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Lexie
來源:硅兔賽跑(ID:sv_race)
原標題:吃了一沓停車罰單后,他做了個2億美元的公司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被警察開了停車罰單卻覺得莫名其妙?跟客服打電話要等一個世紀那么久?訂閱了某些服務想取消的時候卻取消不了?想從某些網站獲得退款但信息極其復雜根本找不到流程?…
如果有一個懂法律和擅長搜索信息的小秘書能夠為你解決這些煩惱就好了!
但如果真的雇傭律師又是一件費錢和費時間的事兒,他們所涉及的領域可能也沒這么廣泛無法解決各種問題,不過目前已經有一個公司打造出了一個性價比更高的機器人律師成為了這個問題的完美解答,這個公司就是DoNotPay!
01
完成150萬案例的法律機器人
其實DoNotPay的創始人Joshua Browder起初并沒有打算把DoNotPay做大做強,單純的只是想解決自己的問題罷了:
他在斯坦福上學的時候總是因為莫名其妙的原因收到許多停車罰單又付不起,還同時觀察到許多住在車里的流浪漢和看不清停車信息的老人也會因為類似的原因吃罰單,簡單的研究之后發現人們只要愿意去寫信申請講清楚原因其實就可以不用交罰款,一來二去他成了朋友中那個“能幫你逃罰單”的人,但是因為需求實在太多無法手動完成,Browder索性就寫了一個簡單的軟件,用戶只要填寫信息就可以自動生成申請信提交。
這個小發明很快被The Huffington Post的一名編輯注意到并進行了報道,許多人在Reddit上看到后開始瘋狂私信他,本來只有幾十個人用的軟件很快收到了5萬多個申請,人們的要求也千奇百怪,比如處理復雜的離婚文件,向政府申訴盜竊罪名等通常需要律師來完成的任務, Browder雖然不是律師,卻很快發現這個幫大家逃停車罰單的軟件邏輯可以被復制到許多事務中,帶著“高效正義,向官僚體制說不”精神的DoNotPay就這樣初具模型了。
如今DoNotPay已經成為了一個知名的“機器人律師”公司,所涉及的業務也擴展到了許多領域,主要包括這幾大領域:
自動生成交通和停車類的申訴信件;
跟客服理論像是飛機延誤、電話費退款等問題;
提供免費試用的信用卡可以進行訂閱服務取消也不會被收錢;
確保收到退款和取消花錢服務,甚至是在生日的時候確保收到某些服務的福利;
與像是DMV(車管所)等政府機構相關的各種文書服務;
幫你在線等待候機直到真人客服上線…
用戶每月只需交3美元的訂閱費,就可以享受系統中約150種服務中的任何一個,而且DoNotPay還一直在擴大功能版圖,只要算是為普通民眾行俠仗義向政府的官僚作斗爭、撥開信息迷霧謀權益的事情,DoNotPay都會做!
今年年初,在由散戶推動的美股交易熱潮中,Robinhood以市場波動等因素為由宣布停止GameStop和AMC Entertainment等“meme 股票”的交易,引發了用戶的大型憤怒,許多用戶當下就直接跑到DoNotPay的Twitter賬戶留言求幫助。
DoNotPay的團隊也絲毫不含糊,火速開會制定了計劃,一方面有人負責向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投訴,系統記錄下每個申請步驟后就很快建出了一個機器人bot可以自動為許多人重復這一訴訟過程,另一方面有人負責咨詢律師,幾個小時后這一工具就面世了,用戶只需上傳交易憑證和回答幾個像是“你虧了多少錢?買了什么股票?什么時候交易?”之類的問題就可以快速完成申請。
這一事件算是DoNotPay的完美案例,因為DoNotPay一直以來的使命就是用科技為人民發聲謀福利,DoNotPay本來以為有幾百個人會用就不錯了,沒想到成千上萬的用戶馬上開始注冊,最終有超過3萬個人選擇使用這一工具,比成立以來任何一天所注冊的用戶數都要多。
DoNotPay目前擁有約15萬付費用戶并已經幫助了150萬多個案例,平臺的申請數呈現每月同比50%的增長,它雖然叫自己機器人律師,卻非常明確的表示公司并不為所提供的法律服務負責,但其特立獨行的模式卻在早期就吸引到了Andreessen Horowitz等風投的關注,甚至是Marc Andreessen本人說服了Browder將這個小項目做成大公司才會為更多人提供服務。
DoNotPay在去年6月完成了由Coatue領投的1200萬美元A輪融資,又在今年8月剛完成了由Andreessen Horowitz、Lux Capital、Tribe Capital、Day One Ventures和Felicis Ventures等家投資的1000萬美元B輪融資,估值達到了2.1億美元。
02
高效是法律的新藍海
DoNotPay獲得眾多關注因為它打破了普羅大眾對法律系統深不可測的認知,讓人們能夠反抗來自系統的不公和官僚奪回屬于自己的權益,更重要的是能夠以大規模和高效率的方式這樣做。
一直以來,法律以其信息的繁雜和文書的繁瑣讓人望而卻步,與像是會計等行業相比,法律被數字化的腳步走的慢了一些,只有8%的服務是在線上完成的,但近年來許多公司正在用科技為這一領域帶來更多高效。
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年代成立的LegalZoom就是一個代表,幾位UCLA法學院畢業生發現許多親朋好友有很多法律問題卻支付不起律師費,但其實他們回答問題的方式非常有跡可循,只要掌握規則很容易就生成文書,于是LegalZoom這一自助法律文書的平臺就誕生了。
它并不是一家律所,但卻為用戶提供了更簡單而廉價的法律方案,用戶只需在網站上回答一系列的問題將自己的需求表達清楚就能得到包括公司創建、書寫遺囑、注冊商標等業務的法律文書,與傳統法律服務比起來收費標準清晰,服務效率快。
小型企業是美國經濟的引擎,近年來數字化和零工經濟的發展也讓小企業快速創立這件事變得更容易,只要你有一門手藝,很快能夠將它變成數字企業,后疫情時代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小型企業出現來迎合人們的全新消費需求,MBO Partners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20年美國獨立工作者的數量已經達到了3800萬。
但是對個人來說法律問題又難定位又難解決,專業的服務價格非常昂貴還不一定完全契合,以“讓法律不再高不可攀”作為使命的LegalZoom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正是完美解答。
LegalZoom的用戶在購買初次服務后,常會購買年度訂閱服務來解決持續的法律和稅務需求,合作關系非常持久,LegalZoom在獲得一個新客戶的前3個月內,LTV(用戶生命總價)就會超過獲客成本,同時與傳統律師服務NPS(用來判斷公司服務標準的凈標準值)在25的情況不同,LegalZoom的NPS為51,網絡內的律師與客戶長期保持著非常好的關系。
LegalZoom主要的收入渠道包括以申請費為主的交易收入;包括訂閱律師建議和文書服務套餐的訂閱收入;以及從三方供應商收取服務所產生的合作收入。
2012年LegalZoom的訂閱收入占總收入比例的18%,但到了2016年占了45%,而到了2020年訂閱收入的比例提升到了49%,甚至超過了交易收入所占比例,這也代表著它向著科技和資本圈更傾向的模式在快速轉型。LegalZoom在2019年和2020年的營收分別為4.08億美元和4.7億美元,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營收達到了1.34億美元,去年同期營收為1.06億美元。
早在2012年,LegalZoom就在準備上市了,還和萬眾期待的Facebook同期,但沒想到FB上市后表現并不佳,同時LegalZoom自己也在多個州被起訴,因為當時在美國用軟件寫遺囑等行為都是違法的,所以這次上市計劃在兩年后被放棄了,但卻在同年獲得了由Permira領投的2億美元融資,還在2018年完成了由Francisco Partners和GPI Capital領投的5億美元融資。
在今年6月,LegalZoom終于完成上市夢想,開盤價為36.75美元,較發行價上漲31%,收盤價為37.85美元,較發行價上漲35%,估值達到了75億美元。
在法律文書方面,生成合同也是讓人非常頭大的一項難題,而法律合同卻是一個擁有600億美元潛力的巨大市場,目前大多數公司選擇將法律服務外包,過程繁重且費用昂貴,Ironclad這一公司則選擇用智能化軟件解決問題,將公司的各個團隊和三方的討論和信息無縫銜接,可以實現合同的自動撰寫、快速處理、自動分類管理和儲存等功能。
它的明星產品Workflow Designer讓法律團隊可以根據自己的業務流程自定義工作流, 隨時調整合同和合同政策,同時還提供數據支持和解決方案,目前包括Dropbox和Mastercard等公司都是它的客戶。
Ironclad在疫情前期雖然看到了增長放緩,但在去年年末開始以健康的速度恢復,預計今年的收入將達到3000萬美元,與去年相比將有74%的增長。Ironclad的投資方包括Y Combinator、Emergence Capital、紅杉、 Accel及硅谷早期風投UpHonest Capital威誠資本等,Ironclad在去年年末完成了由互聯網女皇Mary Meeker的風投機構Bond領投的1億美元D輪融資,估值達到了10億美元。
PitchBook的數據顯示,2021年迄今全球法律科技領域的投資已經達到了9.74億美元,超過了2020年全年的6億美元,合同自動化、電子簽名、法律教育、技術驅動法律事務等都是比較火熱的領域。
不過如果上面幾家公司的成功證明了什么的話,那就是運用科技將加快法律事務過程以及將復雜信息透明化大眾化是比較好的道路,因為成功解決了法律從業者、大眾和創業者的痛點。
法律科技并不是一個“高危”賽道,只是一個商業模式需要邊走邊探索的領域,希望在未來有更多的公司能夠找到自己的道路,讓法律不再高不可攀。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