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 | 孫鵬越 編輯 | 大風
來源:鋅財經
6月15日,缺席許久的叮咚買菜2022年Q1季度財報,終于姍姍來遲,但遲到的不一定是好消息。
財報顯示:叮咚買菜2022年Q1季度總營收為54.437億元(約合8.587億美元),同比增長43.2%;GMV(商品交易總額)為58.513億元(約9.23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的43.035億元增長36%;訂單總數從2021年同期的6980萬份增加至8060萬份,同比增長15.6%。
看似不錯的營收背后,卻是一直止不住的虧損。據財報顯示:叮咚買菜2022年Q1季度凈虧損4.774億元(約合7530萬美元),2021年同期凈虧損為13.847億元。
從2019年到2021年,叮咚買菜凈虧損分別為18.73億元、31.77億元、64.3億元,加上2022年Q1季度的4.774億元,不到四年時間叮咚買菜已經累計虧損約120億元。
長期處于虧損狀態下的叮咚買菜,股價也在不斷下跌。2021年6月29日,叮咚買菜登陸紐交所,發行價為23.5美元/股,市值55.39億美元。正好一年的時間過去了,截止美東時間6月15日16時收盤,叮咚買菜收報4.37美元/股,僅剩六分之一;總市值10.32億美元,縮水了45.07億美元。
這不由讓人感嘆,曾經作為資本寵兒的“前置倉模式”,現在已經步入結束倒計時。
水逆的2022年
2022年,對叮咚買菜來說異常坎坷。
先是年初開始的大裁員,有叮咚買菜員工爆料:裁員涉及到采購、算法、運營等多部門,預計裁員20%到50%不等,并且存在針對試用期員工不給或少給補償金的行為。
緊接著,3月份有媒體報道:叮咚買菜北京三元站點的前置倉內,存在死魚冒充活魚、更換過期食品的生產標簽以及清潔消毒不到位等問題,導致叮咚買菜被北京海淀區市場監管局行政約談,并立案調查。
隨后在上海封控期,叮咚買菜成立“叮咚鄰里團”,快速盲目地擴張自提點和提高可售單量,結果“履約情況不甚理想”,被迫關停,引來用戶的指責痛斥。
一路跌跌撞撞的叮咚買菜,并沒有等來屬于自己的“劫后余生”。
推遲發布季度財報的叮咚買菜,從五月開始就陷入了“關城”模式,陸續在天津、唐山、廊坊、宣城、滁州,中山、珠海、清遠、江門等十多個城市發布《停止服務公告》:“由于公司對部分區域和站點進行常規優化與調整,部分區域所在門店停止服務,如消費者賬戶中存有優惠券、余額等未使用內容,建議盡快使用。”
據中國商報報道:目前,叮咚買菜平臺上顯示正常經營的城市僅存27個,較其鼎盛時期減少近10個城市,整體數量縮水近1/4。截至2021年12月底,在全國60多個城市設置了分選中心,前置倉總數量達1400個,而此次涉及調整的前置倉數量共計30個左右,并不影響叮咚買菜的整體正常經營。
比起上市前的跑馬圈地,現在的叮咚買菜開始勒緊褲腰帶,關停一部分市場接受程度低、用戶消費習慣難培養的城市區域。而叮咚買菜招聘官網信息顯示,其發布的職務依然處于正常招聘狀態,但工作地點基本都在上海、江蘇、浙江。
不難看出,叮咚買菜開始把有限的資金做重點投入,把戰略中心往江浙滬轉移。
前置倉模式大潰敗
生鮮電商賽道發展受限的,并不只有叮咚買菜,作為“國內生鮮電商第一股”的每日優鮮,自去年6月上市以來,股價一跌再跌。截止美東時間6月15日,股價僅有0.248美元,較發行價13美元暴跌98%,市值從22.74億美元跌至6727萬美元。
由于每日優鮮連續一個月股價低于1美元,且未能按時提交2021公司年度財報,每日優鮮已經連續收到納斯達克兩份警示函,距離退市只差一步之遙。
同樣,作為生鮮電商賽道相鄰的社區團購賽道,已經接近全線“畢業”,頭部企業十薈團于2021年底關閉全部業務;橙心優選2021年9月份全面轉型2B業務;多多買菜密集“關停并轉”站點,多個低效團被關停或合并……
不管是生鮮電商還是社區團購,政策的影響是衰落的關鍵因素,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前置倉模式”正在備受資本和市場的否定和質疑。
前置倉模式主要是“城市分選中心+社區前置倉”的二級分布式倉儲體系。每個前置倉,都是一個中小型的倉儲配送中心,總部中央大倉只需對前置倉供貨。消費者在線下單后,會將作為商品的倉儲地域選擇在靠近居民區的位置,借此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這種模式的最大益處,可以達到“29分鐘送達”的目標,將商品很快地送到消費者手中。
前置倉模式的高頻、高時效性的配送服務,固然吸引了很多用戶,但背后的代價卻是居高不下的履約成本。據叮咚買菜2022年Q1季度財報顯示:叮咚買菜履約費用為14.84億元,其中包括倉儲租金、人力工資等方面的開銷。按照履約數1億單來計算,叮咚買菜每派送一單,便需要自掏14.84元的成本費。
盒馬鮮生創始人兼CEO侯毅,曾對前置倉模式嗤之以鼻:“前置倉模式我從2年前退出,盒馬做了100家店之后退出了。這個模式不合理,損耗無法控制,租金高昂,至少我認為前置倉沒有未來。“
困于前置倉模式的叮咚買菜,依然找不到降低履約費用的方案,然而除了前置倉模式之外,叮咚買菜的現金流也有很大的問題。
據鈦媒體報道:截至2021年12月底,叮咚買菜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為52.3億元,其中現金部分為6.6億元;同時叮咚買菜還背負了20.6元的應付賬款和31億元的短期借款。
4年虧了120億的叮咚買菜,缺少資本的注資,恐怕難以支撐下去。
預制菜成救命稻草
顯然,繼續發展“衰退中”的生鮮電商,叮咚買菜是沒辦法自救的。于是它盯上了新賽道新概念:預制菜。
2022年3月,叮咚買菜推出預制菜獨立品牌“朝氣鮮食”主要布局經銷、代理、終端大客戶等渠道;在C端市場,叮咚買菜目前已有叮咚王牌菜、叮咚大滿冠、拳擊蝦等20多個自有品牌,超過1000個SKU。
但預制菜賽道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擁有超7.2萬家預制菜相關企業。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2-2026年的預制菜行業預計增速在20%-30%左右,是中國GDP增速的3-4倍,并且有望在2026年實現預制菜的“萬億市場”。
資本的介入,讓行業一開始就進入十分激烈的競爭當中。
前瑞幸董事長陸正耀創建的品牌“舌尖英雄”在不到4個月的時間里,累計獲得16億元融資,并計劃在5個月內落地3000家門店;“珍味小梅園”自2020年以來,收獲了5筆數千萬人民幣的融資;去年才成立公司的“烹烹袋”,也在前段時間完成Pre-A輪近千萬人民幣融資。
預制菜市場已經足夠飽和,而一邊負債一邊突圍的叮咚買菜注定要面臨重重競爭。想要憑借生鮮電商積累下來的經驗,在預制菜賽道反虧為盈,難度不亞于再造了一個叮咚買菜。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