。
二季度和下半年,在諸多利好因素的帶動下,消費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修復態勢,且仍是GDP增長的第一拉動力,但貢獻率將逐步回歸常態。在2011年至2023年,最終消費對于GDP的平均貢獻率約為52%。
就業形勢逐步改善,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就業形勢改善是居民收入增長的重要影響因素。2024年一季度,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比上年同月下降0.3個百分點。消費是收入的函數,收入的高低對消費產生較大影響。2024年一季度,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達6.2%,居民部門修復已連續四個季度快于政府和企業部門。居民消費意愿有所增強,平均消費傾向有所恢復,帶動消費需求回暖。2023年,盡管大部分商品銷售狀況出現改善,但房地產相關商品銷售(裝修建材、家具和家電等)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根據測算,房地產投資波動1個點,將影響消費2至3個點。房地產企穩回升將對消費產生利好。汽車銷售取得開門紅。一季度,汽車銷售同比增長3.8%,拉動社零0.5個百分點。數據顯示我國乘用車零售累計增長13.1%,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0.6%。汽車銷售額約占社零的一成,汽車銷售大幅改善,對消費有較大推動作用。2023年,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同比增長14.4%,增速高于商品消費的5.8%和總體消費的9.0%;服務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0.0%,其中餐飲和旅游等服務消費表現搶眼。2024年一季度,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10.0%。春節長假和清明假期,我國旅游、住宿、餐飲和電影票房等多項服務消費數據均超過疫情前水平,恢復情況良好。近年來,服務消費在總體人均消費中所占比例已超45%。從國際經驗看,在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后,服務消費將長期處于快速增長通道,成長空間較大。CPI和PPI回暖將帶動消費品價格提升。但高基數也對增速形成制約。預計二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長4%。
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將發揮積極作用。盡管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長7.2%,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82.5%,但其是建立在2022年較低基數基礎之上的。按兩年平均增速來看,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長3.4%,遠低于疫情前8%以上的增長水平。其中汽車類銷售兩年平均增長3.3%,家具類和家電類兩年平均分別下降2.5%和1.7%。汽車、家電等耐用消費品通常占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總額比重在35%左右,對消費起到重要支撐作用。過去兩年,耐用消費品對整體消費的支持十分有限,局部甚至還形成了拖累。根據政策部署,耐用消費品的以舊換新,將會成為今年促消費穩增長的一個重點工作。我國以舊換新耐用品消費市場規模巨大。我國汽車和家電等大件耐用消費品已從單純的增量時代進入到增量和存量并重時代。2023年,汽車保有量約3.36億輛,冰箱、洗衣機、空調等主要品類家電保有量超過30億臺,一些家電已使用了十幾二十年,更新換代的需求和潛力很大。從短期來看,以舊換新政策能夠刺激消費需求和帶動相關投資,拉動和擴大內需。從長期來看,以舊換新既能夠進一步促進消費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帶動經濟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據測算,汽車和家電總計有望帶來3500至4000億左右的消費增量,帶動202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提升0.7個百分點至6.2%。
展望七: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轉正
一季度,我國進出口增速由負轉正,好于市場預期。按美元計,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均增長1.5%。外需回暖、美國地產周期復蘇和補庫存周期開啟疊加低基數效應帶動出口取得較快增長。內需改善和價格因素推動進口增速由降轉升。一季度,作為“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取得不俗成績,為全年實現既定增長目標作出了積極貢獻。
2024年一季度,外需呈現回暖態勢。一是全球制造業加速恢復。3月份全球制造業PMI為50.3,較上月上升1.2個百分點,17個月后重回擴張區間。一季度,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均值為49.6,高于去年四季度47.9的平均水平。二是全球貿易景氣度自去年四季度以來邊際回升。今年一季度,BDI指數整體強于去年水平。路透杰富瑞商品期貨指數(RJ/CRB)延續了2023年12月開始的上行態勢。RJ/CRB指數上漲10.0%至290.29點,基本填平了2022年三季度以來的下跌空間。其中,3月RJ/CRB指數單月漲幅超過5.5%。三是我國周邊國家和地區出口數據也有所好轉。其中,韓國3月出口連續六個月增長;日本3月制造業PMI和出口出現改善;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東盟成員國的出口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
展望二季度和全年,出口增長有望超預期。從外部看,盡管全球主要經濟體恢復程度分化,但外需整體仍在回暖之中。美國經濟增長韌性相對較強。在地產周期性復蘇和補庫周期開啟之下,美國制造業復蘇的動力開始加強。去年年初以來,美國新屋銷售和開工開始復蘇,今年成屋銷售也明顯回暖。隨著美聯儲加息走入尾聲,美國制造業庫存周期已完成筑底。從最新數據看,美銷售總額同比增速已經開始轉正,Markit制造業PMI連續三個月擴張,ISM制造業PMI自有庫存指數也明顯回升,后續補庫力度有望增強,帶動耐用品需求不斷好轉。盡管歐洲整體恢復情況偏弱,但東盟和俄羅斯等新興國家的需求仍然較為旺盛。此外,出口新型業態持續發展,跨境電商增長迅速。今年前兩個月,跨境電商的進出口額增長了近10%。跨境電商縮短了外貿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與國際市場之間的距離,對出口有較為明顯的推動作用。從內部看,全產業鏈優勢、較強生產能力、出口結構優化和低基數也對出口形成支撐。不過勞動密集型出口向海外轉移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出口形成拖累。
我國內需總體穩定,消費穩步復蘇,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需求可能較2023年進一步回暖。具體來看,一大批基建項目的建設開工、設備更新和耐用品以舊換新政策的推出,將會提振建筑業和制造業,并對上游大宗原材料形成較大支撐。居民升級消費需求的不斷釋放,國外優質紡織服裝、首飾等穿戴消費品和干鮮瓜果、牛肉等食用消費品等可選商品的進口也將有所增加,推動進口增長。預計全年進口增速微幅上行。綜合進出口情況來看,貿易順差保持在合理水平,凈出口對GDP的貢獻率可能由負轉正。綜合來看,以美元計,預計二季度出口增長3%,進口增長1%;全年出口增長2.5%,進口增長0.5%。
展望八:房地產市場尋求筑底企穩
2024年一季度,房地產市場仍處于磨底階段。房貸利率持續走低,各地進一步降低購房門檻,部分城市取消首套房貸利率下限,但住房需求仍較為低迷,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同比下降19.4%,房價走低。政策推動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落地,受制于房企信用風險,商業銀行信貸支持力度并不足夠,表外融資余額續降。土地市場持續收縮,部分重點城市有所改觀,核心城區地塊土拍溢價率抬升。政策主導的支持項目發揮托底作用。受高基數因素和結余資金下滑影響,房屋新開工面積跌幅為27.8%,施工與竣工進程放緩,房地產投資跌幅為9.5%。
二季度后,房地產市場有望觸及階段性底部后筑底企穩。高基數因素將在二季度中下旬逐漸褪去,現房銷售擴大漲幅將促進商品房銷售市場邊際改善。上海、深圳在一季度調整“7090”政策,北京和廣州也取消了部分限制性購房政策,一線城市購房政策進一步優化,有助于更好地滿足購房者對大戶型、改善型的住房需求。預計到二季度末,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同比下跌15%左右,跌幅較一季度末收窄5個百分點。房價在二季度環比跌幅有望收斂,一線及重點二線城市新房價格在土拍價格企穩回升的基礎上“下有底”,二手房價格相對疲軟。預計到6月末,新房價格月均環比下跌0.2%,二手房月均環比下跌0.5%,跌幅較一季度有不同程度收斂。經測算,二季度房企債務到期和利息支出規模較一季度約減少2000億元,房企在度過一季度高償債壓力時期后將進入緩沖階段。在政策推動下,商業銀行住房信貸投放料有所加溫,房企債券、ABS及REITs發行穩步推進,有助于緩解市場對房企風險的擔憂情緒。部分優質房企將繼續布局一線和重點二線城市土地住宅市場,推動土地購置費跌幅收窄。在房企到位資金總體減少的長期趨勢下,房產工程類建設主要以控制新增、推進存量項目完工為主,受益于高基數影響減弱,預計到二季度末,房屋新開工面積累計同比下降18%左右,跌幅較一季度末收窄約10個百分點。央行提出將加大對“市場+保障”的住房供應體系的金融支持力度,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設項目可能會加快項目建設落地,部分彌補商品房工程建設下滑產生的住房供給缺口。綜合測算,預計二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同比下降9%左右,跌幅較一季度末收窄1個百分點。
需謹防房企風險敞口可能擴大的狀況。由于商品房銷售持續放緩、銀行新增開發貸投放有限、以及部分房企資信評級被調降,房企現金流緊張的問題并未得到根本解決。一季度以來,不少頭部房企銷售業績同比下降40%以上,上市房企中超四成公司現金短債比不到1,并伴隨部分債務出現實質性違約情況。展望二季度,盡管房企到期債務及利息支出規模季環比減少約1500億元,剔除這部分償債規模后,其余到賬資金仍然可能存在約2000億元缺口。因此難以完全排除二季度后房企出險的可能性。
展望九:物價水平有望逐步回升
2024年一季度,整體物價水平仍在低位運行。CPI累計同比為0%,較2023年四季度末回落0.2個百分點,翹尾因素拖累較為顯著;核心CPI累計同比維持在0.7%。CPI增速放緩主因食品價格下跌所致,豬肉價格總體在相對低位企穩,但鮮菜、酒類等食品價格下跌導致食品CPI增速下跌。非食品CPI增速整體有所上漲,以旅游為代表的服務業價格在需求恢復的背景下領漲,衣著、生活用品、醫療保健分項需求復蘇溫和,居民生活成本小幅增長。PPI累計同比為-2.7%,較前一季度跌幅收斂0.3個百分點。盡管跌幅有所收斂,但每月PPI環比均有所下跌,表明工業部門物價修復較為緩慢。分項看,生產資料物價向上修復0.6個百分點至-3.3%,因原油及基礎金屬價格上漲帶動采掘業和原材料PPI同比跌幅收窄1.5-2個百分點。生活資料物價則全面放緩,尤以耐用品PPI跌幅擴大,建材、裝潢材料價格進一步走低,傳統汽車制造相關設備機械材料跌幅不小。2024年一季度,物價剪刀差(CPI-PPI)為2.7%,較前值回落0.5個百分點,但仍處于歷史相對高位,表明消費需求改善有限,工業部門物價仍受制于房地產下行周期影響。
二季度后,物價水平有望從低位逐步抬升。二季度CPI翹尾因素由負轉正將對CPI同比回升起到幫助,尤其是以豬肉價格為代表的食品物價;非食品價格有望延續一季度的回升態勢,旅游相關的消費品價格在節假日期間仍具備進一步上漲動能,汽柴油提價將推動交通運輸價格走高,日用消費品則在需求修復過程中料小幅上漲。預計到二季度末,CPI累計同比升至0.3%,時隔5個季度后重拾升勢。PPI累計同比反彈的幅度較一季度更為明顯,主因去年較低的基數。二季度初以來,隨著全球主要大宗商品價格攀升,我國原油及基礎金屬進口價格相應走高,而當期房地產工程建設跌幅邊際收窄,將綜合推動PPI生產資料跌幅在二季度快速收窄。PPI生活資料跌幅仍可能小幅擴大,此前兩季房地產銷售大幅下滑以及PPI加工分項下跌的滯后性將逐漸發酵。預計二季度末,PPI累計同比升至-1.5%,跌幅收斂加快。對應地,2024年二季度,物價剪刀差(CPI-PPI)高位回落至1.8%,隨著國內支持政策進一步加快落地見效,國內消費需求改善,房地產短期下行壓力邊際減弱,輸入型通脹壓力增加,物價剪刀差有望在二季度加快向下收斂速度,物價整體水平正逐漸從低位積累上行動能。
展望十:人民幣匯率將保持基本穩定
2023年四季度以來,隨著美聯儲加息步入尾聲,美元指數逐漸轉勢,人民幣等非美貨幣匯率出現較為明顯的回升勢頭。但進入2024年后,由于美聯儲降息政策一再推遲,加上歐元、日元表現相對弱勢,整個一季度美元指數顯現較強韌性,多次出現階段性反彈,人民幣等非美貨幣與美元之間呈現拉鋸態勢。截至一季度末,在岸、離岸人民幣匯率分別為7.2207和7.2575,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7.095,較去年末有所回落,但仍較去年三季度末相對走強。
中長期來看,中美兩國經濟之間在貨幣政策、增長路徑、物價水平、國際收支等方面的相對變化將推動美元走弱和人民幣走強。一是美國貨幣政策遲早要改弦更張,由緊縮性貨幣政策轉向寬松貨幣政策,開啟降息后,美元將步入補貶過程,非美貨幣將普遍升值。二是中美兩國經濟的相對變化將有助于美元貶值和人民幣升值。隨著疫情影響逐漸遠去,中國經濟有望保持恢復勢頭,實現5%甚至略高的增長;而美國經濟增速未來幾年處于1%-3%區間的可能性較大。三是中美兩國之間的物價變化將通過貨幣購買力的相對變化影響兩國貨幣匯率。單位美元對內購買力的削弱和單位人民幣對內購買力相對平穩,必然導致兩種貨幣的相對價格發生變化。四是國際收支將從市場和供求方面影響匯率變化。經常項下保持較高順差和資本賬戶狀況的改善將有助于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和走強。
短期來看,人民幣等非美貨幣兌美元匯率仍將呈現階段性波動。一是美聯儲降息推遲,疊加美國短期就業數據超預期,美債收益率高位運行,美元階段性走強仍會獲得一定程度的支撐。二是受地緣政治、金融市場等因素影響,全球風險偏好仍有升高的可能性,尤其是當前俄烏沖突、巴以沖突等有向縱深加劇和持續外溢的風險,利好美元的避險屬性。不過,這種沖擊很可能只是階段性擾動,人民幣和美元匯率主要還是受基本面因素的影響。
綜上,預計二季度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在6.95-7.15區間內雙向波動、基本穩定、穩中有升的可能性較大。三季度以后,隨著美聯儲降息進程確立和中國經濟進一步回穩向好,人民幣將在總體穩定的基礎上保持升值態勢,年底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或將進一步上移。
八條政策建議
1.擴大國債的市場化發行
從今年開始,我國將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傳統上,銀行等金融機構被認為是國債和地方債的投資主力。但為留出更多銀行資金用于支持實體經濟,建議可考慮擴大國債的市場化發行,鼓勵個人投資者積極參與認購超長期特別國債。從需求端來看,我國居民財產性投資需求和普惠金融管理需求都很強烈。中央曾明確提出,拓寬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渠道,豐富居民可投資金融產品。截至2023年末,人民幣存款余額284.26萬億元,全年新增25.74萬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住戶存款增加16.67萬億元,占比三分之二。此外,我國銀行理財存續規模達26.8萬億元,證券投資和基金行業總規模超過67萬億元,足見居民擁有較強的投資能力。超長期特別國債以國家信用作擔保,具備風險低、流通性強、收益相對較高,且免征利息所得稅等優點,對個人投資者而言,不失為一個較為穩妥的投資對象。從供給端來看,今年2月,央行發布《關于銀行間債券市場柜臺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進一步擴大柜臺債券投資品種,便利居民和其他機構投資者進行債券投資。從過往經驗來看,2020年抗疫特別國債允許個人和中小微企業投資者認購,有力支持了當年特別國債的快速分銷。
2.增強銀行支持實體經濟融資的功能
長期以來,我國金融體系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體。商業銀行在支援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助力國債發行和推廣普惠金融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但近年來,由于凈息差加速收窄,銀行利潤增速下降,阻礙了自身內源性資本補充,限制了銀行更好地發揮融資功能。從2024年一季度已披露年報的20多家上市銀行看,超過四成的銀行資本充足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為緩解這一矛盾,可從金融監管、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等方面共同發力。一是建議支持商業銀行擴大永續債和二級資本債發行規模,通過外源性補充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資金實力。二是建議中央財政追加地方專項債額度,支持地方政府增加發行專項資本債,定向注資城商行、農商行等中小銀行,幫助其加快“補血”。三是建議央行適時降準,二季度向銀行體系釋放更多可用信貸資源;同時加大支農支小再貸款、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抵押補充貸款(PSL)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運用,進一步提升商業銀行對三農、小微、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業、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的金融服務能力。
3.多管齊下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落實到位
一是健全完善回收利用體系。對于以舊換新中的舊商品,如何回收,如何再利用成為關鍵。家電廠商和4S店之所以回收積極性不強,主要是有由于我國回收利用體系不夠完善,政府補貼和激勵措施力度不夠。應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建立健全完善的舊物回收循環利用體系。政府應加大對廠商的財政補貼力度,通過建立激勵機制和相應法律法規,要求廠商設立專門的回收部門,以應對較大規模的回收需求。二是加大對消費者的回收補貼力度。對于每輛回收車輛,4S店應給予評估,并給出不低于二手車商的收車價格。以家庭為單位增加購買車輛的,繼續執行購置稅減半征收政策,而對更新或增購車輛為純電動汽車的,依據標準給予5千至1萬元左右購車置換補貼。在車輛限購城市,可考慮對純電動二手車交易,允許帶牌過戶并保留賣方新能源牌照指標3至6個月。三是對于積極參與回收的車企和4S店給予減稅、免稅以及超額財政補貼的獎勵。2024年應增加對于汽車和家電以舊換新的財政補貼。預計財政對消費品以舊換新支出可能達2000億元,加上對資源循環利用的獎補以及適度的個稅減免,將額外刺激居民耐用消費品更新需求約4000億元。四是金融機構協同配合。金融機構設計并推出汽車信貸消費產品。鼓勵商業銀行和汽車金融公司依據消費者信用狀況和車型,在利率和賬期等方面提供差異化的汽車信貸產品。對置換更新,特別是燃油汽車更新為新能源汽車的,給予優惠利率或貼息。五是以針對性的政策鼓勵廠商加大研發力度。一方面,車企應加強基礎研發和自主創新,制造出高性價比的汽車產品;家電廠商應研發更為智能和綠色環保的家電產品,以吸引和刺激市場消費需求。另一方面,車企和家電廠商也應加大研發力度,提升將舊物變廢為寶的能力。
4.以新思路和新舉措加快服務消費發展
服務消費與實物消費相比,在需求類型、供給方式、實現過程、評價標準和個體感受等諸多方面都存在明顯區別,需要以不同于實物消費發展的新思路和新舉措來拓展服務消費。一是多措并舉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完善保障體系,提升居民服務消費能力。二是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擴大服務消費需求增長的基數和增量。三是穩步實施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大幅提升農民服務消費能力。四是改革相關稅制,提升中高凈值群體的消費意愿。五是強化服務消費保障,優化服務消費環境,改善服務消費體驗。六是放寬服務業準入門檻,推動服務業轉型升級,培育服務消費新熱點。七是加大公共服務領域減稅降費力度和范圍。八是加快服務消費系統性制度構建規劃的進程,出臺服務消費官方統計數據。
5.綜合舉措促進投資提質增效
一是推動投資和消費的有效結合。與投資需求相比,消費需求屬于最終需求,消費拉動的經濟增長是具有市場保證的可靠的經濟增長。通過形成適應消費轉型升級需要的有效投資能夠優化供給結構、改善供給質量,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二是加大全社會要素參與投資的力度。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提高非政府機構參與投資的積極性。一方面要通過完善市場環境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善民間投資環境,激發民間投資需求,放寬民間投資領域。另一方面要完善公共投融資體系,拓寬民間投資渠道。在合理安排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的同時,增加合法合規的PPP項目,撬動社會資本進入補短板的重大項目。三是拓寬金融支持的渠道。既要通過間接融資,發揮信貸支持基建的作用,也要加強直接融資,通過股票、債券等常見資本市場工具來提供資金需求,還可通過各種創新型市場化融資模式來進行資金的籌集。具體來說,如以金融機構或社會企業主導的產業基金及母基金模式;股權投資基金或股權產品眾籌模式;收益信托模式;融資租賃以及資產證券化模式等。四是以“雙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向投資發展。一方面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完善外商在華投資的法制環境,進一步完善負面清單制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升投資信心,吸引高科技投資,把自貿區、自貿港打造成為吸引外資的新高地。另一方面繼續推進中國企業“走出去”進行海外投資,這也是我國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擴大國內國際雙向投資,對中國經濟向高質量轉型發展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6.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來促進出口
強化國內外產業鏈的關聯和互動,建立海外原材料加工供應基地;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在向外轉移部分低端出口商品生產的同時,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中高端出口商品的競爭力。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帶來的新機遇,穩住吸引外資的基本盤,優化外商投資結構,出臺政策加大力度吸引涉及高科技和中高端制造的外商投資;加快對外貿易綠色化、數字化轉型,積極推動數字貿易高質量發展,將數字化全面融入到外貿行業的方方面面。推進產貿融合發展,實施優進優出戰略。大力發展服務消費,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消費,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等外貿新業態高質量發展。
7.加大政策力度,更好地滿足居民住房需求
進一步降低個人購房門檻,適度調整房貸利率,LPR和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都有調整的空間。商業銀行保持個人按揭投放較快的節奏。地方住房主管部門應加快步伐,取消不必要的限購、限售政策,大城市銀行減少房貸加點利率幅度。一線和核心二線城市進一步放松市區內二手房購房限制性措施,調整現有社保繳納年限規則,擴大或取消二手房交易參考價幅度。優化財稅政策支持個人購房和保障房建設,適度減免保障性租賃住房稅費要求,適當調整個人首套房交易環節稅率,下調契稅稅率。
8.有效增加金融資源投入,穩妥處置房企風險
延長并擴大保交樓專項借款規模,增加保交樓貸款余額。2024年保交樓相關專項貸款投放規模增加到5000億元以上。適度提高房企不良貸款容忍度,提高房企商業銀行開發貸款占比。增加非銀金融支持,擴大債券發行規模,允許部分債券可以用來償債。探索公募房地產REITs,加快不動產REITS審批發行速度。探索設立國家房地產基金,規模可達萬億,增強市場信心。建議中央財政出資作為基金初始資本金,其余可由政策性銀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保險公司、AMC資產管理公司等投資參股,以系統性地、中長期應對房地產金融風險。
報告撰寫人員:
連 平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
劉 濤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副院長
馬 泓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
羅奐劼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本文作者介紹: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中國首席論壇理事長、華東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部名譽主任)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