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賈琦
來源:財經琦觀(ID:cjqiguan)
特斯拉在燃燒。
熊熊火光里,一條鮮活的生命消逝了。
“特斯拉失控,撞到邊上,翻了幾番再蹭過來,蹭到我車了。”
事故相關車主如是說。
據廣州增城警方通報,事發時左某(男,33歲)駕駛小汽車搭載一名男乘客途經東江大道北。車輛與右側道路水泥隔離墻及王某(女,32歲)駕駛的小汽車發生碰撞,致左某車上男乘客當場死亡。
事故未造成其他人員受傷,隨后,左某所駕駛的車輛發生燃燒。
01 錯拿了三星的劇本
一直以來,人們都以為特斯拉是智能汽車時代的蘋果。
同樣偏執的創始人,同樣狂熱的粉絲,同樣的封閉式系統,同樣的產品統治力......
但最近的走向來看,特斯拉更像是拿了當年三星的劇本。
2014年前后,三星憑借著超強的品牌號召力,一度穩坐中國市占率的頭把交椅。
但其產品實力并沒有像同期的蘋果那樣,持續保持壓倒性優勢。
如今,特斯拉也同樣憑借著超強的品牌力,銷量在國內遙遙領先(同價位碾壓其他)。
至于其產品實力,外觀、性能、輔助駕駛等綜合層面也確實處于領先位置。
但在用戶體驗、外觀內飾等單項上,不少的國產廠商已經跟特斯拉相當或者超過了特斯拉。
2016年8月,三星note7發布不久后在韓國發生了首起爆炸事件。
三星表示:用戶應該使用官方充電器,并且在充電時將手機遠離人體。并認為這是用戶操作不當導致的。
2021年初,在一系列剎車失靈事故發生后,特斯拉先后給出了“路面有積水”、“女性踩剎車力量弱”和“國家電網電流過大”等解釋。
2016年9月,薩德入韓。
同期,因多起爆炸,三星最終決定召回全球250萬臺已出售的note7,中國除外。
隨后,百度貼吧吉娃娃、喵星小丸子發帖曝光國行三星爆炸,緊接著就有大V出來說這倆人想“敲詐三星”。
然后老回的三星爆炸,開啟了漫長的死磕。
媒體出身的他對海外媒體曝光,捅出了國內泰爾實驗室為首的檢測機構均收受了三星大量賄賂。
上海車展維權的女車主,與特斯拉之間最大的分歧也在于不愿接受后者指定的“第三方檢測機構”。
隨后,伴隨著陸陸續續的N起爆炸,在消費者維權和大V質疑消費者的聲音里,三星在華市占率一路走低,直到去年才艱難重返1%以上。
再來看特斯拉。
4月19日,上海車展特斯拉女車主站車頂維權;
4月20日,江蘇溧陽特斯拉剎車燈亮起但未減速,追尾后仍向前推行,懟掉車頭;
4月21日,廣州增城警方通報4月17日的燃燒事故。
后面的故事,尚未發生。
與三星不同的是,手機充電爆炸,說白了主要是財產安全,是受傷隱患。
而汽車這個東西,上來就是要命。
廣州增城的死者并不是唯一的犧牲品。
就在他去世的當天,2021年4月17日,特斯拉在美國自動駕駛系統失控撞樹,2人死亡;
此外,2021年3月20日,特斯拉在比利時失控撞向路邊,1人死亡;
2020年10月11日,特斯拉在法國沖向行人,1人死亡;
2020年9月5日,四川南充一輛特斯拉鬧市沖進人群,2死多傷;
......
據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17日,特斯拉在全球范圍內已發生數百起交通事故,累計造成175人死亡。
175條人命,175個支離破碎的家庭。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如果是,那這代價是否真的要讓消費者來直接承擔?
02 一次溝通
2018年,上海市臨港擊敗廣州市南沙區,成功拿下了特斯拉超級工廠。
隨后,特斯拉以9.73億元的低價摘得上海臨港裝備產業區Q01-05地塊,面積為1297.32畝(約86萬平米)。
工程的進展之快,讓馬斯克用“震驚”來表述。
在正式交付當天,激動的馬斯克更是直接秀了一段尬舞。
上海市官方用兩個“三當年”,來總結所謂的“特斯拉速度”。
2018年,當年簽約、當年取得土地、當年獲取施工許可證;
2019年,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交付。
此外,先后多筆的低息乃至無擔保循環貸款將近200億元,金額慷慨,條件更是大方。
作為條件,上海超級工廠從2023年年底開始,需要每年納稅22.3億元,且必須保證在未來五年在上海工廠投入140.8億元人民幣的資本支出。
如果不能達成這一條件,特斯拉必須歸還相應的土地。
對此,特斯拉在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季度申報文件中表示這一目標毫無壓力:
“我們相信,即使實際產量遠低于我們預測的數量,上述投資開支要求和稅收目標也是可以實現的。”
稅收只是一方面,86萬平方米的超級工廠,提供的崗位數以千計。
并且隨著中國市場的愈發重要,特斯拉中國研發中心的進程也在加快,此舉或將進一步帶動上海新能源汽車高精尖人才就業。
在碳達峰和汽車產業彎道超車的大方向下,我們早已無需再懷疑當局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決心。
大棋盤來看,特斯拉在入華建廠也肩負著兩大重任:
1狼入羊群,加速中國本土電動汽車的優勝劣汰;
2拓展新能源相關產業鏈,形成“類蘋果產業鏈”示范效應,賦能上下游提升行業認可度,加速本土供應商轉型;
然而,現在的情況是中國本土的電動汽車,在供應端已經蔚然成風。
百度、小米、華為先后下水,造車新勢力穩步抬頭,競爭態勢已經足夠劍拔弩張。
供應鏈方面,特斯拉也未必就真的那樣不可替代。
全球范圍來看,中國的電動汽車銷量市場占著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半壁江山。
供應鏈方面,上游-資源:主要由金屬資源鋰礦、鈷礦、稀土礦產類等企業組成。
中游-三電:主要由電池材料、電池、電機、電控等環節組成。
在這兩塊中,全球前十的公司我們本就占了一大半。
說特斯拉來是賦能我們供應鏈的,話確實可以這么講。
但反過來,橫向比較全球的情況,說是特斯拉來華尋求就近產業集群的賦能,也不是不行。
本就是個合作共贏的事情,特斯拉自己在財報中也明確寫道
“相比于美國工廠,上海工廠Model 3生產線的生產成本(單位產能的資本支出)低了65%。”
就引進特斯拉的初心而言,我們有三個訴求。
需要鯰魚來活躍魚塘——可現在的魚塘情況,豈止是活躍,簡直是興奮,恨不得把自己炸了;
需要龍頭來帶動供應鏈集群——我們本來就不存在“從0到1”的訴求。
至于所謂的“大品牌的高標準”,對供應商而言這東西就像魔術秘方,看之前心里沒底,看上三次五次,差不多也就夠了;
需要其開拓市場,在轉化“燃油車主→電動車車主”的主線任務上,出一份大力——這一點倒是持之以恒的存在,但特斯拉不是唯一天選。
隨著民族自豪感的持續提高,其他國產車似乎也能做到。
對上海當地而言,特斯拉擔負的使命同樣有三個。
稅收,就業,友好的營商環境名片。
除了第三個之外,其他的都是上海的本土利益。
上海車展維權事情鬧大后有人問,是誰給特斯拉的底氣?
我不知道。
但我覺得抓人之后,下面的警方提示多少有那么些畫蛇添足。
此外,為什么廣州增城17號出的事,21號才出警方通報?
這個時長合理不合理?這四天中間發生了什么事情?廣州這邊的兄弟,在心態上是否發生了轉變?
我還是不知道。
我并不是說特斯拉要墻倒眾人推了——遠不至此——但此次官媒的齊聲下場,可以說是全國范圍內的一次思想統一。
鯰魚效應,不需要了。
供應鏈集群,本來就是雙贏。
主線任務,不單指著你一家。
想公平競爭,合法經營,一起為碳達峰出一份力,留在這攜手建設社會主義,我們當然非常歡迎。
畢竟電動汽車的升級之路,還確實處于非常早期的初級階段。
但想要特權,想橫行霸市,想搞大資本欺壓消費者那一套,那對不起,這里是上海,不是您祖輩印象中的東交民巷。
我們依然在意友好的營商環境,也希望保持開放的名譽氛圍,但絕不意味著提供“超國民待遇”。
此番輿情翻滾,重點在內部的思想溝通。
至于特斯拉,你愛明白不明白。
新的格局下,特斯拉遠沒有一開始那么重要了。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