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顆百億騙局大雷,爆了!

又一顆百億騙局大雷,爆了!
2024年08月22日 18:22 i黑馬

來源:i黑馬

“泛茶”的局,賣的不是茶,而是金融投機的賭局。

作者:關不羽

“泛茶”爆雷,震動江湖。泛茶控股(廣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9月,法定代表人為鄭朝根,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這位鄭董事長宣稱“泛茶的初心是要做中國的奢侈品茶,不是做用來炒作的茶,泛茶未來要做的是中國特色奢侈品集團”。事后看,這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笑話。

“泛茶”的玩法并不復雜。高價出貨,再以高溢價回收,經典的龐氏騙局。玩的就是擊鼓傳花的游戲。“上車早爆賺,上車晚爆虧”,折騰了兩年,泛茶開了幾百家門店,“營業額”達到了幾百億規模,就到了爆雷的“夢醒時分”。一堆“經銷商”、“消費者”手里拿著高價茶,甚至連茶也沒有,就是一張提貨單,找公司兌付,兌了個寂寞。照例,“受害人”紛紛找政府要說法,鬧出了“大新聞”。

以我之見,說他們“活該”不過分。“泛茶”的“局”里,哪有無辜的“茶商”、“消費者”,都是明知是“局”還主動往里跳的賭徒。

01

“泛茶”賣的不是茶,而是賭局

任何正經的茶商、茶友都不會“入局”的。因為“泛茶”的龐氏游戲玩到了極致,是赤裸裸的“金融局”,脫離了茶市的常識。

據媒體報道,網傳一款名為“2021屹起”的產品報價高達610000元/提,折算下來約244元/克。相當于兩克茶可以換一克黃金。這種產品,懂茶的肯定不敢碰,喝茶的更不會買來喝。

的確,茶葉市場隔三差五會出現“天價龍井”、“天價普洱”、“天價碧螺春”的戲碼。但是,這些“天價茶”多半是新茶上市時造勢的噱頭罷了,不是正常流通的商品。產量稀少,有價無市,想買也買不到。“泛茶”那種以“提”計的通貨,就算是“限量款”、“年份茶”,也達不到那樣的價格。

“泛茶”開出的回購溢價,也高到不可思議,明顯有違常識。普洱茶的確有時間增值的屬性。這是普洱茶的賣點。2008年,普洱茶龍頭企業大益茶廠率先搞回購,很多茶企紛紛效法。主流的回購年化收益率5%,炒普洱茶最紅火時也不過15%。“泛茶”的品牌創立初期,回購價的月利率高達15%。后來規模做大了,回購價降低,月利率10%左右,年化收益超過了100%,遠超正常水平。

甚至按月計算升值的方法本身就很荒唐。普洱茶的陳化是很緩慢的過程,一兩年都未必有多大變化。普洱茶的消費群體有限,消費量不大,存量的稀缺性變化很慢。無論如何都沒有按月增值的道理。

其實,“泛茶”把游戲規則訂得那么離譜,是故意為之。一方面是“高舉高打”才有暴利空間;另一方面就是人為設置門檻勸退懂茶的。設想一下,“泛茶”的店里時不時來兩個老茶客,一邊品茶,一邊挑毛病,批評定價過高、回購價太虛,這“局”還怎么做?賭徒入局,不怕賭場出老千,就怕被人當面打臉。身邊總有人說“這茶不行啊”“這生意做的不正常”,也是不好意思下手的。所以,“泛茶”的局要做成,先得篩選客戶。把真懂茶、喝茶的茶葉消費者篩出去,才能吸引、留住投機客。

精準篩選客戶,是龐氏騙局乃至所有商業騙局的基操。“泛茶”成功地達成了目標——在專業茶商和茶友圈子里,幾乎聽不到這個銷售額高達幾百億的“高端品牌”。最多就是影影綽綽傳來一些“有人炒作高價茶”的消息,也不會在意。老茶友都有相對固定的供應商,不會對新入行的“高價茶”產生興趣。哪怕“泛茶”就開到了自家常去的茶葉店邊上,也是老死不相往來的。

因此,“泛茶”的局,賣的不是茶,而是金融投機的賭局。

02

“金融茶”的龐氏騙局,誰都不無辜

正因為賣的不是茶,所以“泛茶”給經銷商立的規矩也很荒唐。泛茶要求經銷商至少要有10%的“消費量”。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經銷商不能只囤貨賣貨,而是要拿出10%的貨供人品鑒,開鑒賞會、推廣會之類的。

這是一條反常且滑稽的規定。

經常逛茶市的朋友都知道,茶友“蹭茶”是茶葉營銷的基操。店家沒有不歡迎茶友“白嫖”的,先嘗后買天經地義,嘗了不買無可厚非。線上購買也一樣,消費者可以向店家要茶樣,就算你不要,人家也會主動贈送。所以,不管線上線下,正常的茶葉經銷商都是茶葉消費大戶,哪需要上級經銷商定什么“消費量指標”?

可是,泛茶必須這么做。沒有“消費量”的限制,自家的“經銷商”就成了囤貨的對家,而不是銷售的下家。“經銷商”們這個月進貨,下個月找“泛茶”公司回購變現,省心省力,沒損耗。龐氏騙局的傳導鏈就斷了,“局”就做不成。所以,“泛茶”必須逼著“經銷商”消費、推廣。因為,他們很清楚自家的“經銷商”就不是正經賣茶葉的。“泛茶”的局里,上下游之間不是討價還價的正常博弈,而是各自心懷鬼胎的滿滿算計。

至于那些買茶的終端“消費者”,對這個“局”的金融投機本質也是心知肚明的。“泛茶”幾百家門店,不是開在犄角旮旯的陰暗角落,很多都開在各地的鬧市甚至茶市里。比價簡單,產品的品鑒對比也不難。多喝喝、多問問價,就都明白了。實在懶得跑,網上查查價也不難。何況“泛茶”主打“高端奢侈品”的明牌,定價比同行多了一兩個零。幾萬幾十萬的奢侈品消費,能不多張幾個心眼嗎?

“泛茶”做的是明局,入局的也不是“傻白甜”。“泛茶”的終端客戶,并不是什么正經的茶葉消費者。他們不是沖著茶葉來的,買茶也不是為了消費,他們只是心存僥幸的投機客。所以,“泛茶”后來連茶也懶得做了,“賣茶”成了一手交錢一手交提單的虛擬交易。徹徹底底的“金融化”,成了廣州市監部門多次公開警示的“金融茶”。

現在那些拿著“提單”的“經銷商”、“消費者”哭天搶地、滿臉悲憤地告狀喊冤,值得同情嗎?成年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為自己的貪婪、短視埋單,說句“活該”不過分吧?這不是“受害者”羞辱,因為這些投機客正是龐氏騙局傳導鏈的一環。

沒有這些貪婪的投機者,無法成“局”。只不過他們倒霉地成為擊鼓傳花的最后一棒,否則他們會毫不介意地把手上“金融茶”傳給下一個入局者。因此,他們所謂的“受害者”身份只是客觀的結果。主動入局、一起害人,才是他們行為的主觀動機。因此,這些法律意義的受害者,在倫理層面很大程度上是存有主觀惡意的加害者。不值得同情。

在“金融茶”的龐氏騙局中,沒有誰是無辜的。

03

“萬物可金融”的標本兼治

當然,說他們活該,不等于對這種“金融局”就該聽之任之。其中的教訓是要總結和汲取的。

“金融茶”看似新鮮,實則老套。這些年來,市面上的龐氏騙局屢見不鮮。從P2P到虛擬幣,再到形形色色的“傳銷”,是“萬物可金融”的群魔亂舞。

龐氏騙局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但是動輒上百億的頻繁爆雷,在全世界是少有的。很多正常的金融產品“南橘北枳”,比如P2P、區塊鏈在金融發達國家平穩運作多年,卻在這邊迅速蛻化成了龐氏騙局。

造成“萬物可金融”的原因,不是老生常談的“過度金融”,恰恰相反,這是是金融產業發展不足的副作用。貧瘠的土地更容易長野草。長期以來我們的金融產業嚴重滯后于實體經濟,缺乏優質金融產品的供給。大眾可選擇的正規投資渠道、金融產品少,老百姓的資產性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速完全脫節。于是乎,正規金融體系之外的“野生金融”瘋長。

這些瘋長的“野生金融”制造了大量所謂的“受害者”,政府為了息事寧人“順應民意”出面干預、兜底。“政府管一管”、“政府出手”的兜底預期,變相助長了投機氛圍——賭贏了單車變摩托,賭輸了還能指望政府出手“拉一把”,何樂而不為。結果,政府越管,爆雷事件就越多,形成了惡性循環。

抑制“野生金融”,靠“強監管”解決不了。“萬物可金融”,防不勝防。今天打擊“金融茶”,說不定明天就冒出個“金融咖啡”。因次,抑制“泛茶”之流的野生金融泛濫,需要轉換思路、標本兼治。

治標,指的是政府不要為那些所謂的“受害者”兜底。他們要“富貴險中求”主動入局,那就要雞飛蛋打、一地雞毛的心理準備。

至于治本,還是要靠大力發展金融業。老百姓的正規投資渠道暢通、金融產品豐富,“萬物可金融”的龐氏騙局就沒那么容易得逞了。

茶葉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