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陸挺
新冠疫情是造成增長波動的最大因素。去年下半年以來,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在明顯加大,今年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比2020年上半年還要大,下半年經濟將面臨不平坦的復蘇。
過去幾個月受疫情影響,主要高頻數據發生了巨大波動。從交通出行的指數方面可以看到,過去幾個月各個城市的地鐵乘客數量明顯低于過去兩年同期,基本和2020年同時期持平。航空業也發生了巨大波動,整車貨運流量指數方面,上海所在的華東地區最低的時候同比下降80%,從全國平均來看,下降幅度最高時達27%,目前仍舊下降19%左右。快遞業在4-5月份也有大幅下降。
消費方面,電影票房收入大幅下跌后,最近有所復蘇;零售方面,去年下半年有個別月份的實際零售增長已經接近零,今年4-5月都是負增長;房地產從去年中期開始就已經下行,今年因為疫情原因下行幅度加劇。
基礎設施投資方面,基建是今年發力的重點對象,從數據來看還不錯,但很多相關指標實際上是偏弱的,如工程機械銷售量同比大幅下跌50-60%,過去幾個月主要鋼廠的每周鋼筋產量的同比增幅是近年來最低的,水泥產量還是萎縮了差不多17%。
總體而言,過去兩個季度經濟發生了巨大波動,總體來說是延續了從去年中期開始的下行趨勢,今年又因為疫情影響加大下跌態勢。5月中旬以后因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宏觀經濟已經呈現明顯的復蘇跡象。到了6月份,無論是PMI還是一些主要高頻指標,都顯示環比已經恢復增長,有些指標甚至回到了同比增長的狀態。受購置稅減半的影響,乘用車銷售已呈現同比增長態勢。
經歷了上半年的巨幅波動以后,下半年的中國經濟走勢會怎么樣?我認為還是不能忽視疫情對消費、投資以及整體經濟的影響。跟2020年初相比,現在的新冠病毒變種傳播力更強,防疫難度上升、清零成本越來越高。與此同時,絕大部分國家已經選擇“與病毒共存”并逐步放開,加大我國清零難度,擠占我國出口市場,外商在中國的投資也可能會受到影響。
從時間維度來看,今年這一波疫情從3月份開始,是每年經濟發力的最重要的時間段。今年已經是抗疫的第三年,隨著疫情的延續,企業、居民和政府的資源消耗加劇,疲憊感上升,預期更加不穩,這會直接影響耐用品消費和投資。從地理位置來看,今年疫情更加分散,長三角地帶受嚴重沖擊,而長三角是中國經濟最核心的地帶。綜合考慮,我認為今年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更甚以往,目前雖然經濟已經從4月份的底部反彈復蘇,但復蘇的基礎不穩,再度下滑的風險不小,我們也不能盲目樂觀。
我認為下半年中國經濟復蘇將面臨四大挑戰。一是病毒新變種傳播力更強,疫情可能再度爆發。目前奧密克戎的新變種BA.5已經在國內幾個城市出現,這個新變種的傳播力比幾個月前主流變種BA.2的傳播力還要高50%左右。目前全球范圍內新冠病例有明顯回升的趨勢,我國的澳門、香港和臺灣的病例數或是在逐步上升,或是居高不下。
幾周前我提出了一個“新冠商業周期”的概念。在我看來,我國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出現了由于疫情波動而導致的商業周期的問題。這個周期中,病例上升的時候,封城力度、全員檢測力度隨之上升,消費、投資甚至是出口都會受到影響,宏觀經濟也必然受到影響。在封城力度加大時,刺激經濟的政策力度也會極大。等到了一定時候政府通過強有力的手段控制住了疫情,之前封城的城市開始解封,刺激政策也開始發揮作用,經濟就觸底反彈。比如過去幾個星期,汽車銷售明顯上升,新房銷售也有所回暖,經濟出現顯著的反彈。但是隨著防疫力度的放松,城市的解封,核酸檢測頻率降低,人流回潮,新冠病毒可能會再次肆虐,病例可能會再度上升,防疫力度被迫隨之升級,之前的報復性消費也可能結束了,經濟又會冷下來,甚至再度出現萎縮。
在我看來,在今年年底之前,中國經濟有可能因為疫情而在復蘇中產生較大的波動,波動大小在于病毒的傳播力度和政府防疫策略的演進,復蘇之路未必一帆風順。
二是出口增速可能會較大幅度下行。其中既有本身基數高的原因,同時,全球經濟增速有可能因為高通脹和政策緊縮而在下半年開始出現明顯下滑。我們預計發達國家經濟可能從今年四季度進入衰退,歐洲經濟可能從今年三季度進入衰退,除了美歐之外,還有一批其他諸如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經濟也可能會出現衰退,因此我國外需面臨的形勢較為嚴峻。
從國外消費結構來看,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與病毒共存,經濟回到正軌,從耐用品、實物到服務消費的轉換過程還沒有結束,這個過程也會降低對我國產品的需求。
三是房地產行業疲軟,出現V型反彈的可能性很小。房地產對中國經濟影響巨大,這是因為房地產及其上下游產業鏈貢獻了我國1/4的GDP。在過去20年中,每次遇到經濟不景氣,政府需要刺激拉動需求時,房地產都是最重要的工具。
今年的情況雖然因為疫情而比較特殊,但房地產走勢對整體宏觀經濟的影響還是極為重要的。不搞清楚房地產走勢,就很難真正把握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的波動趨勢。我認為今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的復蘇并不樂觀,有如下幾個原因:
第一,因為未來疫情存較大的不確定性,很多人不敢下決心購房,尤其是貸款買房。
第二,盡管從地方層面來說房地產調控已經有較大程度的放松,但在中央層面,放松調控的空間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大。
第三,2015-2018年貨幣化棚改已經大量前置了三四五線的房地產需求。
第四,很多民營房地產企業現在處于一個惡性循環之中,一方面由于融資難、銷售弱的問題,資金緊張而不能正常施工交房;另一方面,因為不能正常交房,居民又不敢輕易去買期房,而期房銷售是房企最重要的融資渠道,因此這樣又導致房地產企業的融資難問題。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非常不容易。
最后,房企大量降低其購地支出,導致今年地方政府的賣地收入可能要下降40%左右,這將嚴重影響地方政府各方面的支出。
四是財政收入缺口較大。從今年“兩會”設置的全年預算支出來看,力度確實非常大。但問題是,在今年制作預算的時候,無論是預算內收入還是預算外收入,都可能被估算偏高,因此今年財政方面面臨的實質問題是財政收入面臨著巨大的缺口。以寬口徑估計,大概在6萬億人民幣,如果以一個較窄的口徑估算,也有3-4萬億。
過去一段時間很多舉措包括增加政策性銀行信貸額度等政策其實都是在彌補這個缺口。但因為今年的缺口實在太大,防疫支出快速上升,專項債又不能用于一般性支出,因此基建投資增速實際上并沒有那么高。這可以從兩個方面看出來。一是基建增速的表觀數字不低,但如果考慮到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扣除價格因素之后的實際基建增速可能也就是在零左右。二是鋼筋、水泥各種原材料的生產消耗還十分疲軟,水泥產量今年前五個月累計同比-15.3%,粗鋼是-8.7%,當然這主要是房地產行業萎縮造成,但也從微觀角度也表明基建投資增速實際上并沒有那么高。
總結一下,我預測下半年經濟增長在4%左右,和二季度相比有很大的反彈,但因為疫情反復可能還會有較大的波動,不能掉以輕心,GDP同比增速也有一定的可能低于4%。
(本文作者介紹: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宋源珺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