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瀾
回顧中國的食品版圖,少不了被提及的地方是被稱作“中國廚房”的河南。
如果讓你細想河南有啥特色餐飲,可能還真一時想不出多少來。
不像東北人楊國福、張亮讓極具東北風味的麻辣燙走向全國,李子柒將螺螄粉變成網紅產品,或者說像內蒙人賈國龍那樣將西北菜發揚光大,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等安徽人將中式快餐從安徽帶向更大的舞臺……
但是放眼餐飲業背后更大的食品行業,你會發現可能都和河南地域、河南人有著這樣或那樣的隱秘聯系。
中國食品江湖,一半以上的功勞都和河南人有關,這話可沒有夸大。事實上,你去超市食品區隨手抄起一個吃的東西,可能大半的生產地址都是來自于河南的某個地區。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站在中國食品界背后的5個河南人。甚至可以說,這5個河南人,撐起了中國食品半壁江山。
7年破萬店,3年賺了130億(鍋圈創始人:楊明超)
2023年10月,以一己之力開辟出一條全新的“火鍋燒烤食材連鎖”賽道的鍋圈,成功登陸港交所,登陸當天市值達163.78億港元。
其招股書顯示,鍋圈創立于2017年,在河南鄭州開出第一家門店。
之后7年時間里,鍋圈走出河南,走向天南海北,在全國開出上萬家門店,實現3年營收超130億,被稱作中國最大的社區中央廚房連鎖品牌。
很多人不禁好奇,短短七年時間,鍋圈是如何開出上萬家門店的,其背后的創始人又是何許人也?
其實在創立鍋圈前,鍋圈創始人楊明超就已是餐飲業的“老炮兒”,有過10多年的餐飲經歷,做過啤酒代理,賣過烤魚,開過燒烤店和火鍋店,經歷了多次大起大落。
2005年,楊明超在鄭州開出了最大的露天夜市“黑老婆”,當時黑老婆一度風靡鄭州全城,但后來因為當地整治露天燒烤,導致不斷縮減直至消失。
之后,楊明超又進入到火鍋行業,創立了小板凳火鍋,在巔峰時期,小板凳火鍋全國門店數量超過了1000家。小板凳的火爆,帶火了大量“小板凳”。
一時間,鄭州街頭出現了各種“小板凳”,跟風抄襲者遍地開花,導致整個火鍋市場泥沙俱下,最終小板凳也在這場劣幣驅逐良幣的競爭中敗北。
2015年,楊明超重新振作起來,選擇切入餐飲B2B賽道,而在楊明超發現只做To B生意不起量后,其又開辟了B2C生意,2017年1月,在搭建好自己的終端渠道網絡后,第一家鍋圈食匯店誕生了。
回看鍋圈,能在7年時間達到今天的成績,主要歸功于以下幾方面:
1. 在上游端,打造“小米生態鏈模式”,截至2022年,鍋圈在上游合作的ODM/OEM工廠就有600余家,控制了上游資源就等于控制了原材料,從而保證穩定的利潤產出。
2. 在中臺針對食材供應鏈各個流通環節進行智能化、數字化改造,并搭建了一套高效的物流體系,縮減中間流轉成本。
3. 在下游渠道端,主打下沉市場,深入到全國1000多個縣級行政區,以二三四線城市為主,七年時間里開出上萬家門店。
4. 基于前中后端,鍋圈形成了產業供應鏈閉環:自研產品,以保證品質——尋找合作ODM/OEM,保證供應鏈效率——借供應鏈優勢實現低定價,吸引消費者,建立品牌——利用品牌影響力,擴大加盟,輻射更廣區域——實現數字運營,對接消費者反饋——實現產品迭代,打造爆品,開啟新一輪循環。
本土方便面巨頭,5年虧損到全網銷量第一的逆襲之路(白象創始人:姚忠良)
除了在家吃火鍋,相信大多數人都吃過的另一種食品就是方便面了,這不,另一位河南老鄉姚忠良直接將一袋小小的泡面打造成了“國貨之光”。
時間回到1997年,白象剛剛成立,在此前白象是一家連續虧損5年,負債1000多萬的食品加工廠,隨時都面臨停擺歇業。
當時姚忠良已34歲,官至處級,將來還很有可能晉升,但他頂住了壓力,臨危受命來到了這個瀕臨破產的企業。
面對這個爛攤子,姚忠良沒有被困難嚇倒,相反曾經當兵的經歷讓姚忠良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
事在人為,只要想企業好起來,就一定會有辦法。
也正是在姚忠良接手后,白象煥發了巨大的生機,僅接手第二年,白象銷售額達到了一個多億。四年后,銷售額已突破6億元。
而在26年后的今天,白象更是被加上了諸多光環:方便面連續兩年全網銷售額第一;日均生產3000萬包,年產量100億包;白象中國面被銷往全球66個國家和地區……
復盤白象26年的逆襲之路,我們發現背后離不開這些戰略動作:
1. 人才戰略,在1997年大學生還稀缺之時,姚忠良就大氣魄為這個食品加工廠引進30多名大學生,姚忠良更是直接帶著他們沖在第一線,從那時起,白象就開始打造了一只有戰斗力的隊伍。
2. “農村包圍城市”策略,90年代末方便面競爭激烈,全中國有1800家廠子在生產方便面,但當時行業主流戰場在城市,于是姚忠良反其道而行,在19個省的縣城、農村鋪開銷售網絡,很快白象就成為全國農村方便面市場的銷售冠軍。
3. 樹立企業文化,從白象創立之初,姚忠良就為白象提出了“四千四萬”的信念和目標,即“踏遍千山萬水,歷盡千辛萬苦,道盡千言萬語,把白象產品送進千家萬戶”。
4. 產品創新、品類創新,在產品上2018年推出的“白象湯好喝”系列產品連續5年全網銷量第一,在品類上,白象推出了掛面、自熱面、飲品等,還開拓了粒粒紅豆包、豆沙包、奶黃包、奶香饅頭等速凍產品。
5. 堅守社會價值,這點不用多強調,這幾年網上有大量相關報道。
50歲辭職下海,“中國湯圓大王”是如何練成的?(三全食品創始人:陳澤民)
1989年,正值下海經商浪潮興起,已是鄭州第二醫院副院長的陳澤民也決定兼職創業。
當時他和妻子找鄰居借了1.5萬元開了一個冷飲部,專門經營軟質冰淇淋。有一年冬天,陳澤民前往哈爾濱出差,受到當地人把吃不完的餃子凍起來的啟發,他聯想到湯圓也可以冷凍出售。
歷時3個月,陳澤民成功做出了中國第一顆速凍湯圓,“中國湯圓大王”之路也正式向陳澤民敞開。
1992年5月,50歲的陳澤民成立了三全食品,全面進入速凍食品市場。
最初為了打開市場,陳澤民還曾一個人開著一輛二手舊面包車,拉著冰箱、鍋碗瓢盆、燃氣灶,到全國各地現煮現嘗地跑推銷。
用著這種“最笨”的方法,三全迅速打開全國各地的市場,并開啟了滾雪球式的發展。
2008年三全掛牌深交所,成為中國速凍食品行業首家上市公司,2013年三全更是全資收購了巴菲特旗下的美資企業一一龍鳳食品,市占率超35%,坐實行業龍頭的地位。
回顧這一路走來,三全的成功也離不開這些方面的動作:
1. 搶占先機,在速凍食品早期,基于標準化、工業化的模式,靠著速凍湯圓這一優秀單品,做到了全國第一。
2. 擴展品類,延伸產品線,依靠標準化、工業化能力,三全延展出了水餃、面點、粽子等產品線,其中湯圓、水餃、面點更是成為三全營收的三大支柱,打破了三全過去的一大單品湯圓打天下的困局。
3. To C、To B兩手抓,在To C大獲成功的同時,三全也瞄準了To B市場的商機,比如與7-11、鍋圈等展開合作,發揮自身供應鏈領導者優勢。
4. 構建產業鏈生態,三全公司全產業鏈上有7800多家相關中小企業,其中上游供應鏈有2600多家,下游有5200多家,三全更是進行組織創新,成立了企業產業鏈質量安全聯盟,以此解決資金安全、質量提高和銷售問題。
記者轉行,成為肯德基、華萊士等企業背后的男人(千味央廚創始人:李偉)
在速凍食品行業,與三全同臺競爭的對手,還有另外一家河南企業——思念。
其創始人也正是千味央廚的創始人李偉。
1968年,李偉出生在河南駐馬店,1990年從鄭州大學新聞系畢業后,李偉做過幾年記者、當過公務員,最后決定辭職下海。
之后,李偉先后賣過芝麻糊、開過電子游戲廳、做過蘋果牌牛仔褲代理商。
1997年,李偉成立了思念食品公司,但當時由于沒有名氣,湯圓銷量不好,第二年元宵節前,思念湯圓的庫存量達到了幾百噸。
為了打破困局,1998年思念請來了當時赫赫有名的鄭榮速凍食品廠廠長李晉洲,重新研發產品,并在營銷方面砸下重金,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思念也就此翻身,市場占有率一度達20%。
2005年,李偉憑借思念食品入選年度福布斯富豪榜,成為那一年河南省最年輕的富豪。2006年,思念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但6年后因流動性差,再融資困難,思念宣布私有化。
2012年,在思念進行退市的同時,李偉又成立了“千味央廚”,區別于思念,千味央廚主要面向B端餐飲企業,致力于為餐飲企業提供定制化、標準化的速凍食品及相關餐飲后廚解決方案,服務了肯德基、漢堡王、華萊士、海底撈、老鄉雞等企業。
而在2021年9月,千味央廚也正式登陸深交所,被稱作“河南預制菜第一股”,時隔15年李偉又收獲了一個食品IPO。
復盤千味央廚的成功,離不開幾個關鍵:
1.重新選擇賽道,主攻速凍面米供應鏈,切入面向餐飲企業和企業團餐的餐飲B2B賽道,滿足了當時快速發展的餐飲業對供應鏈效率、品質的需求。
2.立足區位優勢,提高供應鏈協同、生產效率。
3.以服務為導向,將生產模式分為通用品生產和定制品生產,其中定制品生產就是圍繞大B端客戶需求出發,提供針對性解決方案。
4.精細化管理,實現持續地降本增效。
全球肉食霸主,中國肉類工業教父(雙匯食品創始人:萬?。?/font>
可以說,雙匯應該是河南食品業最響亮的名字了。
1966年,26歲的萬隆從鐵道兵轉業后,去到了連年虧損的河南漯河肉聯廠工作。在肉聯廠,萬隆從辦事員做起,最終在1985年當上了廠長。
在發展之初,當時漯河肉聯廠面臨“四沒”的挑戰(沒技術、沒市場、沒人才、沒資金),管理混亂。
萬隆上任后,進行了鐵腕整頓改革,一舉扭轉了企業連年虧損的局面。
1988年,萬隆敏銳觀察到火腿腸存在商機,于是他一口氣從日本、法國、瑞士引進了10條火腿腸生產線,建立了亞洲最大的肉制品基地。
1994年,雙匯集團正式成立。歷經近30年風雨,雙匯也已經發展成一家年營收數百億的食品集團,可謂是當之無愧的本土肉類加工龍頭。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雙匯,萬隆還曾舉債數十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知名生豬養殖企業史密斯菲爾德,并將其推上港股,也就是如今的萬洲國際,目前萬洲國際也是全球最大的豬肉食品企業,而雙匯發展與萬洲國際兩家企業加起來營收超2000億元。
回顧雙匯近30年的發展,其成功離不開這些戰略動作:
1. 專注戰略,不盲目跨界、不盲目擴張,圍繞肉類加工,把產業做專、產品做精、企業做大。最能體現這一點的就是雙匯的“火腿腸”項目,正是靠著火腿腸項目,雙匯的生產線以每年20條、30條速度遞增,用6年時間實現產銷量全國第一。
2. 善用資本的力量,可以說雙匯是最早一批進行引進外資、資產重組、股票上市,包括海外并購等一系列借助外部資本力量動作來做大做強的企業。曾有行業人士評價萬隆是中國少數真正利用外資,而不是最終只被外資利用的人。
3. 技術創新,作為肉類加工龍頭企業,雙匯始終追求著匯集世界高科技、新工藝,引進世界最先進的設備,從而實現傳統肉類工業機械化、自動化、標準化、信息化改造,提高工業化水平。
河南,被嚴重低估
無論是鍋圈、白象,還是三全、千味央廚,或者雙匯、萬洲國際,其實都是“河南幫”的一縷縮影。
像杜中兵一手締造的巴奴火鍋,劉衛平、劉福平兄弟倆聯手成立的辣條一哥衛龍,以及張紅超、張紅甫兄弟倆打造的蜜雪冰城等許多未在本文中被提及的企業家和企業們都是從河南這片中原大地上跑出來的。
可以說,被稱作“中央廚房”的河南,被中國很多人嚴重低估了。
那么為什么河南食品業如此發達?分析背后的原因其實有三點:
首先,人口帶來的消費和發展紅利。據2022年河南省人口數據顯示,河南省常住人口數量近一億人,僅次于廣東、山東,位列全國第三。龐大的人口,構成了消費的基礎,也為食品加工和生產提供了保障。
其次,河南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河南自古以來貫通南北,鐵路、公路都十分發達,省會鄭州也是國內交通系統重要樞紐之一。
另外,河南還坐擁原材料優勢。一直以來,河南都是我國農業大省,是全國重要的優質小麥生產和加工基地,和優質畜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正是因為有著豐富的原材料,才能為河南食品和餐飲業爆發奠定基礎。
有數據統計,全國1/2的火腿腸、1/3的方便面、1/4的饅頭、3/5的湯圓、7/10的水餃都是河南生產的。
曾任河南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的周霽也曾動情地說道:
“河南以全國1/16的耕地,生產了全國1/10的糧食、1/4的小麥,不僅解決了自身1億人的吃飯問題,每年還輸出原料及其制成品600億斤左右?!?/p>
“我們努力讓國人飯碗里面能裝上更多的優質‘河南糧’?!?/p>
坦蕩開闊的平原地理和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蘊,塑造出了河南人吃苦耐勞、坦誠守信、踏實肯干的鮮明性格,而這同樣在河南的企業和企業家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或許也正是因為在這片中原大地上,無數河南老鄉們的不懈努力、奮斗拼搏,才讓河南成為中國食品版圖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在中國食品界,不得不對河南的人們說上一句,河南老鄉,恁真中!
參考資料:
[1].《今天,大家又吃出一家河南上市公司》,投資界
[2].《5年萬店、70億+收入,預制菜大鱷「鍋圈」長成記丨IPO觀察》,36氪未來消費
[3].《7年破萬店、打敗海底撈的「鍋圈」終于要上市了》,i黑馬
[4].《這家本土方便面巨頭,再一次火遍全網》,正和島
[5].《50歲下海,74歲二次創業,“中國湯圓大王”的生意經》,正和島
[6].《他用十年,將炸芝麻球做成國內第一》,中國企業家雜志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