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羅思義
金磚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對維護世貿組織創建的經濟全球化框架,以及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有著濃厚的興趣。這為金磚國家進一步合作提供助力。
一年一度的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領導人峰會,將于本月25日至27日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由于金磚國家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41%,此次會議必將吸引國際社會眾多關注。如果說七國集團代表發達國家,那么金磚國家則代表發展中國家。但金磚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于七國集團,卻并非廣為人知。
因為這一經濟現實支撐和解釋了金磚國家的穩定,及其在當前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因此準確評估金磚國家經濟前景就非常重要。為避免有人認為數據偏袒金磚國家或中國,下文引用的數據均源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這些經濟趨勢,也清楚地解釋了為何金磚國家在維護基于經濟全球化的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方面,有共同利益的原因。
金磚國家與七國集團增長前景比較
先談IMF對金磚國家經濟增長前景預測。如表1所示,按照當前匯率計算,2017-2023年37%的世界GDP增長源于金磚國家,32%源于七國集團。但即便如此,也明顯低估了金磚國家商品與服務生產銷售的實際增速。
這是因為發展中國家收入普遍較低。這意味著,同樣的商品和服務在發展中國家以較低的價格銷售也比發達國家有利可圖,或者甚至能獲得更多的利潤。因此,按照當前匯率計算低估了許多發展中國家金磚國家商品與服務生產銷售的實際增速,按照購買力平價(PPP)計算則可以避免這個問題。按照購買力平價而非當前匯率計算,更有利于評估金磚國家商品與服務生產銷售的實際增速,也更能反映金磚國家在世界經濟增長中所發揮的決定性作用。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2017-2023年46%的世界GDP增長源于金磚國家,僅18%源于七國集團。因此,金磚國家,特別是中國和印度,對企業來說是較七國集團更有活力的市場。這導致外國企業繼續到中國投資,特別是到印度投資日益增加。
增長前景光明這一經濟現實,令金磚國家經濟穩定增長——早前西方媒體更多關注于金磚國家的短期經濟表現,這令他們對金磚國家經濟潛力有所誤讀,進而低估了金磚國家的潛在穩定性。正如下文所示,這令金磚國家形成利益共同體,包括支持全球化和反對保護主義。
以中國與印度為首的金磚國家,從全球化中受益良多。即使在國際金融危之后,中國和印度都保持快速增長。從 2007年至2017年,中國人均GDP年均增長 7.7%,印度為 5.6%,七國集團中人均GDP增速最快的德國則僅為1.0%。
金磚國家中最大經濟體所擁有的保持快速增長的能力,使中印兩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快速擺脫貧困。從 2007年至2017年,中國實際總消費年均增長8.5% ,印度為7.3 %,七國集團中消費增速最快的加拿大則僅為2.2%。
如圖1所示,按照世界銀行界定的國際貧困線標準,中國減貧人數為8.53億,印度則為1.66億。其他一些發展中經濟體,特別是印尼,在減貧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此前經濟快速增長的巴西和俄羅斯近來經濟增速明顯下降,是事實。從 2007年至2017年,巴西人均GDP年均增長0.6%,俄羅蒼白則為 1.1%。但就經濟層面而言,中國和印度在金磚國家占據主導地位,不管是按照當前匯率計算,還是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印兩國GDP占金磚國家比重均約為80% 。因此,中印經濟快速增長,足以確保金磚國家的經濟活力。
金磚國家存在共同利益
本節談金磚國家的共同利益。顯然,全球化給金磚國家帶來巨大利益,這使他們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在這一點上,金磚國家與歐盟和日本之間有著共同利益。
就地緣政治而言,金磚國家在追求經濟增長方面有著共同利益,而這需要金磚成員國之間保持穩定的關系。這是為何部分西方媒體宣稱“中印之間將爆發重大沖突”的說法,完全錯誤的原因。相反,雖然洞朗對峙事件一度令兩國之間的緊張局勢加劇,但兩國政府首腦采取了決定性措施化解局勢。同樣,雖然以米歇爾·特梅爾為代表的右翼勢力,取代迪爾瑪·羅塞夫的巴西左翼政府,但并沒有導致巴西減少參與金磚國家事務。
中國經驗助力非洲發展
到目前為止,只有金磚國家最后一個國家南非的形勢還沒有分析到。這是因為南非在金磚國家有著特殊的地位。南非人口為5700萬,遠低于中國(14億)、印度(13億)、巴西(2.09億)和俄羅斯(1.44億)。其經濟規模也比其他金磚國家要小得多。因此,南非加入金磚國家不僅是有助于本國經濟發展,而且也成為其他金磚國家通往非洲大陸的門戶。但當然,非洲將在本次峰會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分析非洲與金磚國家發展戰略之間的關系。這對了解非洲發展前景與企業水平和宏觀發展之間的關系,以及為何金磚國家有著共同利益的原因,均非常重要。
全球化正在為非洲的發展提供助力。過去五年,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中就包括數個非洲國家,其中為首的埃塞俄比亞GDP年均增速為9.9%,科特迪瓦為8.6%,坦桑尼亞為6.8%,盧旺達為6.6%。
擁有逾1億人口的埃塞俄比亞是一個突出的例子,過去十年其GDP年均增速維持10%以上。這一增速高于所有奉行“華盛頓共識”的非洲經濟體。作為金磚國家重要成員的中國,在理論和實踐上對埃塞俄比亞發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這對中國和埃塞俄比亞來說是一種雙贏。
從理論上講,埃塞俄比亞的發展模式總體上遵循了林毅夫所創建的新結構經濟學理念。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結構會從勞動力密集型增長過渡到資本密集型增長。一國在任何發展階段都應立足于比較優勢,然后在此基礎上發展,向資本密集型程度更高的發展階段邁進。正如非洲大部分地區一樣,由于埃塞俄比亞的發展水平很低,其正確地選擇專注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實際上,中國和埃塞俄比亞獲得了雙贏。2010年,由中國投資建設的埃塞俄比亞的首個工業園區,在杜克姆鎮建成。為眾多知名國際品牌如卡爾文·克萊恩(Calvin klein)和妮娜( Nina)等生產女鞋的中國鞋企華建國際,于2011年在該園區開辦了在當地的第一家工廠。這家埃塞俄比亞工廠開始只有兩條生產線和不到600萬美元的初始投資,以及大約600名工人。因為出口增長很快,工廠迅速擴招到2000名工人。接著,華建乘勝追擊開辦了第二座工廠,創造了約4000個新工作崗位。該企業還挑選 了500名埃塞俄比亞員工,到中國進行為期六個月至兩年的管理培訓。
華建生產規模達到年產鞋500萬雙,2017年幫助埃塞俄比亞掙得3100萬美元的外匯收入。由此引發的效應是,來自土耳其、中國臺灣和孟加拉的出口導向型企業,緊隨華建到埃塞俄比亞投資辦廠。
埃塞俄比亞計劃到2018年中期,將工業園區數量增加到15個。中國為埃塞俄比亞吉布提電氣化鐵路,提供了42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盧旺達等其他非洲國家正打算效仿獲得成功的埃塞俄比亞,實施相關類似政策。
正如林毅夫指出:“華建國際在埃塞俄比亞快速獲得成功表明,中國模式也適用于其他發展中國家。埃塞俄比亞和盧旺達是兩個基礎設施落后的內陸國家,如果它們能夠利用自己勞動力豐富這一比較優勢,發展勞動密集型輕工制造業,并將產品行銷全球市場,那么其他非洲和發展中國家同樣可以采用類似的方法發展并獲得同樣的成功。”
但按照結構經濟學的理論框架,金磚國家企業取得成功,取決于維持經濟全球化體系——如果全球化崩潰,處于貿易保護主義環境的國家將無法利用比較優勢,將他們的產品銷往世界市場。
基于此原因,金磚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對維護世貿組織創建的經濟全球化框架,以及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有著濃厚的興趣。這為金磚國家進一步合作提供助力。
上月,金磚國家外長齊聲批評新一輪的貿易保護主義。在此次峰會上,金磚國家領導人無疑會持同樣的立場。
(本文作者介紹:前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現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
責任編輯:張文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