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梁建章
最近教育部推出了限制校外培訓機構的新政,據說目的是降低課外培訓的成本,從而降低育兒成本,進而提高低迷的生育率。的確,降低育兒成本和提升生育率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但是也有不少學者對于限制補課的新規效果表示質疑。如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熊丙奇指出,如果不能改變當前教育唯分數論的取向,那么補課的需求就不會消失,只是可能轉為地下。韓國多年以前也曾禁止補課,結果卻是補課活動演變為“地下活動”,導致只有少數有錢人才能負擔起一對一的上門服務,一般中產階級的補課需求則得不到滿足,由此產生了大量反對的聲音,導致“禁補令”后來不得不被取消。至于現在,韓國的補課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教育過度無效投入的確是非常巨大的社會浪費,但禁止補課卻只是治標不治本。因為在現行的高考制度下,無論對于高校、家長還是社會來說,唯分數論才是最理性的選擇。既然高考把學生分成了幾個層級,大學就會理性地按照高考分數來掐尖,再往后,企業也會理性地用大學招牌(實質還是比較高考成績)來鑒別學生,于是,學生家長也就理性地把考試作為學習的最重要目的,據此進行教育領域內的軍備競賽。從局部來看,每個學生家長,大學和企業似乎都是理性的,但站在整個社會的高度,卻發現因此造成了大量無效的應試教育。如果不改高考制度,只是靠行政命令來禁止補課,其實是在跟各方的理性選擇作對,其代價和難度都是非常巨大的。
對于學生進行分層是必然要做的事情,因為學生終究要走向社會,不同崗位需要匹配不同能力的學生,考試則是最有效的鑒別能力的方式。所以通過考試來分層不可避免,但過早分層卻會造成嚴重后果。
中國社會現在對于學生的分層,不僅出現在大學入學階段,更是提前蔓延到了基礎教育的各個階段。中考成了高中入學的分層考試,于是家長就開始為備戰中考而補課。有些地方在更早的初中、小學甚至幼兒園也開始考試分層,于是學生和家長又需要為進重點初中、重點小學和重點小學補課。于是教育分層變得越來越早,熬成了深度的教育無效投入與浪費。
由此可見,這些窘境的根本問題在于過早的教育分層。教育分層在歷史上曾具有的積極作用,就是把稀缺的資源匹配給優秀的學生。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包括在幾十年前的中國,大學教育甚至是高中資源都是稀缺的。要把這些稀缺教育資源匹配給最優秀的學生,就必須在大學和高中的入學階段進行篩選,于是出現了高考和中考。但現在的高中和大學教育資源已經不再稀缺,高考和中考存在的必要性已經大不如前,過早分層的積極意義遠不及當年,反而是暴露出因此產生的種種弊端。
弊端之一 評價太早
過早分層會導致那些晚熟的孩子遭遇錯誤的評判。每個孩子的成熟期不一樣,比如男孩的成熟期普遍比女孩子要晚一些,農村孩子的成熟期也要晚一些。過早分層不利于這些晚熟群體充分發揮潛力。所以要盡量把分層延遲,最晚可到就業前或者大學畢業考。
弊端之二 評價太單一
不同用人單位的需要的技能不一樣,如互聯網公司可能要考察計算機編程能力。工程類的研究生可能考察物理的水平。過早的分層考試,僅僅使用大而全的幾張試卷,會導致只能采用相對單一的標準。
弊端之三 加劇擇校考試壓力
分層考試的壓力是十分巨大的,因為分層考試而產生的標簽,會跟著孩子好幾年甚至是一輩子。所以過早的分層,必然會無謂增加擇校的巨大壓力,推動各種補課的軍備競賽越來越低齡化。
弊端之四 加劇貧富差距
如果在很早的基礎教育階段就進行分層,導致補課活動低齡化和常態化,那就只有富裕家庭才有能力對此進行投入。有人說取消了高考或者中考,會導致寒門子弟失去上升空間。但現實情況是,為了備戰未來的高考,富裕家庭早在小學階段就開始斥資為孩子補課,面對這樣的砸錢競爭,寒門子弟通過高考實現上升的路徑就變得越來越窄。
弊端之五 學生后勁不足
過早分層的另一個惡果是,為了應對層層疊疊的考試,孩子們小時候的學習不得不用功,然而到了最應該全面提升的大學階段,他們反而失去了努力的動力,畢竟大學的招牌已經到手,看似已經擁有美好的未來,于是沒有必要再努力學習了。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不少辛苦進入大學的高材生們,卻隨意地揮霍起寶貴的高校學習機會,畢業時反倒成了碌碌之輩。
政策建議一:取消中考
首先應該取消高中擇校分層考試,也就是取消中考。因為現在的高中教學資源并不稀缺,高中教育完全可以標準化和網絡化,縮小重點高中和一般高中的教學質量差距。取消中考后,重點高中不能掐尖生源,實行了中學階段教育資源的均等化。實際上,在更低年級的基礎教育階段,教育部已經逐步取消了重點小學和重點初中,也取消了相對應的小升初考試,錄取主要采取抽簽方式,老師也在不同學校之間進行輪崗,這就最大限度地實現了教育資源和生源的均等化。既然小升初可以拒絕分層考試,那么只要高中資源不稀缺,也完全可以拒絕中考。由此帶來的最大好處,當然就是是減輕了擇校的壓力,也為學生們節省了一年專門復習備戰中考的時間。
也許有人會說,雖然高中資源不稀缺,但我們不需要那么多大學生,也不需要那么多高中生,所以有必要在高中階段就篩選掉資質差的學生,讓他們走職業教育的通道,而不要去考大學。而我認為,既然現在大學資源已經不再稀缺,就應該普及大學教育。雖然學生的工作可能不需要大學的課程,但是為了未來可能的晉升機會,以及成為一位更好的公民和家庭成員,也有必要普及大學通識教育。
又有人會擔心,如果一個學校的學生質量參差不齊,會不會影響教育質量。在我看來,只要課程能夠較好地實現標準化,就不會出現擔心的這個問題。讓所謂的好學生和差生在一起接受教育,完全也可能產生積極效果,那就是曾被認為是“差生”的孩子,同樣獲得更好的上升機會,進而促進社會流動性。而對好學生來說,也可能從生源的多樣性中獲益,對于整個社會會有更加全面的認識。試想一下,如果在一所重點中學里,所有同學都是清一色的富家子弟,其成長環境與社會真實環境嚴重脫節,對于這些孩子其實也不是理想的成長環境。
政策建議二:高考改革
取消中考的邏輯幾乎也適用于高考,因為中國總體的大學資源已經不再稀缺,每年錄取差不多1000萬人,而中國未來的每年出生人口很快就會跌破一千萬,未來勢必出現大學招不滿學生的局面。大學教育還應當實現通識化和標準化,從而進一步降低成本,并且拉平名牌大學和普通大學的質量差異。所以大學通識教育沒有必要分層。
當然,對于高校教育來說,在通識教育之后的專業教育和科研階段,如碩士和博士階段的教育資源還是相對稀缺的,畢竟專業教育和科研都需要教授深度參與,而名牌大學的教授是稀缺資源,所以需要匹配最優秀的生源。由此可見,在碩士博士階段的招生錄取有必要進行分層考試。同樣的道理,優秀的企業崗位也是稀缺資源,最重要的崗位需要匹配最好的大學生,也有必要進行分層考試,但考試時間應該放在學生申請工作和申請研究生的時候,也就是大學畢業的時候。在大學資源還稀缺的那個年代,大學教育屬于專業教育,所以分層考試要放在高中畢業時。既然現在大學教育已不再稀缺,而且屬于通識教育,其實就相當于以前的高中,所以分層考試也應該延后到大學畢業時。如果將最重要的考試提前擺在高中階段甚至更早的初中和小學階段,就會產生種種弊端。
所以在理想狀態下,應該取消高考,轉而將大學生能力考試作為就業和研究生錄取的依據。如果能把考試延后到大學畢業時,可以大大減輕高考的壓力,也減少基礎教育階段各年齡段的擇校壓力。如果沒有高考的壓力,學生們不需要復習高考和復習中考,中學階段的教育可以提速兩年,大幅度降低教育的成本。
有人說,即使每個人都可以上大學,大家還是會為了考名牌大學而展開無效競爭,我的建議是,既然大學教育成為通識教育,而通識教育的特點之一,就是可以通過標準化拉平名牌大學和一般大學的教育質量,那么名牌大學的本科就失去了掐尖生源的理由,寧可仿效初中、小學采取搖號錄取的模式,或者讓名牌大學放棄本科生源轉而只招碩士生。如果名牌大學在本科階段不能掐尖生源,那么大學本科的牌子就變得不再那么重要了,全社會現在只認大學招牌的習慣就會改變。這樣一來,針對名牌大學的激烈競爭就會明顯緩和,整體教育的壓力和效率就會改善。當然有人會說,在用大學生能力考取代高考作為擇業和研究生院錄取依據之后,預計名牌大學研究生院的入學競爭還是會很激烈。但是這樣一來,恰恰可以鼓勵大學生們更加努力地學習,而且只要把考試的壓力延緩幾年,就可以大幅度降低整個基礎教育階段的考試壓力。還有,名牌大學的碩士招生數量遠遠超過本科生的數量,也會進一步降低競爭強度。如果從公司招聘的角度來看,大學生畢業考試相比高考更能反映大學生當時的能力,考核科目也更會匹配工作崗位的實際需求,將有助于提升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適配度。
未來創新人才的培養
如果在中學和大學階段不分層,顯然對于在這個階段暫時落后的學生相對有利,從而普及通識教育和減少教育差距,真正做到“有教無類”。那么優等生會不會被拖累呢?不必對此太擔心。不分層是指不用學校的牌子區分學生,具體到每一所學校里的每一項課程,還是可以進行分班,允許優秀的學生加入快班、高級班或者跳級提前完成學業。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哪怕是天賦秉異的學霸,也要浪費不少時間把95分提高到100分,因為這意味著高考能進清華北大還是普通985。其實更為理想的狀態應該是,優秀學生不必花很多力氣把95分提高到100分,而是可以接受這門課的95分,然后把節省下來的時間用于學習更廣泛的知識,或者盡早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人類的知識體系正在快速膨脹,要成為一個創新者和科研人員,需要掌握的技能也在不斷加碼,所謂巨人的肩膀已經變得越來越高。可我們的基礎教育卻受困于過早的考試分層制度,雖然學生和家長投入了比以前多得多的時間和金錢,但是到了十八歲,學生們學到的有價值內容還是只有這么多。如果取消過早的教育分層,就能大幅度提升教育效率。不僅落后的學生可以獲益,優秀學生也可以更快更廣地獲取知識,成為更全面、更年輕也更有活力的創新者。
當然,真要取消高考,來自既得利益各方的阻力肯定非常大。那么可以先從取消中考做起,然后逐步弱化高考,讓所有學生參加大學生能力考試(類似于對于考研進行擴充),提倡不看大學招牌,而更看重大學生的能力考試成績。另外,還應當擴大名牌大學的碩士生招生數量,減少本科生的數量,直到完全取消名牌大學的本科生招生,或者不讓名牌大學繼續掐尖本科生源。
總結:現在的“禁補令”會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能根治過早分層考試所帶來的巨大補課需要和擇校壓力。歷史上分層考試存在的理由,是大學和高中的教育資源在當時還比較稀缺,現在這些理由已經不再成立,所以可以采用治本的措施,就是從解決過早分層入手,取消和弱化各級擇校考試,包括中考和高考。把分層考試推遲到大學生畢業的時候,從而從根本上解決過早分層的問題。高考改革必定是一項難度非常大的社會工程,可以先從取消中考和強化大學生能力考試開始。但高考改革所帶來的收益也非常巨大,可以提高整體教育的效率,降低養育成本,培養更多具有創造力的人才。
(本文作者介紹:攜程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局主席)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