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張瑜 楊軼婷
報告目錄
報告正文
2021年7月9日央行宣布全面降準,不論是在形式還是幅度上都大超市場預期。本周初,市場又有部分資金提前押注MLF利率調降。應該說,直至現在市場依然對此次央行降準的目的感到迷惑。此次降準,是不是代表貨幣政策方向?未來還會有什么具體政策跟隨?在如此特殊時點,市場或許難做政策的未卜先知者,但尚可爭取做到便宜行事隨機應變。我們認為,本輪貨幣政策變化的核心驗證點在7月15日MLF利率降不降。建議投資者再留一刻耐心,靜待15日MLF操作和經濟數據,以作未來宏觀政經和市場投資方向的重要驗證。雖然推演需要完備考慮多種情景,但我們傾向MLF不下調的概率最大,從央行近些年與市場持續溝通的調控框架而言,那些“夢想著大寬松”的人,大概率是要夢碎的。還是那句老話,當下的確經濟基本面下行開啟,但尚且和潛在增速匹配,再差能有2020年疫情時候差?疫情的寬松尚且有限,又能指望下半年有多寬松?去年疫情的應對,應該成為一個對標情景,深深根植在投資者的腦海中,永遠客觀冷靜的思量貨幣政策。
一MLF利率不降,貨幣政策框架依然有效假如MLF利率不降,意味央行的貨幣政策操作框架尚未改變,當下貨幣政策基調依然是穩字當頭。貨幣政策方向不看準備金率(量),要看政策利率(價)。我們對于央行操作的理解仍應在原有框架的特征內——特征1:降準置換MLF在央行資負表上體現為縮表,但資產負債表規模與廣義貨幣M2增長并無固定關系,不宜簡單根據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張幅度、貨幣乘數來衡量貨幣政策效果。(央行2020年3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專欄:正確理解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與貨幣供應的關系);特征2:降準不代表貨幣政策方向。央行通過調節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來優化基礎貨幣效率。基礎貨幣的構成中,效率由高到低分別是超額存款準備金、貨幣發行、法定存款準備金,當準備金率降低,法定準備金占比下降,基礎貨幣效率提高。(阮健弘,流動性的客觀評估與合理調節,2019.12)特征3:不適宜用大幅擴表的方式提供流動性??紤]到各類公開市場操作、再貸款、再貼現,目前央行對金融機構債權達13萬億,占資產規模的三分之一,央行需要持續的對這13萬億的金融機構債務進行續作,才能保重市場流動性穩定,操作難度大(阮健弘,流動性的客觀評估與合理調節,2019.12)。此外,大規模的央行債權工具也給商業銀行造成了一定融資成本。特征4:當前政策利率基本與自然利率相當。根據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研究論文《中國的自然利率》,目前中國的名義自然利率在4%-5%左右。那么應該說當前MLF利率2.95%、LPR 3.85%、再到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4.63%,基本是在合意區間內的。綜合這四大特征來看,首先此次降準不意味貨幣政策方向轉變,再次降準置換部分MLF有利于穩定金融機構的融資穩定性,且能夠在下半年基礎貨幣回落壓力下提高基礎貨幣效率,與央行在答記者問中的表態相一致。
并且依照這一邏輯,下半年還有降準可能,但與貨幣政策轉向無關,僅是流動性管理工具??紤]到MLF四季度到期量高達2.45萬億,下半年余下近1萬億再貸款再貼現還將陸續到期,同時政府債券發行節奏持續至年底或導致財政存款走高,可見基礎貨幣直至四季度都有較大的收縮壓力。假如央行希望改善金融機構的融資結構,那么在基礎貨幣收縮的背景下,提高基礎貨幣效率,抬升貨幣乘數就尤為重要,下半年還有降準可能。市場如何反應?經濟顯露類滯脹信號,同時貨幣政策依然取向中性、表態扭捏,比較值得借鑒的就是2018Q2-Q3。預計對利率影響中性,2.9%基本是短期底部,市場大概率會進行預期糾正,不再過度押注寬松,投資者也不宜再過度追漲。同時權益仍有壓估值風險,仍然建議尋找盈利的結構性機會以作防御。
二MLF利率調降,區分政治考量還是經濟考量假如MLF利率調降,那么量價雙動,貨幣政策轉向基本確認無疑,央行可能的考慮也無非是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但對市場的影響卻有較大的區別,需要區分。
(一)經濟考量:經濟增長的變化需要著急未雨綢繆嗎?
經濟因素導致貨幣政策量價雙松的可能性有限。到目前,經濟總體表現仍是不錯的。出口方面,6月增速超預期,且回顧和展望前后5年時間,當下可能是出口增速最好的時段。社融方面,6月增速超預期,且考慮到四季度的低基數效應和財政發債后傾,大概率還有反彈。通脹方面,6月PPI同比依然高達8.8%,CPI和核心CPI的上行趨勢仍然沒有打斷,生產資料“脹”的壓力依然存在,且國內還要做碳達峰碳中和,容易在供給端給生產資料帶來助漲壓力。誠然,6月數據略有一些經濟“滯”的信號,比如出口結構下半年大概率將發生變化,社融結構存在以票充貸的現象,核心CPI上行的斜率低于預期。但僅僅是這些瑕疵,是否需要政策如此著急的未雨綢繆?畢竟如此早的采取政策對沖,不符合跨周期調節和不浪費政策空間的宗旨,除非中央確實比市場看到了更多經濟下行壓力的證據。
?。ǘ┱慰剂浚汉暧^政策的思考可能需要切換至底線思維
那如果排除經濟因素,只剩下政治考量了。當前一個大的環境是中美對抗,并且下半年中美大概率將進入經濟和貨幣周期雙背離,需要防范外部政策轉向帶來的衍生風險。在這一情景下,市場對政策的思考就應當突破傳統的貨幣政策框架,切換到純底線思維上,而這個底線就是就業,就業又直接掛鉤到小微。目前來看,我國下半年的就業壓力不小,除了2021年909萬的高校畢業生需要吸納外,小微企業自身的經營困難也在加大,面臨需求偏弱、原材料價格上漲、社保不再減免的三重擠壓。
三結論:三重情景,三種市場應對總的來說,我們建議投資者再留一刻耐心,靜待15日MLF操作和經濟數據,以作未來宏觀政經和市場投資方向的重要驗證點:雖然推演需要完備考慮多種情景,但我們傾向認為MLF不下調的概率最大,從央行近些年與市場持續溝通的調控框架而言,那些“夢想著大寬松”的人,大概率是要夢碎的。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玫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