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周天勇
我是從事經濟理論研究工作的學者。記得當年上大學時,老師開始講經濟學第一課中有一句話,說這是一門經世濟民的知識,它不僅要解釋經濟運行的機理,更為重要的,還要用來繁榮世間農工商服各業,惠及民眾的工作和生活。畢業后,我一直從事教學、學理探索和政策研究,感覺所寫經濟文章應當既要講經濟學的“理”,又要注重經濟學應用于國計民生的“策”。
一是敘述務實。經濟文章即不是華麗辭藻的文學作品,也不是經濟詞匯形式主義的堆砌。大多數經濟文章的語言需要平實,設身處在國情民情實情的場景之中,內容多是或者要推廣、或者要糾正、或者要謀劃的經濟之實事,言之有物。讀者希望讀到什么樣的經濟文章呢?要寫青少年們憧憬未來人生事業的事,要寫中老年群體曾經經歷過的事,要寫大眾關心和期盼這個國家前景的事,更要寫有關他們就業、創業、收入和生活的平常、艱難、奮斗和過著覺得幸福日子的事。
二是數據說話。與其他領域不一樣的是,民生、國情和宏觀經濟形勢需要各種數據來反映,特別是對經濟運行的內在聯系和循環,敘事需要有數據來表述狀況和佐證觀點。過于定性的敘述,往往會陷于主觀意識、判斷、結論和對策,使公眾對形勢和前景模糊還清,使地區部門工作陷于程式和事務化。
三是要有邏輯。看過一些來求指導的經濟文章習作,發現有的寫作敘述沒有邏輯,層次不明和上下無關,看法很多但言無推理和證明;有的邏輯混亂,沒有頭緒、前后顛倒,甚至文中自相矛盾。閱讀起來費時間不少,卻很有可能使人越看越糊涂。自己40余年經濟文章的寫作,之所以能夠發表,有的還受到讀者的鼓勵,感覺很受益于青年時讀過金岳霖老師的《形式邏輯》一書,他給了我思維能力的啟蒙和文章寫作邏輯嚴密的知識影響。我有個不成熟的想法,大學文科和理工科應當將其分別設置為在校學生的必修和選修課程。
四是言有學理。近一些年,國外一些國際組織、院校智庫和經濟學者,分析中國的長期經濟未來會低速增長,大多是根據現代經濟學一些主流模型仿真計算所得。對此,僅僅是定性辯駁其唱衰中國,并不能從道理上說服人家。我們還需要學理方面總結中國1978年以來改革開放與經濟增長奇跡之間的內在因果關系,形成中國體制改革開放內生影響經濟增長的數理仿真邏輯,證明中國未來還有中高速增長的潛能,才有可能提振國人齊心合力和奮發圖強發展經濟的信心,回答國外學者的疑慮。
五是提出對策。在指導一些學生經濟學文章寫作時,常遇到了這樣的情況:文中提出了許多問題,然而就下一步怎么辦,要么泛泛地議論,卻不能實際操作;要么批評說了不少,但沒有提出對策。因此,也要寫一些提出不解決的危害和如何解決問題的文章。對策要面對現實,提出解決的對策、建議要有可操作性,提供多種可解決的方案,并進行不確定性和風險分析。這樣的文章才更接地氣。
(本文作者介紹:東北財經大學國民經濟工程實驗室主任)
責任編輯:曹睿潼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