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業都倒下了,小企業夾縫生存
作者 | Amelie
來源 | 硅兔賽跑
對于很多美國人而言,Instant Pot是他們廚房里的常客。
但即便有著堅實的市場基礎,Instant Pot依然沒有逃脫倒閉的命運。而Instant Pot的倒閉,也只是近幾個月的倒閉風潮當中的一顆石子,只激起一點漣漪。
美債危機的蝴蝶效應,已經讓實體經濟籠罩著一層日薄西山的迷霧。
穆迪分析公司預測,如果債務違約持續一個半月,美國會直接失去超過700萬個工作崗位,失業率會迅速飆升8%,同時經濟迅速下降4%;如果持續再久一點,很可能造成2008年金融危機級別的經濟衰退。
扛過了幾年疫情的企業,在歷經了黑暗過后短暫黎明之后,恐又迎來了至暗時刻。
從2023年初到6月,美國破產公司的數量達到了286家,這是一年前可比數字的兩倍多,也高于2010年以來任何一年的前五個月。
探究其原因,由于更高的利率和放緩的經濟等諸多因素,許多公司被迫走在瀕臨倒閉的邊緣,5月份美國公司申請破產的數量達到54家,比4月份的52家更多了兩家。
圖源:spglobal
馬斯克在之前的特斯拉會議上也說,未來12個月,將會有更多公司破產。他雖然不是預言家,但沒人想看到這樣的預言成真。
圖源:新浪
01
我們與破產的距離
在Youtube擁有1600萬粉絲的VICE媒體五月申請破產了。
作為新媒體的代表,VICE曾紅極一時。要知道在6年前那會兒諸多年輕人的追捧下,VICE估值一度高達57億美元,迪士尼、默多克等媒體巨頭都爭搶著給它注資,無限看好它的前景。
而到去年12月VICE再度融資之時,估值已經下滑到15億美元,曾經作為核心競爭力的年輕用戶們早已人去樓口,以TikTok為代表的新社交媒體平臺無疑加快了VICE估值迅速縮水的速度。
作為用戶的我們,做錯什么了嗎?
也許這并不是用戶的問題。每個人精力有限,被更新鮮有趣的社交平臺所吸引,是互聯網叢林法則優勝劣汰的必然。
2017年VICE估值57億美元的時候,TikTok才剛剛上線。誰也不知道6年后有多少新媒體公司倒在了用戶流失、營收下滑等生存壓力之下。
蘋果的Vision Pro發布之后,數碼博主們紛紛預言電視、投影儀廠商們危險了,這種商業領域的降維打擊無時無刻不在上演,如同打敗百貨公司的不是另一家更好的百貨公司,而是電商和直播帶貨;打敗搜索引擎的不是另一個更好搜索引擎,而是算法推薦。
VICE也有過夢想,它曾經想顛覆《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這樣的傳統媒體,并著力專注于年輕人熱愛的亞文化內容打造,以期望擴大更大的年輕用戶市場。
然而敵不過內容消費市場兩極分化的局限性,在新的競爭環境下逐漸喪失了自己獨特的內容競爭力和商業模式,終于走到了被顛覆的這一步。
圖源:Youtube
很多留學生黨都曾在Bed Bath & Beyond(簡稱‘3B’)享受過“薅羊毛”的快樂。記憶中,3B的餐具質量好,價格適中;洗浴用品更是花樣繁多,只要進去就很少有空手走出來的可能。
就是這樣一家歷史久遠、曾經位列《福布斯》500強的北美大型家具用品連鎖企業,在4月底宣布破產。
有屯了他家禮品卡的不少網友卻發現折扣力度毫無誠意,僅以9折意思一下,甚至不如節假日時的活動促銷。
消費者想最后薅一次羊毛的心理可以理解,但奈何3B管理者們無所謂對顧客們最后的誠意了,破產后被人接手清算已成定局,商品價值高低已無多少市值內涵。
3B的發家史讓“曾經最為成功的商業模式”宣告破產,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物美價廉的心理需求并不能讓企業從經濟危機中幸存。3B經過50年發展,從家居家紡的小作坊位列500強,靠的也是消費者隨著經濟一榮俱榮的消費基準。
疫情雖然沒有導致其直接破產,但在全球疫情的第三年,3B公司的財務問題逐漸惡化放大。前CFO被逼著從曼哈頓高樓一躍而下,占據當日報紙頭版頭條;而隨后走馬上任的新CEO,雖在四處找錢續命,仍難敵時運不濟。
圖源:休斯頓生活網
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離企業破產的距離有多遠?也許,就隔著”信任“這層紗。看似很遠,實則一觸即破。
抽絲剝繭找尋它破產的實質,也許就在于,疫情經濟下行時現金流失控,資不抵債,進而成本遠高于收益;管理層決策失誤,想用過往經驗盤活自身的疲軟,而忽略了消費者物美價廉的需求和各類小型合作商的利益。
失去了盟友和消費者,企業如何再談”前途“二字。
02
“大而不倒”已成過去
S&P Global分析公司清晰的匯總了前五個月份里因為負債超過10億美元而申請破產的11家上市公司。
不止有3B,在5月份,曾是美國最大的門診手術運營公司之一的美國醫師服務商Envision Healthcare Corp(EVHC),美國私募巨頭KKR5年前砸總額達到99億美元的重金收購都未能扭轉它的強弩之末、開利全球公司( NYSE:CARR)旗下專門從事消防系統的子公司Kidde-Fenwal Inc、家庭安全和報警公司Monitronics International Inc.在5月中旬申請第二次破產;
在此之前破產的還包括:巴菲特間接擁有的滑石粉公司Whittaker, Clark & Daniels、強生集團為了給爽身粉致癌官司面臨的3.8萬起訴訟“甩鍋”而宣布成立的LTL Management、攪動硅谷中小微企業裁員腥風血雨的硅谷銀行SVB Financial Group、美國曾經最大地區體育網絡的所有者鉆石體育集團Diamond Sports Group、曾經在客戶體驗解決方案領域里遙遙領先的電信公司Avaya Inc、火了100年的床墊代名詞、破產了8次的北美最大的床墊制造商席夢思公司Serta Simmons Bedding、曾經作為美國最大派對用品零售商、擁有830家零售店的Party City Holdco。
圖源:spglobal
在負債5億到10億美元之間的破產企業里,一個月內增加了6家:
電信和電力承包商QualTek Services Inc.(納斯達克股票代碼:QTEK)5月24日申請破產;
成立于1922年、代表美國領先保險公司的第四代獨立保險機構American Service Insurance Agency LLc 5月23日申請破產;
個人醫療保險計劃公司Benefytt Technologies Inc.(NASDAQ:BFYT)同樣在5月23日申請破產;
曾經火熱的估值高達57億美元的媒體創業公司Vice Group Holdings Inc.5月15日申請破產;
加密貨幣交易所Bittrex持有的實體公司Desolation Holdings LLC 5月8日申請破產;
從事品牌藥品仿制藥的開發、制造、營銷和分銷的上市公司Lannett Co.Inc. 5月2日申請破產;
在5月之前的4月份,還沒有這一梯隊里破產的企業。
圖源:Legal Point Lawyers
從最新的數據中可以看出,很多公司并非第一次破產,今年年初到6月,已經有12家公司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申請破產保護,這個數量還會隨時間不斷遞增。
美國破產制度曾經一度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破產制度之一,它專注于讓陷入困境的公司恢復元氣,而不是迅速讓它們倒閉,這每年挽救了數萬個工作崗位。但與此同時,暫停債務催收、撕毀成本高昂的合同、迫使債權人承擔損失、推遲不可避免的清算的方式等等副作用日益明顯。
申請破產后不會馬上倒閉,隨之而來的厄運也是接連不斷:資產負債表上驚人的債務、無法迅速剝離不盈利的業務,不斷面臨的成本上升而盈利無法與之匹配的困境。
不止無數小偉公司,曾經輝煌一時的大型公司們重復破產的數量正以很快的速度不斷增長,美國經濟也由此變得脆弱不堪。
《大而不倒》一書里通過一幕幕生動的場景描述,向讀者詳盡地展現了金融危機發生之后美國主要監管機構和投行的眾生相,從雷曼兄弟是如何一步步地自斷生路、監管機構是如何在“政治正確”的牽絆下做出選擇、各大投行又是如何在人人自危的環境下力求自保。
如今,“大而不倒”的時代早已成為過去,這不僅是說對美國市場經濟時代,也適應于全球共享經濟時代。科技產業尤其是傳統行業早該放棄對永存不倒的傳奇的追求,在經濟下行時快速轉型。倒閉潮會推動新一輪的轉型潮,正如流水只有碰到礁石,才會釋放活力。
03
小企業們艱難求生
弗羅里達州一家小型玩具公司的老板福爾曼就在這半年度了一次劫。
2月份信心滿滿地談好了一筆收購,很快就收到12家公司的出資意愿,想參與收購。結果還沒等更進一步合作出資意愿的開始,硅谷銀行暴雷很快破產。原來有意向的12家公司被波及后全部反水,福爾曼沒有了資金很快走投無路,不但取消了收購計劃,自身公司已經岌岌可危。
像福爾曼這樣的小企業主不勝枚舉。
不單單是體量大的歷史悠久的大公司,在美聯儲掀起的加息風暴下,美國小企業破產數量更是激增,超過了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從今年5個月的破產數據來看,受沖擊最大的行業為非必需消費品行業,其次是金融和醫療保健行業。
家得寶前CEO Bob Nardelli不無感概地說:
“當下美國經濟的復雜性是我52年來從未見過的。”
從破產數據中窺斑見豹,復雜的經濟中各行業企業都在經受著巨大的壓力。實體經濟一旦不堪負荷,新一輪的大蕭條勢必動蕩出新的社會現實問題。
那時候,普通人大量失業、經濟螺旋下降、股市債市崩潰、生育率下降、大家忙于生計精神匱乏等從前歷史中的那些教訓又會重來一遍,無數人辛苦幾十年的積累再次被收割。
威廉·曼徹斯特在著作《光榮與夢想》中對經濟大蕭條有過讓人過目不忘的刻畫:“千百萬人只因像畜生那樣生活,才免于死亡。”
這樣的大環境下,如何做到未雨綢繆,是個值得深挖的課題。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