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展望 | 醫療業“創新”權重加強:集采趨溫和,手術機器人進入“爆發元年”

2023年展望 | 醫療業“創新”權重加強:集采趨溫和,手術機器人進入“爆發元年”
2023年01月17日 11:45 藍鯨TMT

“受美國持續加息對資本市場造成了一定的壓力,疊加地緣政治風險,以及新冠疫情封控對整體的行業造成的影響,2022年醫療行業無論A股還是港股走勢并不特別好。但是,我們對2023年保持樂觀的態度。現在醫療行業的估值不管是A股還是港股都是具有吸引力的。”瑞銀證券研究部醫療行業分析師陳晨向藍鯨財經記者表示。

展望2023年,陳晨指出,看好兩個主題以及兩個主題下面的五個子行業。兩個主題分別是:創新和復蘇。其中“創新”主題下更看好生物科技、醫療器械以及CRO;“復蘇”主題下則更看好藥房和醫療服務。

“創新”權重加強,醫保談判降幅六成內都可接受

自從國家鼓勵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發展以來,我國的創新藥獲批的數量呈現了非常明顯的增長。從獲批情況來看,據藍鯨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2022年全年中國國家藥監局(NMPA)批準的新藥數量超過50款,相較于2021年全年獲批61款,總數有所下降。

“我們看到從2017年到2022年以來,創新藥整體獲批的趨勢都是不錯的,2022年由于疫情所以獲批的個數可能少于2021年,但是2023年我們估計會有一個繼續的增長態勢。”陳晨表示。

從近幾年的醫保目錄調整情況來看,創新藥的納入占比幅度逐年提升,新藥從上市到納入醫保的時間也大幅縮短。對于醫保談判對于創新藥的影響,陳晨說,“我們看到歷史上面歷次談判醫保降價的平均幅度差不多是50%,我們也是統計了之前藥品降價,只要不超過50%—60%的水平,都可以實現‘以量換價’。”

“我們也是統計了2017年和后五年后的前20大在中國暢銷藥品,我們看到2017年創新藥占比還沒有那么多,主要是仿制藥;但到了2022年前20大暢銷藥品里面有13個都是創新藥。整體來說,從國家的政策導向以及終端市場上面我們可以看到創新藥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陳晨表示。

陳晨認為,對于中國的創新藥公司來說,商業化以及國際化都很重要。

以君實生物PD-1抗體特瑞普利單抗出海為例,2022年5月FDA闖關受挫,君實生物發布公告,PD-1抗體特瑞普利單抗的上市申請收到FDA的完整回復函(CRL),要求進行一項質控流程變更。

無獨有偶2022年2月,信達生物公告稱,FDA對其公司的信迪利單抗注射液的上市申請進行討論投票。根據公告,FDA建議藥品在獲批前補充額外臨床試驗,以證明在美國人群的適用性。

“失敗的案例也教會了我們FDA需要什么質量的數據以及怎么樣跟FDA打交道。比如我們現在知道純中國人的數據是不可行的,以及我們知道必須得用標準療法來作為對照組,而不可以采用過去過時的做法來做對照組。去年因為FDA不能來中國進行現場核查,一些申報會延后,但隨著防疫政策的優化,我們認為一些被延遲的藥有望在2023年拿到審批。”陳晨說。

陳晨認為,創新肯定是整個醫藥行業特別大的邏輯,這一塊相對美國市場現在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在追趕差距的過程中還是能夠誕生不少的比較好的公司的。

“當然,接下來還是存在分化的,好公司會繼續走創新化、國際化,不好的公司也會因為融不到錢、因為實驗繼續做失敗也走不出海或者產品面臨了非常激烈的競爭,陸陸續續地會出清掉一批企業。”陳晨說。

集采趨于溫和,2023年或是手術機器人爆發元年

“醫療器械行業也是我們比較看好的領域。短期來看是受益于疫情放開所帶來的跟疫情相關的(比如抗原檢測、血氧儀等)一些家用醫療器械的需求增長;集采方面,我們認為政策更加的趨緩。”陳晨表示。

以冠狀支架接續集采為例,作為我國首個進行國家集采的高值醫用耗材品種,2020年11月,冠脈支架首次集采價格則從掛網均價1.3萬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中選產品價格降幅超90.0%以上。

2022年11月,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協議期滿后接續采購工作在江蘇常州開標。本次接續采購最高有效申報價798元/條,同時伴隨服務最高有效申報價為50元/條。此次擬中選產品,包含伴隨服務價格,價格最高848元,最低的730元,平均中標價格818元,較首輪平均上漲超過20%。

有市場人士認為,此次接續采購,無論是從中標規則還是最終價格而言,相對于2020年的首次冠脈支架集采都相對更溫和。

“長期來說,醫療器械這個行業長期的邏輯,我們還是看好創新,其實跟創新藥是一個邏輯,”陳晨說,“醫療器械我們首推的是手術機器人。手術機器人在中國相當于是非常新興的行業,2023年我們覺得會是爆發的元年。”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的手術機器人的市場在全球市場份額為5%,還非常小,但2021年—2030將以36%的增速增長,高于全球的增速,預計中國手術機器人的行業,2030年有望達到65億美元。

“20多年來得迅速發展,外科機器人手術技術已經成熟,成為主流發展方向,帶領外科手術第三次革命。我國機器人微創手術技術正在迅速普及,我國引進手術機器人10余年來,目前國內各種機器人裝機已經超過600臺。患者方面,廣大患者正逐步接受機器人手術。”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商務官劉雨向藍鯨財經記者表示。

劉雨指出,進口機器人多年來壟斷全球機器人手術市場,且相關數據安全是潛在隱患。國產機器人價格優勢明顯。據悉,達芬奇機器人的價格大約在3000多萬元,而國產手術機器人總體上,在完全可以解除患者病痛的前提下,價格可能便宜近1000萬元,成本優勢更值得國內醫院接受。

“我們看好中國的手術機器人,一是有政策扶持,政策鼓勵進口替代;二是國內的這些產品跟當下主流機器做了頭對頭的臨床,數據還是非常不錯的;另外,中國的企業也是特別致力于創新和產品升級,我們也覺得在2023年國產產品的初代上市之后,隨著醫生使用這個產品不斷地做反饋,這些手術機器人的企業拿到醫生反饋之后會更有利于他們的產品做升級迭代。”陳晨說。

機器人溫和陳晨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