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上半年可謂是“開局”的開局。近日,各家銀行紛紛制定出臺各自“十四五”戰略規劃,凸顯大勢之下加快落子布局之意,而未來的每一步都值得期待。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各家銀行紛紛出爐的發展規劃中,金融科技不出意料地占據著“C位”:成立金融數字化委員會、推出最新金融科技戰略規劃、提出賦能業務的種種新舉措……在近期年中業績披露中,各家銀行不約而同地聚焦自身的數字化轉型方案。
在數字化共識下,銀行業的金融科技新征程將如何求同存異?各家銀行將如何在金融科技新格局中分得一杯羹?哪些關鍵技術領域,將為銀行業所重點布局,而這些前期探索,又將如何讓銀行獲得收益?
數字化轉型各有千秋
數字化轉型成為銀行業共識以后,各家銀行根據自身優勢和戰略布局, 確立了數字化經營的目標和方向。工行在“十四五”時期提出“敏捷、智慧、生態、數字、安全”五位一體的“科技強行”戰略;農行圍繞“業務數據化、數據業務化”,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十大工程”建設;建行發布“TOP2.0+”戰略,對金融科技未來5年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進行總體部署;郵儲銀行意圖在未來打造服務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的領先的數字生態銀行;興業銀行圍繞“1234”戰略,打造最佳生態賦能銀行;浦發銀行持續推進“全景銀行”新模式構建……
在擦亮自己的數字化品牌的過程中,各家銀行也不斷加大資源傾斜和投入。6月末,建行金融科技人員數量為14012人,占集團人數的3.79%;累計獲取專利授權606件,其中發明專利389件;郵儲銀行上半年信息科技投入達52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達到3.3%;興業銀行在廣州、武漢、西安新設研發分中心,科技人員數量增至2500人,系統自主掌控比例達70%。
數字化轉型的深入,離不開科技基礎保障能力持續增強。例如,中行深入開展“綠洲工程”建設,完成主要業務領域的戰略解析,實施方案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該工程的全面提速,讓重大基礎設施投入運營,下一代骨干網建設整體切換上線,為中行業務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中行首席信息官劉秋萬介紹說,“下一步,中行要夯實科技基礎支撐能力,通過企業級IT能力建設、下一代IT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集團金融科技新基建,支持集團邁向綠色運營。”
而數字化轉型的成果,也為銀行戰略的實現和轉型充分賦能。以光大銀行為例,該行持續深化數字化轉型,賦能一流財富管理銀行建設。6月末,實現零售電子交易渠道替代率98.83%,遠程服務客戶滿意度99.52%,手機銀行交易筆數同比增長12%;交易金額同比增長21%。
開放理念全面深入
“上半年,建行圍繞建生態、搭場景、擴用戶,加快推進三大中臺建設,持續提升數字化經營能力,著力構建從生態到金融的完整運營閉環,打造‘建行生活’App,與手機銀行形成‘雙高地’,線上生態服務與運營渠道更加完善。”建行行長王江表示。
事實上,建行的這一致富經,也是各家銀行數字化經營中的一大重要布局方向。縱觀各家銀行中報里的科技亮點,實踐開發銀行理念,向場景、平臺、生態尋突破的趨勢更為明顯。
工行加快GBC三端聯動和場景生態建設,重點領域建成互聯網有效場景6262個,較上年增加975個,并帶動平臺合作活躍法人客戶9萬多戶,同比增長超400%;交行打造特色化開放銀行方案,對接上海、四川、廣西等城市市民云系統;招行深化場景建設與客戶運營,打通G2B2C服務鏈,政務便民場景新增241個;興業銀行B端場景生態平臺新增落地467個至2668個,覆蓋結算性存款達1422.29億元,教育云和醫療行業綜合支付平臺取得階段性進展,并在C端的手機銀行正式接入鴻蒙原子化服務,融入鴻蒙生態,有效客戶4020.31萬戶,較年初增加超過320萬戶。
在實踐過程中,各家銀行也在重新定義著開放銀行的理念。例如,浦發銀行的“全景銀行”模式以“面向全用戶、貫穿全時域、提供全服務、實現全智聯”為目標,從客戶體驗、賦能增信、價值共創等維度,為銀行的數字化客戶經營體系建設以及產業數字金融業務創新提供指南。
下一步,如何進一步挖掘開放理念的價值,尋求更多業務機會,成為擺在各家銀行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在農行副行長徐瀚看來,首先,要聚焦智慧高頻場景,豐富客戶的接觸點,形成多維場景服務的閉環體驗;其次,要著力構建多類型、多層次的金融場景開放生態,實現生態合作伙伴和非金融服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突出各類場景生態服務的協同效應,并把重點放在數字鄉村建設上;此外,還要持續挖掘場景數據的資源,要實現流量變現,實現全渠道、全場景、全鏈路下的業務數據化和數據業務化。
關鍵技術打造差異化優勢
“郵儲銀行正在建設新一代個人業務核心系統,系統上線以后,將是銀行業最大的分布式架構系統,將服務于6億多的個人客戶、十幾億賬戶。4月18日,分布式技術平臺成功上線, 7月30日,分布式運維平臺成功上線,標志著這一核心系統建設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我們想把分布式的技術平臺和運維平臺打造成業內領先標桿。” 郵儲銀行董事長張金良表示。
隨著銀行科技角逐日漸白熱化,在關鍵技術上的進一步探索和布局,將成為拉開與同業差距、形成差異化優勢的致勝關鍵。
工行把目光放到了隱私計算領域。“在互聯網和數字技術普遍應用的環境下,數據安全、個人隱私的保護越發重要,隱私計算技術大有可為。目前,工行已完成隱私計算技術在小微企業抵押貸款風險監控、貸后資金流向監控、交易反欺詐、產品協同營銷推薦等多個場景的技術驗證和探索,取得了一定實際效果。后續還會繼續加強這方面的研究探索。”工行副行長張文武表示。
中行力圖通過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成熟期技術的大規模推廣使用,加快重塑業務新模式。“我們要推動5G、物聯網等成長期技術與金融技術融合,爭搶下一代科技創新應用先發優勢,持續關注6G、量子計算、腦機接口等萌芽期技術預研,探索未來對金融領域可能帶來的重大機遇。”劉秋萬表示。
建行則將把對技術能力的提升,進一步拓展至5G、量子信息、衛星遙感、工業互聯網等技術領域。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從單項技術到多項技術的融合,一方面,強調多學科交叉融合和多技術領域集成創新,深化5G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衛星遙感與大數據、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與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融合應用;另一方面,依托技術中臺推動多種技術的加速融合,基于云原生技術推進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平臺化、組件化、云服務化改造,促進更多應用上“云”。
責任編輯:陳嘉輝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