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廖群:產業外遷趨勢可控 正確應對鞏固優勢

2021年09月14日10:52    作者:廖群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廖群 孫超

  過去10余年來,我國部分外資和國內制造業企業到周邊國家尋求投資發展機會,近幾年受中美貿易關系影響,產業外遷加速的趨勢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從目前情況看,很多美國及其盟國的企業隨中美經貿形勢的不確定性而加快撤出我國的可能性不能低估,由于成本等市場原因部分外國企業,甚至我國一些企業遷至他國的現象也將持續。但對這種現象不必過于擔憂。

  首先,我國產業外遷的現狀。我國產業外遷始于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2012年以來外遷速度有所加快;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以來外遷進一步加速。但過去10余年來,外遷的速度、范圍有多大呢?從我國制造業名義增加值的情況來看,2010年至2020年間年均增長9.3%,比同期全球制造業名義增加值的增長速度高5.6個百分點,使得我國制造業增加值的全球占比從18.2%大升至29.2%,上升11個百分點。從出口形勢看,2010年至2020年間,在全球貿易年均增長1.4%的情況下,我國商品出口總額年均增長5.6%,比全球商品貿易總額增長高4.2個百分點,從而我國商品出口總額的全球占比從2010年的10%升至2020年的13.3%,提高了3.3個百分點。

  究其原因,一是東南亞及南亞國家與我國經濟體量相比較小,且制造能力弱,能吸收的產業遷入有限,二是我國擁有較完備與強大的產業鏈,真正外遷出去的是產業鏈較短的中低端產業,如服裝、鞋帽、家具等,電子信息產品的遷移大都限于組裝,所以外遷的產業范圍也有限。

  今后,這兩大因素將繼續制約外遷的速度與范圍。隨著我國進一步加強產業鏈建設,對產業外遷的速度與范圍將是一個更大的制約。所以,產業外遷速度與范圍整體仍然可控。

  其次,中低端產業外遷后高端產業崛起。我國高端產業的迅速崛起,將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中低端產業遷出對整個產業鏈的影響,這也將保持我國制造業大國和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優勢地位。目前,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即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與數字創意產業正在我國蓬勃發展。這些產業無論從效率、效益、乘數效應,還是對海外市場的吸引力,對經濟增長的拉動與對產業鏈的支撐都將產生巨大作用。隨著高端新興產業發展提速,我國整個制造業將實現中高速增長,且增長質量更高,出口能力更強,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更加穩固。

  很多人問,為何我國的一些產業從經濟發達的珠三角與長三角外遷去海外而不是內遷去勞動力成本較低的中西部呢?原因有二,一是中西部勞動力成本雖比東部低,但比東南亞、南亞及非洲國家高出一倍以上,并無成本優勢;二是中西部地區的發展目標是新興產業而不是中低端傳統產業,所以中西部地區對東部內遷過來的新興產業青睞有加,而對于中低端產業的內遷并不積極。從中西部各省發改委的發展規劃中,就可見一斑。這表明,中低端產業外遷不會造成我國制造業增長大幅放緩,也不能阻擋中西部地區工業化與現代化的步伐。

  再次,服務業發展加速。過去10年我國服務業年均名義增長13.1%,超過名義工業增長4.3個百分點,但其占GDP比重僅剛過50%,與發達國家80%左右的水平還有很大差距,說明未來還有增長空間。消費性服務業將繼續完善,生產性服務業更將強勢崛起。這將促使我國形成制造業與服務業出口雙強的產業鏈結構。目前我國服務業出口還很薄弱,占總出口的比重僅為10%左右,今后發展空間大。

  綜上所述,產業外遷是我國經濟綜合優勢的必然結果,盡管有加速之勢,但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優勢地位依舊。

  決定我國全球產業鏈優勢地位的綜合優勢包括一系列的經濟、人文與社會因素。

  勞動力成本仍是大優勢。產業工人的成本是產業運行最重要的成本,是決定產業發展的關鍵性供給因素。我國人均GDP已突破1萬美元,高于大部分發展中國家,但僅為發達經濟體平均的四分之一左右。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我國相對于發達經濟體在全球產業鏈中仍有很大的成本優勢。

  勞動力素質更為重要。我國產業工人的素質,從教育訓練水平、學習能力、主動性、韌性、勤奮、吃苦、守紀等各個方面衡量,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是全面超越,與發達國家相比,除第一項教育訓練水平外也是整體超越。這大大抵消了我國相對于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成本劣勢,又顯著增強了相對于發達國家的成本優勢。

  以上兩大優勢是我國得以確立全球產業鏈優勢地位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從經濟與產業環境分析,很多原因也不可忽視。

  第一,規模效應不可忽視。規模效應使得產業發展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效益更好,從而吸引更多的全球廠商使用和購買具有規模效應的產品和服務。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制造商,具有全球最大的產業規模進而產生規模效應,自然能進一步增強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優勢地位。

  第二,強需求也不能低估。我國不但是全球產業鏈的主要供給方,同時也是產業鏈中各種產品的主要消費市場。數據顯示,在20個主要行業中,我國有17個行業的銷售額在全球銷售額中占比超過20%。以信息電子行業為例,2019年我國的手機、電動車、半導體銷售量分別占全球銷量的40%、64%和46%。

  第三,產業發展環境為我國獨特的優勢。這包括,經濟增長雖步入中高速但仍為全球最快速之一;基礎設施及物流系統的規模與質量全球領先;產業政策獨特而有效;外貿環境自由,外資政策持續完善;企業治理水平不斷提升等。

  第四,產業供應鏈完備堅固。產業供應鏈有自我鞏固與擴張的特性,即供應鏈一旦形成,會吸引更多的廠家加入,從而進一步延長與夯實供應鏈。

  這也與市場看好我國經濟增長前景有關。國際社會預計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自然也期望我國在全球供應鏈中供需兩端的分量都進一步增加,優勢地位進一步增強。

  第五,我國信息經濟發展的前景。今后是信息經濟時代,信息技術將賦予產業鏈新的發展模式與生命力,而我國在信息經濟中領先全球,這將更加鞏固我國產業鏈優勢地位。

  當然,我國產業也面臨不少挑戰,例如勞動力成本在上升,占據高端產業鏈的程度仍然不夠等,這要求我國在深化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加快產業升級。

  從近代世界經濟史看,曾發生過四次大規模的全球性產業大遷移。18世紀中葉,由蒸汽機和紡紗機帶動的英國工業革命及其在歐洲大陸的擴散,使得歐洲成為當時的世界工業中心。第一次產業大遷移發生于20世紀30-40年代,美國電力、鋼鐵、化工、鐵路、航空工業興起,世界制造業中心從歐洲遷移至美國;第二次發生于20世紀50-60年代,美國產業結構升級,將鋼鐵、紡織等傳統產業遷移至德國和日本等國;第三次發生在20世紀60-70年代,德國與日本等將輕紡、機電等價值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遷移至成本較低的亞洲“四小龍”和部分拉美國家;第四次從20世紀80年代至2008年,亞洲“四小龍”及日、歐、美將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一部分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遷移至中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目前正在發生的中國部分產業向東南亞、南亞及非洲國家遷移,被很多人認為是近代世界經濟史上的第五次產業大遷移。

  全球產業大遷移簡史表明,我國部分產業向海外遷移是我國及全球經濟發展至現階段的必然現象,但外遷并不預示著我國將失去產業與經濟大國地位。從歷史觀察視野,前四次產業大遷移的產業先導國雖將傳統產業遷移出去,但本身的發展并未停止,而是以新興產業代之,出現了高端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興起,所以目前仍然是經濟發展程度居上的發達國家,且仍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據重要地位。例如,美國在60多年前經歷第二次產業大遷移后,目前仍保持世界領先經濟強國地位;英國、德國與日本在產業大遷移后,目前經濟無論是規模還是質量,也都處于世界前沿。

  本文原發于《中國金融家》雜志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責任編輯:潘翹楚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網絡文學盜版一年損失近60億 侵權模式“花樣百出” 香港診所被曝給內地客人打水貨疫苗 給香港人用正品 鐵路部門下發買短補長臨時辦法:執意越站加收50%票款 優速快遞董事長夫妻雙雙身亡 生前疑似曾發生爭執 澳大利亞房價暴跌:比金融危機時還慘 炒房團遭趕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廣州重慶靠前 五一假期國內旅游接待1.95億人次 旅游收入1176.7億 華為正與高通談判專利和解 或將每年付5億美元專利費 游客在同程藝龍訂酒店因客滿無法入住 平臺:承擔全責 花650萬美元進斯坦福當事人母親發聲:被錄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