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管濤
日前,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順利召開。這是中央金融委員會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成立后的首屆金融工作會議。會議首次提出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這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扎實做好金融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和遵循。本文擬從三個方面談談個人初步的學習體會。
服務實體經濟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是新時代中國金融工作的特殊要求,也是區別于發達國家對金融本質理解的顯著特征。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三項任務”之首就是“服務實體經濟”。本次升格之后的首屆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不高,這既是問題也是期待。會議從著力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著力打造現代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和著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三個著力”入手,對于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是服務實體經濟和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重要保障。為此,要健全中國特色現代貨幣政策框架,始終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既要用好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充實政策工具箱,給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又要避免大水漫灌,守住老百姓的“錢袋子”,不讓老百姓的錢“變毛”。要優化資金供給結構,綜合運用總量和結構工具,更好支持科技創新、民營小微、先進制造、綠色發展等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要加快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要完善金融產品體系,做好科技、綠色、普惠、養老、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打造現代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為此,要推動股票發行注冊制走深走實,加強基礎制度和機制建設,加大投資端改革力度,吸引更多的中長期資金,活躍資本市場,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要健全多層次市場體系,支持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建設世界一流交易所,高質量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要建立健全針對性支持機制,引導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要大力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優化再融資和并購重組機制,鞏固深化常態化退市機制。要加強行業機構內部治理,加快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要強化債券市場制度建設,加強金融基礎設施統籌,提高債券市場市場化定價能力和市場韌性。要優化金融機構體系,督促金融機構專注主業、提質增效,在規模、結構、區域布局上更加合理,完善各類金融機構的功能定位。要健全法人治理,完善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拓寬銀行資本金補充渠道,做好產融風險隔離。
強監管防風險怎么強調都不為過
除了前述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不高外,此次會議還指出金融領域各種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有的還很突出,經濟金融風險隱患仍然較多,金融亂象和腐敗問題屢禁不止,金融監管和治理能力薄弱。這里既包括了金融領域內部“盤根錯節”的問題,也包括了金融與經濟部門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問題。其中“金融亂象”措辭頗為嚴厲。近幾年,多家中小銀行“爆雷”,大型金融機構破產重組,一些村鎮銀行吸收并非法占有公眾資金,進一步凸顯加強金融監管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性。
正因為金融形勢較為復雜嚴峻,“全面加強金融監管”是本次會議部署的“四項任務”之首,同時比完善金融體制、優化金融服務、防范化解風險等三項任務還多了兩個字。會議強調要全方位、無死角全面加強金融監管。過去主要是全面加強和踐行“五大監管”,即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和持續監管。在此基礎上,本次會議還強調要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這意味著監管將從金融業務擴大至金融活動,合法合規、持牌的金融市場參與者自不必說,“無證駕駛”金融活動要納入監管,擦邊金融業務的活動也可能要監管。
證監會就此提出,要堅守監管主責主業,全面強化“五大監管”,著力提升監管有效性。要加強資本市場法治建設,健全防假打假制度機制,完善行政、民事、刑事立體追責體系,對財務造假、欺詐發行、操縱市場等違法行為重拳打擊,對履職盡責不到位的中介機構嚴厲懲戒。要加強監管協同,嚴厲打擊“偽私募”“偽金交所”等非法金融活動,依法將各類證券活動全部納入監管。要建立健全監管問責制度,加大問責力度,確保監管責任落實到位。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永恒的主題。本次會議提出,要把握好權和責、快和穩的關系,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健全具有硬約束的金融風險早期糾正機制。此次會議提出的“四早”之中,允許對風險“早暴露”,而不是之前的“早發現”,表明了推行沒有無痛改革的決心。
社會各界對所謂的“土地財政”討論已久,房地產與地方債務的“糾葛”不僅是當前經濟增長繞不開的議題,也是金融工作中一項長期的任務。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中提示,中國的房地產風險帶來復雜的政策挑戰。這次國內最高規格的金融工作會議沒有回避這些問題,并且在7月份中央政治局會議“適時優化調整房地產政策”和“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的基礎上,提出要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促進金融與房地產良性循環,完善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這說明中央高度重視“土地財政”隱患,不只是著眼于緩解當前壓力,而是要標本兼治。
金融高水平開放等不得也急不得
金融強國都是全球性的,公認的史上三大世界強國——荷蘭、英國和美國都是金融強國。此次會議旗幟鮮明地提出著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確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既是對當前逆全球化潮流的有力回擊,也是對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有益補充。中國對外開放不可避免地從貿易開放走向金融開放,金融高水平開放則又將不可避免地從“寬進嚴出”步入“均衡管理”的金融雙向開放。
安全是金融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的前提。過去對金融開放心存顧慮主要是擔憂會對境內金融市場產生較大沖擊。長期以來,對跨境資本流動實施“寬進嚴出”的管理,是我國金融漸進式開放的一個重要特征。但是,近年來,盡管地緣沖突頻發,貨幣武器化、安全赤字化問題進一步凸顯,我國金融雙向開放并未停步不前。下一步,要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下好統籌金融改革、開放與安全這盤棋。一方面是要通過擴大金融開放,加強對外金融聯系,既增強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來確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另一方面是在擴大金融開放的過程中,堅持改革與開放雙輪驅動,牢牢掌握我國發展和安全的主動權,并不斷提高開放條件下跨境資本流動的管理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
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實行金融雙向開放,是金融高水平開放的應有之義。在“引進來”的部署上,穩中有進的改革開放將帶來長期鯰魚效應,在帶來競爭的同時,也將帶來更加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提供更多優秀的投資產品和投資策略,倒逼本土機構加快改革,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2018年以來,我國金融業開放步伐明顯加快,先后推出50余條開放措施,外資準入條件持續放寬,國內市場規則、制度不斷與國際接軌。但外資在機構準入和展業限制解除后,仍需跑多個部門和蓋不少章,對金融業開放的訴求依然較多。因而,為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有必要推動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為外資創造穩定、透明和可預期的政策環境。
同時,國際金融中心是金融強國的“標配”。上海擁有本土優勢,可以更多發揮其在岸國際金融樞紐的作用。國家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有很多放先行先試的政策支持。香港是全球唯一一個匯聚中國優勢和環球優勢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擁有金融體制機制和人才優勢,是離岸的人民幣國際中心,將繼續發揮連通內地和國際的“橋梁”角色。在“走出去”的部署上,加強優質金融服務,服務好“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做到企業走到哪、金融跟到哪。而且,人民幣國際化的金融基礎設施也需要金融業走出去。
與黨的二十大“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提法有所不同,又比“十四五”規劃中“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措辭多了“扎實”二字,反映了人民幣國際化既不能等也不能急的政策取向。人民幣國際化已經從政策上實現了從非國際化向國際化的嬗變,在市場上的接受和認可程度也不斷提高。但是,2020年以來,在疫情沖擊、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和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快進快出”溢出作用較強的背景下,金融風險跨區域、跨市場、跨境傳遞共振的挑戰增加,人民幣匯率急漲急跌的震蕩加劇。這也難怪此次會議會提出加強外匯市場管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強調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就是圍繞服務國家開放戰略,既要抓住機遇、順勢而為,又要直面問題、穩打穩扎。
本文發表于《第一財經日報》
(本文作者介紹: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