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作者| 貓哥
來源:大貓財經(ID:caimao_shuangquan)
01
雷軍咋了?
近日,天眼查的信息顯示,雷軍密集退出小米科技的相關公司的法人、執行董事或董事長職務,包括廣東小米、廣州小米、武漢小米等,此事兒迅速登上了熱搜。
當然很快,就有小米的人出來回應,正常的變更,雷軍的主要精力放在了造車上。
但普通的變更咋就還上了熱搜呢?
一方面雷總天然的互聯網icon形象,另一方面則是讓人擔憂的小米,比他當年輸了賭局還讓人擔心。
要說2021年,董明珠和雷軍可以稱得上是難姐難弟了。
當年的10億賭局炒得轟轟烈烈,都是兩家的高光時刻,但現在有點同病相憐。董大姐的翻車之路,很不好走。(戳鏈接閱讀)
雷軍的日子也沒那么好過。
昔日,看好小米的機構曾給出小米36港元的目標價,但是小米年內最高價也僅有35.9港元,然后就開始一路向下,距離期待中的萬億市值,越來越遠。
2021年初小米市值超過8000億港元,至今只剩下了4500億港元(約合3600億人民幣)左右,距離年初的高點的9000億港元,市值蒸發一半了,雷軍的身價也要跟著折半,成為中國最慘的富豪之一。
更慘的是,目前的股價已經越來越接近當年17港元的發行價,股價即將回到原點。
“年輕人的第一只股票”,面臨再次破發的危險。
02
股價是大家真金白銀買出來的,近一年小米的表現確實不太行。
小米目前官網在售的手機有24款,細分程度非常高,尤其是旗艦機型小米11,普通版、Pro版、Ultra版、青春版,而青春版后還有一個青春活力版,其他的部分機型還分4G版和5G版。
這些手機大部分都是今年新發布的,但能成為爆款的并不多。
小米11剛發售的時候,小米的營銷還是老辦法,一點一點放出來,還能吊一波胃口。今年的二季度,小米手機的市占率全球第二、中國大陸第三,這是小米首次到達全球第二,聽起來取代三星成為世界第一也指日可待了,但到三季度,就又回到了第三的位置,沒有爆款的拉動,確實不太行。
現在為情懷買單的用戶不多了,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呢,小米11在年初發售,賣完之后質量問題卻集中爆發了,僅在黑貓平臺,就有10772條相關投訴。
主要的投訴都集中到了手機無故黑屏關機,開機后主板故障,wifi、熱點等功能損壞。
在電商平臺買手機的更慘一點,有的因為扯皮,有些設計故障并不會在電商的“七天無理由退貨”期內出現,往往想要退貨就很難。
投訴到小米這邊,退貨又變成了“哪里買哪里退”。這用戶哪干啊。
于是雷軍的微博也成了小米11用戶投訴的主戰場,往往一條高贊評論下,會有多個投訴帖出現,其中不乏雷軍鐵粉,小米服務也不得不出來為老板滅火。
曾有形容稱,小米是“科技界的南極人”,靠賣牌生長。
當然這種說法肯定是夸張了,但是小米的一眾“米鏈”企業,闖不出名堂來的,終歸要沾小米的光,品控有不確定性;而闖出來的,則更想著擺脫“米鏈”的束縛,成為獨立的品牌,和小米又沒什么關系了。
03
令人尷尬的局面還不僅如此。
最近,高通發布了新一代的處理器驍龍8,坊間傳聞,這一次的性能提升是“恐怖級”的。
而小米12又是驍龍8的首發機型,雷軍不僅在微博上公布了這個消息,還參加了隨后舉行的高通驍龍技術峰會連線,公布了這個消息。
不過,這事兒大家并不意外,畢竟小米和高通的關系擺在那里,從小米一代就開始合作,小米的重要機型,基本上采用的都是高通的芯片。
不過,高通還是敲了敲邊鼓——
“高通將很快會推出新的技術,去替換這種建立在高通驍龍移動平臺上基礎上的技術能力。這些ISP技術能力能發揮的實際作用延續的時間不會太長。”
啥意思呢?
原來小米在今年4月份,出了自研的ISP芯片澎湃C1,這讓市場非常振奮的,畢竟那時的手機市場缺芯狀況,“不是缺,是非常非常缺”。
還有人指望自研芯片能實現徹底替代,但是澎湃C1的應用非常窄,在自己的產品里,僅有小米MIX Fold折疊手機上使用了,不過,這款手機并沒有成為小米的爆款,反而很快就降價了。
而小米的旗艦機型,根本就沒用過這個芯片。
雷軍自己在近半年內,基本上沒提過這款芯片,現在,又被高通diss了。
即便如此,小米對高通也無可奈何,因為最重要的芯片依賴高通,那么在其他方面,也就不得不讓步,受制于人,就得聽話,這事兒放之四海而皆準。
與前幾年的高歌猛進不同,今年的小米顯得頗不順心。
04
現在,“All in”造車又成了小米的新原點。
3月份的時候,小米提出了造車計劃,大概是雷軍的最后一次創業,首期100億、10年100億美元的投入不可謂不大,今年9月份,小米汽車也終于注冊,落戶在亦莊的小米產業園。
雖然雷軍當年曾留下名言,說,“互聯網造車幾乎等于騙子”。
但實際上,他對汽車項目盯得挺緊。
2013年的時候,雷軍兩度拜會馬斯克,特斯拉入華,雷軍就是第一批的特斯拉車主。
2016年,雷軍投資的蔚來發布了NIO品牌,蔚來的創始人李斌弄了5臺電動超跑,分給了它的幾個重要投資人,雷軍就是其中之一,據說一臺的價格接近千萬人民幣,而另一臺量產的ES8,也是來自于李斌。
等李斌從“2019年最慘男人”翻身后,他的投資人也加入到了造車大軍的行列里,然后成為了2021年最慘的男人。
今年“提車就漲、沾鋰就富”的市場局面下,按說造車是個不錯的市場故事,但小米在波瀾不驚中進入了下行空間,沒辦法,市場不太認。
為啥呢?
1、小米造車,還在概念階段。
天眼查顯示,小米兩家汽車公司,一個注冊在9月份,一個注冊于11月份,公司剛剛組建,距離步入正軌尚待時日,雖然已經規劃起總部、整車工廠等部門,也預計在2024年首款車下線并量產,但是在相關技術積累小米有啥優勢還不清楚。
2、資源到底咋投入?
造車很燒錢,還需要牢靠的供應鏈,小米投資了不少跟造車相關的公司,這個做法倒是很像再造一個“小米造車生態鏈”,這個生態夠不夠給力還存疑。
同是小米系的智米公司也傳出了造車的消息,有說小米雙線造車的,小米很快辟了謠,“智米公司出于興趣研究電動車,組建一個小團隊,在做非常早期的工作”。但內部的資源怎么整合,也是個有意思的問題。
3、現在入場還晚不晚?
今年的電動車市場主旋律就是缺貨,造車缺芯、電池缺鋰。
傳統車企今年在大幅度削減產能,因為芯片不夠,工人都不加班了,電動車的上游電池廠商也不消停,什么鋰礦、鹽湖提鋰都是市場熱門,鋰價大漲,不少投資者都想眾籌買礦去了。
補貼在退坡,芯片要搶,電池不便宜,一頓操作下來,減配啊、漲價啊,最終都得消費者買單。
各路大佬都看好這條路,但是確實也不好走,“不造整車”的華為,在華為智選和華為HI在互聯網上紅過一陣之后,現在也回歸平靜了。
傳統車廠在加速進入這個領域,造車新勢力也在努力搏銷量,還有一大堆錢打算殺進來,小米的車還沒出來,市場已是一個大紅海。
“年輕人的第一輛車”,還要讓年輕人們等很久。
還有一個問題,雷軍都去造車了,小米手機咋整?維持嗎?維持得住嗎?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