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周天勇
從前面文章的分析看,要使中國具有經濟規模和國際競爭實力,關鍵是在世紀末人口數量能夠穩定在10億規模,并且在未來15年工業化階段還未結束的條件下,經濟保持一個中高速的增長。這里我們主要討論如何能夠提高生育率和增加新人口。
首先,需要降低家庭婦女生育和托幼失去工作的機會成本。從目前來看,婦女生育的機會成本,主要來自于因懷孕和哺乳期耽誤工作、出差不便、體力及深度思維能力差異等,造成的應聘就業難、容易被解聘、晉級升職加薪難等方面。一是需要按各行業特點,有針對性地規定招聘女性員工的比例,有的可以少一些,有的可以多一些;特別是一些適宜于女性工作的崗位和行業,更是不得歧視女性應聘,并規定較高的比例。二是嚴格要求用人單位執行《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中“用人單位不得因女職工懷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資,予以辭退,與其解除勞動或者聘用合同”條款。三是各地街道和農村社區應當設立三歲以前的公立或者民辦托兒所,解決一些因無老輩父母照看、自己又需工作家庭的托嬰難題。從筆者調查的一些情況看,許多地區幼兒園不收托學前嬰兒,這是已生育一部分家庭遇到的第一個困境。而相當多年輕人也因顧慮嬰兒生出后無處托育影響現有工作而不敢生育。可以鼓勵一些大企業和事業單位,包括社會個人經營托兒所,社會興辦國家幫助,各級政府對托兒機構進行稅費減免、育嬰補貼、場地提供等各方面的政策支持。
其次,大幅度降低家庭子女的教育成本。降低教育成本,有兩種思路,一種是政府加大支出,托兒所、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等全部義務教育化;另一種是加大對生育子女家庭生活教育支出的繳稅退還和轉移補貼。筆者認為,一是可以將托嬰、幼教和高中義務化,家庭支付一定的雜費和住宿費。嚴格控制收費標準,禁止課外輔導收費。二是第一胎嬰兒以2020年現價,懷孕和生育補助5000元;小學和高中縮短一年,這樣生育第一胎子女,從嬰兒到大學畢業,政府退稅加補貼每年每人平均12000元;提高支持二三胎的力度,每年每人分別平均為15000元和18000元。繳稅大于退稅的家庭,只退無補;繳稅小于退稅的家庭,財政轉移支付予以補齊。
筆者覺得,考慮民生及其父母還在生育年齡中,假如在2020年就實施,對0到22歲的存量人口,予以教育退稅和補貼,以鼓勵其父母再生育。假定過去20年人口總和生育為1.5,則一孩和二孩的補貼總規模為32913萬人,退稅和轉移支付總規模也就在6500億元以內,占2020年總GDP的0.6%,全國財政收入的1.98%。
而追計2021年,并從2022年開始,對新生育人口采取這樣的激勵,每年22歲退出教育補貼人口的規模明顯要比新出生人口規模大。其退出形成的退稅余額和轉移支付補貼規模足夠覆蓋新生育人口的刺激支出需要。縮短學制后,將補貼的年限,由過去的22年減少為20年。我覺得已經到了政府大規模壓縮交通道路、行政公務、學校廣場等設施建設硬投資的時間了,公共政策在養老和生育兩方面要平衡,財政支出也應當向穩定人口結構和規模方面傾斜。以保將末世紀末中國人口數量維持在10億。
當然,還可以考慮將更多初中和高中生分流到職業學校,碩士學習時間減少一年,鼓勵學生在18歲以后,通過勤工儉學和實習等獲得收入。并頒布有關的規定和法律,加以保護。目的是進一步減輕家庭的教育負擔。
再次,降低年輕人居住成本。目前看,年輕人群體購房還本付息和房租支出占到其消費支出的35%到45%左右,其高成本對生育形成了擠出效應。應當調節水資源分配,改造和擴大可利用土地,以土地資產和水權抵押發行長期國債。停止各地本區域土地占補平衡,地方與中央之間形成需要建設土地和新開發土地之間的占補平衡。中央籌集的資金,除了對發行的國債還本付息外,對新建設增量、購買消化存量,用來公租房的地方政府,予以資金返回支持。
放開集體土地直接進入建設市場,民間可以到城郊和農村購買農民多余、閑置和要進行調換的宅地,以將自己在城市中的住宅進行出售和出租置換,盤活城市中老年人居住、或者閑置低利用的房屋,增加對年輕人的供給數量。相應地調節醫院在市中心分布的不合理狀況,隨著老年人和青年人在空間上的流動而重新建設和布置。
城市建設不再進行大拆大建,改造和保留城市中的一些城中村,政府配套設施和環境,使城市中更多低價格的房屋向務工人口供給。小產權房通過收取房產稅,予以合法化,使遷移人口能夠購置低價格住所。將目前城鎮住宅只能夠由房地產開發公司一條渠道開發,轉變為允許私人建房、合作建房、企業建房、開發商建設和政府提供公租房和低價房多種形式。
中央政府和市場監管部門,應當意識到地方政府對本地房價限購限跌,都是損害青年人利益的行為,是在干擾市場競爭秩序,特別是將青年人居住成本托高不下,是一種違規違法行政,應當予以禁止。總之,多元并舉,逐步降低房價收入比到6以下,抑制租金水平,將年輕人居住支出降低到其總消費的20%左右。才能實實在在地使中青年家庭能夠去生育二胎,包括三胎。
(本文作者介紹:東北財經大學國民經濟工程實驗室主任)
責任編輯:李琳琳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