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教育 > 行業專題--教育培訓業 > 正文
 

八成民眾不滿我國教育現狀 公平問題為關注熱點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30日 18:53 新華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小康作為衡量中國小康社會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實現程度對國家乃至整個民族的興衰存亡都至關重要,在一個13億的國家,這么多的人口,如果素質低,是沉重的人口負擔;如果素質高,就是豐富的人力資源。在“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指導下,教育小康也成為中國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必然選擇。

  五大指標考察教育小康

  相比經濟上的收益,教育小康更注重的是社會效益的產出,確保每位社會成員享有的同等的接受教育的權利。同時,教育小康以公共財政和公立教育保障對弱勢群體施以“雪中送炭”般的救濟,成為推進社會公正的調節器。一方面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另一方面優化公共教育資源的配置結構,是國家最終實現教育小康的必經之路。

  由本刊與有關政府部門、社會團體及專家聯合組成的“中國小康指數”調查組,采取非概率抽樣的社會研究方法,從民間角度記錄中國教育小康建設的公眾體驗,試圖勾勒出數據背后的群體感知,提供中國教育現實圖景的另一面。

  本次調查在城鎮地區采取多段隨機抽樣法,農村地區采取整群抽樣方法,共發送調查問卷10000份,最終獲得有效問卷8523份,來自全國8個大中城市、8個小城鎮及9個農村地區,地域覆蓋東部、中部、南部、西部、東北部,調查執行時間為2005年3月至4月。

  經加權處理后,本次調查的樣本分布在基本人口信息和主要個人社會經濟背景信息方面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的分布極為接近,表明數據有較好代表性,在95%置信度下本次調查的抽樣誤差為+1.03%。

  樣本構成方面,男女占有效樣本的比例分別為 51.8%和48.2%,年齡構成上16—25歲年齡段占16.3%,26—35歲占25.1%,36—45歲占26.7%,46—55歲占24.6%,56—60歲占6.9%,60歲以上占0.4%。受教育程度上小學及小學以下的占15.1%,初中占26.5%,高中占33.8%,大專占11.2%,大學本科及以上占13.4%。

  中國教育小康指數將考察指標量化為教育投入及政策偏向性,教育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及執行,對中國教育現狀的滿意度,對教育公平程度的感受度,平均受教育年限這五個方面,并賦予其不同的加權值,最終得出中國教育小康指數為62分。

  教育小康指數勉強及格

  撥開中國教育的種種亂象和非議,我們必須面對一個無奈而又令人尷尬的現實。

  統計顯示,中國近年來GDP的增長保持在7%以上,但與此相形見絀的是,2003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為3.28%,反而比上年的3.32%減少了0.04個百分點,這區區0.04個百分點,讓今年兩會期間的代表們為之奔走疾呼。

  遺憾的是,在回顧2004年工作時,教育部部長周濟仍然表示,他“覺得最難的還是教育的投入不夠”。

  國家教育投入嚴重不足,直接導致民間社會與普通百姓為此付出昂貴的代價。2002年我國社會性教育經費占GDP的1.94%,其比例之高在世界范圍內實屬罕見,據調查,中國父母目前在子女教育費用方面的支出已超過養老和住房,在居民總消費中排在第一位。

  2005年,中國教育的不平等問題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城鄉、不同區域、基教與高教、不同階層、重點與非重點之間的種種差異讓人們重新對教育的本質進行反思,并從一種公平、長遠和戰略的角度對政府提出考驗和要求。

  隱藏在上述事實背后的民眾主觀認知與感受在本刊的中國教育小康指數調查中得到了充分揭示,調查組通過對8523份調查問卷的加權統計分析得出結論:近七成民眾對中國教育現狀的滿意度比較低,表示“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的人數分別為42.5%和29.8%。

  調查顯示,學校高收費、亂收費和以及教育不公現象在受訪者那里的反映尤為突出,其中有63.2%的民眾表示教育收費過高,令家庭不堪重負,在79.4%的民眾看來,教育不平等普遍存在,盡管超過半數的民眾對政府改變目前教育現狀的決心和能力表示樂觀,但有相當一部分人表現出了信心的不足。

  綜合此次調查考核的各項指標,最終得出中國教育小康指數為62分。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評論】【談股論金 】【打印】【下載點點通】【多種方式看新聞】【收藏】【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2005年上海國際車展
日本謀任常任理事國
圓明園工程風波
定遠號艦重返威海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珠峰科考登頂復測
2005環球小姐賽
家裝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國特種部隊生存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