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李稻葵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布。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絕不是走回頭路搞計劃經濟,相反,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建設更高質量的市場經濟,是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具有國策級的戰略。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關鍵是研究透、學習好政府與市場經濟學。
一、統一大市場是大國崛起的基本經驗
縱觀全球經濟發展史,所有實現成功崛起的大國無一例外都建立了全國統一大市場,歷史經驗表明,世界各經濟強國和發達經濟體騰飛的進程也是國內市場逐步統一和完善的過程,而這個過程需要政府的推動和制度的完善。
自建國之初,美國就高度重視統一大市場的建立。很多人講美國1787年制定并于1789年實施的憲法,與其說是一部政治法,倒不如說是一部經濟法,其核心目標之一就是要保障美國統一大市場的建立和高效運行。例如,《1787憲法》中明確規定“所有間接稅、進口稅與貨物稅應全國統一”,“對于任何一州輸出的貨物,不得征收稅金或關稅”。
歷史上,美國最高法院的許多著名判例就是圍繞如何保證和鞏固統一大市場展開的。其中有一個著名的案例就是第四任美國首席大法官約翰·馬歇爾在1824年裁判的,案子是紐約州和新澤西州兩個商人的糾紛,他們都要爭奪在哈德遜河(兩州的邊界河)擺渡生意的獨家經營權,一方說本州授予了其獨家經營權,要求對方退讓。馬歇爾大法官判決,任何一州都沒有權利授予跨州擺渡業務的獨家經營權,因為哈德遜河擺渡業務是跨州貿易。美國是判例法國家,通過這一著名判例,為未來類似案子的裁判樹立了一個重要的法律原則:任何州政府都不能干預跨州的商業行為。類似的判例還有,巴爾的摩市曾擅自對經過其港口的酒加征關稅,這一做法也被最高法院認定為阻礙了美國統一大市場形成,理由是經過巴爾的摩港的酒是要銷往美國各地的。
除上述判例外,很多人還認為,1861年開始的美國南北戰爭起源也是為了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當時美國南方的農場主希望保持自由貿易,通過自由貿易把自己的原材料賣給英國,并從英國進口工業品。而北方的企業家則支持貿易保護,認為國內統一大市場應該優先于自由貿易,即南方的農產品應該由北方的工業工廠加工,為此應該對英國的工業品加征進口關稅。南方要求獨立的自由貿易,北方要求建設統一大市場,這就形成了南北對立。因此,南北戰爭也可以被理解為統一大市場和分割大市場之爭,最后主張統一大市場的北方贏了。
除美國外,德國成功崛起的過程也驗證了統一大市場的重要性。德意志統一發生在1871年,其直接原因當然是普法戰爭中普魯士取得了勝利。但實際上,早在德國統一前的1834年,以普魯士為首的各邦國為消除相互之間的貿易障礙就已經結成了德意志關稅同盟,并逐步形成了統一大市場。統一大市場的建立直接促進了19世紀德國工業革命的發展,并為德國從經濟統一走向政治統一提供了巨大推動力。
二、統一大市場為什么重要?
統一大市場之所以對大國經濟崛起非常重要,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統一大市場是本國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基礎。對大國而言,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性遠超過小國,因為大國的國內市場潛力巨大,一旦形成了全國統一大市場,相關行業內的企業就能充分發揮規模效應,持續增加研發投入。當前在生物醫藥、芯片、5G、新能源等諸多重要領域的研發創新往往需要巨額的初始投入,只有背靠國內統一大市場,企業才可以更好地支持研發。
第二,統一大市場是本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保障。大量的經驗表明,只有在國內形成規模優勢的企業,才能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這就是為什么一般來講,來自大國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比較多。設想一下,倘若當年美國沒有形成國內統一大市場、各地分割保護,今天美國零售龍頭企業沃爾瑪就很難在國內形成競爭規模優勢,如果沒有在國內做大做強,沃爾瑪怎么能走向世界呢?同樣的道理,如果美國沒有建立統一大市場,也就很難培養出當下的微軟、Facebook這樣的大型創新型企業,美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也會大打折扣。
第三,統一大市場是大國引領全球化的重要籌碼。大國國內的統一大市場是撬動國際市場的重要籌碼,也是引領全球化的必要條件。無論是19世紀中葉英國主動引領全球化,還是二戰后美國主導構建世界經濟秩序的過程都驗證了這一點。其基本邏輯在于,由于國內市場足夠大,因此掌握先進技術的大國可以通過主動對外開放、在傳統行業里讓渡部分的國內市場份額,以吸引其他國家跟隨開放,從而幫助國內高科技企業占領國際市場,整體來看,本國從全球化中獲益更多。
因此,全國統一大市場是大國充分釋放規模優勢,參與國際競爭的根本立足點,也是過去多年來美國成為全球化主要引領者的基本機理所在,更是孵化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企業的必要條件。
三、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呼吁建立健全統一大市場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當前中國經濟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國內市場,許多產品在中國市場的產量和需求量都是世界第一的。同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中國的產品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在全國各地暢通無阻地自由流動。然而,作為崛起的大國,中國統一大市場的潛力尚未充分發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地方保護主義和市場分割現象仍然存在。當前許多產品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尚未完全形成,地方保護主義現象仍然普遍存在,阻礙著企業的進入和退出。以各地出租車品牌為例,目前這個市場是地方割據化的,北京以北汽為主,上海以上汽為重,重慶主要用長安……什么時候北京的出租車不是以北汽為主的,而是以上汽或東風為主,這時候就形成產品的統一大市場了。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要求進一步打破區域間的產品和要素流動的藩籬,推動產業內部的兼并重組,從而釋放出中國經濟內生增長的更多動力。
第二,限制勞動力自由流動的制度性障礙仍然存在,阻礙了經濟地理的再布局。從各國經濟發展歷史來看,人口地理分布的變化是生產力發展歷史進程的必然要求,中國經濟在過去40多年的變化相當于歷史上1500年的變化,而目前中國的經濟地理人口的變化遠遠落后于經濟增長本身的變化。盡管隨著近年來戶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對勞動力自由流動的限制因素在逐步消除,但仍然存在著社保轉移接續難等問題,阻礙著勞動力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形成。為此,應該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解決制度性障礙,推動中國經濟地理的再布局,進一步釋放中國經濟增長的長期動力。
第三,約束性的發展指標自由流動受限,導致了資源錯配和效率損失。當前中國經濟正在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傳統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模式也要進行調整,各級政府在發展經濟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面臨產能、保耕地、減排放等多重目標。有人講按照市場經濟理論,這些約束指標應該破除,客觀現實是,任何大國,處于全國一盤棋考慮,比如總體經濟安全,都會有一些約束性指標。當前的主要做法是將各類約束性指標以行政命令的方式逐級傳遞,下級政府面臨著上級的督查問責壓力,且大部分約束要求都呈現碎片化、紅線化的特征。而事實上,約束性指標作為一類特殊的生產要素,也應當在全國總量控制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有效配置給各個企業,讓真正過剩的產能精準退出。而當前“一刀切”地將全國總量控制目標分派給地方,造成了大量的資源錯配和效率損失。以鋼鐵產能為例,宏觀層面,相比內陸來說,鋼鐵新增產能布局在沿海省份,無論從運輸便利性,運營成本,污染物排放來說都是更具科學性的,但是由于當前各級地方政府都有明確的、要嚴格執行的產能控制目標,并對跨省產能置換有一系列的嚴格限制,限制了鋼鐵在全國范圍的科學布局,也影響了鋼鐵產品結構的優化。如果能夠建設一個統一的鋼鐵產能監控系統,實時監控所以鋼鐵企業的產出情況和原材料購置情況,就可以在全國總量控制的基礎上,放開省際產能指標的交易,形成一個產能指標市場,將有望成為統一國內鋼鐵大市場,優化產能布局的關鍵一招。
第四,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是保證以互聯網平臺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形成國際競爭力的關鍵。當前,以互聯網平臺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方興未艾,已經成為中美競爭的關鍵產業,決定著中國經濟未來能夠成為是世界級經濟體的關鍵。這些產業的基本特點是具有規模效益,必須是面對全國統一大市場。對這些產業如何監管?怎樣的行為構成資本無序擴張?如何定義壟斷行為?這些問題只有在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框架下進行討論,才能合理解決,才能保證數字經濟產業在全球范圍形成國際競爭力。
四、建立統一大市場的關鍵是要修好政府與市場經濟學
美國和德國的案例都告訴我們,統一大市場不可能自發形成,必須由政府來培育和匡正,因此建立統一大市場的關鍵是要修好政府與市場經濟學。政府與市場經濟學是研究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與行為的經濟學新分支,它有三個基本的出發點。第一,政府在現代市場經濟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直接參與者;第二,政府的行為直接影響著市場經濟的表現;第三,必須要建立一套機制,激勵政府培育與監管市場經濟的發展,從而讓政府的作用與市場的作用同向發力。
根據政府與市場經濟學理論,在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過程中,需要明確以下幾點。
第一,必須充分尊重企業和企業家的主體地位。統一大市場絕不是回到計劃經濟體制,相反,是更好質量的市場經濟, 其中企業和企業家是統一大市場的行為主體,是影響市場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充分調動和保護企業家和企業的積極性,才能夠在最基礎的層面為建設統一大市場提供活力。
第二,必須充分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中國經濟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地方政府必須幫助市場發展,同時也要匡正市場,在政府幫助和匡正市場的正確行為背后,應該是正確的激勵。統一大市場的基本要求是各個地方政府必須為本地經濟發展而服務,而且促進本地經濟發展要以不影響地區之間的要素和產品的流動為前提。為此,要通過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和調整官員考核體系,充分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激勵各級政府在全國統一的市場規范的條件下,積極改善本地的營商環境,為企業和企業家發展創造條件。
第三,必須由專業的部門在全國層面建立統一的規范標準。全國統一大市場需要有統一的規范標準,而規范標準又必須由專業的職能部門來制定,這些部門要有一定的獨立性和穩定性。這就好比,世界各國政府總體上講,在控制本國的通貨膨脹和貨幣政策方面其效果要優于控制本國的財政預算,通貨膨脹失控國家的數量要遠遠少于財政虧空國家的數量。其背后的原因就是各國央行的運作相對而言是比較獨立的。因此,建立統一大市場也需要有一批具備一定獨立性和專業性的職能監管部門,來制定相應的標準規范。
第四,必須充分發揮市場的機制。要把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與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相結合,通過引入市場機制來解決長期以來困擾行政部門的諸多問題。例如,減碳的問題、產能過剩的問題、耕地保護的問題等,這些問題都應該利用統一大市場的機制來加以合理的解決。
本文原發于網易研究局
(本文作者介紹: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