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事件:4月人民幣貸款新增7188億元,前值3.89萬億元,預期1.14萬億元;社融新增1.22萬億元,前值5.38萬億元,預期1.72萬億元,存量同比增速10.0%,前值10.0%;M2同比增速12.4%,前值12.7%,預期12.6%;M1同比增速5.3%,前值5.1%,預期5.5%。
核心觀點:4月新增融資明顯低于市場預期,居民新增融資再度轉為同比收縮。居民消費和按揭貸款均明顯弱于季節性,與耐用品需求和商品房銷售較弱相互印證,同時,居民存款仍維持較高增速,指向消費潛力尚未完全釋放。
金融數據反映的總需求短板仍在居民端,居民高存款和弱貸款的組合,則指向居民信心依然不足。居民部門對資金的過度沉淀,降低了資金的循環效率和對經濟的拉動效力。因而,信貸企穩的持續性和經濟復蘇的力度,依賴于居民信心和預期的進一步提振,這也是后續觀察金融和經濟數據的關鍵。
風險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預期,房地產鏈條修復節奏不及預期。
一、 信貸前置發力后自然回落,經濟復蘇的關鍵在于激活居民部門
4月新增社融和信貸均低于預期下沿,新增融資在前置發力后自然回落。4月新增社融1.22萬億元,Wind一致預期為1.72萬億元,預期下沿在1.30萬億元左右;4月新增信貸7188億元,Wind一致預期為1.14萬億元,預期下沿在0.70萬億元左右。今年一季度新增社融14.52萬億元,同比多增2.47萬億元,銀行信貸投放等主要融資渠道在經過一季度的前置發力后,4月投放力度自然回落,新增信貸規模由“總量有效增長”向“合理增長、節奏平穩”轉換。
從融資角度來看,經濟復蘇的力度,強烈依賴于信貸增長的持續性。信用周期的持續回升一般指向需求的強勁復蘇,但是在社融存量同比增速連續回升2個月,并且新增信貸連續3個月大超市場預期后,經濟復蘇的力度依然偏弱,名義價格正滑入通縮區間。伴隨著4月新增融資的回落,信貸對經濟的推動效應將進一步減弱。
我們理解,經濟復蘇的力度依賴于持續的信貸增長,而這難以完全依賴政策驅動,需要實體經濟內生融資需求的修復。在較強的“穩信貸”政策訴求下,貨幣、信貸、財政和產業政策協同發力,商業銀行信貸投放的前置發力意愿較強,一季度新增社融和信貸同比大幅多增。但隨著信貸政策由“總量有效增長”轉向“合理增長、節奏平穩”,以及實體經濟內生動能的邊際回落,4月新增融資需求走弱。因而,后續信貸投放的穩定性,將是我們后續觀察金融和經濟數據的關鍵。
信貸增長的持續穩定,關鍵在于激活居民部門。一則,在政策層較強的穩信貸訴求下,國內金融條件持續寬松,資金的供給端并不是問題。新增融資持續性的關鍵在于需求端,政府融資需求受制于財政預算,而今年財政預算在“兩會”期間已基本確定。企業融資需求自2022年以來總體維持較高景氣度,疊加信貸、財政和產業政策的持續發力,企業融資需求的穩定性較高。
居民融資需求卻難有定論,表觀上,居民融資服務于消費和購房行為,但在持續回暖2個月后,4月居民新增融資再度轉為同比收縮。實質上,居民行為取決于收入預期和負債強度,而當前居民就業和收入明顯分化,邊際消費傾向較強的青年群體,失業率持續處于接近20%的歷史高位,拖累居民部門預期改善。
二是,資金從企業部門持續流向居民部門,而居民部門向企業部門的回流明顯乏力。M1同比增速(6MMA)已持續收縮6個月,而M2同比增速(6MMA)卻已持續擴張19個月。M1與M2增速的背離,存在兩重可能性,一是,資金從企業活期賬戶向定期賬戶轉移;二是,資金從企業賬戶向居民賬戶轉移,而存款數據證偽了第一重可能性,并證實了第二重可能性。
也就是說,企業通過經營和貸款獲取的資金,以薪酬等方式轉移至居民部門后,由于居民消費復蘇乏力,便將企業轉移來的資金以存款的方式沉淀了下來,而不是通過消費的方式使其回流企業賬戶,表現在數據上,便是居民存款增速持續高于企業,居民“超額儲蓄”高燒難退。但居民存款增速已于3月和4月連續回落,可能指向居民預期正在好轉。
二、 居民新增融資再度轉弱,企業融資需求延續景氣
居民貸款端,消費和按揭信貸均明顯弱于季節性,與耐用品需求和商品房銷售較弱相互印證。4月居民部門新增凈融資同比少增241億元,其中,短期信貸同比多增601億元,中長期信貸同比少增842億元。
一是,隨著居民生活半徑和消費意愿修復動能轉弱,4月非制造業PMI商務活動指數回落至56.4%,居民消費信貸也明顯弱于季節性水平。乘聯會數據顯示,4月乘用車日均零售5.54萬輛,較2019年至2022年同期均值多售1.51萬輛,汽車銷售的好轉與廠商大幅降價促銷緊密相關,真實的耐用品消費需求依然較為低迷。
二是,從30個大中城市的商品房銷售數據來看,2-3月商品房銷售連續兩個月呈現環比擴張態勢,居民購房預期和購房活動同樣呈現改善態勢,但進入4月后商品房銷售數據明顯走弱。并且,由于按揭貸款利率遠高于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按揭貸“早償”傾向愈發明顯,導致以按揭貸為主的居民中長期貸款再度轉弱。
居民存款端,居民存款增速連續2個月邊際走弱,但增速仍遠高于疫情前,居民消費潛力仍有待進一步釋放。1-4月居民累計新增存款8.70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多增1.58萬億元,4月住戶存款存量同比增速較3月下行0.3個百分點至17.7%,居民存款增速已連續走弱2個月,但增速仍遠高于疫情前水平,表明居民儲蓄意愿依然強勁,疫情期間積累的“超額儲蓄”并未出現釋放跡象。居民新增存款和短期貸款同時維持高位,一方面,可以說明居民消費潛力仍有待進一步釋放;另一方面,可能指向居民收入分化加劇。
企業端,企業經營預期持續改善增強融資需求,疊加銀行較強的信貸投放訴求,供需兩端驅動企業新增凈融資連續同比擴張。4月非金融企業部門新增信貸6850億元,同比多增998億元。其中,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4017億元,新增企業中長期貸款占新增貸款的比重,進一步上行至71% (6MMA),信貸資金的主要流向應為基建和制造業等政策支持領域。
政府端,4月政府部門新增凈融資同比擴張636億元,前置發力仍是政府債券融資的主基調。1-4月政府債券新增融資規模達2.28萬億元,同比多增3114億元,已完成全年政府債券融資預算的29.75%。2023年跟2020年和2022年類似,同是“穩增長”訴求較強的年份,財政部也均在前一年度末提前下達了次年的部分專項債務新增額度,因而,政府債券發行節奏都有明顯的前置傾向。
三、 貨幣:M1與M2增速趨勢分化,資金在向居民部門轉移
M1與M2增速趨勢分化,資金在向居民部門轉移。通過觀察M1和M2同比增速的6個月移動均值,可以發現,M1同比增速已經持續收縮6個月,而M2同比增速則已持續擴張19個月。M1與M2增速的背離,存在兩重可能性,一是,資金從企業活期賬戶向定期賬戶轉移;二是,資金從企業賬戶向居民賬戶轉移,而存款數據證偽了第一重可能性,并證實了第二重可能性。
也就是說,企業通過經營和貸款獲取的資金,以薪酬等方式轉移至居民部門后,由于居民消費復蘇乏力,便將企業轉移來的資金以存款的方式沉淀了下來,而不是通過消費的方式使其回流企業賬戶,表現在數據上,便是居民存款增速持續高于企業,居民“超額儲蓄”高燒難退。
向前看,寬貨幣力度隨著經濟復蘇會漸趨緩和,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速有望進一步回落,資金利率中樞也將圍繞政策利率震蕩。在疫情沖擊逐漸減弱后,經濟修復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將進一步增強,寬貨幣的發力強度將會逐漸收斂。同時,在去年財政發力的過程中,消耗了部分往年財政結余資金和央行結存利潤,推動了財政存款和央行結存利潤向私人部門的轉移,今年財政結余資金向私人部門的轉移力度將會明顯走弱。因而,寬貨幣力度趨緩、財政結余資金轉移走弱,疊加高基數效應,將會共同推動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顯著回落。
四、 展望:新增社融的強勁態勢將會繼續減弱
新增社融的強勁態勢將會繼續減弱,但短期內仍有望持續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增速回升的斜率則有賴于居民預期繼續改善。一則,在信貸、財政和產業政策的相互配合下,企業生產經營預期總體較為穩定,疊加新增專項債支撐基建配套融資需求,企業融資需求的穩定性相對較強;同時,政策層對于信貸投放適度靠前發力的訴求仍在,但3月以來政策曾先后表態“貨幣信貸總量要適度節奏要平穩”和“不盲目追求信貸高增”,信貸資源投放可能會更加注重平滑增速波動。
二則,居民部門仍是當前融資的短板,引導其合理改善預期是社融增速趨勢性回升的重要條件。今年2月之前,居民部門新增凈融資已經連續15個月同比收縮,在2月和3月實現連續2個月的同比擴張后,4月再度轉為同比收縮,并且居民存款持續保持較高增速,居民預期改善仍有待于政策進一步加力。
(本文作者介紹:光大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經濟學家,研究所副所長,早稻田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財政部金融人才庫專家,中國金融四十人青年論壇會員。)
責任編輯:王婉瑩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