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作者: 朱穎
[ 全球化的其他主要指標,如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投資和移民以及文化交流,還在繼續增加。貿易和全球供應鏈的模式肯定會隨著新的經濟和地緣政治因素而演變,但這種變化很常見。跨國公司不是去全球化,而主要是“再全球化”,即采購多元化、升級物流技術、改變庫存策略等。 ]
巴以沖突之際正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2023年下半年《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之時。巴以沖突給正在趨緩復蘇的全球經濟帶來更大的不確定。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日前說,“令人心碎”的巴以沖突可能會使全球經濟前景變得更加黯淡。
當前全球經濟的總體描述
第一,全球經濟已進入復蘇通道。2022年底全球經濟觸底反彈,總體通脹和核心通脹正逐漸受到控制。但全球經濟完全恢復到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前的態勢仍有距離。IMF最新預測,全球經濟增長將從2022年的3.5%放緩至今年的3%和明年的2.9%。這仍然遠低于歷史平均水平。
總體通脹率在繼續下降,同比從2022年的9.2%降至今年的5.9%,到 2024年為4.8%,核心通脹率(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價格)也將下降,盡管速度較緩慢,但是到2024年能降至 4.5%。IMF由此判斷全球經濟正在“軟著陸”,即在經濟增長不大幅下滑的情況下降低通脹。美國經濟的“軟著陸”明顯,失業率增幅非常溫和,失業率從目前的3.6%升至2025年的3.9%。
但全球經濟復蘇的步伐并不一致,發達經濟體增速放緩,而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增長顯著。在發達經濟體中,美國的消費和投資表現強勁,經濟增長出人意料,2023年美國經濟增長可能達到2.1%,而歐元區的經濟活動則被下調。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都表現出相當的韌性。中國經濟雖然有房地產市場的困境,但IMF展望中國經濟今年將增長5%。
第二,全球經濟復蘇或趨緩的原因包括:首先,服務業的復蘇已基本完成。強勁的服務業需求支撐了服務導向型經濟體,這對法國和西班牙等重要旅游目的地國家而言尤為重要。對勞動密集型服務業的高需求也導致勞動力市場趨緊,以及服務業通脹上升和持續。但隨著制造業持續放緩,服務業活動目前正在減弱,這表明服務業通脹將在2024年下降,勞動力市場和活動將疲軟。
其次,緊縮的貨幣政策打壓了經濟增長。信貸條件收緊正在給房地產市場、投資和活動帶來壓力,尤其是在抵押貸款比例較高或家庭不太愿意或無法動用儲蓄的國家。美國和歐元區的企業破產數量有所增加,但仍處于歷史低位。各國的加息周期也處于不同的階段:發達經濟體(日本除外)已接近頂峰,而巴西和智利等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已經開始寬松政策。
最后,通脹和經濟活動受到去年大宗商品價格沖擊的影響。嚴重依賴俄羅斯能源的經濟體的進口經歷了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和急劇放緩。能源價格上漲的傳導在推動歐元區核心通脹上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美國的核心通脹壓力反映的是勞動力市場緊張。自6月以來,由于OPEC+延長供應減產,油價上漲了約25%。糧食價格仍然居高不下,并可能因俄烏沖突升級而進一步擾亂,給許多低收入國家造成嚴重困難。
全球經濟前景面臨三大主要風險
第一,油價推升的通脹風險。巴以沖突給全球經濟帶來的最大不確定是油價。如果巴以沖突波及到以色列與伊朗的關系,勢必導致油價的攀升。伊朗原油日出口量超過200萬桶,過去的六個月里,由于制裁執行較弱,伊朗的石油供應量大幅增加。美國政府很有可能開始更嚴格地執行對伊朗石油出口的制裁。這將導致石油市場的供應收緊。
目前局勢導致伊朗直接卷入沖突的可能性也并非不存在。全球30%的石油都要經過霍爾木茲海峽,通常穿越霍爾木茲海峽的船只將成為涉及伊朗局勢升級的最明顯指標,如果保險公司認為可能發生此類暴力事件,船東將不得不將其船只改道至其他更長的航程。這將導致石油市場混亂和價格飆升。10月9日基準布倫特原油期貨上漲4.2%。德克薩斯州中質油期貨上漲4.3%,至每桶86.38美元。IMF首席經濟學家古林查斯表示,油價上漲 10% 將導致明年全球產出減少0.15%,通脹率上升 0.4%。
國際能源署(IEA)10月份的報告表示,中東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急劇升級已令市場緊張不安。該地區占到海運石油貿易的三分之一。分析人士指出,人們擔心巴以沖突的任何連鎖反應都可能影響到包括伊朗在內的一些主要產油國,從而引發供應下降。除了這一風險外,石油輸出國組織還在不斷收緊供應。IEA稱,目前預計今年石油需求將增加230萬桶/日,這將意味著今年石油需求總量平均為1.019億桶/日,創下新紀錄。
油價與中國經濟密切相關。沙特阿拉伯是世界第二大石油生產國,而中國是沙特石油最大的購買國。維也納分析公司Kpler的煉油和石油產品首席分析師安東·帕夫洛夫表示,中國一半的石油進口及略多于三分之一的石油消耗均來自波斯灣。在過去兩年里,中國從伊朗進口的石油增加了兩倍多,9月份購買了伊朗87%的石油出口量。
第二,金融市場不確定。近兩年世界各國央行為抑制通脹不斷加息,且加息還沒有完成。自2021年底以來,發達經濟體平均加息約400個基點,新興市場經濟體平均加息約650個基點。加息影響了通貨膨脹的下降,但導致個人和企業借款人償還債務的能力下降,也就是說,信用風險上升。債務成本上升是緊縮貨幣政策的預期結果。較高的利率可能會加劇金融市場的脆弱性,導致違約激增。
IMF最新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顯示,發達市場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中小型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加,而它們的現金幾乎不足以支付利息費用。杠桿貸款市場的違約率正在上升,財務實力較弱的公司在該市場進行借貸。隨著超過5.5萬億美元的企業債務到期,這些問題在未來一年可能會進一步惡化。發達經濟體的超額儲蓄已從2022年年初相當于GDP4%~8%的峰值水平穩步下降。信用卡和汽車貸款拖欠率已有上升的跡象。
金融市場的收緊使銀行承受較高信貸風險的壓力。一些國家的調查已經表明銀行貸款放緩,借款人風險上升被認為是一個關鍵原因。在高通脹和高利率盛行以及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情況下,許多銀行將損失大量股權資本。如果銀行的股票市值跌破資產負債表價值,投資者和儲戶就會密切關注銀行的前景,從而給實力薄弱的銀行帶來融資問題。非銀行金融中介機構也存在脆弱性。
巴以沖突可能改變美聯儲的利率行動。聯邦基金利率期貨交易員認為,美聯儲在今年余下時間里不采取進一步行動的可能性上升。美聯儲的主要利率目標區間可能維持在5.25%~5.5%。此外,美國國債收益率大幅收低,美聯儲很有可能不會再次加息。
第三,地緣政治成為全球經濟最大的不確定。巴以沖突再次表明了地緣政治的緊張關系。在一個更加不確定和更容易發生沖擊的世界中,國際合作正在倒退。世界在目睹碎片化的興起,貿易和投資壁壘在增加,其極端形式是經濟集團化。
全球經濟碎片化始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全球化進程放緩。對全球化的不滿加劇了政治民粹主義和貿易緊張局勢。導致不滿的實際感知來自收入中勞動份額的下降和與技能相關的不平等。最富有的1%人群的收入激增加劇了人們對全球化與不平等關系的進一步擔憂。2021年世界經濟論壇的一項調查顯示, 25個國家對全球化的支持程度有所下降,一半的受訪者不確定其好處,三分之一的受訪者主張建立貿易壁壘。
中美關系的變化、新冠疫情和俄烏沖突加深了全球經濟秩序的裂痕,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并越來越多地以國家安全為由實施跨境限制。盡管貿易數據還沒有明顯的碎片化跡象,但保護主義措施的數量正在增加。
全球經濟最大的不確定是全球化
第一,全球化收益大于損失。全球化鼓勵每個國家利用最少的資源,即所謂的比較優勢,專門從事其生產的最佳產品。這一概念提高了生產效率,促進了經濟增長,降低了商品和服務的價格,特別是對于低收入家庭而言。更大的市場使公司能夠接觸到更多的客戶,并獲得更高的回報。科技公司以這種方式促進創新。
第二,全球化趨勢沒有實質性逆轉。近幾年,由于地緣政治的緣故,去全球化的聲音高漲,但全球化沒有實質性改變。美國卡托研究所發表的《全球化不會走向任何地方》一文認為,世界并沒有“去全球化”,所謂的“全球化死亡”被過分夸大了。世界貨物貿易可能已趨于穩定,但仍處于歷史高位,并且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放緩。
全球化的其他主要指標,如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投資和移民以及文化交流,還在繼續增加。貿易和全球供應鏈的模式肯定會隨著新的經濟和地緣政治因素而演變,但這種變化很常見。跨國公司不是去全球化,而主要是“再全球化”,即采購多元化、升級物流技術、改變庫存策略等。全球化可能與我們十年前的理解有所不同,但跨境貿易、投資和移民總體上不會走向任何地方,至少目前還沒有。
(作者系上海師范大學天華學院商學院經濟學教授)
責任編輯:周唯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