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洪杉
來源:紅杉匯
[ 編者按 ] 技術創新也正進入深水區。這一新的浪潮可稱之為“深度技術浪潮”,雖然它仍處于早期階段,但預計會在未來產生巨大影響。深度技術類型企業往往具有四個基本屬性:
它們著力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基礎性挑戰。
它們著眼于使用最好的現有或新興技術來解決當下問題。
它們已經從基于比特的數字創新,轉向了基于比特和原子的數字物理創新。
它們正在催生一個新的融合了投資、技術支持、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的跨組織生態系統。
這類企業往往更需要大規模的早期投資予以支持,但總的來說,全球投資界還沒有真正把握住機會,深度技術仍然被認為是一種小眾投資,而且它的發展零散不均衡。去年,對人工智能和合成生物學的投資占據了深度技術投資三分之二的份額,只剩下三分之一的投資分布在其余領域的初創企業中。
投資于此,不僅是體現了對人類社會重大發展問題的關切,而且也能獲得顯著的投資回報。而這更需要聰明的投資者——那些起步較早、堅持不懈、并不厭其煩地了解這個行業的人。
本文是波士頓咨詢公司(BCG)和 Hello Tomorrow 關于深度技術及其對全球企業、政府和社會潛在影響的系列文章之一。內容基于報告:《深度技術投資矛盾》(the Deep Tech Investment Paradox)。
迎接深度技術浪潮的挑戰
作者:Antoine Gourévitch, Massimo Portincaso, Arna
編譯:洪杉
2020年,許多人突然開始意識到,人類具備快速創新的能力。加速這一理解的催化劑,正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研發出來的冠狀病毒疫苗——而疫苗的背后,是相對較新的,由世界各地的生物科學家開發的mRNA技術。但它其實并不是某項獨立的新技術,它是廣泛創新浪潮的一部分,結合并放大了來自材料科學、量子計算、合成生物學、碳捕獲、甚至空間技術等不同領域的突破。
這一新的浪潮可稱之為“深度技術浪潮”,雖然它仍處于早期階段,但預計會在未來產生巨大影響。
而深度技術企業,則是指那些將遠大抱負、基礎研究和商業實用主義結合起來的企業。它們解決了我們這個時代最緊迫的挑戰,并也能創造可觀的經濟回報。舉例來說,迫在眉睫的氣候變化危機激發了一系列創新:小型的核裂變和核聚變,電池存儲的創新(使可再生能源更加可行),碳基材料(其制造過程可以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以及實驗室人造肉等;
不斷增長的人口糧食需求和減少農業化學品風險的挑戰,催生了一個利用合成生物學的新農業產業;
尋找可以替代有害環境的塑料的替代品的需求,導致了新一輪合成微生物的出現——這種微生物可以在近分子水平上控制和改造材料;
此外,運輸技術、太空旅行、衛星和精準農業方面的創新都有類似的潛在影響。
目前還不清楚哪些新的深度技術企業最有可能成功,哪些投資將產生最大的回報,或者它們的潛力將在多快的時間內被釋放出來,但該領域的發展速度已經超過了許多專家的預期。那些早期投資深度技術的企業,在社會和財務層面如今都獲得了顯著的回報,催生出越來越多的獨角獸企業。未來幾年,這樣的成功企業還會越來越多。而且,這一領域也在催化一種全新的投資模式——與上個世紀支持電力、內燃機和半導體等工業突破的投資模式相對應的當代投資模式。
深度技術的不同之處
深度技術體現的是一種創造、啟動和商業化的特定方法。所有成功的深度技術企業都有四個基本屬性:
? 它們是問題導向型的。深度技術企業更注重于著力解決社會面臨的重大基礎性挑戰。
? 它們著眼于使用最好的現有或新興技術來解決當下問題。這些解決方案利用先進的材料、合成生物學、人工智能或量子技術;96%的深度技術企業使用兩種以上的技術,66%使用一種以上的先進技術,從而獲得獨特的知識產權優勢。
? 它們已經從基于比特的數字創新,轉向了基于比特和原子的數字物理創新。其數字能力集中在使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高級計算來探索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的前沿領域。
? 它們正在催生一個新的融合了投資、技術支持、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的跨組織生態系統。
市場的覺醒
從投資者視角看,投資基金都在慢慢開始意識到深度技術的潛力,甚至有些已經參與深度技術,相關的投資數額已經增長了四倍,從2016年的150億美元發展到了2020年的600多億美元。但總的來說,深度技術的投資發展仍零散不均衡。
過程中,還是有機會被忽視了。去年,對人工智能和合成生物學的投資占據了深度技術投資三分之二的份額,只剩下三分之一的投資分布在其余領域的初創企業中。
一方面投資者們需要參與新一輪的重要創新,而深度技術企業也需要資金支持以實現抱負。所以,深度技術和投資行業如何更好協同發展呢?
答案是:識別和解決阻礙這類企業獲得融資的幾個矛盾。第一個是投資者要改變思維定勢。第二個是風險和機會的矛盾——深度技術被視為有較高風險,但最大的風險可能來自于對它的忽視。第三個是難度的矛盾——獲得投資的難度在提升,但創新的難度在下降。第四個是資金和技術領域對接的矛盾,深度技術能獲得的潛在投資資金,其規模是空前巨大的,但投資方和技術方還需要進一步建立起良好的聯系。
解決這些矛盾,一方面需要投資者從不同角度重新看待深度技術。另一方面,技術項目的領導者也必須超越舊有的——僅將大學和政府視為潛在的資金來源——的思維模式,與非營利組織、風險基金和私募股權投資形成真正的生態系統。正如mRNA疫苗的情況一樣,解決社會問題和塑造未來的創新機會就在眼前。
矛盾1: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思維更適用于未來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數字技術浪潮剛剛開始萌芽的時候,天使投資者和風險投資公司的長期投資,使得一些突破性技術(如半導體、個人電腦、通信設備和軟件)獲得了發展,得以進入成熟階段。許多風險投資公司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打響了名氣,成為某個不斷擴大領域的先行者。
投資者可以通過回歸自己的投資傳統——像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樣,持續投入,幫助所投項目專注于解決問題——從而在深度技術領域獲得成功。正確的思維方式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出現難題首先是想辦法解決,而不是轉向其他領域。另外,還應該積極圍繞社會需要解決的迫切和基本的問題建立自己的投資組合。在深度技術領域,可能比在其他領域更重要的一點是,需求是創新之母。
矛盾2:不行動比行動更危險
在投資者對深度技術提出的所有擔憂中,最常被提及的是風險和其地位的脆弱性。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擔憂可能是合理的。深度技術風險投資的準入門檻更高,產品推向市場需要的時間更長,初始成本更高,而且該領域的成功公司相對稀缺。認為深度技術是高風險投資的原因,在于它們還沒有發展出所需的經驗和實踐知識來準確評估這些項目或公司的潛力。
但是,當你更深入觀察了解并知道一些降低風險的做法之后,你會發現對深度技術的投資往往更小。這是因為深度技術更專注解決的是一些基本性的、往往幾十年都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需求永遠存在。于是,風險就變成了工程執行和商業模式的問題,此時需要考慮就是:“我們能以可承受的價格規模化生產這種產品嗎?”
如果因考慮風險而避開深度技術,才是最大的風險。成功的投資者是那些起步較早、堅持不懈、建立了自己的網絡、并不厭其煩地了解這個行業的人。
類似地,在深度技術領域早期站穩腳跟的投資者將能夠抓住快速增長的機遇,并在未來深度技術投資變得更有吸引力時做好準備。現有企業如果不抓住這樣的機會,在將來就很可能會被深度技術所顛覆,深度技術的進步跨越了科學、工程和設計之間的界限,無視它們并不能阻止其改變現狀。
根據波士頓咨詢(BCG)和Hello Tomorrow的一項調查,69%的深度技術投資者不同意深度技術市場風險(以及與科技相關的風險)“過高”的觀點。只有當整個深度技術生態系統被激活和增強,更多的投資者參與進來,深度技術發展進程中的企業才能獲得足夠的動力和支撐。
現在,有一些做法可以進一步有效降低風險,投資者應該掌握這些做法,以最大限度幫助深度技術企業避免市場失敗或技術過于超前。例如,可以從精益創業中借鑒DBTL模式,也就是“設計-建模-測試-學習”(design-build-test-learn)的加速循環,從而讓團隊可以持續改進和快速測試。如此一來,深度技術公司也可以做出最小可行產品(MVP)。例如,合成生物公司已經通過這一方法,將其發布周期從幾個月縮短到了幾個星期。
而一旦在實驗室中研發成功,深度技術的解決方案通常也會作為知識產權受到保護,這使得它可以在限制競爭對手模仿的同時迅速規模化。
最后,通過在每個階段考慮價值和成本,可以進一步降低風險。這在某些人看來可能違反直覺,因為這把成本分析提前到了設計階段,但其實是讓人們在整個過程中都要考慮這項技術所能產生的客戶價值,步步為營。
矛盾3:難度的上升和下降
資金短缺之所以令人擔憂,是因為深度技術研發的初始成本可能非常高。再加上最關鍵的技術風險和以價值為導向的設計實踐都是在獲得MVP的早期階段進行的,所以早期常常令人望而生畏。
然而,深度技術創新的難度正在下降。基因測序、原型設計和模擬的研發成本是十年前的零頭。在基礎設施方面,得益于工廠設置成本更小、漸進式資金部署和優化的維護效率,產品可以以更快的速度投向市場。此外,研發時間也在迅速縮短,因為量子計算機的預期耗時就在不斷縮短。比如DeepMind的AlphaFold 2,這個非常引人注目的項目,以遠遠短于大多數觀察人士的預期的時間,解決了長達50年之久的3D蛋白質折疊挑戰。而在接下來的幾年里,隨著成本的下降和公司規模的擴大,可能會有更多的資金會參與到深度技術中來。
與此同時,雖然投資者籌集深度技術基金有一定的難度,但一批深度技術投資工具正在出現,當下相對靜態和空曠的投資環境很有可能會演變成一個更積極和動態的生態系統。深度技術風險投資和私募基金以及長期適應性基金將有助于鞏固生態系統,并在投資過程中更好地支持深度技術企業。
矛盾4:投資動力有限
如今,投資資金池達到創紀錄水平,通過對籌資模式進行一些調整,適當采取降低風險的戰略,可以將深度技術投資納入投資組合當中。
但另一方面,深度技術企業籌集資金依然困難重重。正如一名受訪者所言:“最大的挑戰是怎么把深度技術這件事情講清楚。”許多技術創業者不懂得怎么和投資者溝通——常常過多闡述復雜技術,卻忽略了技術最終可能的應用場景和商業潛力。
這里面有三大誤解:深度技術需要更長的時間、更密集的資金需求,而且風險更高。要解決這些誤解,就需要重新構建一套深度技術的敘事,清晰闡明背后利害,讓整個投資鏈都能達成共識。這套新的敘事至少要包含三個方面的核心信息。
? 風險雖高,但有可以降低風險的辦法。比如通過以問題為導向、考慮價值和成本來做設計、采用DBTL加速循環法,以及知識產權保護等來降低風險。
? 早期的股權需求平均較高,但隨著時間推移可以得到調整。
? 深度技術其實已經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了。但或許最重要的是,這些成功案例需要被更廣泛地分享。問題不在于創造新的成就,而是要更廣泛傳播這樣的事例。根據風投公司Fifty Years的數據,深度技術投資組合的股權價值增長了超過30億美元,其中至少有8家公司的估值超過1億美元。
評估深度技術機遇
相對于深度技術潛在的上升空間而言,其當下的估值是可以承受的。如果目前的趨勢可以持續下去,到2025年,深度技術投資將增長到約1400億美元。如果新的投資模式和生態系統得以建立——包括為投資者提供新的敘事、為投資者和深度技術創業者提供新的機會、一個由企業和投資者組成的生態系統、更先進的融資結構、更好的風險緩解實踐等,樂觀估計,到2025年,對深度技術的投資將超過2000億美元。
人類社會正在迎來劃時代的轉變。深度技術可以推動社會進入一個以比特和原子為解決方案的新維度。這一領域剛剛出現,沒有人確切知道即將襲來的巨浪的規模和形狀,但它迫在眉睫。著眼未來,我們都有責任消除投資鏈中的摩擦,降低風險,并釋放深度技術的力量。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