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 | 道總
來源:道總有理
最近,貝殼的家裝業務小小地揚眉吐氣了一下。
根據貝殼第二季度的財報顯示,總交易額為6,395億元,同比下降47.6%;凈收入為138億元;調整后凈虧損6.19億元。第二季度全國二手市場GTV同比下降約45%,而貝殼存量房交易GTV為3,935億元,同比下降40%,二手房交易GTV同比下降約41%。
但一片荒蕪之上,也總能開出花來。在房市交易低迷不已的同時,家裝家居業務卻在逆勢增長,實現pro forma收入13.7億元,逆市同比增長超過10%,完成簽約合同額接近17億元。
貝殼的家裝業務要追溯到2015年。
當年,左暉和萬科一起成立萬鏈裝飾,也就是后來的被窩家裝。接著,又花了80多億收購圣都。不難看出,貝殼對家裝業務實在寄予厚望,《2021年裝修消費趨勢報告》也顯示,一站式裝修需求激增160%,預計2022年到2025年整裝行業市場規模會突破萬億元,并將保持20%以上的年增速高速發展。
家裝業務儼然成了貝殼的一根“救命稻草”,無論如何,先緊緊抓住才安心。
貝殼做了一場“家裝美夢”?
從2015年到2022年,貝殼對于家裝市場的憧憬不能說是一帆風順,但也多多少少有點起色,至少相對于整個家裝賽道而言,貝殼看上去還算滋潤。
財報顯示,2021年,被窩家裝向客戶交付了超過3500個家裝項目。而圣都這邊,截至2021年底,圣都家裝在全國31個城市擁有110余家門店,累計服務超15萬家庭。貝殼對家裝業務的構畫一向自信。
早在2017年,萬鏈頂峰時,年度目標就直接定了1.5萬個訂單,北京一城15億銷售額、占有率爭取10%。今年第一季度,貝殼對圣都的期盼是一季度家裝業務營收將達8.6億元,同比增長54%,季簽約訂單近6500,同比增長50%。
這看上去或許符合貝殼的一貫作風,但要知道,家裝行業這一增速跟規模已經是極為難得,甚至志邦等頭部上市企業都尚未達到這個成績。從某種角度來看,貝殼在家裝市場的幻想有些過于美好,據悉,貝殼是將家裝業務當成了繼房源交易后的第二業績曲線。
可是,據Fastdata數據,2016-2020年,營收規模超1億元的大型裝企僅有4000家,在逾10萬家住宅建筑裝飾企業中仍是極少數,超過10億營收的裝修公司更是少之又少。再者,這個行業的凈利率相差極大。
以A股的家裝企業為例,2021年財務數據顯示,尚品宅配的凈利率只有1.2%,而志邦則為9.8%,歐派或許多一點,能達到13%。貝殼不是沒吃過家裝叫好不叫座的虧。據悉,貝殼的萬鏈直到2018年都沒實現盈利。
這一行業真的很難立足嗎?與貝殼一樣對家裝賽道熱情多年不減的是土巴兔,但這家連續上市,連續失敗的企業卻用一組組真實的數據來揭露了行業赤裸裸的現實。研發、設計、營銷和市場……幾乎每環都埋雷。
數據顯示,土巴兔從2015年到2018年累計虧損近30億元。光在營銷上,就足夠所有家裝企業倒吸一口涼氣,2019年至2021年,土巴兔近三年的廣告流量支出高達6.61億元,但其累計利潤只有2.37億元。
換句話說,土巴兔三年來的收入都搭了進去。貝殼的家裝業務在這一方面具體花了多少錢并沒有明確的數據,但從整體大環境來看,想要做家裝,就不能吝嗇營銷。CTR數據顯示,2022年3月廣告市場花費同比下跌12.6%,月度花費環比下跌1.7%,但家具家裝顯然是個異類,今年的月度廣告花費上逆勢漲了45.7%。
不可否認,家裝行業曾經不缺錢,資本早在2015年就格外青睞這片土地,據不完全統計,僅2015年上半年,國內互聯網家裝行業獲得融資的就有22家之多,只可惜,僅僅三年時間,大部分企業開始支撐不住了。
2018年上半年,全國倒閉的家裝公司超過100家。時隔四年,貝殼卷土重來,家裝行業變好了嗎?據黑貓平臺數據,2021年全年,家裝家居行業投訴總量為7748單,占房產家居行業投訴總量近25%。
還是一地雞毛,但貝殼這場家裝“美夢”恐怕一時半會醒不了。
貝殼還要繼續努力?
當然,貝殼絕不是病急亂投醫。
這兩年,家裝賽道突然現起重生之兆,2021年,據不完全統計,這一年國內家裝行業共公布了67起融資事件,19起并購事件,并且有18家公司成功上市。不止貝殼開始站在這個領域里眺望遠方,蘇寧、國美甚至百度、阿里、京東也皆是蠢蠢欲動。
且動作緊鑼密鼓,互不相讓。2021年,蘇寧宣布提供家裝家電一站式購物服務;4月,國美上線“打扮家”App;5月,百度發布互聯網家裝新品牌“裝馨家”;阿里推出家裝平臺“每平每屋”;京東上線“京東家”頻道;字節孵化出“住小幫”……種種跡象,皆是風聲。
值得注意的是,貝殼所要面臨的大概不止這些巨頭的逼壓,更重要的是,到目前為止,家裝市場還未誕生一個真正適用的落地場景,眼見電商、搜索、短視頻……每個領域都來攪動這池水,它們各有所長,這才是貝殼最該顧忌的。
就目前看來,巨頭攻占家裝大概分成了兩派,一派主貨場,一派主景場。阿里、蘇寧、國美、京東顯然是前者,而百度跟字節則屬于后者。據悉,此前蘇寧就曾聯合百大品牌,包括芝華仕、喜臨門、九牧、箭牌、松下、飛利浦等共同成立了“WE家聯盟”。
蘇寧想要利用品牌來構建一個雙向家裝渠道,但縱觀國內互聯網巨頭,有這個資本的實在太多。以蘇寧的老對手國美為例,去年4月,國美“真快樂”與北京實體門店全面優惠,發放5元、30元和100元的優惠券,共發放1000多萬張,還推出了各種全包裝修報價。
京東則聯合老板電器、Kinetico全屋凈水等七大品質家裝強勢入場;2020年11月,拼多多家居產業帶“新品牌計劃”落地江西南康;天貓則更財大氣粗,早在2020年1-6月,入駐天貓的家裝新品牌就達9萬+,超過去3年總和。
但阿里似乎并不甘心于此,一方面,行業死磕那么久,家裝市場也沒有太多改變,另一方面,單純的電商基因即使能夠快速孵化出全鏈路的生態賣場,周圍一對比,競爭力便沒那么明顯。阿里跟京東兩個電商霸主已經漸漸從成品轉移到了建材。
例如,阿里“每平每屋”就是以建材售賣等標準品為核心,同時,淘寶天貓還計劃到2023財年底,要實現5個產地集貨倉、11個區域分撥倉、58個自營送裝履約末端城市倉、1萬自營安裝師傅、可實現300城送裝、日均履約2萬單。
再看百度與字節跳動,二者的打法基本是圍繞前端流量,然后提供解決方案。住家網報道,從住小幫上線到2020年10月,住小幫app每月超1400萬活躍用戶,累計300萬+優質家居咨詢,月度內容多端分發曝光超20億。
誠然,貝殼想要繼續在這條路上走下去,就要先找到屬于自己的道路。不可否認,貝殼也有旁人無可比擬的優勢,特別是老本行,在2021年四季度的城市試點中,貝殼二手和新房交易服務賽道為當地家裝業務貢獻約30%的客源。
但貝殼也在積極往漩渦中心游過去,房源交易或許撐不起它在家裝方面的野心,貝殼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二季度,包括定制家具、軟裝和家電在內的家居新零售的銷售占整裝合同額的比例快速提升,新零售產品銷售合同金額的占比由第一季度的11%提升至16%。
可饒是如此,想要做到勝券在握還是不太可能,這是一場長線游戲,需要貝殼做的尚有很多。
元宇宙,跟家裝有關系嗎?
9月末,土巴兔醞釀許久,終于對元宇宙下手了。
據悉,土巴兔首發元宇宙·數字藏品“裝小兔”,該藏品共推出1000份。家裝行業跟元宇宙搭界不是從土巴兔開始的,裝小兔之前的一個月,全筑聯手百度希壤打造的“元宇宙家居數字藝術館”正式上線,旗下元宇宙整裝品牌“幻家”同日首發;“和家網”更名為“和家宙”。
6月份,作為家居之都的贛州市南康區發布國內首個“家居元宇宙”平臺,此外,海信、長虹多個家電品牌也忙著申請元宇宙商標。去年雙十一,每平每屋“蓋”了一座100層的3D虛擬家裝城,幾萬套家裝樣板間立體呈現家居全景;美的特意打造了一支蘊含懸疑科幻元素的TVC《神秘訪客》。
元宇宙,這個科幻感十足名詞看似跟家裝行業沒什么關系,但從實際應用的角度來看,元宇宙的確給這個互聯網拯救了多少年,都沒什么新氣象的領域帶來了一場顛覆性改變。
以阿里的每平每屋為例,數據顯示,2020年雙十一期間,每平每屋與淘系技術共研的AI智能設計生產出了10萬個AI智能樣板間,為用戶節省了超過1億元的設計費用。跟從前相比,數字化、智能化在這個傳統行業的存在感已經舉重若輕。
首先,年輕人成為家裝用戶主力軍。《2021裝修消費趨勢報告》顯示,2021年使用互聯網裝修產品及服務的用戶同比增長106%。其中,“90后”在互聯網裝修用戶中占比最大,約39%,“00后”在互聯網裝修用戶中占比4.46%。
這就意味著,客戶群體對未來行業的變革接受程度遠比從前要高。其次,家居智能化的號角吹在元宇宙之前,2022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可達6515.6億元,未來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家居市場消費國,占據全球50%-60%的消費份額。
這些消費環境都與未來家裝市場的走向息息相關。
企業方面,搶占元宇宙灘涂,攻堅數字化堡壘的動作越來越快。2020年,阿里提出,未來三年內要讓家裝的數字化率由10%提升至20%,成交規模達到1萬億。貝殼在數字化上的布局也不遑他讓。
2019年、2020年、2021年,貝殼為了加快數字化進程,研發費用分別為15.71億元、24.78億元、31.94億元,一年比一年高,還在2021年推出了自有的Home Saas家裝家居系統。但有一點需要提醒,家裝在數字化上努力了那么多年,絕非一次元宇宙風潮能夠催動。
據Fastdate報告數據,2020年,家裝企業數字化轉型比例僅為19.2%。元宇宙落地,家裝市場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可惜,就目前來看,這個領域跟元宇宙的關系不大。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