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虞爾湖
來源:于見專欄(ID:cn-yujian)
如果說當今社會人們最離不開的東西是什么,手機可以當選其一。近十年來得益于制造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伴隨著手機市場的崛起,3C數碼配件市場也迎來了二次爆發。數碼配件廠商也隨著手機市場的發展取得前所未有的高光業績。
近日在深交所網站上,知名3C廠商綠聯科技發布了最新問詢信息并于近期首發上會。從IPO提交到上會,已經過去大半年時光。按照創業板上市平均時間,加之三輪問詢已過,綠聯科技的IPO之路顯然不是那么順遂。
成于把控市場,困于擁擠賽道
成立于2012年的綠聯科技,在3C數碼行業里顯然是一名新貴。得益于近十年來消費電子市場的飛速發展,綠聯已經從小小的數據線代工廠家發展為營收破30億元的知名數碼廠商。年均復合增速達到了29.8%,如此高速增長的秘密就是其善于抓產品市場空白。
綠聯創始之初并非專注于手機配件市場,而是電視高清數據線賽道。2011年正值我國高清電視的崛起年份,高清電視的普及加上網絡電視的興起,電視數據線成了炙手可熱的配件。而彼時的數據線長度都是統一的1.8米國外標準,綠聯敏感地抓住了產品的空白以及用戶的痛點,推出了不同尺寸的高清數據線,實現了第一桶金的積累。
近年來綠聯一直推出貼近國情而并非國際標準的數碼產品,受到了消費者的一致好評。無論是帶有USB接口的插排還是不同尺寸的手機數據線,綠聯都在市場的規則下尋求著不同。同時在行業標準內,綠聯也占盡了規則下的優勢。
2014年綠聯通過了蘋果嚴苛的MFi認證;2018年成為華為首批DFH計劃合作伙伴。這兩項強力的認證無疑更是讓綠聯在手機周邊吃盡了紅利,充電線“平替”成了綠聯的代名詞。2020年各大手機廠商以環保名義不再贈送充電器,更是讓綠聯在充電器細分賽道上獲益頗多。
但是近年來,隨著手機用途的多樣性以及筆記本輕薄化的趨勢下,數據線周邊產品需求激增。眾多IT廠商也看到了數碼配件市場的新景象,紛紛加入這條老舊卻創新不斷的賽道。綠聯現如今不僅要面對聯想、Acer等老牌PC巨頭,同時又受到品勝、安克創新、倍思等同行的沖擊。
僅靠抓產品空白已難以取得良好的市場效果。況且在賽道擁擠的情況下,產品同質化也會讓消費者的選擇變得更具多樣性。同時取得蘋果MFi和華為DFH認證的3C數碼廠家現如今多達十幾家,綠聯的產品認證光環已經漸漸退去。
在一眾品牌發力數碼配件賽道的情況下,綠聯所處境況可想而知。據招股書披露,綠聯近三年的營收額分別為20.45億元、27.37億元、34.46億元,凈利潤2.27億元、3.06億元和3.05億元。雖然近年來營收都在穩定增長,但卻掩蓋不了利潤逐年下滑的困境。這還不是綠聯目前最擔憂的事情,其最大的問題是利潤下滑背后的產業失衡。
銷售渠道失衡,產品線布局臃腫
國內的數碼配件廠商通常都是海外代工起家,從海外獲取第一桶金后,創立自主品牌殺回國內市場。所以基本上國內自銷和出口海外是數碼配件產品的唯二出路。綠聯的銷售布局自然也不例外,然而目前其最大的問題是電商渠道占比過重,當然這也是其最大的優勢。但從長遠角度來看,無論是海外還是國內市場,嚴重依賴線上平臺都不是件好事。
綠聯從成立之初在銷售渠道就選擇了線上突破,而并非傳統的線下數碼賣場模式。近三年來綠聯線上營銷占比分別為82.41%、82.35%和78.14%。雖說電商平臺營收比例在逐年下降,但平臺費用也在逐年增加,這也是近年來其利潤下滑的眾多原因之一。2019—2021年其平臺費用分別為1.28億元、1.91億元和2.34億元 ,幾乎為營收的10%。
一方面渠道費用在增加,而另一方面卻是近年來海外市場的失利。2021年國外營收占比為46.09%,同比下降1.29%。雖然這個降幅比例較小,但和同行業其他品牌的海外數據相比就比較耐人尋味了。例如安克創新在北美市場的營收份額近年來也在縮小,但實際上銷售額卻在大幅增加。2019年北美銷售額37.52億元,2020年來到了50.19億元,同比增加33.76%。
也就是說自2019年以來,綠聯忽視了海外市場的開拓,讓自身痛失了疫情期間進一步搶占海外市場的良機。國內外市場的發力不均衡并不是綠聯最嚴重的問題,其產品結構布局才是真正的急需調整。相對于銷售渠道、市場分布,產品的多元化橫向布局更重要。
目前綠聯產品分為5個大類:傳輸類、音視頻類、充電類、手機周邊和存儲類產品。幾乎囊括了所有3C周邊產品,被稱為數碼超市一點也不為過。但實際上真正歸納起來也就是線材類和數碼外設兩大類。產品線豐富但是很臃腫,同時其產品的研發生產還只是僅僅圍繞在手機和電腦周邊,產品布局已經落后于同行業的其他品牌。
傳統數碼廠商品勝目前以自身優勢已經涉獵戶外新能源以及共享充電領域,并且試圖創造品勝生態圈;剛剛上市2年的安克創新,除了安克品牌外,還有涉及智能家居的安克悠飛、3D打印的安克制造、影音娛樂的安克星云等品牌。
安克的這套立體品牌矩陣的意圖也很明顯,產品多元化才是企業成長的保障。綠聯產品線看起來確實很豐富,但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實際上產品形態很單一。產品線的繁雜,一方面增加了更多營業成本,另一方面也給綠聯自己制造了不斷的麻煩。
外協產品居多,科技含量堪憂
品類繁多的產品僅靠綠聯旗下的志澤科技和海盈智聯兩家工廠生產顯然不太現實。據招股書顯示近兩年綠聯的外聯生產的數量占比達到了78%。而具體到細分類目又是另一番景象。占據主要銷售份額的傳輸類和音頻影視類產品的自產比例僅為21%和27%,而移動周邊和存儲類產品幾乎完全是依靠外協生產。
這也就造成了綠聯產品品質的參差不齊。近年來其產品質量也備受消費者質疑。在黑貓投訴平臺上綠聯數據線自燃、充電器質量問題的投訴數不勝數。2019年—2022年三年間,綠聯就有5款產品因抽檢不合格或是整改或是下架。2020年旗下的移動充電電源因不符合國家標準更是被深圳市市場監督局罰款近9.37萬元。
外協產品比例過大不僅會讓綠聯對產品失去把控性,更是讓其在產品成本上喪失了議價權。雖然外協生產增加了產品的多樣性,同時節省了企業人工成本和研發時間。但從目前綠聯外協的情況來看,僅從招股書上顯示,綠聯的外協廠商多達20多家,管理上的溝通協調難度可想而知。
而眾多的外協廠商也讓投資者對綠聯的科技含量深表懷疑。在消費者眼里綠聯是一家消費類數碼廠家,科技含量不用質疑,但實際上綠聯的科技含量并不高。截至今年綠聯科技一共有1297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僅為12項,而外觀專利多達1083項。從近年來其研發和推廣費用來看,綠聯依然是一個“重營銷輕研發”的公司。
2019年至2021年,綠聯研發資金分別為6488.53萬元、9512.7萬元和1.56億元,占營收比例分別為3.17%、3.47%和 4.54%,遠低于同行業的研發費用率。而其近兩年間的推廣費用卻達到了1.81 億元和2.07億元,營收占比幾乎達到了30%以上。說綠聯是一個新消費浪潮下的“偽科技”公司一點不為過。
當然綠聯的科技含量還是有的,但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還差得很遠。截至2021年綠聯總員工2503人,其中研發人員565人,但其中的人才科技含量有多高依舊未知。而綠聯員工中碩士及以上學歷的人員僅23人,那么綠聯研發人員的技術能力確實令人質疑。雖說數碼配件行業的技術壁壘不高,但是能否走得更遠,一支技術雄厚的研發部隊尤為關鍵。
結語
十年來綠聯的成長速度確實讓業界同行刮目相看,其產品也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但在沖擊創業板的道路上,綠聯卻暴露了自身所有的短板。無論是產品線布局還是生產模式都有很大的問題,這對于已經在行業闖蕩十年之久的綠聯來說確實不應該。
消費類電子行業是一個萬億級的紅海市場,想在競爭殘酷的市場中尋求生機,僅靠龐大的產品線“圈地”是不可取的。同時目前消費類數碼行業也正處于科技革新的機遇時期,如何通過科技賦予企業獨特的產品內容,擺脫同質化才是綠聯亟待解決的事情。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