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賈浩楠 發自 凹非寺
來源:量子位
小米官宣造車。
小米開啟智能駕駛招聘。
小米7737萬美元收購深動科技。
小米汽車正式完成工商注冊,落戶北京亦莊。
……
入局5個月,這是小米造車的一系列進展。
現如今小米汽車再創業,烈火烹油,繁花似錦,魔力更勝從前。
而且150多天后,確實謀定而后動,對于造車的核心關鍵,第一槍就穩準狠。
小米造車系列進展
最新最引人注目的進展,由小米汽車的工商注冊帶來。
9月1日“開學日”當天,雷軍親自官宣,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正式完成注冊,注冊資金100億元人民幣。
雷軍說到做到,親任法人代表。
小米汽車的“首張合照”也隨即曝光,讓人聯想起11年前小米手機創業啟動時的“小米粥”合影。
在合照中,有知名且大眾相對熟悉的面孔,但也有在技術圈成名已久的低調大神。
前排,小米核心高管盡數出席。
雷軍、王翔、洪鋒、劉德、盧偉冰、張峰、林世偉、祁燕,何勇等悉數現身,重要性不言自明。
二排,藏著多位小米技術骨干——也據說會是造車的技術骨干。
比如后排左三,現任小米技術委員會主席葉航軍,是小米造車籌備組成員,關鍵的小米智能駕駛團隊由他負責。
后排左四李肖爽,同樣是小米早期員工,之前負責小米大家電部,據說負責供應鏈。
后排左五于鍇,依然是小米早期員工,5月初雷軍前往廣汽埃安調研考察時,于鍇也在列。據說主要籌備座艙方面的工作。
此外,原寶馬旗艦車型iX的設計師李田原(右三),也出現在了合照中。
所以即便是這樣一張看起來再正常不過的合照,也被外界紛紛解讀,認為小米從一開始,就顯示出了技術派造車的底色。
而且“創始員工”的二次創業,也讓人感慨,小米造車不僅有米粉用戶的群眾基礎,內部的技術骨干,同樣群情激動。
就在第二季度財報分析師會議上,總裁王翔還透露,造車至今的5個月,小米汽車團隊從2萬多份簡歷中精挑細選,已搭建起了近300人的團隊,而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長。
但這還不是全部,因為除了招聘,小米通過收購取得的技術和人才進展,同樣值得關注。
其中就包括對DeepMotion(深動科技)的收購——由此搭建小米智能駕駛核心團隊班底。
實際上,對于這第一筆小米以財報公告宣布的收購,之前的解讀沒有完全觸及核心。
因為在對深動科技和小米造車戰略判斷的連點成線后,才能真正意識到,這可以稱得上小米打造“智能”電動車的第一槍。
小米造車第一槍,謀定后動,瞄得很準
深動DeepMotion何許人也?
創建于2017年,共有四位創始人。
蔡銳、李志偉、楊奎元和張弛,分別擔任 CEO、CTO、首席科學家和研發總監。
蔡銳,清華計算機博士,前微軟研究院主管研究員,在頂級國際會議/期刊上發表過50余篇論文,擁有20余項國際專利。
李志偉,微軟研究院主管研究員。發表50+國際論文,擁有20+國際專利。
楊奎元2012年畢業后加入微軟亞研,曾擔任微軟亞研研究員,參與了必應搜索、微軟小冰實現圖片識別與搜索功能的研發。
張弛,微軟亞洲研究院與中山大學聯合培養的博士,三維重建及雙目立體視覺專家,曾兩次在Middlebury Stereo排名第一。
深動DeepMotion創始團隊,很明顯創業前就已經是AI算法、視覺和3D建模方面的專家。
而深動DeepMotion創辦后,瞄準智能駕駛方向,很快推出了成熟產品和方案。
基于視覺已成功開發出多傳感器融合感知模組、高精地圖自動化構圖、高精度定位等技術方案。
根據智慧芽數據顯示,DeepMotion及其關聯公司在126個國家/地區中,共有13件專利申請,且100%為發明專利,布局主要集中于攝像頭、目標圖像、圖像處理、顯示方法、圖像特征提取等專業技術領域。
并且很早開始,DeepMotion 就宣稱,已經具備成熟的大規模制作高速/快速道路高精地圖的能力,較復雜的中心城區道路的高精地圖自動化程度已經能達到 90%。
于是小米這筆7737萬美元的全資收購,既是出于對人才的出擊——深動創始人都是小米聯合創始人林斌在微軟時期的部下,知根知底;同時也為快速補齊戰略核心。
小米造車的戰略核心是什么?
之前已經明確,就是智能駕駛。
在新造車領域,之前有能源驅動為核心的戰略判斷,也有車艙為側重的戰略判斷。
但與小米手機創業時率先抓操作系統MIUI一樣,小米造車也很快就鎖定了智能駕駛、智能駕駛體驗作為核心。
于是謀定而后動,以優秀技術團隊收購為杠桿,就能加速小米在智能駕駛技術上的研發,縮短小米智能駕駛汽車上市的時間。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說,小米造車第一槍,既準又穩。
小米魔力依舊
不過關于這“第一槍”,后續其實還有鮮為人知的進展。
據說在深動并入小米后,其CEO蔡銳多次感慨小米的工程師文化和業務能力。
一方面,雙方融合堪稱無縫。
因為在創業夢想、方向上,雙方都是一致的,甚至在業務邏輯、能力儲備上都不存在偏差。被收購進入小米后,整個團隊沒有經過切換、重啟的過程。
另一方面,小米的系統支撐能力讓深動如虎添翼。
無論是財務、招聘、辦公環境、食堂健身,還是小米轉到汽車團隊同事的業務能力,都讓深動團隊感慨……
蔡銳在談到并入小米后的感受時說,工程師團隊與工程師團隊會師后,干勁更足、效率更高了。
也是在并入小米后,深動團隊更直接感知到了小米的技術底色和實力。
之前,小米的技術性更多以“雷軍”為代表。雷軍作為中國最早一代程序員,不僅是最會創業的,也是創業最成功的。
當時深動決定接過小米遞過來的橄欖枝,雷軍熱血官宣造車、親自帶隊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也是加入后,才進一步感知到小米的技術積累。
比如在AI方面,從2016年布局開始,至今已經有超過1000個人的團隊,其中大部分都具有機器視覺、深度學習背景。
此外,小米在硬件、供應鏈方面,還有行業公認的能力。
所以這些深動收購后曝出的進展,也被認為是小米魔力依舊的表現。
并且這種小米手機創業時開啟的魔力,到小米造車時,還有了新內涵。
小米手機創業時,聯合創始人洪鋒留下過經典判斷:人靠譜、事靠譜、錢靠譜。
而到了造車,這三大靠譜更靠譜了。
人靠譜:雷軍親自帶隊,押上過往全部戰績,首戰即決戰,決心信念無人能出其右,小米內外請戰書和求職信紛紛。
事靠譜:智能車的歷史進程已經再明確不過,包括5G、車聯網、智慧交通基礎設施成熟,為智能駕駛提供基礎,百年汽車工業來到了質變節點。
而且站在國家大勢的進程中,碳中和的大方向已經劃定,電動車替代傳統汽車勢在必行,智能化更是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錢靠譜:從官宣造車開始,雷軍就承諾先投100億人民幣,10年100億美元。
并且現如今的小米,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在運營能力、盈利能力方面都經得起大風大浪,這也是小米造車成功的核心支撐。
最后,讓這“三大靠譜”更靠譜的,還有人心所向。
如何評價小米造車?
何為小米?
因為米粉,所以小米。
小米創業發展至今,最大成功就是民心上的成功,有過快速長成的高光時刻,也經歷過低谷,但最后能夠屢屢逢山開路,越戰越勇,核心法寶就是米粉。
雷軍有言:優秀的公司賺利潤,偉大的公司賺人心。
小米是直接貼合當代中國年輕人生活理念和消費觀的品牌,從手機、手環到米家各種產品…對這一群體真實需求的感知和理解在業內無出其右。
現在帶著技術、人和過去的積累入局,不僅是行業多了一位玩家,而是多了一位產品需求挖掘高手,新玩法提供者,對消費者和全行業都會有更多新鮮感。
這一優勢也是其他車廠和造車公司,所可望不可即的。
在新造車浪潮開始后,“用戶”開始成為車廠渴求的護城河。
但對于小米,雖然造車剛起步,產品還需時日,護城河卻已然就緒。
這種用戶基礎和人心所向,不光能給小米汽車帶來訂單,還是小米汽車核心技術能力迭代的保障。
智能駕駛、智能駕駛系統模型迭代,不會停留在虛擬計算機世界,最終還得走向現實世界不斷優化。
在過去11年的小米發展歷程,本質就是一部用戶共生的發展史。
所以即便到了造車,小米所開創和駕輕就熟的成功方法論,依然還能繼續延續,依然還能繼續成功。
這也是為什么從技術層面出發,小米造車被認為必然能成。
不過,說一千道一萬,事在人為,因人成事,小米造車雖被看好,但茲事體大,所需要的人才比手機創業時更多。
于是在小米汽車公司注冊的公告中,雷軍又一次展現出求賢若渴一面。
小米方面也透露,300人基礎之上,新一輪招聘已經開啟。
這一輪目標是500人,側重智能駕駛方面的技術專家,同時依然秉持英雄不問出處原則,在校和應屆都“不放過”。
目標只為更快造出技術一流、用戶滿意的智能車。
這倒讓人再次想起2010年小米手機創業之時,不少應屆生、年輕人紛紛投奔的江湖往事。
比如此次出現在小米汽車創業中的秦智帆(二排右一),當年應屆畢業后加入小米手機創業,任職MIUI設計師,是小米第11號員工。后來因為小米手機的成功,年紀輕輕就走上了人生巔峰。
而現在,他再度參與小米汽車創業,既是一種個人選擇,也更像小米無形的招牌:
追隨雷軍,再贏一次。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