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喬雪
來源:Tech星球(ID:tech618)
2月2日,推特大戶馬斯克,在推特上發了一條推文,“off Twitter for a while” (離開推特一陣子),美國網友迅速吃瓜,紛紛好奇鋼鐵俠去往何方。
接著他又更新了一條,“今晚在Clubhouse,10點見。”火速轉戰了另一款美國語音社交App Clubhouse。
馬斯克無疑為這款美國語音社交App Clubhouse 瞬間走紅起到了推手的作用, Clubhouse也順利公布完成B輪融資,估值更是飆升到10億美元,成為資本市場的新寵。
而Tech星球從某公共平臺了解到,有位聲稱從天使輪就介入的投資人甚至曝出已收益100倍,甚至還會可能產生1000倍的收益。
該投資人在2020年7月時,就在公開平臺曬出自己投資Clubhouse天使輪的收益,“賺翻了,要去北京雍和宮燒香。”
雖然是美區App,但是中文互聯網的弄潮兒們并不愿錯過這波international 浪潮,豆瓣、微信群、社交網絡上全是“求一個碼”“帶帶我”,群組接力200多名,邀請碼只順延到20,一碼難求的盛況,很快在閑魚上迅速被抄到了300-500元才能收獲一枚邀請碼。
這是近幾年海內外市場上都沒有看到的獨角獸量級的產品,第三方數據分析公司Sensor Tower表示,該應用程序的全球安裝量約為360萬次(僅在蘋果的iPhone上可用),其中有110萬次安裝在最近六天之內。
另外,火熱的Clubhouse也讓國內大廠所看中。其中,Tech星球從多位人士處獲悉,抖音也在打造一個類似于“Clubhouse”的功能,由抖音“五人組”操作,或于春節前以一個功能的方式內嵌在抖音App中。
而這款估值高達十億美金的現象級app背后,是只有10人左右的創業團隊,用戶們為何著魔?投資人們又看中了什么?
誰在締造clubhouse?
接近clubhouse的投資人告訴Tech星球,馬斯克是clubhouse的創始人刷臉刷來的,還有一個更為隱蔽的關系是,B輪投資領頭方Andreessen Horowitz曾經投資過Robinhood,馬斯克的合作方Astranis(衛星互聯網服務供應商)。
撥開這層云霧再看,馬斯克的入駐似乎不過是為了還風投機構一個順水人情。
而作為硅谷最具有明星光環的風投機構A16Z,是從孵化期就下重注的VC,翻開過往的投資成就,facebook, Twitter都是一枚枚閃耀的勛章。
如果把重點放在創始人身上,兩位創始人都是硅谷的創業老將,接近創始團隊的投資人告訴Tech星球,“這是合計8次失敗換來的一次成功,所以也不算是偶然得之。”
在創辦clubhouse之前,創始人Davison研發了一款小有知名度的產品 Highlight,于2012年推出,這是一款基于地理定位的社交軟件,而地理定位社交也是曾經風口的誘惑,當然,這款產品的高光時刻是,后來被Pinterest收購。
另一位創始人Seth曾在谷歌 Android和地圖團隊工作多年,還創辦過自己的移動軟件開發公司 Memry Labs。
硅谷的圈子就這么大,二人后來經朋友引薦后,聯手做了一個名叫 Talkshow的產品,這款產品的理念上已經和 Clubhouse非常相似,都是承載音頻內容的平臺,但還是沒多久就又黃了。而2019年底開始醞釀的Clubhouse則被稱為在社交領域的折戟沉沙之戰。如今,Clubhouse似乎趕上了撲面而來的音頻風口。
據悉,二人帶著 Clubhouse找到了A16Z投資,獲得了這家風投公司內部多個部門的好評。“我們相信 Clubhouse 的出現能為這個世界帶來積極作用,提高同理心,在人們比以往更需要對話的時候,創造新的對話方式”,這是A16Z合伙人 Andrew Chen對 Clubhouse下重注的理由。
創始人Davison說,該應用程序旨在在Twitter和Facebook等其他社交媒體變得越來越有毒的時候,促進真正的交流。“重點是真實的人際關系和對話,而不是喜歡或跟隨,而這一切都是用你的聲音進行的。”
深諳互聯網的營銷之道的硅谷創業老將們,邀請了最有趣有料的人率先入駐,創始人引入硅谷精英和創投圈投資人,因為A16Z聯合創始人 Ben Horowitz有在嘻哈圈的人脈,因此Clubhouse里能看到 Fab 5 Freddy、MC Hammer這樣的嘻哈圈老前輩,而在今年加入的廣告一姐,則引入好萊塢名人們,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奧普拉也很快入駐。
名人們都來了,我們還又什么資格不去瞧瞧呢?
魔力在哪兒?
產品經理黃老師,在Clubhouse火爆開始就迅速入駐了,“挺上頭的,第一天玩了6小時,第二天大概也是5-6個小時,現在是我手機里比微信使用時間還長的app,上班也放著,生怕自己錯過了哪些精彩的講話。”
在和一些使用者交流后,Tech星球分析發現有3點,可能成為Clubhouse火爆的原因。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大佬們的魅力。2月初,馬斯克初入Clubhouse,就憑頂流實力將其推上風口,第一場聊天的room甚至突破平臺限制的5000人上線,導致平臺一度宕機。蜂擁而至的粉絲與獵奇者們都想一窺大佬的風采,畢竟能截一張和大佬同款圖,也是值得吹噓的。
2020 年 5 月時,Clubhouse app 的日均用戶數約 270 人,這個數據就幾乎占到了總注冊用戶數的 18%。
而截至本周二,第三方數據分析公司Sensor Tower表示,該應用程序的全球安裝量約為360萬次(僅在蘋果的iPhone上可用),其中有110萬次安裝在最近六天之內。首富馬斯克的魅力是無窮的,這無疑替Clubhouse做了一波免費營銷。
很多人說Clubhouse的產品形態比較像聽后即焚的snapchat的故事,在產品的冷啟動上,兩者似乎有所共同。先來講講,讓Facebook都忌憚的snapchat的啟動故事。這款閱后即焚的產品其實最初的時候,并沒有最先觸達那批他想觸達的兩性群體,而是在禁止使用Facebook的定制iPad的橘郡中學生中最快成長起來。
它成為了Facebook最成功的替代品,學生們可以肆無忌憚的傳紙條交換答案,早期用戶的最活躍時間集中在早晨9:00到下午3:00的上課時間,也印證了這一用戶畫像。Clubhouse的故事也是一樣,在冷啟動階段,它找到那批最特殊的用戶,也最先一擊即中了那群渴望向上獲取人脈和知識的高凈值人群。
最初入駐的是想在硅谷掘金的投資人們,創投圈天然的吸引力為Clubhouse構筑了良好的氛圍。還有人認為,“Clubhouse成為了造神工具,Kevin Hart是娛樂之神,Elon就是宇宙探索之神,完了之后Vitalik是DeFi之神。”
其次,Clubhouse在目前階段里能給予使用者新奇的社交體驗,與單向的社交關系不同,一個人和一個人,與一群人所產生的化學反應是截然不同的。
加入Clubhouse就像融入到一個大party里,在這里每個人都是非常有意思,有不同的觀點大家可以進行交換,而且可以刨去眼神交流的尷尬和微表情情緒之外,單純的音頻交流讓表達更加純粹。它能盡可能多地突破現實世界里的地域時間,甚至階層的限制,你可以走進不同的party,聽大家的談話甚至加入他們,這是在現實世界中很難達到的。
最后,內容焦慮像空氣一樣充斥在社交網絡的每一寸土地上,社交不僅是剛需,還有一種被同輩競爭落下的焦慮感,這也被很多投資圈內人稱為FOMO ,全稱是 Fear Of Missing Out,即擔心被落下或者錯過。FOMO 驅動了很多人類行為,Clubhouse的參與者們也是很好的一個例證,由于聊天不會被錄屏或者保留,大家在好奇所謂的弄潮兒們的時代社交工具時,怕一無所知,更怕錯過。
暢銷書《瘋傳》作者說,人類的模仿天性是由人類的先天構造決定的,潛在的上癮機制無疑是Clubhouse的另一大魔力。
Clubhouse的焦慮
Clubhouse的突然火爆,也引發了一眾國內外互聯網大廠們的產品焦慮,躍躍欲試。
老牌社交大廠Twitter開始試水“空間(Spaces)”的功能,作為 Twitter 創立不久的語音聊天室功能。甚至連視頻應用 Netflix 都在 Android 版本的 app 中推出了一個全新的純音頻模式。用戶在觀看視頻時可以在全屏視頻播放器的頂部看到一個‘關閉視頻’的選項,用戶點擊就可以只聽聲音,不看視頻。
而國內的音頻創業者也沒閑下來,前有72小時復制一個Clubhouse的產品人,后有紛紛猜測誰是下一個Clubhouse,喜馬拉雅、soul紛紛被納入想象。
其實,再討論誰是下一個Clubhouse之前,可能要回答兩個問題,Clubhouse的驅動力和商業化的未來在哪兒。
投資人阿文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如果只是想聽名人的分享,去聽TED不就行了,沒必要去下載這個。就現階段而言,名人玩這個就是圖好玩,能堅持下來的并不多。而且名人的時間沒有那么便宜,長久下來,對名人的收益比較小。其次,復制的基因太弱了,我們沒有一個sharing的環境。再加上產品沒有驅動力,現在的驅動都靠名人效應,這將會和國內的分答一樣,火了一陣就不會再火了。”
Tech星球還采訪美國當地的科技行業從事者,小麻說“沒興趣嘗試,本來就是一個很小眾的東西,估計火不了多久,被炒作了一陣,加上鋼鐵俠(馬斯克)上去發言了,才引發了從重心理。”
這類擔心似乎是類Clubhouse產品焦慮的根源,爆火了,之后呢?
如何維持一直活躍的用戶群體,如何鞏固社區內的名人和調性,不僅是這款在美國社交軟件在中文互聯網環境內的存疑點,本土的專業人事似乎也不看好,德爾·約翰遜(Del Johnson)曾是谷歌和甲骨文等互聯網大廠員工,他在推特上發文說,自己曾三度受邀加入Clubhouse,但尚未加入,“我厭惡所有不基于任何事物的獨家俱樂部。”其他批評者則指出其估值是荒謬的,而另一個問題是規模能否擴大。
就在一周前,Clubhous突然宣布了計劃向其平臺添加更多功能,其中之一就是為其創作者社區提供了一種訂閱工具,同時,還計劃推出其他一些貨幣化技巧,例如提示功能和付費活動的門票銷售。目前,Clubhouse缺乏任何貨幣化工具,甚至沒有廣告。這似乎是才創辦一年,拿錢拿到手軟的App上看出了它要亮出商業化利刃的前兆。
畢竟,社交這條賽道已經沉寂很多年了,巨頭們堅守著自己的領地,火很有必要,活下去才更重要,否則一切賬面收益都不過是數字而已。
你體驗Clubhouse的產品了嗎?你認為,中國用戶是否需要第二個Clubhouse?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