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教育 > 行業專題--教育培訓業 > 正文
 

八成民眾不滿我國教育現狀 公平問題為關注熱點(6)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30日 18:53 新華網

  中國教育面臨一場觸及文化、制度層面的改革

  小康:如何看待“素質教育喊得轟轟烈烈,應試教育辦得扎扎實實”?

  談松華:實際上素質教育推行的實際成效有限。我想這個問題不能再用老的思路來解決這個問題了。

  根本問題還是在于制度和文化,就是說改革已經到了制度和文化層面上了。不觸動制度和文化層面的話,這個問題是很難解決的。所謂制度和文化層面,我想基礎教育最直接的制度層面的東西,就是考試招生選拔制度。這個制度實際上是對人才的評價制度,什么叫人才?應該選拔什么樣的人才?我們長期以來比較重視考試分數對人才選拔的作用,這一點應該來講,考試成績對反映一個學生的學業水平,這一點不能否定。但是它并不是唯一的,它只是一個方面。但現在有些人把它絕對化了。

  按理來說,選拔是客觀存在的。人的發展,有些事是社會精英適合做的,有些是所謂大多數人應該做的。社會總會有社會分工的,總有一些人要進入到這樣的崗位,或者進入到這樣的層次。所以這個選拔社會上是客觀存在的。

  問題是我們的選拔過于單一,甚至是過于片面。這就造成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面。千軍萬馬參加這樣的角逐、命運的搏斗,它造成的后果,我看是已經到了整個教育系統的高度緊張的運行狀態,F在是幼兒園就開始加碼,到高中就更不用講,浪費人力物力。

  所以有人講,中國的考試學、應試學恐怕是世界上最發達的。

  小康:據我們了解,現在應試教育不只在高中,在大學考研階段也有一定蔓延。

  談松華:如此下去,中國的人才真成問題,都變成了一批能考試的書呆子,連書呆子都不是,而成了考試機器。我們的人才選拔過于重視分數,這走偏了。說的嚴重點,這是過去科舉考試制度產生的影響,認為人才的選拔就是靠一次考試,這就很難全面地衡量一個人的素質。這涉及考試招生制度方面的改革,這應該作為人才選拔制度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提出來。

  我覺得是不是可以采取一種漸進的方式,分幾步走。同時采取在部分地區先試驗的辦法,逐步的完善。比如今年上海有三個學校有自主招生的權利。一個招生給學校更大的權利,另一個采取監控的辦法,把分數公布出來,錄取的原因列出來,而且學校里要有一套程序,不能說就招生辦公室幾個人決定錄取誰,要有一套程序,麻省理工學校有幾十位教授看材料,投票來決定錄取。用一些程序來限制一些人的舞弊行為,譬如五六十個人投票,你不能說大家都舞弊吧。

  分數是其中一個方面。另外考試是不是改變原來一年一次、一年兩次的辦法,給學生多次考試的機會,最后你用這一年里考的最高的分數來報考。這樣可以避免一些偶然性。條件成熟的時候,一般院校就不要再考試,高中會考時的成績就可以作為報考高校的依據。少數大學通過多種方式來選拔學生。總之要改變靠一次考試、一張試卷定一個人的命運。

  考試制度改革背后還有一個什么問題呢?用人制度。大家為什么奔學歷,奔名牌學校呢?因為現在人才使用有唯學歷論,以為學歷高了,本事就大。實際上博士在自己領域本事大,做別的工作他就不是博士了。我們現在這樣,就變成把學歷分等,把人分等了。所以人才使用上要把能力和學歷的關系處理好。改變唯學歷論,要不拘一格的選拔人才、使用人才。

  還有一個問題, 家庭在文化觀念上,把孩子將來的發展用社會等級來衡量,把職業分成等級。所以他就不顧孩子自己的天性和愛好,特長和能力,家庭強制他做人上人,那不是違背孩子自身發展的天性、愿望和興趣嗎?孩子對沒興趣的事,再怎么學也學不好,強迫他去做,孩子很苦的。而一旦感興趣了,再苦他也不覺得苦。

  這里面有個深層的文化問題,就是望子成龍,當然這種觀念與我們當前收入差距過大,也是有關系的。但這與我們文化關系很大,像在德國,工作就沒有什么貴賤,做工人沒有低人一等的觀念。這個不改變的話,把孩子逼得很厲害。孩子成了家長未完成的愿望的實踐者,他的理想就要在孩子身上實現,這樣孩子壓力太大,也搞出很多矛盾。這個文化觀念不改變的話,就是學校進行改變,有時候也得不到家長方面的支持。(李俐)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評論】【談股論金 】【打印】【下載點點通】【多種方式看新聞】【收藏】【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快樂五一
快樂五一放松心情
紅色經典
紅色經典圖鈴免費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