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滕泰:現有各種預測都低估了人工智能的影響

2023年06月15日10:34    作者:滕泰  

  意見領袖丨滕泰

  人工智能真正大規模替代就業還沒開始。

  人工智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偉大的技術革命,現有的關于人工智能對經濟增長的各種預測都低估了它的影響,而且人工智能對經濟的影響絕不是GDP能衡量的。人工智能對經濟周期的影響是康波級別的,數字經濟、元宇宙、人工智能等信息態財富的經濟發展,是未來10~20年拉動全球經濟的主要力量。

  互聯網、數字經濟、元宇宙、人工智能,都是信息態財富發展的高級形態,未來人工智能不一定會控制人類,但信息態財富一定會控制全球物質態財富的創造。從人工智能帶來的生產函數的變化看,絕不能忽視人工智能對就業的影響,人工智能真正大規模替代就業還沒開始。通用人工智能會改寫各行各業,當前的主要投資機會在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工智能算力和存儲,以及人工智能產品創新、內容創新、場景創新、體驗創新等方面。

  人工智能的影響絕不僅體現為GDP增長

  根據高盛的預測,人工智能在未來10年將帶來7萬億美元的價值,也就是累計帶動全球增長7%以上。另據麥肯錫的研究,人工智能將會對中國經濟帶來6000億美元以上的經濟增長。

  對于這兩個預測,一方面我十分欽佩,另一方面也不是特別理解,因為這是沿用農業和工業經濟的變化規律、基于牛頓世界觀的一種機械的預測。在農業或工業經濟,大部分經濟變化是連續的、線性的、可預測的。如同在牛頓物理世界里,“上帝就是一個鐘表匠”,仿佛在宇宙大爆炸那一刻開始,如果找到所有事物演化的規律,就能精確地推測今天我們會在這兒討論通用人工智能,這可能嗎?

  按照牛頓物理學原理,人類可以精確地預測星球的運轉。但在量子世界,尤其是有人類意識的世界,做這種確定性的、線性的、絕對精確的預測,從哲學上恐怕就不成立,因為在數字經濟、元宇宙、人工智能這些領域,大部分變化都是信息態世界的變化,其大部分變化是非連續、非線性的,甚至是量子躍遷式的。

  所以,關于人工智能對未來經濟增長的所有確定性的、線性變化的、精確的預測,都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可信的。前文提到的兩個預測結果,嚴重低估了人工智能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不僅如此,人工智能對經濟的影響不一定全部體現在經濟增長上,更多體現在對原有生產方式的替代和改變上——大部分這種改變和替代效應,可能并不帶來經濟增長。以互聯網對商業的影響為例,過去20年互聯網電商大發展,增加了消費者福利,促進了社會分工,但是大部分電商銷售取代的是傳統線下店銷售,并不都是商業總量的增長。

  如果人工智能替代了傳統的生產方式,大規模提高了生產效率,但是總需求并沒有增加,那么它不但不會帶來GDP增長,反而可能因為效率提升、供給大幅增長而帶來相關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導致相關行業的GDP總額變小。

  即便人工智能全面改寫各行各業,引起經濟本質的變化,經濟總量也很難出現跳躍式增長,因為經濟增長還受到總需求增長的約束。比如農田水利技術、化肥技術、農藥技術、種子基因技術、農業機械技術等,推動了農業生產率的迅速提高,但是人們吃的糧食總量是有限的、土地產出也是有限的,所以不管農業生產技術怎么提高,農業GDP也不會有巨大增長。

  所以人工智能對經濟的影響,絕不僅僅體現在經濟增長上,更體現在改變原有生產生活方式、提高生產效率,以及增加人類福利等方面。

  從新供給經濟學的視角,新供給如果僅僅替代老供給、滿足老需求,帶來的經濟增長是零;只有新供給創造新需求,才帶來真正的經濟增長。人工智能如果僅僅是替代老的生產方式,并不會帶來明顯的經濟增長;只有創造新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帶來新的需求增長,才會帶來經濟增長。這種新供給對老供給的替代,對經濟增長模式的影響、對生產效率的提高、對人類福利的促進,是巨大的、不可限量的。

  人工智能對經濟周期的影響是康波級別的

  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似乎都處于一個增速下行周期,美國、歐洲因為要控制通脹,2022年以來連續大幅加息造成經濟輕微衰退,中國經濟在短暫反彈復蘇以后,從PPI負增長、規上工業企業利潤負增長、消費環比負增長、房地產投資負增長、PMI企業信心指數看,下半年有一定的經濟下行壓力,甚至有通貨緊縮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怎么看待人工智能對于全球經濟周期的影響?

  有人說人工智能對經濟周期的影響不亞于蒸汽機革命、鐵路革命、電力革命、石油化工業革命、通信革命和互聯網革命,我總體上認同這樣的看法,人工智能是一種技術革命級別的影響。但是,與前幾次技術革命相比,這次人工智能對全球經濟周期的影響時間恐怕沒有之前那么長。

  蒸汽機革命、鐵路革命、電力革命可以帶來50年左右的經濟增長,我們把這樣的長經濟周期叫做“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档吕疽蛑芷谑枪┙o側的經濟周期。

  從供給側的經濟周期看,大概有四個層面:最短的經濟周期是3~5年的庫存變化周期,也叫基欽周期,從這個角度觀察,中國很多行業還處于去庫存階段;再長一點的供給波動周期是朱格拉周期,一般9~11年為一個周期,本質上是制造業的設備更新周期;更長些的周期,是20年左右的房屋建筑和基建周期,也叫庫茲涅茨周期,比如中國從2001~2021年,已經走完了20年的房地產上升周期,現在處于下降周期;最長的經濟大周期是50年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本質上是技術革命周期。

  這次通用人工智能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級別,是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級別的,但其時間長度恐怕沒有50年。人工智能技術革命對全球經濟周期的影響,更像互聯網革命,有可能20年內就釋放完了。這是因為人類已經進入了信息化移動互聯的時代,哪怕它蘊藏的經濟能量跟前幾次技術革命能量一樣大,但傳播時間更短,傳播速度更快。未來10~20年,引領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就是數字經濟、元宇宙和人工智能所代表的這場技術革命。

  人工智能改變未來經濟形態,信息態財富控制物質態財富

  從經濟哲學層面上說,人工智能經濟屬于信息態的財富創造。

  什么叫做信息態的財富創造?在有人類之前,這個世界就有信息,比如星球運轉的信息、動物植物的遺傳信息、動物之間的交流信息,等等。有了人類以后,語言、文字、繪畫、音樂、科學技術等信息不僅成為創造財富的手段,而且本身也成為財富而獨立存在。

  但是在農業和工業時代,信息態財富不是經濟的主體,物質態財富才是經濟的主體?;ヂ摼W革命以后,在數字經濟、元宇宙和人工智能時代,信息態財富成了全球經濟的主體構成。那些萬億美元、千億美元市值的大公司,比如蘋果、微軟、英偉達、谷歌等,大部分都是信息態財富創造者,即便是那些制造業公司,比如特斯拉,其創造價值的主要方式也是以研發創造軟價值。

  傳統的以物質財富、生產為中心的時代,研發是為生產服務的;而在數字經濟、元宇宙和人工智能時代,在信息財富為主體的時代,是生產為研發服務。比如,蘋果公司在全球有成百上千家零件制造商、裝備商,到底是蘋果公司為這些廠商服務,還是這些廠商為蘋果公司服務?毫無疑問,生產為研發服務——蘋果公司的研發創造了軟價值,而生產和裝配者只是兌現這些價值。研發創造的價值占80%,而制造環節創造的硬價值只占經濟價值的20%,這種“二八現象”是今后全球經濟價值分布的常態。

  互聯網、數字經濟、元宇宙、人工智能,都是信息態財富發展的高級形態,這些信息態經濟不但可以獨立運行,反過來還會控制物質財富的創造。我們不知道未來人工智能會不會控制人類,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就是信息態財富一定會控制全球物質態財富的創造。

  所以,我們要重視物質財富,重視制造業,也要更重視芯片,重視互聯網、數字經濟、虛擬現實技術,更要重視人工智能技術,要用物質-信息二元融合哲學和軟價值經濟學理論來認識人工智能時代的經濟形態演化和價值創造方法。

  人工智能帶來的就業挑戰還沒開始

  人工智能對就業到底會有什么樣的影響,會沖擊哪些行業就業?有人說是教育,有人說是新聞和公文撰寫,有人說建筑設計,每個人都可以根據通用人工智能的特點,結合對行業工作性質的認識去想象。

  有人做出非常夸張的預測,說人工智能會造成未來10年50%的現存就業崗位消失。也有人非常樂觀,比如高盛公司報告就指出,現在美國60%的工作崗位在1940年的時候都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過去80年,新技術創造了60%的新崗位,因此不用太擔心人工智能對就業的沖擊,它在消滅很多老工作的同時,也要創造很多新工作。

  說人工智能消滅50%的工作崗位恐怕有點夸大,即便是技術本身有這個沖擊力,制度也不會讓它發生;但認為技術對就業的影響是中性的,每消失一個老工作崗位就會創造一個新崗位,這種說法我覺得也是不可信的,因為這次技術對就業的影響跟前50年、100年的技術革命不一樣,它會改變生產函數,對勞動的作用產生本質的影響。

  經濟學中的生產函數,最簡單的是兩要素的生產函數:資本和勞動。資本和勞動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可以多用一點資本,少用一點勞動;也可以多用一點勞動,少用一點資本。按照這個生產函數推演,通用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一定會讓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勞動的貢獻越來越小,一定無法阻止資本替代勞動,因為人工智能的成本低、效率高。

  經濟學還有三要素、四要素、五要素的生產函數,增加了土地、管理、技術;最新的是第六個生產要素,比如數據。更多生產要素的引進,會使勞動的貢獻越來越小,那么意味著未來就業人數總體上一定是萎縮的,不管這個過程怎么曲折。

  人工智能對就業的沖擊是逐步展開的,其影響可能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主要是輔助就業效應。人工智能技術輔助就業,會使人的工作更簡單。同樣是做建筑設計,有人工智能的支持,會做得快一點,好一點;沒有就慢一點;差一點。

  第二個階段,當人工智能在某個工作中的貢獻超過50%,甚至80%,人工智能就成了工作主體,人反而成了輔助,那么這個工作崗位存在的必要性就大大減少了,這就是人工智能替代就業的效應。未來5~10年,人工智能對就業的主要影響應該是就業替代效應。

  第三個階段,人工智能本身的發展和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又創造出很多新的社會分工和工作崗位,這個當前還很難預見。

  當然,如果人工智能在重新定義各行各業的過程中,能夠在不需要那么多人工作的前提下創造更多的財富,比如創造足夠多的糧食、足夠多的制造業產品,甚至還可以代替人去進行服務,那不就是人工智能解放全人類嘛?如果人工智能真的能夠在生產力不下降,甚至保持高速增長的情況下,讓大部分人不用再工作了,也不見得是壞事。如果真是這樣,那么人工智能留給我們的挑戰就是怎么去管理一個由大量有閑階層組成的社會。

  人工智能帶來前所未有的投資機遇

  人工智能一定會對各行各業的生產方式帶來革命性變革,因此其投資機遇也是無處不在的。從短期來看,人工智能帶來的投資機會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歷史機遇。在OpenAI之后,短短半年時間,美國已經出現了80多個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國也已經涌現79個大模型,有通用大模型,也有垂直大模型。未來這些人工智能大模型,就像互聯網平臺一樣,將成為幾十億人新的流量入口。如果更多人的工作和生活都依賴于某幾個大模型,那大浪淘沙之后留下來的大模型公司,也難免會聚集大部分收入和利潤,并且具有公共產品性質。

  第二是在人工智能相關算力和算法領域。這么多人工智能大模型,數不清的數據和參數,一定會對人工智能相關的算力、算法,尤其上游的AI算力芯片、存儲芯片、數據中心產生巨大的、爆炸式的需求增長,并帶來新的增長機會。英偉達公司市值已突破萬億美元,超威公司(AMD)也在迎頭趕上,中國算力和存儲產業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增長。

  第三是人工智能帶來的新產品、新內容、新場景、新體驗。如前文所述,人工智能對經濟的影響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新供給不創造新需求,只是替代老供給、滿足老需求;二是人工智能作為新供給創造新需求,引領和改變生活方式,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這部分是可以真正把蛋糕做大、迅速成長的黃金投資領域。

  (本文作者介紹: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經濟學博士,沃頓商學院高級訪問學者,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兼職教授,中華全國工商聯智庫委員,新供給經濟學和軟價值理論的提出者。)

責任編輯:李琳琳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快訊:百度短線下挫跌超7% 文心一言正式發布 315晚會曝光假香米、非標水泥管等,多地連夜處置涉事企業 一圖讀懂丨“315晚會”都曝光了什么?點名了哪些企業? 剛剛!林毅,被查!2000億白馬跳水!上海突發!警方出手:刑拘! 女學員單飛殲11B向家人報喜笑得真甜 河南某縣美術館館長群聊發不雅照 解釋稱手機中病毒 補壹刀:今天最大的國際笑話,但可能是一盤大棋! 視頻|紅色通緝犯郭文貴在美國被捕 奇葩的創維汽車:碰撞試驗0分,專攻司機養生,創始人豪言“開車可續命” | 次世代車研所 “反華五人幫”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