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非必要不購買、必要的整箱囤。
文 | 曉含 張展 編 | 石燦
來源: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
是誰還在早餐吃粽子?
進入2022年,自3月份開始,疫情讓人們缺乏生活的安全感,囤貨就成了生活中的常事,直到把冰箱塞滿。5月中旬過后,人們逐漸看到疫情散去的希望,購物欲望也隨之復燃。
此時,正是“618”年中購物節,商家各種促銷優惠接踵而至,和往年不一樣,人們購物心態發生變化——非必要不購買、必要的整箱囤。
另一面的綜合電商、直播電商、社區團購等平臺,仍然熱火朝天地加入“618”,今年又多了視頻號的身影。這些平臺甚至從5月份開始預售,近一個月層出不窮的優惠活動刺激了哪些消費?平臺與博主又有哪些生意經?
“新實用主義”囤貨
疫情期間,不能進小區的快遞員,在小區門口就地擺起了攤。放眼望去,衛生紙、食用油、鍋具等生活必需品,在一堆堆快遞里尤為顯眼,它們的主人多是年輕人。
衛生紙一箱20卷,下單兩箱打9折;面膜一盒10片,買10盒贈一盒;預制菜不打折,但平時不會做飯,也要囤上幾份。年輕人一方面擔心居家隔離時物資不夠,一方面在購物節囤貨時抵擋不住低價誘惑。
雖然告別了報復性消費,卻在必要性囤貨上失了理智。
這種“新實用主義”囤貨心理,帶有對生活理性的思考,也有社會潮流下激生的過載情緒。理性源于生活所需,但情緒過載帶來的感性,又令消費者需要用囤貨補充失掉的安全感 。與其說是囤貨,不如說在囤安全感。
快消品是年輕人囤貨中的“主角”。尤其疫情期間的超市里,年輕人的購物車和“媽媽”形成鮮明對比。媽媽們的購物車里,米面糧油、掛面、豬肉一個都不能少,而年輕人卻少有拿這些,因為不會做飯,連鍋都沒有。如果囤這些東西,還要配上生抽、醬油、老抽等調料,而很多年輕人連這三者的區別都搞不懂。
就有了這樣的場景:年輕人站在調料區,先上網搜索搞懂是什么、怎么做等基本問題,也有人直接徑直走過,走向速食區。
即使不在疫情隔離期間,年輕人對速食也愈加依賴。預制菜、耐儲存的罐頭、速凍食品、方便面是年輕人的不二之選,京東618數據顯示,預制菜成交額同比增長203%。在速食之上,年輕人也偏愛“急”食商品,不用開火制熟,最好只需放進微波爐加熱即可,比如真空包裝熟食。
囤貨之后,壓力來到消耗這邊。當初囤貨有多賣力,如今吃得就有多悲傷。一方面疫情過后,人們開始尋求堂食的快樂;另一方面,獨居的年輕人很難在短時間消耗掉大數量商品,隔離過后很難繼續“頓頓手抓餅”的生活。
也有做飯小白開始走進廚房,面對無從下手的廚具和原材料,互聯網上的美食教程成為首選,美食博主也因此探到流量密碼。
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發現,很多美食博主于2022年3月開始更新,有博主表示,自己有本職工作,因疫情居家開始記錄做飯過程,簡單易學的特點符合廚房小白的需求,迅速漲粉后很快能接到例如空氣炸鍋等商單。
在互聯網美食教程的影響下,年輕人開始囤越來越多家電。曾經揚言房子是租來的,家電不必要的人,也開始努力往合租廚房里塞下自己的小冰箱、空氣炸鍋、電餅鐺。對年輕人來說,家電從功能型必要產品向補充型轉變,在滿足生活基本需要之外,也要滿足自己的烘焙等興趣。
囤貨時,考慮的一日三餐重在制作流程簡單,而考慮飲品時,就要盡量自己動手制作,從現成瓶裝、現制茶飲變為“自制飲品”。
同時年輕人對原材料、制作工具的需求也在增長,比如奶茶機、氣泡水機、咖啡機,茶包、咖啡豆、益生菌。如果不囤上一些,該如何在失眠的夜晚過后面對令人頭痛欲裂的工作呢?
一邊囤快消品,一邊要鍛煉減肥是年輕人身上的矛盾體。
隨著劉畊宏作為健身博主走紅、帕梅拉入駐抖音,年輕人的運動興趣隨之加強。興趣導向帶動的購買力指向運動手環、運動服、瑜伽墊等運動裝備。隔離期間的居家運動成為習慣,年輕人開始購買日常運動裝備。有網友表示,進入夏天后并沒有買日常服飾,入手的幾套運動服,既可以舒適運動,也可以日常穿著。
平臺與博主的囤貨生意經
自下而上探尋這種囤貨需求的變化,可以發現年輕人囤貨時的消費平臺也在發生多元性變化。綜合電商、直播電商、社區團購等多渠道下,年輕人逐漸在不同平臺找到囤貨技巧。
今年淘寶“618”活動,從5月26號開始,持續到6月20號,和往年一樣,囤貨前年輕人先“抄作業、做功課”。不一樣的是,又多了短視頻+直播的前置環節。
隨著淘寶對內容的布局,消費者在平臺內即可獲得短視頻、圖文的種草性內容。同時,直播間入口下的消費逐漸成為消費習慣,相比首頁的push流內容在品類、講解上更有吸引力。據媒體報道顯示,今年“618”,淘寶推出“乘風破浪”的“新浪潮人生”系列活動,最終獲得了1.1億人的觀看,800多萬的話題量。
電商+內容的綜合趨勢下,抖音的電商生意也在如火如荼進行著,基于用戶的標簽以feed流形式推薦達人帶貨、品牌自播。創作者在短視頻加入產品鏈接,以優質內容刺激用戶下單;直播間里,可以是主播達人的帶貨直播,也可以是品牌的自播。
這兩種形式指向的購物需求多為非確定性需求和半確定性需求,并逐漸確定化。
早期時候,用戶在抖音的消費行為多是目標之外、基于對主播的信任及系統推薦產生,是種非確定性需求。當用戶有明確囤貨目標時,多數情況下會優先選擇淘寶等貨架電商,品牌、類目、型號,具體的sku幫助用戶迅速定位目標商品。
如今,隨著品牌抖音自播的普及,即使是半確定性的需求,用戶也可以在抖音通過搜索,獲得涉及多種sku的商品,實現確定性消費。
今年加入“618”的視頻號,結合了抖音的興趣電商和快手的信任電商,可通過社交及feed兩種路徑獲得帶貨直播。商家以直播出場,但“表演”場域又不限于直播,借此聯動公私域,為私域注入新流量。
無論是哪個平臺,直播在消費者的囤貨路徑中扮演著主角,主角光環來自產品組合出售下的低價。正裝+試用裝贈品、爆款經典商品+新品或冷門商品,這些組合對消費者來說可簡化為“需要的+不需要的”,但在換算下來的單價價格誘惑下,購物中的非確定性不再是需求,而是數量。
同樣是在價格驅使下,也有部分年輕人在1688囤貨。1688是阿里巴巴旗下的B2B平臺,用戶分為B類商家及C類消費者,B類商家因為需求量大而拿到較低的批發價格。這也啟發著C類年輕人以團購的形式形成B類買家,兼顧價格和數量。
因此,在微博和小紅書涌現出一批對標1688好物挖掘的團購博主,她們完成了前置的價格對比、質量把關,跟團者基于需要直接跟團,不必為了低價自己“消化”必需之外的數量。
同時,也有一些定位“實用囤貨指南”的博主。面對不同平臺的優惠活動,年輕人回歸理智,開始制定囤貨計劃,思考讓有限的購物金實現價值最大化。于是,“實用囤貨指南”的博主將食品分為基礎物資、待機時間長的、儲存方便的、懶人必備的,還有日用品、防疫類、藥品類等生活必需品。
收納博主也找到內容新方向,將囤貨與空間利用結合。各式各樣的收納工具出現在視頻中,透明的亞克力盒、黃色的牛皮紙袋、大小不一的分隔板,確實可以把囤來的貨有序歸納,實現空間最大化利用。不過,收納前要先囤上一堆收納工具,這到底劃不劃算呢?某位網友表示,更多的是興趣和習慣使然。
興趣、習慣、必要需求構成年輕人囤貨現狀,自下而上的需求性購買與自上而下的刺激結合,年輕人的囤貨行為里理智逐漸占據上風。
囤貨啟示錄
那么,年輕人的囤貨行為背后隱藏著什么樣的商業啟示?
首先,這意味著某些品類的成長機會。
某頭部自熱食品創始人向刺猬公社表示,受疫情影響,產品銷量受到了一定沖擊,但是長遠來看,經歷過疫情后,消費者對速食食品的認知逐步提升,接受程度也變得更高。
根據DT財經“2022疫情囤貨小報告”,不同于其他年齡段人群,00后和95后在居家隔離期間會囤的第一位食物,是方便食品,而不是米面。
除了速食食品等方便食品,預制菜因其便利的特性,也贏得了市場青睞。根據預制菜品牌珍味小梅園的數據,2022年3月份全國預制菜銷售額同比增增長超150%,上海地區疫情期間半個月的同比增幅則超過300%。
其次,年輕人囤貨行為的具體特點中,或許暗示著一些產品改良的機會。
DT財經“2022疫情囤貨小報告”顯示,超過20%的00后和95后表示“不買太多,避免堆在一起太亂”,超過30%的95后表示看重精致的營養搭配。這些數據或許能給商家帶來啟示:產品包裝上能否更加適合堆放?能否提供量大價優的產品規格?就算是希望踩中年輕人囤貨的消費趨勢,能否也不放棄對品質的要求?
最后,囤貨看似是一種經濟和消費現象,但更深層次地,其背后卻反應著一種社會心理——面對不確定性的恐懼,與對確定性的渴望。這種心理早已蔓延到了各個領域。
據多家媒體報道,盡管上海解封之后房租大漲,但是獨立住房還是一房難求。可見,除了囤積快消品,年輕人的整個消費行為似乎都出現了變化。
這種變化是可持續的嗎?
這或許和我們對未來發展的預期相關。2020年4月,也就是新冠疫情首次爆發后,“第三只眼看零售”曾進行過一場調研。數據顯示,72.4%的人表示自己要增加儲蓄,近70%的北上廣深消費者表示自己的支出會減少,或者會減少除生活必需品之外的支出。與之相對應的,近45%的北上廣深消費者表示自己對未來的預期較為悲觀。
有人說,消費連接著人們對生活的理想和現實。從這個角度看,囤貨中折射著許多人在現實條件下,對未來的想象。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