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4年,受基本面和政策因素影響,10年期國債收益率連創新低。一是基本面仍然偏弱,經濟恢復基礎仍待鞏固;二是降準和結構性降息落地,推動債券市場走強;三是春節前投資機構持續配置國債,推動國債收益率不斷探底。最新公布的1月PMI指數顯示,市場需求趨穩回升,2024年經濟實現平穩開局。債券市場在1月保持了較強走勢,后續需關注經濟基本面好轉、信貸投放強度、政策發力等情況,這些因素將對國債收益率走勢產生新的影響,預計10年期國債收益率仍在下行通道。
一、10年期國債收益率再破2.5%
10年期國債收益率連創新低。1月8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2.51%,創2020年4月末以來新低;1月9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盤中下破2.5%,最低跌至2.48%;1月30日,10年期國債下行至2.44%,突破2020年4月8日的2.46%,創2002年6月以來新低;1月31日,再創新低,10年期國債收益率2.42%。
10年期國債收益率連創新低,主要是受基本面和政策因素影響。一是基本面仍然偏弱,經濟恢復基礎仍待鞏固。從信貸數據來看,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少增2300億元,各項貸款余額增速下降0.2%。信貸結構方面,居民和企業中長期貸款下降較多,其中,企業中長貸連續6個月同比少增,居民中長貸仍處于低位,反映出一攬子地產刺激政策效果不及預期,實體需求不足問題仍然突出。二是降準和結構性降息落地,債券市場走強。1月24日,央行宣布降準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并提到“預計今年一季度仍會保持較快的信貸投放增長”。此外,1月25日將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0.25個百分點,持續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此次央行實施降準,主要目的在于通過釋放流動性助力經濟加快恢復,提振市場信心,資金面利好債市。三是資本市場波動性較大,大量資金轉向債市,近期國常會提及“增強市場內在穩定性”的訴求。受去年權益類資產回報率下降影響,加之需配置高流動性資產以應對春節前贖回壓力,投資機構持續加倉國債頭寸,推動國債價格進一步上漲與國債收益率不斷探底。
二、2024年經濟實現平穩開局
去年10月份以來PMI回落至榮枯線下后持續走低,剛剛公布的2024年1月PMI指數顯示為49.2%,較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結束了連續3個月下降勢頭,2024年經濟實現平穩開局。
一是市場需求趨穩回升。1月份,在擴需求政策發力的帶動下,我國制造業需求趨穩回升,新訂單指數為49.0%,較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其中比較突出的是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7.2%,較上月上升1.4個百分點,主要是近期國外對我國船舶、汽車、基礎原材料以及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需求較快增長,帶動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和基礎原材料行業出口都有較為明顯的改善。服務業方面,1月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1%,環比上升0.8個百分點,重新站上榮枯線,在假期消費和春節消費預期的帶動下,消費品市場需求較快釋放。綜合來看,國內外市場需求都趨穩回升,經濟運行動力有所增強。
二是企業生產加快增長,價格有所回落。需求回暖帶動制造業生產快速增加,1月生產指數從上月的50.2%升至51.3%,達到近4個月以來最高水平,顯示生產活動持續保持合理增長。產成品庫存指數為49.4%,較上月上升1.6個百分點,升幅較為明顯,顯示制造業產成品庫存趨穩回升。1月份制造業的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均出現了回落,分別比上月下降1.1和0.7個百分點,表明當前市場對未來預期有所保留,部分企業降價清庫存使得原材料價格呈現震蕩走勢。
三是不同規模企業景氣度有所分化。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企業PMI上升0.4個百分點至50.4%,景氣水平穩中有增;中型企業PMI上升0.2個百分點至48.9%,景氣水平趨穩;小型企業PMI下降0.1個百分點至47.2%,景氣水平延續走弱,但生產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都較上月有所上升,顯示小型企業生產和就業活動有趨穩基礎,大中型企業預期好于小型企業。
三、債券市場后續走勢
債市在1月保持了較強走勢,后續需關注經濟基本面好轉,信貸投放強度、經濟政策力度等因素,這些因素將對國債收益率走勢產生新的影響。
從政府債供給情況來看,部分新增債務限額已提前下達至各省市,同時,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化解工作延續,特殊再融資債再度重啟發行。今年財政工作重點要嚴格落實既定化債舉措,加大存量隱性債務化解力度,堅決防止新增隱性債務,健全化債長效機制。根據目前各省已經披露的發債信息,2、3月份特殊再融資債發行規模近1500億元。貨幣政策方面,一季度MLF降息的可能性不高,調降LPR的概率存在,經濟基本面仍處于鞏固回升態勢,10年期國債收益率仍在下行通道。
報告聲明
本報告分析及建議所依據的信息均來源于公開資料,本公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所依據的信息和建議不會發生任何變化。我們已力求報告內容的客觀、公正,但文中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依據本報告提供的信息進行證券投資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概不負責。
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和發布。如引用、刊發,需注明出處為大公國際,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
(本文作者介紹:大公國際作為中國國新控股子公司,成立于1994年,擁有獨創的評級方法和評級技術,科研成果豐富。)
責任編輯:趙思遠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