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皮海洲
基金經理“一拖多”,甚至一人管理20幾只、30來只基金,這一現象說明了什么?本人以為,它至少說明了這樣幾個問題。
基金經理“一拖多”的問題在基金業由來已久,但這個問題一直沒有真正地解決過,以至“一拖多”的問題如今仍然較為嚴重。據有關數據顯示,截至6月9日管理基金超過10只的共有114位基金經理,其中34位管理數量超過16只。從單個基金經理管理基金數量排名來看,排名前十的基金經理旗下基金最多達到了25只,最少的管理數量也接近20只。這些基金經理大多來自于大型公募。
具體看,管理基金最多的是南方一家大型公募旗下一位基金經理,旗下產品數量達到了25只,大部分產品為混合基金,總規模超過220億元。深圳一家基金公司旗下一位明星固收基金經理,在管的19只基金規模接近450億元,絕大部分為債券基金。
一個基金經理管理25只基金,這確實是挺嚇人的一件事情,人們不禁要問:這基金經理是神嗎?如果是平凡人,他忙得過來嗎?
實際上,一人管25只基金,這并非是基金經理“一拖多”的紀錄。比如,2019年下半年時,基金經理“一拖多”現象就引來市場關注,當時一名基金經理最多管理27只基金。而更早的時候,博時基金的陳凱揚,其單獨管理的基金數量高達30只,參與管理的基金達到32只;嘉實基金的曲揚管理34只基金,管理資金規模達294.35億元。
基金經理“一拖多”的做法一直為市場所詬病,為此,相關部門出臺有關規定,要求基金經理與督察長在申報產品時承諾基金產品不存在“掛名”行為,各家基金公司開始“做減法”。 而2020年5月1日起實施的《基金經理兼任私募資產管理計劃投資經理工作指引(試行)》規定,基金管理人應當確保兼任基金經理具備充分履職能力,合理調配同一基金經理管理的公募基金和私募資產管理計劃數量,原則上不超過10只(完全按照有關指數的構成比例進行投資的產品除外),但該指引還是為基金經理“一拖多”洞開了大門,這也是基金經理“一拖多”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了。
基金經理“一拖多”,甚至一人管理20幾只、30來只基金,這一現象說明了什么?本人以為,它至少說明了這樣幾個問題。
首先,從表面上來看,基金經理很重要。畢竟一些基金在營銷的過程中,打的是明星牌,而一些投資者在投資基金的時候,也會關心基金經理的情況,看看基金經理是誰。基民們都希望自己買進的基金能由明星基金經理來打理。于是,一些基金公司,尤其是一些比較大的基金公司,往往會讓一些基金經理在旗下的基金中多掛職。
其次,從本質上來看,基金經理一點都不重要。一個基金經理管理10幾只、20幾只基金,如果是盡職盡責的話,那根本就管理不過來,畢竟基金經理是人不是神,其精力終究是有限的。而一個基金經理掛名了10幾只、20幾只基金,這其實是管理不過來,有的基金經理也就是掛個名而已。這也表明在這只基金中,基金經理原來一點都不重要。
其三,基金經理“一拖多”,一人管理20幾只基金,這表明了目前基金的野蠻發展狀態。一些基金公司為了多賺管理費,盲目擴大基金規模,盲目發行新基金,而基金公司本身在基金經理的培養上卻出現了斷層,于是就搞“一拖多”的做法,甚至讓一名基金經理管理20幾只投資基金,這是典型的野蠻發展,而不是有序發展。
其四,基金經理“一拖多”,這其實也是對投資者利益的一種傷害。作為一個正常人,一人是管理不了20幾只投資基金的。一些基金經理“一拖多”,這其中不排除有的基金經理只是一種“掛名”,這其實是對投資者的一種“忽悠”,并損害到了投資者的利益。比如,在“一拖多”的基金中,業績分化是非常明顯的,比如深圳一家大型公募旗下一位基金經理管理的11只基金整體上偏成長賽道,包括科創板三年定開、消費創新、半導體主題、數字經濟等主題基金。截至目前,消費創新在這位基金經理不到3年的任職時間里虧損超過40%;半導體主題在近2年任職時間里,虧損也超過25%。但科技創新、互聯網主題、科創主題等管理超3年的基金,任職回報分別超過了40%、60%、80%,基金業績首尾差最大超過120%。對于虧損超過40%的基金,其投資者的利益是不是受到了嚴重的傷害呢?
(本文作者介紹:財經評論員,二十年的股市磨練,練就了對股市獨到的眼光與見解,著有《輕輕松松炒股票》一書。)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