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寰宇問蒼穹。我們國家的航天事業,歷經幾代航天人接續奮斗,凝結著無數人的汗水與心血。這個"五一"假期,正在國家博物館舉行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也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參觀。
這個假期每天一大早,國博一開館,大量游客就直奔“中國載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守候在天和核心艙1:1模型旁,排隊半小時,輪流步入艙內,只為一睹航天重器真容,一償夙愿。
國家博物館展覽主設計師 劉澤龍:天和核心艙資源段,觀眾可以自尾部步入。在大柱段區域航天員主要可以完成一些基礎科學的研究和實驗工作,還有一個最為觀眾所喜愛的就是他們的航天餐桌,他們的餐桌可以折疊打開,可以輔助完成一些工作任務。餐桌上擺放的都是真實的太空食品,比如宮保雞丁、宮保蝦球都是有的。再往前走我們所看到就是小柱段區域,一大亮點就是在每個航天員睡眠艙內都有一個圓形的窗口,這個窗口可以看到地球和太空的樣貌,再往前圓形的機構就是整個天和核心艙重頭,就是它的節點艙。
雖然常在新聞里見過核心艙的樣子,真正走進內部親眼看見航天員工作、生活的場景,是一種非常奇妙的體驗。
游客:看見了垃圾壓縮機,還有航天員工作的屏幕。
游客:她自己說長大了相當飛行員、宇航員,就想借這個機會看一看。
體驗完航天員的日常,出艙后再看看航天服、神舟十三號返回艙、環控生保設備等實物,全流程看下來,一定會對中國人接續奮斗如何讓飛天夢一步步夢想成真,有更深刻的感悟。
游客:當時楊利偉叔叔乘坐的是一個很小的返回艙,這次是一個很大的家了。
據介紹,目前,我國空間站已全面轉入應用與發展階段,載人月球探測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深化論證也已完成。新一代載人飛船及月面著陸器等未來載人登月主要飛行器的模型,就在本次展覽中首次亮相,同樣吸引著各年齡段游客駐足,繼續逐夢寰宇問蒼穹。
國家博物館策展工作部副主任 策展人 趙東亞:在這個展覽中大家還可以看到中國載人航天90(多)件代表性的物證,比如說我們系列運載火箭及其他的發動機的原件,是首次面向公眾系統地去介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30年的成就。
國家博物館統計,從2月底展覽開幕不到兩個月,參觀人流量已突破100萬人次。這個"五一"假期,參觀人流量近14萬人次。
(總臺央視記者 張立雷 劉蘇)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