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阿里回應“女員工被侵害”:決不容忍 內部成立調查組 涉嫌員工已停職調查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原標題:阿里需要馬云歸來
文/羅超頻道
來源:羅超頻道(ID:luochaotmt)
8月7日網上有人曝出,阿里旗下淘鮮達業務某女性員工,7月27日在上級組長強制要求下出差,陪酒商家,酒醉后疑似被商家和組長多次猥褻。該女員工第一時間在事發地濟南報警,警方調查尚無結論,該女員工8月2日起向阿里上級反饋控訴,無果后被逼在內網發帖、食堂發傳單等,這一過程甚至受到相關同事威脅,最終被有正義感的同事曝光到公網上,激起群憤,現已有多條相關熱搜。
最初以為只是簡單的職場糾紛,覺得這種事情應該等子彈再飛一會,等候警方公布調查結果。然而看了當事女生控訴的原文PDF,雖說只是一面之詞(有監控、聊天記錄等相關證據),但從其描述細節來看整個事件還是令人發指,當事女生應該是受到極大傷害、被逼到絕路才會以如此姿態維權。
8月7日阿里官方回應,無非是成立調查組、對當事員工以及其主管停職處理之類。8月8日凌晨,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CEO張勇在內網發帖,表示“震驚、氣憤、羞愧!”指出“相關的各級業務主管都有責任,都首先應該為冷漠、為沒有及時處理而道歉!”
通過職場權利以種種手段性侵女生的男人無異于禽獸,這種人確實不少,但“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不是阿里推卸責任的理由。阿里甩不掉的鍋是:27日的事情為什么一直到8月7日網絡輿情壓不住的時候,才爆出來,這10天到底發生了什么?如果當事女生第一時間報警,哪怕沒有主動反饋到公司,公司在知悉后就應主動作為進行調查,包括對當事人進行停職處理。然而事實是怎樣的?
10天被捅到公網CEO才知情?
一張截圖顯示,本次調查組組長、阿里集團副首席人力官蔣芳在內網簡單透露了事件過程:當事女生28日報警,8月2日向主管與HRG報告沒有結論。8月6日當事女生被逼到食堂散發傳單,集團才得知此事。在內部鬧得很大,集團已知曉的情況下,張勇內網發帖卻顯示8月7日晚上他本人才得知此事,這比許多公網網友知情時間還要晚。
今天互聯網通訊如此發達,阿里擁有號稱市場第一的企業協作軟件釘釘,集團知道一個重大危機事件竟然需要員工到食堂散發傳單,CEO知道則要在事件發酵成了全網危機之后,獲取信息的時間只能跟網友同步。阿里的信息阻塞已經到了何種地步?信息到不了集團,到不了逍遙子,是不是有人在刻意打壓?如果是,阿里不只是要處理相關人,更要大力優化下信息反饋通路才行,至少任何企業CEO都應該讓任何一線員工直接聯系上,都應該積極、及時和認真地傾聽一線聲音。沒有信息,指揮官如何指揮打仗?
在這次事件中,阿里落得萬人捶:
一是反應淡漠,10天事情被捅上熱搜才成立聯合調查組,CEO才知情,這中間HR等相關角色十分冷漠,完全沒有身而為人的同理心,更多是考慮公司利益、企業流程與規章制度,機械化運作;
二是流程不對,阿里應該先開除對應員工(不只是停職)以及反饋后無動于衷的領導,在處理后阿里再同時配合警方調查;
三是力度不夠,停職只停幾個基層主管顯然不夠,因為10天的時間差就不是基層主管可以左右的,只犧牲幾個基層主管跟彭鋼們“大不了開除幾個員工”一樣,難以平息眾怒。
在處理對應責任人的基礎上,阿里更需要反思,自己一直強調的企業文化與價值觀建設,到底出了什么問題?特別是在馬云退后,阿里的底色是不是正在褪去?
筆者本人從不參加任何酒局,不過有多位互聯網從業者向筆者透露,這種打著“商務酒局”的獵艷活動在互聯網行業,甚至各行各業都是很普遍的現象,吃虧的女生很多,站出來的很少,這次事件很可能會掀起一股職場酒局性侵的“me too”現象,互聯網職場人如此艱難,反映出互聯網行業“傳統行業化”,內卷更嚴重等趨勢。
恐怕不只是“隊伍大了不好帶”
截至2020年年底,阿里巴巴員工總數為25.2萬人,9月底這個數字是12.2萬人,員工翻倍的主要原因是來自高鑫零售合并。從員工絕對數量來看,阿里是一個超級龐大的企業,且依然在快速擴張。
由于阿里經常收購企業整合,因此原來的江湖難免會變得越來越復雜,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群體,不同的山頭融入到一個大集體本身就不容易,特別是在短時間內消耗另一個龐大的組織。本次事件當事人隸屬于阿里本地生活旗下餓了么,正是屬于“收編”而來的業務。
隊伍大了不好帶,但這不是阿里為自己開脫的理由??戳讼庐斒屡纤局皇荘7小組長,一般畢業幾年的應屆生就有機會擔任,在阿里別說是高管,中層領導都算不上。然而就是這樣的人可以強制要求女下屬出差,且可以與商家聯手做出下作的事情。誰給了他和商家這樣的膽量?阿里現在拓展與維護商家已經需要這么賣力了嗎?如果女生的描述如實,兩位男當事人可謂是駕輕就熟,一幅老手的樣子,在現東家以及前東家有沒有其他受害女生?
跟往年出現其他負面消息不同,這次事件后很多阿里在職了離職員工都在外網公開發聲。一位男性員工表示,他在震驚、氣氛和羞愧中度過了一天,阿里在職員工4000多人很快涌入新建的支持女同事的釘釘群“勇敢牛?!?,想盡己所能地幫助她,凌晨三點還有同事說“已經努力在睡覺了,但心疼的睡不著”,他們冒著違反公司紀律甚至丟掉工作的風險公開發聲,體現出的是人性和共情。
也有不止一位離職員工表示出離憤怒,怒其不爭,其中一位前員工表示:“一早醒來看到這個,不禁淚目了。在朋友圈和群里刷了一晚的憤怒,久久不能入睡。一個如此明顯的錯誤,呼喚正義之路卻格外艱難。各級主管如此冷漠的回應,真TM都是一群混蛋。”甚至質疑:“阿里的價值觀為何扭曲撕裂到了如此田地?這份曾經讓我們無比珍視的組織文化,這個歷經幾代同學共同捍衛的價值操守,為何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極速崩塌?”
對內,對外,對上,阿里都需要給出一個更加有力的回應。擔任本次調查組組長的是蔣芳,她是阿里巴巴集團創始員工“十八羅漢”之一,阿里小二親切稱呼她為“姐姐”,此前她曾親自將幾位阿里高管“送進去”,被視作是阿里價值觀的捍衛者。作為阿里副首席人力官,對阿里企業文化以及組織管理都負有主要責任,不知道這次會給出一個什么樣的回答?
前述阿里前員工表示:“離開的這兩年里,阿里校友曾經引以為傲的文化價值觀,被一件件看似無關的事件沖擊和侵蝕。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希望2019年大會上萬人齊唱、挽肩痛哭的高光時刻,不會成為所有阿里人記憶中逐漸褪色的巔峰?!彼f的2019年大會正是馬云宣布辭任董事局主席的告別儀式,自此,馬云徹底退出阿里日常管理事宜。
也有前員工直言現在阿里急需馬云回歸“重振”,那么,有馬云的阿里會更好嗎?
有馬云阿里會更好嗎?
這是一個我在2018年就討論過的話題。
2018年9月,距離劉強東明州事件過去不久,《紐約時報》報道稱,在當年教師節也是馬云生日這天,馬云將辭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轟動業界。在當時解讀這一事件的文章《阿里可以沒有馬云》中,我指出“馬云給阿里搭建了一套完整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體系,這樣阿里巴巴在缺少任何一個人(包括馬云自己)的情況下,都能正常運轉?!蓖瑫r我也指出,“阿里可以沒有馬云,但有馬云阿里更好”。
這兩年阿里不是特別順,迎來拼多多等強敵,SheIn等新銳在眼皮底下崛起,首個被反壟斷開刀罰沒182億巨款,股價在2020年被調查后長期低迷,公司出的“幺蛾子”事件更是不少。一方面,與市場競爭格局和監管環境的客觀劇變有關,另一方面則是企業難以擺脫的“創始人退役”魔咒。
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和階段后,創始人都期望不再親力親為,會將重心放在戰略方向,企業文化,頂層設計上。在互聯網行業,因為種種原因,不少企業創始人會找合適時機離開一線,特別是在互聯網發展已有二三十年的情況下,第一波互聯網創始人都上了年齡,不只是馬云,萌生退意的正越來越多,包括像黃崢這樣的正值壯年的后起之秀,都想成為楊致遠一樣的酋長。
雅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有個外號叫“雅虎酋長(YahooChief)”,意思是說他雖然參與制定雅虎的重要決策和戰略規劃,但是他并不承擔直接的運營責任,他更多是從戰略、公共關系、文化的角度來影響公司的發展,在科技圈這樣的“酋長”挺多,比如梁建章之于攜程、Larry Page之于谷歌、黃章之于魅族。
然而,創始人離開不見得是一件好事??萍际飞?,回歸企業做一把手的創始人也不少見。國外戴爾創始人Michael Dell、谷歌聯合創始人Larry Page、Twitter創始人Jack Dorsey,國內搜狐張朝陽、魅族黃章,都有從退居二線到回歸一線的經歷。
最為人所知的是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在被“賣可樂”的斯考利(John Sculley)擠出蘋果后,他在12年的時間內創辦NeXT和皮克斯,都取得成功,然而蘋果卻瀕臨破產。喬布斯在最后時刻回歸蘋果,進行大刀闊斧的組織改革、重新劃定方向、解決疑難雜癥,通過推出劃時代的iMac,幫助蘋果起死回生,這幾年穩居市值最高公司。
“喬布斯式回歸”的發生,往往都是在企業最需要創始人的時候,創始人離開后的企業往往會遇到麻煩,創始人回歸后往往都給企業帶來了很好的變化。
職業經理人有職業經理人的價值,然而創始人對企業卻有不容替代的意義,Andreessen Horowitz 創始合伙人 Ben Horowitz在《偉大創始人應該具備的三大特質》中指出:
“職業經理人在如何最大化利潤及降低運營成本方面是專家,但在尋找和發現新產品周期時,他們不擅長。創始人讓一個創始人學會最大化產品周期,要比讓一個職業經理人學會如何發現新的產品周期容易得多。”
發現新的產品周期意味著創新,創新是科技企業的核心驅動力。如果你不創造新產品周期,而是維持原有產品周期,就會被更創新的產品所取代,而且這種更替周期在科技行業相當快。
科技公司的本質是通過新技術來解決商業世界的問題,發明一個新產品解決了問題,但不能因此而止步不前,因為會有新技術、產品和模式更好地解決問題。因此,科技公司一直都要源源不斷地在技術上投入,創造新產品,更好地解決問題。
此外,企業是創始人的“孩子”,創始人會更關注長期價值、公司遠景和創業初心,而職業經理人會對履職周期負責,這意味著他們會更加關注短期結果,如財務數據,短期指標,公司股價等等。還有,在公司要進行改革時,職業經理人遇到的阻力也會比創始人大。
從數據統計來看,企業最好的掌舵人是創始人,而不是職業經理人,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研究顯示:
“創始人是CEO 的公司表現,持續擊敗職業經理人擔任 CEO 的公司,這種擊敗,表現在資本效率(獲融資次數)、退出時間、退出估值,及投資機構投資回報率等指標上。”
《財富》雜志2009 年 11 月尋找當年最佳 CEO 時曾列出 12 位候選人,其中包括巴菲特,但最終獎項歸于喬布斯。當時《財富》指出:這12 個候選人,沒有一個是被董事會聘用的職業經理人。
當時我也指出:“未來某天如果需要,馬云還可以像喬布斯一樣回歸,畢竟馬云才54歲,依然年輕?!?/p>
不管馬云是否會回歸阿里,阿里都需要一場徹徹底底的變革了。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