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王劍
近幾年,銀行業凈息差大幅回落,這本身是近幾年銀行業向實體經濟讓利的一個成果。但是,隨著這個凈息差降到一個較低的水平之后,對銀行業經營穩定性的擔憂開始增多。畢竟,如果凈息差過度惡化,影響了銀行業的穩健經營,后面就不是讓利的問題了,而是涉及到大家的存款安全性等問題了。
對于凈息差,近幾年出現了一些所謂“底線”的討論。也就是說,凈息差如果繼續下降,何處是底。當然,底線這個詞雖然我們自己也在一些文章中用過,但這個詞含義其實是不嚴謹的。要估算其“底線”,至少得有個界定的標準。一般來說,從銀行經營模式出發,關于凈息差,可以有兩條線值得關注。我們不再將這些線稱為底線,而是賦予兩個更精確的稱謂:“資本平衡線”和“盈虧平衡線”。
注意,這兩條線都不是底線。古今中外,有大量的銀行案例,突破這些線后,都還在正常開門迎客。而有些銀行,凈息差還遠遠高于這條線,就已經關張大吉了。所以,這個線主要是銀行盈利能力的探討,和其能不能活下去,還未必是一回事(但肯定相關)。凈息差主要決定盈利性,流動性才決定生死。
資本平衡線
資本平衡線的算法是:銀行業(或某家銀行)基于一定的凈息差,賺取一定的凈利息收入,可以形成一定的利潤,扣掉合理分紅部分后,留存的利潤用于補充資本,剛好可以支撐下一期的資產增長,而不用從外面找投資者補充資本。
這段話很拗口,足可見,這條資本平衡線是基于大量的假設倒算出來的。
當然,由于這里討論的是利潤,那么對應的資本就是核心一級資本,也就是普通股。其他一級資本(優先股、永續債)、二級資本、TLAC資本等此處不涉及。
這個算法,寫成公式是:
風險加權資產增速 ≈ 資產增速 ≈ 資本增速 = ROE(1-分紅比例)
上式的意思是,銀行每年賺取的ROE中,扣掉分紅,剩下的補資本,此時的資本增速,剛好約等于資產增速,此時就不用去外面融資。
當然,這里有兩個假設:一是這銀行的風險加權資產與資產的增速相似,意味著銀行的資產結構沒什么變化。如果資產結構有變,那么可能可以節省資本占用;二是,這銀行資本充足率是比較緊張的,因此依賴于利潤留存資本,如果資本充足率本身還有富余,那么資本少補充點,資產也能更高速增長。
所以,如果看到資產增速遠超“ROE(1-分紅比例)”的銀行,大家可自行看下是不符合哪一條假設。
然后,再接著分解ROE,公式是:
ROE=ROA*權益乘數≈(凈息差+非息收入/A-費用/A-信用成本/A+其他)*權益乘數
上式中的A是平均資產。
于是:
資產增速 ≈ 資本增速 = ROE(1-分紅比例)≈(凈息差+非息收入/A-費用/A-信用成本/A+其他)*權益乘數(1-分紅比例)
然后,我們代入其他變量的估計值,就很容易倒算出來資本平衡線的凈息差水平。比如,去年4月我們第一次進行這個測算時,得到的凈息差是1.68%。在實踐中往往再留點余量,不能“貼地飛行”,所以給出1.80%。
然后有些媒體說1.80%是底線。這顯然是一種誤讀。1.80%是基于一堆假設算出來的,而這些假設都是會變的。比如,放到現在,資產增速下降了,那么資本平衡線的凈息差就可低于1.80%了。或者,如果資產質量惡化,那么信用成本上升,那么資本平衡線的凈息差還得不止1.80%(需要用更多凈利息收入去消化風險)。而且,不同銀行之間差異也特別大。
因此,與其說資本平衡線是一個值,還不如說是一個公式。如果死死盯著用舊假設算出來的1.80%,就機械地認為這是一個底線,這種思路,就是典型的刻舟求劍,不知道與時俱進。
盈虧平衡線
盈虧平衡線就更好理解了,即:將上式中的ROE設為0,再倒算出來凈息差。
凈息差+非息收入/A-費用/A-信用成本/A+其他=0
這里有個極簡的粗略算法。由于我國,很多銀行的非息收入和費用是相近的,因此這兩個指標可以抵消。“其他”這一項也忽略,那么:
凈息差-信用成本/A≈0
也就是說,如果上面假設成立,那么凈息差只要能覆蓋信用成本,那么銀行就能保住盈利。信用成本是計提撥備的數字,有會計上的主觀因素,如果替代這個主觀因素,我們可用不良生成率替代。那么,盈虧平衡線的凈息差就是:
凈息差≈不良生成率
A股上市銀行業的信貸的不良生成率近三年是0.69-0.75%,并假設非信貸資產的不良生成率不會高于信貸,然后留點余量,那么所有資產的不良生成率應該能控制在0.8%以內,那么凈息差只要高于此,問題就不大。因此,我國銀行業凈息差離盈利平衡線還早,不用擔心。
小結
因此,我國銀行業目前較為焦慮的是資本平衡線。因為銀行股普遍估值極低,基本喪失了對外募集普通股資本的能力,因此需要靠留存利潤來補充資本,來支撐下一期的資產增長。如果做不到,那么它的貸款增速也會增長乏力,導致喪失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
資本平衡線凈息差是一個公式,不是一個固定的值。我們嘗試代入新的假設值的話,能得到一個新的資本平衡線。如果將來銀行能做到:中間業務收入占比提升、費用節省、資產增速下降,那么這個資本平衡線凈息差也是回落的,屆時也不用大驚小怪。
而資本平衡線、盈虧平衡線這兩條線大致對應于《合格審慎評估實施辦法(2023年修訂版)》中對凈息差一項計分的滿分線(1.8%以上100分)和及格線(0.8%以下0分),介于0.8%和1.8%之間的則得60-100分。該《辦法》中的這兩線的值也是經屢次修訂的,按本文邏輯,隨著銀行業其他假設值的變化,未來也不排除進一步修訂。
同時,有些銀行因自身特殊情況(比如資本充足率過剩,或者定位于某一特殊客戶群體利率就是偏高的),指標與這些值相差甚遠,也不必就覺得驚奇。未來,如果我國的多層次銀行體系建設卓有成效,廣大銀行不再同質化,而是充分特色化,指標差異巨大,那么全行業規定一個統一的滿分線、及格線,也顯得必要性不大了。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碩士,CFA持牌人,曾供職于浙商證券、光大證券研究所,擔任金融行業分析師,2018年加盟國信證券,任金融業首席分析師。)
責任編輯:劉天行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