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袁國寶
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視頻會議,移動辦公,電商網購、在線教育、外賣服務、線上文娛等“宅經濟”迅速崛起,以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的消費場景迅速進入百姓的日常生活,與此同時智能制造、無人配送、線上醫療等新興產業在戰疫中爆發出蓬勃生機,為此,政府相繼出臺支持政策,全面推進“互聯網+”,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引導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據商務部大數據監測,一季度電商直播超過400萬場,100多位縣長、市長走進直播間為當地產品“代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到24.1%,同比提高5.5個百分點。 如今,數字經濟發展的廣度、深度和速度前所未有。
今年4月,在我的新書《新基建:數字經濟重構經濟增長新格局》 中著重強調,“在信息化、智能化時代,‘數字基建’是真正的新型產業生態,只有做好‘數字基建’才能為‘數字中國’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才能為經濟轉型發展提供強勁的支持與動力。‘數字基建’以科技為核心驅動力,主要以5G技術為基礎。只有以5G技術為依托,物聯網、人工智能、萬物互聯、工業互聯網、信息化才有實現的可能。”
當前在世界范圍內,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在5G領域占據領先地位,5G不僅是我國優勢新興產業,而且“數字基建”與老百姓生活也息息相關。例如,隨著智慧城市的設想得以實現,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越來越高,城市居民可以享受更便捷的服務,節約很多不必要的開支。隨著科技與生活的關系越發緊密,科技發展將帶動大規模消費。例如,隨著智能手機相關技術不斷發展,會使國產高科技手機的消費規模持續擴大。總而言之,“數字基建”與消費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恰好迎合了國家提出的“消費回補”的政策導向。
一、“數字基建”為何如此重要
目前,5G、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不斷融合、持續滲透,數字資源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其分量不亞于工業時代的“石油”。
1、從外部環境來看
我國在芯片、集成電路、航空發動機等領域要想趕超歐美等發達國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還需要很多年,以“市場換技術”的方式逐漸失效。為突破少數發達國家給我國設置的重重關卡和阻礙,我國科技行業必須向自主可控和國產替代的方向發展,逐漸擺脫“世界工廠”的地位,在關鍵技術、核心技術領域搶占制高點。未來,大國之間的競爭勢必會演化為科技競爭,為維護我國的大國地位,發展高科技產業勢在必行,而且刻不容緩。
2、從內部環境來看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我國傳統產業亟需轉型升級,現有的經濟結構亟需優化調整。為做到這一點,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大科技在中國經濟增長中的貢獻,助推現有的科技企業快速發展,以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勢,帶領一批批科技企業在世界舞臺上嶄露頭角,在其所在的細分領域迎頭趕上,以迎合新一輪世界經濟競爭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
3、從世界歷史發展看
幾乎每一次重大疫情過后都會出現新的經濟形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倒逼我國經濟加速轉型,擺脫對傳統經濟發展路徑與模式的依賴,在線辦公、在線教育、信息化醫療、城市智能化管理等產業快速崛起。疫情結束后,政府將在公共衛生、城市管理等領域投入大量資源,提升其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在此形勢下,相關行業及企業將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A股市場也將迎來眾多新的投資機會。
4、從我國經濟結構看
過去我國刺激經濟發展常用的方法就是加快鐵路、公路、機場建設,刺激房地產市場。但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這種方法不僅會導致傳統的固定資產投資模式越陷越深,而且還會對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造成極大的制約,導致相關行業與企業錯失發展機遇。同時,寬松的貨幣政策釋放巨大流動性,大量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及各種虛擬市場,資金空轉愈演愈烈,社會資源被嚴重浪費。發展“數字基建”,推動5G、汽車智能化、新能源汽車、物聯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行業快速發展,不僅可以讓資金流入實體經濟,還能讓金融資本反哺產業經濟。
袁國寶表示:傳統基建采取的大多是重資產模式,“數字基建”主要以5G、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科技型設施建設為重點,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導向,以數字化、智能化為支撐,對能源、交通、市政等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成為數字時代新的結構性力量,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奠定了非常重要的技術基礎。
二、數字基建如何驅動經濟轉型升級?
1、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的新基礎
數字經濟時代與過去的任何一個時代一樣,都要有相應的基礎設施作為基礎與保障。例如,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啟的蒸汽機時代以鐵路和運河建設為基礎;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啟的電力時代以高速公路、電網建設為基礎;第三次工業革命開啟的信息時代以互聯網和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為基礎。對于正在進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來說,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數字化為核心的新型基礎設施是重要基礎,也是目前世界各國都在投資布局的戰略高地。 在過去的三次工業革命中,我國是被影響者、追隨者乃至追趕者。目前正在開展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是我國第一次以原發性國家的身份,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為了搶占戰略高地,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獲取領先優勢,必須迎合當下的國際貿易規則,發揮我國的制度優勢,大力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2、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動能
傳統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投入土地、資源等基礎要素,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投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人才和知識等高級要素,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提供支持,為以創新為驅動力的經濟轉型提供動力。 在投資運營模式方面,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存在很大的區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覆蓋的范圍更廣,不同領域的基礎設施實現了高度融合,參與投資、建設的主體更多,支撐的業態更豐富,對投資模式與運營模式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5G建設不僅需要無線技術與網絡技術提供支持,還需要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制造和智慧能源提供支撐。 在以5G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傳統投資主體、運營主體、建設主體的邊界被打破,投資模式、運營模式被顛覆、被創新,創新型企業、民營企業的進入門檻大幅下降,與之相對的產業生態更加豐富。新型基礎設施管理涉及多個部門,市政、交通、安全、環境、信息化等,管理創新主要體現在以數字化平臺為基礎的集成管理,將在很大程度上顛覆政府公共基礎設施現有的管理模式。
3、新基建有助于改善我國投資結構
目前,我國已進入工業化后期,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已走過高峰期,邊際效益逐漸遞減。從短期看,雖然以鐵路、公路、機場為代表的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仍可以拉動內需,但已無法對經濟結構優化產生很大的作用,還有可能招致債務風險或金融風險。 但是現階段,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可以帶動數字經濟發展,還能拉動邊際效益實現新一輪增長,對優化經濟結構、拉動投資都能產生顯著效應。從這個層面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就像一個新引擎,可以產生一系列的拉動作用,拉動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發展,促使制造業實現技術改造與設備升級,帶動新型服務業快速發展,拉動以新材料、新器件、新工藝和新技術為代表的強基工程和以自動控制和感知硬件、工業軟件、產業互聯網、云平臺為代表的新四基發展。 當前,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不斷創新突破,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加快了向數字化轉型的腳步。中國作為世界網絡大國和數字經濟大國,更加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正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引導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文作者介紹:資深媒體人、網絡評論人。)
責任編輯:潘翹楚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