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智慧保
剛剛過去的第十個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大大小小的保險公司線上線下“火力全開”,加強與公眾的互動和交流,推動保險走進千家萬戶,一時間成為行業乃至社會的一道風景線。
投資者教育這個事,不是做得太多,而是做得太少,尤其是對經歷過資本市場快進快出、金融市場剛性兌付的中國投資者而言,觀念上的博弈和重置,更顯重要。
具體到保險領域,如何持續改善保險業的聲譽,如何培養長期投資的習慣,如何確?!氨kU姓?!鄙钊肴诵?,如何使人明白保險是復雜的金融產品,不僅僅是7月8日這一日之功,還是積小勝為大勝的持久戰。
保 障
今年7.8的主題是“奮進新征程 保險守護穩穩的幸福”,保險公司致力于提升服務水平,傳遞保險的溫度,包括科技賦能、對“一老一小”的特別照顧,反詐宣傳,等等,成效可謂顯著。
經年累積的先入偏見和近年熱搜的負面觀感,使得公眾對于保險的印象分不高。保險和公眾之間需要一個平臺,溝通訴求,表達意愿,增進了解。
那么,公眾對于保險的訴求是什么?
保障肯定是首位的。自萬能險潮落,支撐起人身險規模增長的是保障類產品,包括重疾險、百萬醫療險和惠民保。這也是近年來強調“保險姓?!钡膽兄x。
對于保障的需求,真實廣泛存在,不僅高端市場需要定制化的高端產品,“五環外”的市場同樣面臨供給不足。低價保險之所以大行其道,就在于擊中了保障的痛點。
醫保只能夠兜底,對于大病返貧的焦慮,對于因病導致階層下流化的恐懼,為商保打開了賽道。這方面的投資者保險教育,大有文章可做。因為這個保障,連接著醫療服務,后者堪稱是這個世界最信息不對稱的領域之一,專業性極強,亟需答疑解惑。
同樣,勢大力沉的老齡化,也讓公眾對于未來養老提前規劃,希望找到專業的建議。這固然可以求助于理財顧問和保險代理人,但個人的不斷學習也是必須的。
理 財
公眾對于保險的訴求,不僅僅是保障。如果保險不具有理財的功能,也不會在全世界發展至如此規模。
保障談得多,理財談得少,這是近年來公眾對于保險認知的一個誤區。保險之所以是復雜的金融產品,就在于它兼具保障和理財,從而衍生出復雜的產品函數。說到底,保險公司賺錢,不靠負債端,而是靠投資端。
前些年,萬能險被資本大鱷異化,使得從上到下,都需要對保險的理財神話祛魅,這毫無疑問是正確的。但保險的理財功能在公眾宣傳和投資者教育方面被弱化,似乎可以再商榷。
自從去年二季度保險不好賣了,保險公司就在不斷試錯各種保險產品,希望能夠出現新的爆款,從而提振整個行業。目前看,人身險還處在艱難的復蘇過程之中,分紅險則愈發矚目,包括銀保渠道重歸C位,都說明公眾目前更看重理財的一面。至于增額終身壽險的躥紅更是如此,在利率下行的周期里,其現金價值的理財功能,最終俘獲了用戶的心智。當然,增額終身壽險存在著長險短做的可能,也不可避免面臨很多監管質疑。
在保障和理財之間如何取舍和權衡,是一道難題。
非萬能
保險不是萬能的。這個世界,沒有一把鑰匙能打開所有的鎖。
對保險萬能的迷思,是公眾關于保險的另一個誤區。這里面,一方面是銷售誤導,另一方面是知識壁壘,導致了公眾對于保險的認知并不完整。
保險條款,沒法像其他資管產品那樣,做到簡潔和一目了然,投資者也不能只是知道到期能夠獲得多少收益,就足夠了。保險始終面臨著逆選擇和道德風險,需要對風險做精算和排除,才能依靠大數定理保證收益,才能避免“賠穿”。
這就使得保險合同“騎虎難下”,雖然對其佶屈聱牙的詬病不絕于耳,但條款通俗化還是知易行難。于是,“一個合同,各自表述”的情形也就成了保險的特殊槽點。保什么和不保什么,健康告知的邊界在哪里,糾紛和訴訟往往從這里產生。特別是線上化之后,一鍵投保固然便利了不少,但合同條款也看得更少了,一切都留在出險之后。
公眾總以為買了保險,就能應對任何狀況和對沖任何風險,一勞永逸解決“看病難”和“看病貴”問題,這需要在長期的投資者教育中逐漸矯正。不同的保險,從惠民保到百萬醫療險,從重疾險到意外險,從投連險到年金險,以及蓄勢待發的養老保險,各有側重,各取所需,如何排列組合,如何在收入預算的約束下,爭取到最高的性價比,險企和公眾,需要“雙向奔赴”。
這也是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的破題所在。破題需要一個抓手,而解題則貴在堅持。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本文作者介紹:用智慧講好保險故事)
責任編輯:王婉瑩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