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莫開偉
8月10日,央行發布了《2022年二季度貨幣政策報告》,涉及到貨幣政策、信貸政策、人民幣匯率、化解金融風險等多個方面的內容。尤其是在涉及貨幣政策上,報告指出貨幣政策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發貨幣,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更高質量的支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支持,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重點發力支持基礎設施領域建設,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力爭經濟運行實現最好結果。同時,密切關注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走勢和貨幣政策調整的溢出影響,以我為主兼顧內外平衡。
從央地發布報告的總體內容看,事實上向全社會傳遞出了較為明確的貨幣政策信號:那就是我國當前貨幣政策應保持基本穩定,短期內不會有較大的變動,貨幣政策更不可能發生根本性的轉向。全國民眾以及所有企業界朋友,可以放心,要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
當然,作出央行貨幣政策不會轉向的判斷,并非個人主觀臆測,而是根據一些重要經濟指標或經濟表象、抑或是經濟發展趨勢所得出的結論。因為決定貨幣政策調整或變動的因素,重點要看物價上漲指數(CPI)、經濟增長指標(GDP)、生產價格指數(PPI)、采購經理指數(PMI)、貸款利率水平(LPR)以及國外央行貨幣政策松緊程度和輸入性通貨膨脹率等等,如果這些指標相對穩定或逐漸向好,我國央行貨幣政策就不可能做出大的調整或發生根本性轉向。
從我國經濟運行實際看,預示貨幣政策不會發生根本性轉向的有利因素較多:一是當前我國實體企業貸款利率水平不高,與歷史水平相比處于低位。比如自央行LPR改革以來,利潤水平呈下降態勢,通過測算,截止2022年6月我國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41%,同比下降0.52個百分點,處于歷史低位。據任澤平團隊剛剛發布的《貨幣政策會轉向嗎?》一文披露,目前我國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一般貸款利率、企業貸款利率和票據利率呈進一步下降態勢,分別較上年末下降了1.01、0.43、0.41和0.32個百分點。這一方面表明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穩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見效,另一方面又表明當前市場貨幣供應量相對充裕基本能滿足實體企業融資需求。二是CPI處于溫和通脹水平,且PPI繼續回落,表明當前貨幣政策與經濟增長實際基本相適應。國家統計局剛剛發布的統計快報顯示,7月CPI同比上漲2.7%,較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5個百分點。而且,可以看到CPI上漲0.2個百分點主要是食品漲價所致,且食品漲價又主要是豬周期拉動所致。非食品價格對CPI上漲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同時,7月份PPI環比、同比繼續回落,表明我國在大宗商品上保供穩價已見成效。PPI7月同比上漲4.2%,漲幅比上月回落1.9個百分點,環比下降1.3個百分點。且7月份PPI4.2%同比漲幅中因去年價格變動翹尾影響約為3.2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1.0個百分點。這表明當前我國物價總體水平基本穩定,能為保持當前貨幣政策不變提供了足夠穩定的空間。
從經濟基本面來看,當前我國經濟復蘇依然緩慢,且復蘇基礎并不牢固,繼續需要相對寬松貨幣政策的支撐。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GDP實際同比增長2.5%,其中一、二季度分別同比增長4.8%和0.4%,4月份經濟筑底,5、6月經濟快速恢復預計三季度經濟回升向好,但距離今年兩會確定的GDP增長目標,可能還需要經濟持續、快速恢復性增長才能實現,壓力不小。因為我國上半年投資增長速度主要是基礎性投資增長不錯,上半年累計同比投資增長9.3%,全社會消費有所回暖,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9.5%,7月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2.5%,但目前房地產市場以及消費市場依然表現疲軟,離預期目標相距甚遠;此外,還有實體企業需要持續支持,就業也需要進一步提振,這一切都還離不開相對寬松貨幣政策來夯實基礎。
但是,并不是說當前我國央行貨幣政策還會進一步放松,其主旋律將保持目前基本穩定的現狀;并且需隨時注意國際金融動向,在保持“以我為主”貨幣政策定力的同時,也要適當增強應對的主動性和靈活性,做到未雨綢繆。一方面,發達經濟體加速收緊貨幣政策帶來較大的壓力,可能會造成經濟動能放緩和風險擴散以及高通脹。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分別將2022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測下調0.4個、0.3個百分點;6月美英CPI同比均創40年來新高,歐元區HICP 同比上漲 8.6%,也為有統計以來新高。印度、南非、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亦面臨通脹壓力,阿根廷、 土耳其的 CPI 漲幅甚至高達64%和78.6%。另一方面,全球加息潮到來可能會誘發新的風險。比如美聯儲在5月加息50基點,6月和7月議息會議連續加息75基點,為 1994 年 11 月以來最大單次加息幅度。此外,美聯儲自6月起開始減持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規模。這一切都已開啟了全球新一輪緊縮貨幣政策周期,而為應對國內通脹壓力和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收緊帶來的溢出效應,全球各國尤其是新興經濟體也有可能跟隨加息。顯然,這些國際經濟金融新動向無疑也會對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帶來一定的影響,中國央行貨幣政策也有可能會逐漸作出反映。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財經評論人、獨立經濟學者)
責任編輯:宋源珺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