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作者|歡子 編輯|釗
來源:奇偶派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身邊的人都像住進了健身房,朋友圈更新幾乎都是一身運動裝對鏡自拍,一聊天,不是在健身房,就是在去健身房的路上。
今時不同往日,人們對身材的追求,已經摸不到天花板了。打開小紅書,搜索框輸入一個“瘦”字,瘦手臂、瘦腰瘦背瘦肚子,這些靠前的搜索結果自然不顯得稀奇,反倒是搜索末端的瘦鎖骨、瘦子增肌,不禁讓人眼前一亮。
做帕梅拉燃脂舞,還是有氧操?選擇周六野韓小四,還是歐陽春曉?越來越繁雜的健身大法,還沒入門的健身小白一不小心就看暈了頭。
龐雜的健身信息,催生出一眾健身App。總是元氣滿滿的健身愛好者吳敏一臉篤定地告訴我,99%想要減肥人,都用過這款軟件。
成立于2015年,Keep已經走過快6個年頭了,近年來時不時傳出上市信息。在整個健身產業鏈條中,健身類App和線下健身中心多年來一直處于中游地帶。
Keep憑借互聯網健身概念火出圈,隨之而來的一眾新型健身房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后來者居上,同類互聯網+健身房模式下,樂刻和超級猩猩,在這兩年似乎有著更勝一籌市場心智。
新型健身房的興起已經好幾年了,健身變得更加火熱,曾經引來風暴的Keep,如今怎么樣了?
Keep都“忽悠”不到健身小白了?
擼鐵不痛苦,流汗是快樂。6點下班直奔健身房,減脂塑形才是今天月薪兩萬打工仔的終極快樂?
最近,張顏開始在朋友圈曬出自己擼鐵后的魔鬼身材,配圖文字“來履行鍛煉的意義”。要知道,在我的印象中,張顏一直都是體重不過百的美女瘦子。
天使面孔配上魔鬼身材,也許這就是“氧氣女神”的頂配,看著照片中張顏完美的身材,她身后健身器械好像看起來也不那么冰冷了。下意識間,我伸手摸了摸我逐漸突起的小肚腩,從未有過健身觀念,突然有了也要練個馬甲線的沖動。
“瘦和身材好是兩碼事”,這句話用來解釋當下的健身熱一點也不為過,追求健康的曲線美,才是迫使大部分人走進健身房的理由。而對于健身小白來說,甚至連跑步是有氧無氧還未搞清楚,就開始在各種線上App課程開始了“帕梅拉”。
不知道什么時候興起的健身熱潮,或許就是從健身博主那里開始的。大學女生寢室里,組隊操場跑完步回來,大家還要在B站上跟著“美麗芭蕾”里練上一組15分鐘的天鵝頸動作,大概一周過去,室友說有成效了,這組視頻便開始躺在收藏夾里吃灰了。
“相信我,用Keep的人,基本都是減肥的人。”和大多數健身小白一樣,跟著課程學動作,吳敏的減肥之路也是從Keep上開啟的。
幾年來,吳敏觀察著平臺上健身博主們的更新和活躍動態。B站、微博、小紅書、抖音全平臺同步,這是當下一眾博主的常規操作,健身博主也不例外,但他們總有發力的主平臺,定位健身,Keep有些被遺忘了。
“剛開始很多健身博主都是在B站微博小紅書做起的,也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Keep上就有同步的課程,但是直到現在為止,很多博主的課在Keep上是不全的,相當于只是有了個賬號和頻道。”
在吳敏看來,Keep的交互性其實并沒有那么強,B站微博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完整課程體系更新。在Keep上摸索了很長時間,這款軟件一直為人稱道的跑步數據記錄功能,都被運動手環替代了,如今,Keep對吳敏僅存的意義,只剩下在跑步完之后觀看“拉伸”視頻。
由于Keep上的課程少,重復率高,加上健身本來就是一項枯燥的過程,繼續使用Keep,只能強化減肥“枯燥痛苦”的感受,去年底,吳敏還是找了健身房里的專業教練。
“Keep對于健身初學者來說是一個很不錯的App,各種的初級課程,包括一些居家的運動,可以針對自己的需求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里面的教學示范也是相當規范。”
武漢一家線下健身房的教練徐東承認Keep上的課程具有健身的指導意義。但在他看來,課程規范是一碼事,對經驗欠費的小白來說,掌握正確的運動模式更是關鍵。
“對于健身小白來講,教練首先會教給他正確的健身理念,以及運動模式,讓肌肉形成正確的肌肉記憶,后期學員可以自主鍛煉。”徐東說。
熱愛健身的周超也發現這一點,居家環境是輕松,健身是自律克制。用了幾個月Keep,入門的時候看看動作,接著線上線下花費了1000多元,但沒有帶動效果和持續健身的動力,周超仍然沒有練出正確的動作,現在他已經完全不用Keep了。
“正確的入門很重要,自學入門是不太合理的。” 如果重新開始健身,Keep不再會是他健身入門的首選。
自律這門生意,不好做
健身本是抵抗人性懶惰的事情,而Keep做的更是在輕松居家氛圍中挑戰人性的生意。
去年6月22日,Keep在NDR路演中公布,Keep收入來源為三大類:廣告及其他,會員及付費內容,健身產品。
和外界感知的不同是,會員及付費內容并不是Keep主要的營收來源,涉及電商的健身產品才是營收的主要來源。
2019年,Keep總營收超6億元,其中健身產品收入超3億元,會員及付費內容收入超1.5億,廣告收入過1億。2020年,Keep總營收11+億元,其中健身產品收入超6億,增速高達60%;會員及付費內容收入3+億元,增速約為123%;廣告收入超1億,增速約達14%。
但要從2019年和2020年兩年三個板塊的營收占比變動來看,會員及付費內容也確是Keep三大營收板塊中唯一正向增長的一塊。
2019年,Keep的會員及付費內容收入占比為22.8%,2020年擴大至30.5%;而2019年,健身產品收入占總營收的59.7%,到2020年,比例縮減至57.5%;廣告收入則從2019年的17.5%縮減到了12%。
數據顯示,在毛利潤方面,會員收入毛利率最高,其次是廣告,最后是健身產品。但健身產品毛利潤收入最多。2019年-2020年,Keep毛利從2019年2.73億元增長至2020年4.98億元。毛利率從2019年41.2%增長至45%。
不管是會員,還是廣告、產品,都是Keep目前探索出的商業模式,但對于Keep來說,流量是這些模式的基礎,也是Keep一直感到驕傲的故事。
上線之初,Keep在一眾健身App中嶄露頭角,三個月時間,Keep就收獲了上百萬流量,接下來的2018、2019年,Keep以“億”為單位的增量完成用戶量遞增。尤其是在疫情期間,Keep迎來用戶增長高峰,一度達到478%的日下載量增長幅度。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Keep共累計3億用戶,DAU達600萬,MAU達4000萬。在600萬日活用戶之一的個體中,周超在Keep上的消費體驗并不是特別好。
使用之初,Keep上的教程和健身周邊產品比較受歡迎,所以除了線下課程,周超當時還接連買了滾軸、瑜伽墊、彈力繩、健身手套,但現在他都不再復購了,因為性價比不高。
健身教練徐東有同樣的感受,產品性價比不高,對比專門的電商平臺,徐東表示,“Keep的產品不只是在Keep上面賣,很多產品其實就是代工廠生產,在同樣產品的情況下,拼多多和淘寶更便宜一些。”
(Keep、京東、淘寶瑜伽墊價格對比)
徐東觀察身邊的朋友,健身初期,大家都有在Keep上購買產品的經歷,但在對比了其他電商平臺后,就再也沒買過了,“購買的人群也是也是健身小白吧。”
會員、廣告、產品三大支柱,和Keep副總裁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向媒體描繪的“A、B、C”三象限相關。一款健身產品,使用時間長,可替代產品多、壁壘不高,這是Keep在產品性價比不高之外,Keep挑戰的是行業根本性難題。
產品沒有壁壘,Keep的社區氛圍遠不及流量更大的綜合性平臺。以周六野為例,這位博主在Keep上的粉絲數量大概為B站的一半,同一條關于“O型腿、盆骨前傾、小腿外翻”的動作矯形視頻,B站的播放量幾乎為Keep的7倍。
其實在看似簡單清晰的商業模式背后,Keep正面臨著挑戰。
2019年以來,Keep開始斷舍離做減法,其中AI、海外、戶外、跑步等多條業務線解散,員工壓縮至600人左右。Keep的場景延伸的線下門店,如今布局幾乎都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在北京工作的周超告訴我們,Keep的線下店有一陣子有不少,但現在收縮了不少,而且在他看來,線下門店教練并不令人滿意,去的人比較少。
在融資造血上,Keep也隨著資本創投圈進入寒冬。懶熊體育報道稱,Keep同年4月份尋求融資,5月份,近2年未獲得融資的Keep官宣完成8000萬美元的E輪融資。但好在今年年初,Keep迎來了3.6億美元的F輪融資。
Keep的存在,是健身小白們的訓練的起點,也是Keep能擁有巨大的健身群體流量的理由,但卻不得不面臨一個更基礎現實的互聯網問題——流量變現難題。
健身行業,向來對如何留存用戶感到苦惱,Keep的線上課程,同樣被用戶吐槽得千瘡百孔。僅僅憑借隨時可進入退出的線上視頻,用戶的會員習慣恐怕一時間很難養成,付費內容的復購率一旦被證明存偽,Keep的持續盈利能力很難不被質疑。
線下交鋒,Keepland尷尬出局?
幾年前,互聯網思維悄無聲息地滲入健身行業,Keep帶著互聯網光環入局健身行業,互聯網+健身房的組合模式,創造出一眾新型健身房,比如樂刻運動、超級猩猩,但近來,Keep的線下之路顯得頗為尷尬。
據東莞證券研究所研報數據,2020年終端門店數量排名前十的國內健身品牌分別為中田健身、樂刻、金吉鳥、快快智能健身、英派斯健身、動嵐健身、威爾仕、超級猩猩、一兆韋德、銀吉姆,門店總數達到2722家。
排名前十的榜單中,新型健身房中樂刻和超級猩猩門店數分別位列第二和第八位,唯獨沒有Keep的身影。
去年,樂刻和超級猩猩對外公布數據,樂刻和超級猩猩在全國分別開出600家、123家的門店規模,同時不斷更新的門店布局計劃,但相較之下,Keepland作為Keep的線下運動空間,線下之路就顯得頗為坎坷。
去年四月,上海地區的Keepland僅存活了一年之后,就正式宣布撤出了上海市場,剩余的門店,全部位于北京,而北京地區的門店數量,目前也僅為同期創立的樂刻的十分之一。
李子園用一句話總結了Keepland的線下之路——“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作為Keep的長期用戶,李子園目前KG10級,每天使用Keep的線上課程超過半小時,他承認Keep培養了他健身的習慣。
然而現在,即便是辦理Keep線上年卡,都無法讓他提起興趣,因為Keep的免費課程已經足夠豐富和實用了。
李子園需要改變的是運動場景,這兩年,樂刻在廣州開出線下門店,正契合他的運動心理。“費用實惠,還很適合我們這些經常出差的人,不管在哪個城市都能做線下體驗。”
如今,每天穿著Keep上購買的T恤走進樂刻線下店,充年費請私教,提起Keepland,他難免有些惋惜,”如果Keepland不是拘泥在一線城市那么僅有的幾家高逼格自營大店,而是像樂刻那樣多布一些小而美的實用網點,作為Keep的粉絲,我是很樂意埋單的。”
三家品牌的線下店,在北京工作的周超,最不滿意的也是Keepland。“Keepland線下門店少,并不是那么方便,教練還不咋滴,還是超級猩猩的教練最好,帶動性強,技術動作很好。
作為新型健身房團隊,樂刻、Keepland、超級猩猩三者常被放在一起作為比較。線上約課、無教練推銷課程、全天營業、低價月卡、單次收費、主打團操課、便利店式的健身模式,以上幾點幾乎囊括了三個新型健身房的共通特點。
武漢上研究生,吳敏沒有Keepland的線下體驗,但在研究生時期,吳敏也去過學校附近的樂刻門店,但和李子園不同,樂刻這個品牌至今并沒有給她留下什么好印象。
價格實惠是樂刻的一大優勢,但這項優勢同時也被過大的人流沖刷掉。
吳敏去的那家門店面積不大,但低價吸引來了不少周邊的高校學生。室內的健身器械,在她等候的幾十分鐘內,幾乎都沒有空出來,更重要的是,她了解到,樂刻的健身教練流動于不同門店間,并不固定。
目前,我們了解到,一家位于武漢大學附近的樂刻門店,400平的面積,號稱可容納1000人,一個學員0.4平米的訓練面積,似乎確實顯得過于擁擠。
三家門店,都在線上擁有流量入口,但健身這個特殊的行業,也許真的需要線下交鋒才能見真章。
最近接連傳出上市消息的Keep,在用戶看清線上健身是個偽命題的境況下,再加上尷尬的線下門店擴張速度,Keep的上市之路不知能否順利坦蕩。
寫在最后
行業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健身人口滲透率5.02%,對比同期美國和歐洲的15.2%和8.1%,顯然是一個更低的比例。
不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國內健身人口比例的上升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
前段時間,健身鏡、瑜伽褲的火熱,也證明了健身這種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已經開始在國內蔓延開來。
Mob研究院去年12月推出的《2021年中國運動健身人群洞察報告》顯示,中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持續上升,2016年至2019年,從4.06 億人上升至4.28 億人,國家持續推進全民健身計劃,預計2030年該人數將達到5.6億人。
對于Keep這樣一款健身App,新手入門不久,就會發現它線上課程模式的雞肋,既沒有正確的示范與糾錯模式,也沒有足夠強的帶動性。甚至居家辦公場景的限制,以及人們對居家辦公環境的舒適訴求與健身之間的沖突,也讓Keep的線上課程顯得分外尷尬。
號稱“自律給我自由”,在商業模式上,Keep想要探索更多,拓展線下空間是一條不得不走的業務線。從北京上海接連撲街的試水結果來看,對比樂刻和超級猩猩火熱的拓店進程,Keep的線下之路顯得有些尷尬。
最為依賴的變現方式健身產品,也因為不高的性價比,成為健身小白一次性消費的選擇,復購率難題始終未解。
從自律這門生意起家,面向的用戶人群卻模糊不清,Keep始終搖擺的商業模式,讓人迷茫。戰略舉棋不定之下,Keep產品的變換、公司的彷徨、組織的動蕩,似乎也讓它的3億用戶無所適從。
參考資料:
1.《健身房關店潮?全案解析浩沙、樂刻、Keep、超級猩猩…揭秘行業20年的潛規則》蛋·解創業
2.《扳倒傳統健身房,Keep、樂刻、超級猩猩們正在來的路上》億歐網
3.《Keep上市進程提速,3億用戶撐得起20億美元估值嗎?》Tech星球
4.《Keepland退出上海,更加克制的Keep未來答案在哪?》懶熊體育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