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轉自:中國證券報
2022年是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啟動實施。
下階段三支柱發展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進一步完善制度設計有哪些著力點?在12月23日舉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保障論壇暨《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22》發布式上,多位業內人士進行了探討。
第三支柱潛力巨大
專家認為,當前,我國居民存款已經超過110萬億元,社會財富轉化為長期養老資金的潛力巨大,為包括個人養老金在內的第三支柱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
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前理事長戴相龍介紹,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11月,人社部等5部門公布了《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現已在36個城市、16家銀行開始發展個人養老金業務。此外,今年以來,國務院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根據國務院辦公廳文件,在總結過去試點基礎上設計了個人養老金各種投資產品。可以預料,2023年將是我國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歷史元年。
專家認為,現有第一、二支柱制度對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覆蓋不足,需要在第三支柱下積極探索。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負責人王宏鶴認為,農村居民、個體戶、靈活就業人員往往養老保障不足,開展養老金積累的手段比較有限。希望有更多金融機構針對這類人群提供產品和服務,比如2021年6月銀保監會啟動專屬養老保險試點,指導試點機構重點向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和各種靈活就業人員推廣。目前,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從業人員投保件數約5萬件,這種普惠性較強的產品隨著時間的積累,業務規模會持續增長,未來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教授朱俊生表示,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潛力取決于制度安排。建議拓寬個人養老金參加范圍,降低個人養老金制度門檻,讓新經濟、新就業形態中的靈活就業人員也參與其中,由此第三支柱才可能變成一個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的制度安排。
此外,稅收優惠政策仍有進一步完善空間。朱俊生認為,可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來提高個人養老金稅收抵扣額度,并拓展稅收優惠模式,提升制度的覆蓋面以及公平性。
加強第二、三支柱聯動
盡管三支柱養老金積累已經初具規模,但下階段高質量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多位專家建議,下一步應探索打通第二與第三支柱。
國民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濤認為,當前,第二、三支柱聯動不足,無法有效應對勞動力流動日益頻繁背景下已有個人賬戶資金便攜性不足的問題。此外,伴隨預期壽命的提升,第二支柱下養老資金在領取階段將面臨更大的保值增值壓力。
“個人養老金業務發展與年金發展密不可分。”中國社會保險學會副會長、人社部基金監督局原局長唐霽松表示,養老保險第二、第三支柱在制度上具備相互打通的可能性,要加以研究,鼓勵在政策層面、運營層面、服務層面進行探索,實現第二、第三支柱的聯動。
“目前一些職工在離職以后由于新單位沒有建立企業年金或者職業年金,原企業年金的個人賬戶中的資產只能作為保留賬戶,個人也無法投資。對于此類情況可以研究考慮允許其轉入到本人的個人養老金賬戶,由個人來投資。”人社部養老保險司綜合處處長劉衛表示,可以考慮建立統一的第二支柱信息管理服務平臺,既有利于第二支柱信息集中統一管理,也有利于二、三支柱的打通,還有利于為老百姓提供三個支柱的綜合服務,便于個人能夠提前規劃養老安排,進行提早的養老財富的積累。國家也能夠掌握三個支柱的具體情況,有的放矢地推動三支柱協調發展。
劉衛強調,下一步,人社部將積極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結合實際,探索推動養老金二、三支柱發展的有效舉措。從市場角度而言,金融機構也應該立足第二、三支柱個人賬戶的私有屬性和特點,加強相關政策宣傳,加強資本市場培育,開發有吸引力的金融產品,提高服務水平,引導有條件的群眾積極參加。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