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設為書簽 Ctrl+D將本頁面保存為書簽,全面了解最新資訊,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載桌面快捷方式。點擊下載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頁 | 新浪導航

流量的重新分配,決定了財富的重新分配

2022-09-06 21:53:39    創(chuàng)事記 微博 作者: 何加鹽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何加鹽

  來源/何加鹽(ID:ihejiayan)

  去年5月,我在上海參加某個論壇,聽馮侖講了兩件很有意思的事。

  馮侖說,他最近和一群50后、60后企業(yè)家聚會,大家都很悲觀,覺得生意特別難做。甚至當他們談到國外某地遭遇炸彈襲擊的新聞時,其中有一個很有名的大佬說,要是那個炸彈扔到咱們這桌上就好了,這樣的話很多煩心事就都沒有了。

  與這些老人愁眉苦臉不同,馮侖又跟一些比較年輕的創(chuàng)業(yè)者們有一次聚會,他發(fā)現(xiàn)這些年輕的創(chuàng)業(yè)者一個個滿面春風,都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所以馮倫最后哀嘆道:由來只有新人笑,有誰聽到舊人哭。

  馮侖講的這個現(xiàn)象,引起了我的思考:為什么老一輩企業(yè)家覺得那么難,而新一代企業(yè)家,卻相對樂觀呢?

  這種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肯定有多種,但我覺得其中比較關鍵的一種,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的變化,做生意的模式也發(fā)生了本質的變化。具體而言,是從“資源為王”,變成了“流量為王”。

  在八九十年代,中國主要的問題是物質匱乏,生產能力不足。所以誰能夠占住資源,生產出東西,就一定能夠賣得出去,能夠賺到錢。因此,很多老一輩企業(yè)家的成功,往往是因為通過種種方式占有了比較好的資源,例如牌照、批文、低息貸款、土地、礦山、廠房等。他們特別擅長的,是如何搞定資源,建立生產能力。

  但到了新時代,中國的物質已經極大豐富,反而是產能已經過剩了。消費者多了很多選擇,對企業(yè)來說,怎樣爭奪人們的注意力和消費力,成了新的難題。所以新一代企業(yè)家成功的法則,已經完全超越通過搞關系、拿資源的階段了,而是先通過自己的技術,或者能力產品,或者對消費者的了解和對品牌的打造,把流量圈起來,然后再向這些流量去售賣各種產品或服務。

  資源是老一輩企業(yè)家擅長的,流量是新一代企業(yè)家擅長的。現(xiàn)在是流量比資源重要。所以年輕企業(yè)家們覺得比老一代企業(yè)家更樂觀。

  馮侖講的另一個例子,特別能體現(xiàn)這一點。

  他說,在房地產行業(yè)的一次聚會上,在座的房地產商都一片哀嚎。大家談起貝殼網,說怎么都想不通,貝殼網成立這么短時間,怎么可能市值(當時是2021年5月)就超過了萬科+恒大+碧桂園的總和了呢?

  這些房地產商尤其不爽的是,他們現(xiàn)在很多新房銷售需要依靠貝殼網的渠道,而貝殼網的銷售抽成非常高(具體數(shù)字我記不清了,但當時聽了的感覺是很震驚,沒想到會這么高)。他們一方面不想給貝殼上供,但另一方面又離不開貝殼的銷售渠道,所以心里特別別扭。

  如果從流量的角度來解釋,這個問題就很容易理解了。

  貝殼之所以一家比萬科,恒大,碧桂園三家都強,并不是說它的人才更多,或者是資本更充足,而是因為它占住了互聯(lián)網流量。

  流量是當今時代一切注意力和消費力的基礎,只要是賣東西就要通過流量平臺。這是新時代商業(yè)的本質。

  由于馮侖談到的問題引起的興趣,這一年多了,我對流量生意,有了很多觀察和思考。以下記錄了五點,分別是:

  1.流量為王的時代

  2.流量生意的規(guī)律

  3.流量平臺的變遷

  4.流量邏輯的變化

  5.流量難題的破解

  如果你希望了解中國商業(yè)的流量邏輯,這篇文章應該會對你有所啟發(fā)。

  流量為王的時代

  隨著人類社會的變遷,財富分配的方式經過了幾個階段。

  在原始社會,基本上不存在什么財富。需要分配的物資,主要是打來的野獸、采集來的水果、縫制的獸皮,一般都是家族中的女性長者來分配,盡量讓大家都不餓死凍死。

  后來慢慢演變成了由部落中最強有力的、或最有智慧的男性來分配。這就形成了由權力決定了財富分配的模式。到奴隸社會,基本上都遵循著這樣的規(guī)律。

  再后來,農業(yè)發(fā)展起來,凡是農業(yè)地區(qū),基本上都形成了地租制、雇農制、農奴制等典型農業(yè)生產模式,于是土地的分配決定了財富的分配。雖然偶有一兩個商人成為巨富,但是商人致富,在長期的農業(yè)時代從來都不是主流,與普通人根本就沒有關系。只有地中海、中東這樣四通八達之地,才有商人存在的空間。

  工業(yè)革命再次改變了一切,資本家打破了原來的土地所有制,形成了資本決定了財富的分配方式。誰通過種種方式,拿到了牌照、批文、貸款、土地、礦山、油井、廠區(qū)等無形或有形的資本,誰就能擁有巨量的財富。

  人類進入信息社會后,曾經一度是技術和信息決定了財富的分配,但這只是在信息社會的早期建設階段。而當信息足夠多的時候,所有的信息都在爭奪人們注意力,那么哪些信息能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了財富分配的關鍵。

  于是今天我們的社會特點是:流量的分配,決定了財富的分配。雖然并非百分之百如此,但對于普通人而言,它就是我們能接觸到財富分配的最主要的機會。

  從公司層面,能夠獲取最大流量的公司會成為最成功的公司。不管是早期的百度、阿里、騰訊,還是稍后的美團、滴滴、字節(jié),大家的競爭主要都是流量層面的競爭。

  這種流量的競爭,致勝因素也許是技術(如百度),也許是產品(如騰訊),也許是商業(yè)模式(如拼多多),也許是運營能力(如阿里),誰的技術最能撬動流量,誰的產品最能吸引流量,誰的商業(yè)模式最能擴大流量,誰的運營能力最能鞏固流量,誰就能夠獲勝。

  當然,大公司往往是在這幾個方面都很厲害,而不是只具有單方面的能力。它只是在某一方面做到了業(yè)界最強,同時其他方面不存在致命的短板。如此才能生存下來,做到同領域頂尖。

  從個人層面,想要獲得平均水準之上的財富,最現(xiàn)實的路徑,就是擁抱流量。

  要么加入那些流量平臺,享受流量給公司帶來的巨大紅利的一部分,那就是成為他們的員工或者合伙伙伴。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大廠的工資,基本上就是普通打工仔能達到的天花板。

  要么用好那些平臺,想辦法將其上面的流量吸引到自己的地盤,自己去開發(fā)流量的紅利,那就是在這些平臺上開店、寫文章、發(fā)視頻、做廣告等等。很多人通過做淘寶、拼多多、公眾號、抖音、直播,也做成了億萬富翁,就是走的這個邏輯。

  流量生意的規(guī)律

  流量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會一直流動,在不斷進行重新分配。

  從平臺來講,不同的流量平臺會不斷興起和衰亡。老的平臺逐漸喪失流量,最終死去;新的平臺獲得流量,迅速崛起。

  從個體來講,沒有人能一直擁有流量。在一個平臺混得很好的流量大戶,到另一個平臺可能無人問津。即便是同一個平臺,也會不斷有新的網紅崛起,把舊的網紅踩在腳下。

  每一輪流量的重新分配,都意味著財富的重新分配。

  因此人們永遠有新的機會,充滿希望;但也永遠有失去的風險,充滿焦慮。

  很多年以前,我在浙大讀研時,曾經去考察義烏的夜市,那一望無際的小攤和擁擠的人流,讓我非常震驚。

  我心想,這么火爆的生意,這些攤主得賺多少啊!

  但是一交談之下發(fā)現(xiàn),攤主賺不了幾個錢。實際上都給業(yè)主打工了。

  因為,這些攤位都不是攤主自己的,而是向業(yè)主租來的。原來生意不好時,租金很便宜。后來生意漸漸好起來,攤主賺得多了,業(yè)主的租金就跟著漲起來。

  幾年下來攤主發(fā)現(xiàn),辛辛苦苦擺攤,最后賺的錢基本上都交租了。

  互聯(lián)網讓這一場景不斷重現(xiàn)。

  早些年,在淘寶做生意很劃算,開個小店也沒什么成本。那些干得早的,很快就賺到了錢。但是也沒有風光多久,店主們就發(fā)現(xiàn),在淘寶上做生意的人實在太多了,你的店淹沒在千千萬萬淘寶小店之中,無人問津。

  于是,為了能爭搶到好的位置、好的頁面,就要向平臺付錢買流量。直到后來,流量費用漲到讓開店就如同給平臺打工一般。

  后來拼多多崛起,同樣的故事又上演了一遍。

  微博、公眾號、B站和抖音,也是如此。最開始的時候漲粉容易,廣告效果也好。商家投一些微博、公眾號等廣告,很快就賺到了遠高于投放數(shù)額的錢。

  漸漸地,漲粉、漲閱讀越來越難,廣告越來越貴,商家發(fā)現(xiàn),投廣告的效果越來越小,到最后,賺的錢都不夠付廣告費的。

  在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時期(也就是說,不是大災大難、改朝換代那種特殊時刻),流量總是會越來越貴。這是永恒不變的規(guī)律。

  當流量越來越貴時,生意人會這么做:

  第一,漸漸地買不起流量,于是退場走人。這些年關掉的無數(shù)商場、門店和網店,就是因為流量(店鋪租金、廣告費、直通車等)越來越貴,營收已經覆蓋不了流量成本了,只能倒閉。

  第二,降低成本,做高價格,確保在流量更貴時,還能有一定的利潤。

  少數(shù)企業(yè)能夠通過技術改進、管理改善而降低成本,但是流量費用的上升,遲早還是會把這部分省出來的成本吞噬掉。于是企業(yè)會發(fā)現(xiàn)最終還是淪落到給平臺打工。

  也有一些企業(yè)是通過降低產品質量來降低成本,提升價格來確保利潤,這往往出現(xiàn)在那些信息恨不透明的行業(yè)。久而久之,市場上就會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到最后,只有那些最暴利的商家才能留下。換句話說,只有最黑心,割韭菜最狠的商家才能留下。這和道德無關,就是流量生意運行的客觀規(guī)律。

  因此,每一個流量平臺,最終都會走向這樣一個結局:大部分商家的利潤率已經壓低到僅夠生存的地位,過得十分艱難;還能有較高利潤的,都是非常暴利的產品,良心產品越來越少,直到消失。

  第三,尋找新的便宜流量。

  這就只能等待新的平臺出來,才能趕上一波新流量,享受個幾年。例如,互聯(lián)網剛出來時,流量比線下便宜,拼多多剛出來時,流量比淘寶便宜,公眾號剛出來時,流量比微博便宜,抖音剛出來時,流量比公眾號便宜等。

  但是,不管是哪個新的平臺,紅利期往往就那么幾年。一個無可逃避的規(guī)律就是,任何一個平臺的流量總是會越來越貴,而流量的轉化率又會越來越低。

  于是,上面三種場景又在新的平臺上經歷新一輪的重復。

  流量平臺的變遷

  中國的流量平臺經過了幾次變遷。

  原來主要是電視、報紙、電臺、雜志和線下廣告引領了流量的走向。那時候,能成為央視黃金時段的廣告主,基本上就能帶來巨大的生意。能在中國農村的大街小巷外墻刷滿廣告,也能撐起很多大公司的巨額營收。

  互聯(lián)網起來后,相當一部分流量被分流到互聯(lián)網。百度把持著搜索的流量,新浪搜狐網易把持著信息的流量,阿里把持著商品的流量,騰訊把持著社交的流量,大家都有光明的未來。

  在我相對熟悉的內容流量領域,最開始火起來的是校園BBS,水木清華、未名、小百合,都是當時很有名的校園論壇,后來有一些全網性的論壇崛起,例如西祠、貓撲、凱迪、天涯、百度貼吧等等。當時全網性的熱門事件,基本上都是由這些論壇而起。

  但博客時代到來后,論壇就漸漸衰落。引領時尚風潮的,轉到了新浪博客。當時的徐靜蕾、韓寒,比現(xiàn)在最紅的網紅都不知道要紅多少倍。

  博客沒紅幾年,就被微博給取代了。最初本來最火的是飯否,但王興沒有管控住風險,平臺直接被滅,給了新浪微博崛起的機會。新浪自己革自己的命,新浪微博打敗了新浪博客,成為最受歡迎的內容平臺,一直紅到今天,在它這個領域還沒有遇到真正的對手。

  公眾號在微信體系突然冒起來,成為了引領流量的大殺器。早先的咪蒙、羅輯思維,稍后的盧克文、半佛仙人等都是從公眾號起家成為大V的。

  但我們拋開內容領域,要說全網流量的大王牌,最終還是出自于騰訊。自從2011年微信橫空出世,就牢牢占據(jù)著中國互聯(lián)網流量的第一把交椅,成為用戶數(shù)幾乎與中國人口數(shù)等同的國民應用。

  微信的流量不僅支撐著騰訊系產品(如騰訊游戲、企業(yè)微信、視頻號等)本身的流量需求,還催生了拼多多、微盟、有贊、羅輯思維等一大批生態(tài)鏈公司,也發(fā)展出了小程序平臺、朋友圈營銷、微信群團購、群接龍等一系列新的商業(yè)模式。包括我們做的何加鹽公眾號、牛人星球社群和手猶香小程序,本質上也是依托于微信的流量才起來的。

  而到現(xiàn)在,流量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分配階段,那就是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強勢崛起。

  在前幾年,流量還是相對分離的。信息的流量主要集中在百度、門戶網、今日頭條等,社交的流量主要集中在微信、微博,商品的流量主要集中在京東、淘寶、拼多多,但現(xiàn)在,信息、社交、商品有合流的跡象,其集大成者就是抖音。

  抖音最開始就是一個休閑的流量。大家上抖音就為了玩一下。但由于玩的動力是如此之強,抖音也有針對性地對人性的弱點進行了威力強大的心理進攻,所以成為了人類歷史上流量增長最迅猛的平臺之一。

  當流量起來之后,抖音又開始切入商品、信息、社區(qū)生活等領域。這兩年淘寶、京東、拼多多、百度、微博、公眾號、美團的很多業(yè)務被抖音搶走了,在抖音開店的商家越來越多,在抖音買東西的顧客越來越多,在抖音搜索商品和搜索各類知識的用戶也越來越多。

  也就是說,抖音把各種流量整合起來了。這是很多互聯(lián)網公司想要做但沒做成的一個夢想。所以抖音成為了估值最高的未上市公司,它的估值甚至遠遠超越很多上市已久的互聯(lián)網大佬,已經達到了和騰訊、阿里相差無幾的地步。

  而以前曾經通過百度、阿里、微信等其他方式獲取流量、得到財富的人,也紛紛都在進入抖音,試圖在這種流量再分配的狂潮之中分到一杯羹。

  在未來幾年內,中國最有錢的互聯(lián)網公司是抖音(只要抖音不犯關鍵性錯誤,自己把自己搞死),最有錢的商家都在抖音上做生意,這應該是兩個比較明顯的趨勢。

  當然,抖音只是流量爭奪大戰(zhàn)的一個強大競爭者,并不是全部。騰訊、阿里、百度、美團、滴滴、快手、b站、微博等等,依然各自都有自己的流量池。

  這些雖然說已經不是流量的未來,但是此前已經積累起來的巨大流量,都已經足夠無數(shù)的個體戶和機構商家吃得很飽了,在未來依然還能吃好些年。

  更何況,上面說的只是線上而已,線下還有幾乎同等龐大的流量。如果沒有辦法用好線上流量,能把線下的流量運營好,同樣也能獲得挺不錯的成功。

  流量邏輯的變化

  對于普通人而言,我們創(chuàng)造不了流量平臺,但是可以利用流量平臺,獲取可為自己所用的流量。利用流量的方式,大體上有兩種:內容邏輯和運營邏輯。

  自從新媒體興起之后,單個的個人影響力超過以往很多傳統(tǒng)媒體機構的情況,比比皆是。一個人只要有點兒才華,又懂得一點文字或鏡頭表達的技巧,很容易脫穎而出成為網紅,并且獲得相應的商業(yè)變現(xiàn)。

  所以對很多有才華的個體而言,做自媒體、成為網紅,打造個人IP,在此基礎上建立自己的事業(yè),是一條很可行之路。微博的Papi醬、公眾號的盧克文、B站的“老師好我是何同學”,就是這么起來的。

  依靠內容創(chuàng)作能力成為大V,獲取流量,是自媒體時代的一條捷徑。但這條捷徑,在抖音時代,似乎行不通了。在抖音更重要的是運營邏輯,而不是內容邏輯。

  由于抖音主要采用算法推薦,平臺決定流量的分發(fā),在微博、公眾號、B站等平臺上形成的“博主-粉絲”模式,就失去了作用。也因此,在抖音平臺上,個人才華逐漸失去了作用,機構整體的運作能力成為了決定一個賬號成功與否、商業(yè)化順利與否的最重要因素。

  在抖音上,個人才華幾乎一文不值。因為太多的視頻在競爭用戶的注意力,再好的才華也被淹沒在流量的洪流之中。能跑出來的內容,基本上都是以“買彩票”模式,天降運氣跑出來的,

  抖音上不存在可復制的內容邏輯。同一個賬號,今天火了明天不一定能火;同一套邏輯,這個賬號火了那個賬號不一定能火。凡是宣傳能教你如何做內容的號,他們用自己教的東西,都沒法做起一個新的號來。

  其根本原因在于,平臺的推薦決定了一切,而平臺推流的邏輯與才華無關。

  從平臺的角度來講,給誰流量取決于平臺發(fā)展的需求。可能是戰(zhàn)略層面(例如給三農內容更多流量),可能是企業(yè)形象層面(例如給正能量內容更多流量),可能是大廠競爭如何取得優(yōu)勢的方面(例如給泛知識內容更多),可能是商業(yè)化變現(xiàn)層面(例如給帶貨轉化好的博主更多流量)。凡是有利于達到這些目標的,才會去推流。

  從創(chuàng)作者的角度來講,如何獲得流量不取決于自己的才華,而取決于一系列不可知的因素。一個作品,要在不同層級的流量分發(fā)池中,每一次都恰好觸發(fā)了某個推薦機制,才能被推薦到更大的分發(fā)池。只有每一級都踩中點,最終才形成爆款。而能不能踩中這個點,某種程度上是一門“玄學”,不是說有才華、精心謀劃,就能做出爆款的。

  當1000萬個作品都在爭奪注意力的時候,總有那少數(shù)幾個幸運兒,能走到最后成為爆款,但這純粹就是幸存者偏差現(xiàn)象。在非爆款的那999萬多個其他視頻里面,一定會有無數(shù)極其有才華的作品,但是它們被淹沒在流量的洪流之中,一個浪花都沒有激起,就消失不見了。

  而從商業(yè)變現(xiàn)的角度來說,個人博主在抖音要穩(wěn)定變現(xiàn)是很難的。不管是發(fā)廣告還是帶貨,個人IP起的作用都微乎其微,背后考驗的是投流能力、供應鏈整合能力、后臺支持能力,而這些能力都只能依靠機構的團隊作戰(zhàn)。

  抖音的分發(fā)機制決定了,平均每個粉絲或者平均每次觀看,對博主的商業(yè)價值非常低。抖音的粉絲數(shù)和觀看數(shù)在所有主流平臺中,都屬于最不值錢的之一。因為抖音是平臺決定一切。50萬粉絲在公眾號是一個大V,但在抖音上就是一個小透明,幾乎沒有商業(yè)價值。

  但也有很多沒多少粉絲的人賺得盆滿缽滿。原因在于他們摸索出了抖音流量分發(fā)的密碼,能夠穩(wěn)定地做出較高的ROI(投入轉化率,可以簡稱為費效比)。

  他們基本上都是通過投流投出來的。經過長期的摸索,他們知道投每天幾點的時段、投哪些標簽、投哪些地域、投哪些賬號、一次投多少錢是最好的。一個好的投手投10萬元,也許能賺回100萬甚至更多的成交額;一個差的投手投同樣的錢,可能也就賺個幾萬塊錢,甚至顆粒無收。

  而這些能力,根本就不是那些專注于展現(xiàn)才華,目標放在積累粉絲數(shù)、打造個人IP的個人博主可以具備的,是需要有一定實力的機構通過長期砸錢培養(yǎng)出來的。

  供應鏈整合能力更是個人博主幾乎無法跨越的鴻溝。類似張同學這樣突然爆紅的個人網紅,如果不能很好地整合供應鏈,無法穩(wěn)定、保質保量地提供符合用戶需求的好產品,是不可能轉化為可持續(xù)商業(yè)能力的。哪怕偶爾帶貨有一點成交,也和其粉絲數(shù)及視頻播放量完全不成正比,頂多帶一點商業(yè)試水的意味,而不可能轉化為穩(wěn)定的商業(yè)模式。曾經巨大的影響力,最終就是曇花一現(xiàn),打個水漂而已。抖音上多的是這種曾經紅極一時,現(xiàn)在無人問津的博主。

  供應鏈整合一定是團隊作戰(zhàn),不可能靠個人。真正好的產品一定是要自己在全國范圍甄選,并且擁有強大的供應鏈管理能力,確保數(shù)量、質量、物流等各方面不出問題,這個不是個人IP博主能夠做到的。

  另外就是后臺的支持能力。不僅包括策劃、文案、設計、攝影、編輯等,也包括平臺對接、稅務策劃、風險管理等。個人博主即便能帶點貨實現(xiàn)一點養(yǎng)家糊口的收入,但是絕不可能做大。一做大,就會遇到稅收、監(jiān)管等方面的壁壘。在抖音,不管是開店和直播帶貨,到處都是巨坑,有很多是一踩就會把整個賬號都炸掉的大坑。

  有些個人博主,有一兩條爆款視頻好像是火了,漲了一點粉絲,就覺得自己很厲害,但實際上一嘗試商業(yè)化,會發(fā)現(xiàn)毫無效果。因為流量的商業(yè)運作,和做內容是完全不同的領域,需要的是截然不同的能力。

  另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所有的粉絲、所有的爆款都是短暫性的。當平臺不再給你推流,你的一切都會歸零。

  內容能力(才華)絕對不是長期維持一個賬號、一個店、一個團隊生存的關鍵能力。相反,只有那些投流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后臺支持能力等,才是長久生存之道。

  在抖音目前還存在流量紅利的前提之下,擁有這些能力的機構是可以過得比較滋潤,能迅速做大的。

  等抖音流量紅利吃盡,流量的費用已經漲到讓絕大多數(shù)機構的ROI不再具有任何吸引力,到時整個平臺就會被暴利產品和少數(shù)幾家機構所占據(jù),新的流量平臺又會悄悄生長出來。

  流量難題的破解

  不管是在哪個平臺,大家最后都會發(fā)現(xiàn)流量生意越來越難做。在早期的紅利期度過之后,新加入的玩家基本上死路一條,原來在里面的舊玩家也半死不活,越過越艱難。

  也有不少商家嘗試建立私域流量,想要繞過平臺,把流量直接掌握在自己手里。但幾年下來,越來越多的商家發(fā)現(xiàn),他們此前想方設法建好的私域流量池子漏了,或者是好不容易圈進來的流量已經不流動了。

  例如,某公司積攢了2000萬會員,這2000萬會員曾經支撐了他們每年幾十億的營收,但是現(xiàn)在,這些會員已經基本上不再在他們這兒買東西,于是公司迅速衰落了。

  這樣的現(xiàn)象在到處發(fā)生。自媒體的讀者們很少再點進去看文章,很少再轉發(fā),很少再再留言評論點贊;建起來的微信群,一個一個沉寂;加了十幾萬好友的微信,原來發(fā)一個朋友圈幾百個點贊,現(xiàn)在再發(fā),已經變成了個位數(shù)的點贊;群發(fā)一條微信,以前能帶來幾十萬的轉化,現(xiàn)在只能帶來幾千塊;曾經活躍的社區(qū)團購,原來一上新品就迅速被搶光,現(xiàn)在幾乎都沒有人去團了……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我的看法是:

  一是客觀規(guī)律本來就決定了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的生意,不可能說誰積攢了一批流量,以后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有了數(shù)量龐大、質量良好的流量池子,只不過代表了生意有了一個挺好的基礎。還是需要不斷拓展新的流量,以及把舊有的流量服務好,才能讓生意做得更長久一點,但也很難說一直風光下去。

  任何生意都會有興起到衰亡的周期,只不過現(xiàn)在世界變化太快,讓整個周期急劇縮短了。以前可能一家公司要經歷十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程,才能走完從興起到頂峰、到衰落、到死亡的階段,現(xiàn)在往往幾年之內就走完全程了。

  只有那些擁有真正好的產品,真正好的商業(yè)模式,而且每天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地拼命奮斗的企業(yè),可能才能做得長久。

  二是很多公司的衰落和死亡,其實和私域、公域沒有太大關系,本質上是他的產品和生意模式存在問題。

  例如有一些產品,人民群眾本來就是喜新厭舊,不會永遠忠誠于某一個品牌的,所以買完幾次不再買了,這才是正常。

  又如有一些產品,雖然本身是可以有品牌忠誠度的,但是這家公司自己創(chuàng)造的產品不夠有吸引力,或者質量把控和服務沒有到位,導致消費者被傷了,那他建立的流量也會慢慢流失或者沉寂。

  又如有些公司本來商業(yè)模式就沒有跑通,是靠燒錢或運氣好圈進一些流量,又沒有辦法持續(xù)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些流量就直接被浪費掉了。

  三是整個市場的大環(huán)境變了,生意的邏輯也就變了。

  一方面,技術遲遲沒有革命性的突破,于是各個經濟體都在變得越來越內卷化,競爭日趨激烈,加上疫情的影響、貿易戰(zhàn)的影響、各種政策的調整,人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形態(tài)都已經發(fā)生了劇烈的變化,原來買得起的東西不一定還買得起,原來喜歡的東西不一定還喜歡,你積累起來的流量不再轉化為成交,也就順理成章了。

  另一方面,盡管沒有革命性的技術突破,但原有技術在不同場景之下的應用探索還在不斷拓展深化,這也就導致了人民群眾接觸信息的方法和載體在不斷變化,消費的場景和習慣也在發(fā)生變化。

  例如我們以前可能習慣了在淘寶京東買東西,后來在朋友圈、微信群、小程序買東西,現(xiàn)在可能是看直播或視頻買東西,原來建立的微信群流量也就慢慢沉寂了;以前我們可能習慣每天看文章,現(xiàn)在我們每天都在刷短視頻,原來的文字作者所建立的私域流量,也就慢慢消失了。

  所以,流量生意越來越難做,其實背后反映的是整個社會的大環(huán)境發(fā)生了劇烈的變化,難做的不是流量生意模式,而是幾乎所有的生意。是競爭規(guī)律在打破人們一勞永逸的虛假幻想。

  要破解這個難題,唯有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一是拋棄幻想,準備戰(zhàn)斗。世界本來就是殘酷競爭的,人生本來就是奮斗的過程,流量是要永遠花時間去爭取和維持的,從來沒有不流動的流量。管你是平臺還是用戶,是線上還是線下、是公域還是私域,反正就抱定一種持續(xù)拼搏、持續(xù)奮斗的精神去應對就行了。

  二是培養(yǎng)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當我們知道流量的流動才是常態(tài),生意總會有興衰,那就要學會適應新的變化,培養(yǎng)應對變化的能力,例如學習新東西的能力,處變不驚的能力,快速獲取信息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說服的能力,寫作的能力等等。

  三是尋找可以無限復購的特殊產品。歐洲日本有些小店能開幾代人的時間,他們從來都不缺少流量,到現(xiàn)在還存活得好好的,就是他們有自己的絕活,對于小店周邊的這些客戶來說,他們是永遠不可替代的。茅臺酒永遠都不必擔心流量問題,因為任何時候總有人需要它,無非就是每年賺多一點和少一點的區(qū)別而已。如果你能做一個這樣的產品,那你的流量永遠都不會過時。

  四是永遠做好你的產品,善待你的客戶。有了好產品、好商業(yè)模式還不夠,你還必須得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做好你的產品,永遠精益求精,讓你的產品質量在消費者那里永遠站得住。除此外,還要做好服務,服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對客戶永遠真心真誠,永遠讓他們感動,永遠超越他們的預期,他們才會一直跟你走下去。

  歸根到底,能持久吸引流量的不是某個平臺、某種模式、某些內容、某些產品,而是能不能做到始終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超越消費者期望。如果能夠做到的話,不管你走什么渠道,用什么打法,永遠都不會害怕失去流量。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