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連平、王運金
隨著房貸利率的逐步調降,近期市場上出現提前還貸的現象,引發了一種觀點,認為當前應下調存量住房貸款利率來降低居民還貸壓力,增加居民可用于消費的資金,從而達到擴大消費需求的目的。此舉真有必要嗎?是否可行呢?本文擬展開做些討論。
當前下調存量住房貸款利率
具有可操作性嗎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當前存量住房貸款利率大多是以LPR為基準利率、采用浮動利率的方式確定的;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調整LPR加點幅度確定首套房、多套房的貸款利率。如需要推動商業銀行下調存量住房貸款利率,央行可以通過加大基礎貨幣投放量或下調政策利率兩項工具推動報價行下調LPR;或進行銀行信貸的窗口指導,如2023年初央行允許地方階段性維持、下調或取消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下限。
2023年并不具備大幅度操作上述兩項政策工具的內外部條件。我們認為,本輪疫情對經濟增長的負面沖擊逐步消散,通過大幅增加流動性以刺激需求的迫切性明顯下降;央行仍將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會搞“大水漫灌”,大概率不會再度出現流動性十分寬松的局面。央行可能會通過小幅降準、適度加大公開市場操作量等工具有序投放基礎貨幣,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實現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上下合理波動。2月貨幣市場短期利率普遍上升,月末DR007基本保持在2%這一政策利率水平之上,今年再度長時間低于2%的概率較低,通過較大力度釋放流動性推動LPR下調的可能性很小。這一點在近期央行答記者問和政府工作報告的相關表述中已經比較清晰。
當前主要發達國家仍處加息周期之中,預計2023年將持續保持高利率水平。1~2月,中美十年期國債利差平均倒掛74bp,政策利率與LPR也已降至歷史較低水平。下一階段央行降息將更加謹慎,再度大幅下調利率的可能性很小。與美聯儲加息周期與降息周期交替進行不同,自2018年至今的五年間,我國持續處于降息周期,5次下調一年期MLF操作利率共55bp,8次下調LPR利率,降息幅度超過60bp,利率工具的操作空間持續壓縮。未來全球經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我國央行需要保留一定的利率空間以應對未來潛在的經濟增長下行問題。目前國內通脹水平正在小幅上行,實際利率將繼續收縮。進一步調降利率水平可能會在需求明顯釋放和經濟增長復蘇條件下推升通脹壓力。
下調存量住房貸款利率
對消費的刺激作用有多大
有觀點認為,如下調存量住房貸款利率1個百分點,將會減少約4000億元的居民還貸壓力。2022年末,我國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38.8萬億元,占同期信貸余額的17.7%。據測算,假設以25年為房貸期限,以目前4.3%的5年期LPR為基準利率,采用等額本息的還款方式,25年利息總額約為24.6萬億元,其中第一年居民需要向銀行償還利息約1.6萬億元。如果2023年下調5年期LPR利率50bp,則存量住房貸款將合計減少25年利息約3.2萬億元,其中第一年利息下降1926億元。如果2023年下調5年期LPR利率100bp,則存量住房貸款將合計減少25年的利息約6.4萬億元,其中第一年利息下降約385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以等額本息方式計算的還貸利息會逐年降低(實際利息減少幅度會受全國住房貸款的剩余期限、還款方式、公積金貸款、多套房貸款利率上浮等因素影響,與此估計值會有小幅差異)。
我們認為,實際情況下,2023年下調存量住房貸款利率所減少的利息要遠低于4000億元,對增加居民可用于消費的資金規模十分有限。在2023年境外加息周期持續、國內利率水平較低等情況下,我國全年LPR下調幅度達到100bp的概率極小,而下調20bp的概率較大,屆時全國住房貸款利息全年可能下降約760億元。個人住房貸款余額中約有18%為住房公積金貸款,2022年末,我國公積金貸款余額將近7萬億元,2023年所適用的利率已下調為5年期以下2.6%和5年期以上3.1%,分別低于1年期與5年期LPR利率約105bp和120bp;以組合貸形式的住房貸款綜合利率更低。LPR下調20bp能為全國居民減輕的房貸利息壓力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2022年我國居民存款全年新增17.8萬億元,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增長17.4%,而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0.2%,存款增速明顯大幅高于消費增速。居民可用資金增加并非一定能拉動消費,消費需求擴張還受到未來收入預期、預防性儲蓄、產品供給等多方面的影響。由此來看,通過下調存量住房貸款利率實現銀行讓利于民,增加的居民可用資金也不一定會起到較好擴大消費的效果,較大部分讓利資金可能仍會以居民存款的形式滯留在銀行體系。
大幅下調利率
對銀行會有怎樣的負面效應
自2019年8月人民銀行推進LPR改革以來,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導作用顯著提升,市場化程度逐漸加深,LPR已代替貸款基準利率,成為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定價的主要參考基準。2022年全年新增信貸21.3萬億元;截至今年1月末,我國信貸余額為219.75萬億元。為達到下調存量住房貸款利率的目的而大幅下調LPR利率,會影響金融機構的全部信貸存量與增量,牽一發而動全身,其影響范圍較廣。在存款利率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如果推動報價行下調LPR約1個百分點,粗略估計將減少銀行體系全年各領域利息收入約2萬億元;而2022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約2.3萬億元,因LPR利率下調所減少的利息收入對銀行利潤增長影響較大,甚至可能導致銀行大面積虧損。為了解決某一方面的問題而動用系統性和全局性的政策工具,會產生不必要的沖擊和影響,不符合“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經濟工作思路和穩增長目標。
目前銀行貸款利率已降至很低水平,在存款利率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再度下調會進一步減少商業銀行的利息收入。2022年12月新發放的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平均為4.26%,受公積金貸款、多套房利率上浮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略低于同期5年期LPR的4.30%,較2021年12月大幅下降了137bp。雖然存量住房貸款利率平均要高于4.26%,但總體來看,當前住房貸款利率已處于歷史很低水平。2022年12月,銀行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14%,一般貸款加權利率為4.57%,票據融資利率為1.60%,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97%,較2021年12月分別下降了62bp、62bp、58bp和60bp。雖然去年銀行下調了中長期存款利率,但貸款利率下行幅度超過了存款利率下調幅度,銀行息差持續收縮。2022年末,商業銀行凈息差已降至1.91%,較2021年末下降了16bp,銀行信貸業務經營難度逐步加大。以2021年工農中建交五家大型商業銀行公布的財務數據為例,如果LPR下調1個百分點,占全國信貸總額37%的五家銀行的利息收入預計會下降約1500億元。再度大幅下調LPR會明顯減少銀行利潤,對銀行保持信貸合理增長、助力經濟企穩回升的積極性和能力有較大影響,還可能會影響到商業銀行的年度信貸計劃及監管指標考核。
疫情期間銀行業為穩增長和防風險做出了貢獻,經濟企穩回升階段應注意理性對待銀行。當前我國間接融資仍然是政府、居民、企業等市場主體的主要融資渠道,商業銀行在間接融資渠道中處于中樞地位。2022年全國疫情大規模暴發,經濟增長受到較大壓力,商業銀行承接了較大的穩增長任務,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支持按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購買政府債券等。2022年報價行三次下調LPR利率推動貸款市場利率下行,1年期與5年期LPR分別下調了15bp和35bp,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信貸成本,提升了企業與居民的信貸需求。商業銀行充分利用央行科技創新專項再貸款、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等15項結構性工具,為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提供了較好的金融支持。2022年全年綠色貸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和涉農貸款余額分別同比增長了38.5%、21.2%和14%,遠超過信貸增速11.1%。
近年來,由于遭受疫情沖擊,部分企業貸款允許展期,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風險隱患。經驗告訴我們,銀行不良貸款暴露是滯后的,今年和之后的一兩年可能是銀行業信貸違約風險暴露壓力較大的階段。因此,當下增強銀行體系抵御風險與處置不良資產的能力至關重要。為“穩固對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支持力度”,目前已不宜大幅下調貸款利率,顯著減少商業銀行收入,反而應該理性對待商業銀行,使其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提供更為有力、更高質量的金融支持。
擴大消費
就沒有其他有效的工具了嗎
經驗已經告訴我們,即使銀行主動下調存量住房貸款利率,將部分利息收入讓利于民,居民可用資金增加也不見得會全部用于消費。當前消費處于逐步恢復過程中,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有諸多政策工具可供選擇。與下調存量住房貸款利率存在負面效應不同,許多促進消費的政策工具,尤其是財政政策工具的積極效果會更加明顯,副作用更小。
為有效落實好各項促進消費政策,可以適度提升政府杠桿率,增加財政支出力度。2022年末,我國政府杠桿率為50.4%,仍遠低于國際公認的安全標準線,仍有一定上升空間;其中,中央政府杠桿率為21.4%,低于地方政府杠桿率29%。當前,地方40%左右的財力來自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未來可以適度擴大國債發行規模,加大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緩解地方財政壓力,維護好地方財政平衡,支持基層落實好各項促進消費政策。
當前促進消費增長不宜過多關注住房貸款利率,而應發揮財政政策、消費政策、產業政策和社會政策等相關政策的作用,增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聯動,多舉措保就業、保收入、保民生,全方位擴大消費需求。
來源:第一財經
(本文作者介紹: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華東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名譽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