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宋亮
在消費升級推動下,我國乳制品產業全面升級,質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乳制品消費信心穩步提升,2020年乳制品行業將迎來又一個“黃金”高峰發展階段。
近五年來,國內消費需求已實現從“溫飽型”向“品質型”跨越,有質量的消費成為新時期下產品升級重要內容,消費者更加注重商品和服務質量,關心產品品牌和美譽度,注重消費體驗和精神愉悅。
在消費升級推動下,我國乳制品產業全面升級,質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乳制品消費信心穩步提升,2020年乳制品行業將迎來又一個“黃金”高峰發展階段。在UHT液體奶、奶粉等品類都趨于飽和、市場競爭激烈條件下,消費潛力大、增長快、附加值高的固體乳制品(如奶油、奶酪、蛋白粉、蛋白液)市場逐漸興起,以乳制品深加工為代表的乳業3.0時代即將來臨,為新銳企業實現“彎道”超車提供新機遇。
一、液態奶市場已入“紅海”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內奶資源生產仍較低下,人均奶類消費量低于6kg,乳制品主要以奶粉為主,有少量液態奶加工和消費,以瓶裝巴氏奶為主,且口感單一,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等人口密集一、二線城市,銷售范圍小,我們定義這階段為乳業1.0(搶牛奶)時代。
2000年后,隨著滅菌奶生產和包裝技術的發展,乳制品市場供給由以“奶粉”為載體轉為以“UHT滅菌奶”為載體,解決國內奶源分布不均,“北奶南調”問題,奶制品結構發生歷史性變化,液態奶產量大幅增長,2000-2005年期間復合增長率曾高達53.6%,并帶動奶業生產快速增長,隨著消費需求增長,以奶農養殖為代表的散養快速發展,包括伊利、蒙牛在內的一批企業興起,產品供不應求,且“得奶源者,得天下”,乳業進入2.0(喝牛奶)時代,人均奶類消費量增長至36kg。
2008年以后,受進口產品沖擊嚴重,加上乳業國際化發展進程不斷加快,國內液態奶市場進入“紅海”,在一二線城市液態奶市場趨于飽和,三四線城市市場處于“習慣性”消費培育階段,液態奶整體增速有所放緩,2017年液態奶整體銷售量增速下降至6.8%。
從2014年開始,隨著消費需求“質”變、產品同質化嚴重、國際化沖擊明顯等因素影響,乳品產業一方面加快產品結構升級,另一方面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具有新鮮度、營養價值和獨特風味的產品將更受消費者青睞,低溫奶、低溫酸奶、配方液態奶、有機奶粉以及奶酪、黃油等產品將成為居民消費升級的重要選擇。整體市場競爭將逐漸從常溫轉向低溫,由奶粉轉向以奶酪為主的“吃奶”的競爭階段。
二、固體奶消費“勢不可擋”
以奶酪、奶油為代表的固體乳深加工需求大幅增長,近兩年,奶酪市場年均增長率一直保持在20%~25%,2017年消費總量突破14萬噸;2014-2016年稀奶油年均增速約40.7%,2017年消費量突破20萬噸。據中國海關統計,2017年我國進口干乳制品176.88萬噸,同比增長16.2%,進口額同比增長37.9%,其中,進口奶酪10.8萬噸,同比增加11.1%;進口奶油9.16萬噸,同比增長11.9%。以上數據從側面反映出,我國乳業已逐漸進入以奶酪、奶油等為代表3.0(吃牛奶)時代。
乳業3.0主要消費呈現“五化趨勢”:一是高端化。國內深加工固體乳消費主要表現為“間接消費”,以工業食品添加物、餐飲、烘焙為主,約占70%~80%。黃油、稀奶油、奶酪、煉乳、奶昔等高端化深加工通過餐飲渠道進入人們餐桌,且占比越來越高。如:通過肯德基、星巴克、必勝客、西餐廳、烘焙店、西餅屋等渠道進入居民飲食生活。二是營養化。以優質蛋白和優質脂肪為營養的理念深入人心。例如,奶酪優質蛋白營養豐富,素有奶黃金的美譽,是發達國家乳制品消費的主流產品。隨著國民經濟收入提高,對乳制品消費認知度提升,很多家庭已從小培養孩子的奶酪消費習慣,兒童奶酪市場增速迅猛。三是功能化。固體牛奶也通過產品細分滿足運動、健身、減肥、塑身等功能,如,滿足特定營養需求的蛋白奶昔、補鈣需求的奶酪等。四是社群化。伴隨著互聯網、物聯網時代,人們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傾向于社群化,如,老年人、兒童、長跑、健身人群,減肥人群等,社群化的消費方式進入生活。五是時尚化。在消費升級背景下,乳制品向高品質、個性化、時尚化消費方向發展,“吃牛奶”將逐漸引領消費潮流。
從乳制品產業整體看,推動固體乳制品生產、消費對穩定產業發展、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區域消費均衡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是提升市場競爭力。受養殖模式、成本等因素影響,國內原奶長期存在價格高、優質奶源少問題,加上近年來,乳業國際化發展進程加快,國產乳制品市場競爭力弱,受進口產品沖擊嚴重,制約國內乳業穩定發展。
有關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原奶價格與全球牛奶平均價格相差幅度為41%,其中,與美國牛奶收購價格相差幅度高達48.5%。加快發展高端乳制品尤其是高附加值干乳制品,“掩蓋”原奶成本高劣勢,對提升國內乳業整體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發揮“蓄水池”作用。我國奶業產業鏈脆弱,“奶少搶奶、奶剩倒奶”問題時有發生,對整個產業鏈健康發展極為不利。深加工產品使用原料乳多、保質期長,可以靈活地組織生產,對于調節生鮮乳生產、乳制品加工、市場消費起到“蓄水池”作用。
目前,我國乳制品深加工產品種類單一,主要為奶粉,但隨著自由貿易區建設和乳業國際化進程加快,國內奶粉市場已全面放開,調節能力喪失,急需發展差異化深加工產品,如,奶酪、黃油等干乳制品,其附加值高、市場需求旺盛,將會更好地發揮“蓄水池”作用。
三是促進區域消費均衡。我國乳制品消費分布不均,一、二線城市是乳制品主要消費區,且市場趨于飽和,向高端化消費升級;而三四線城市正處于乳制品消費習慣培育階段,尤其是奶酪、奶油等干乳制品,市場發展潛力大,但國內乳企缺乏對消費者教育、普及,蛋糕店、烘培店作為消費者教育場所,進口產品具有“先發”優勢,促使進口量大幅增長。
可以說,發展國內乳制品深加工產業,促進區域消費均衡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
三、新銳企業“彎道”超車機會來臨
在大健康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高品質、優質的蛋白食品消費需求旺盛,預計2020年~2025年我國將迎來第二個乳品行業黃金高峰期,伴隨著“吃奶”教育引導不斷深入,以及家庭式烘焙興起及迅速發展,將推動奶酪、黃油、奶油等深加工產品市場需求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對比國外成熟市場以及國內近10年的數據,我國奶酪消費至少有十倍以上的增長空間,未來5年奶酪行業完全有能力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長。分城市看,一、二線城市乳制品消費市場逐漸由“喝奶”向“吃奶”普及,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居民“喝奶”消費習慣將逐漸培育起來,消費習慣實現由“偶發性”向“習慣性”轉變,“吃奶”接觸面也將擴大。
以“吃奶”為主流消費形式的乳業3.0時代來臨,深加工技術成為核心,也為新銳企業實現“彎道”超車創造機遇,在國內擁有相對比較低價奶源和生產固體乳制品高水平技術的乳企,在深加工產業新興領域有望實現逆襲。建議:(一)加強優質奶源建設。通過參股、入股等形式加強自身奶源建設,同時實施“優質乳工程”,保持穩定收奶量,并促進優質奶源發展。(二)加大產業技術升級。國內的乳制品基礎領域研究起步晚,乳制品深加工技術方面科學技術水平、乳品深加工設備制造水平等與國外尚存差距。建議乳企聯合高校培育食品方面的專業人才,同時“走出去”積極開展與國外的技術合作等。(三)提高創新能力。乳企應提高產品的持續創新能力,加大產品細分以滿足家庭式烘焙消費需求,并依托蛋糕店、烘焙店等場所做好消費者教育,引導消費回流。同時,按照國人消費習慣,不斷探索、創新深加工乳制品口味、品類,推動產品向兒童食品、零食和青年快銷食品方向發展。
(本文作者介紹:高級乳業分析師)
責任編輯:賈韻航 SF17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