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緯創投
年底了,很多人都迎來了加班潮,手上有干不完的活,忙得腳底生風。
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些效率管理的方法,比如:
管理精力而不是管理時間;
做更少的事情而不是更多的事情;
10倍目標往往比2倍目標更容易達成;
給任務設置短的時間要比給任務設置長的時間更容易完成;
與其專注于當下不如專注于長期;
乍一看,這幾條都有些反常識,但往往正確的結論正好是雞湯的反面。希望這篇文章,能提供一些思路,早日讓大家從加班的苦海中解脫出來。以下,Enjoy:
來源 /?衛夕指北(ID:weixizhibei)
“你在哪些問題上和別人的看法截然不同?
這個截然不同的標準是——大多數人認為是X,但真理恰恰是X的反面。”
這是《從0到1》作者、硅谷最成功的投資人之一彼得·蒂爾常問面試者的問題。
沒錯,我們有時候聽過很多雞湯,但往往正確的結論正好是雞湯的反面。
這個世界上有一些認知通常是反常識的,我把這些反常識的道理總結了5條分享給大家:
1
10倍目標往往比2倍目標
更容易達成
有時候,奔著十倍的目標去工作其實比奔著兩倍的目標去工作反而更簡單更容易。
因為你用的方法完全不一樣。
奔著收入翻番的目標,一個人、一個公司往往會繼續加強、優化自己原有的模式。
假如喬布斯用兩倍目標來思考,那么我們在2007年收獲的將是一臺更輕、更好看、能裝更多歌的iPod,而不是一臺iPhone。
假如微信支付團隊用兩倍目標來思考,那么它一定是多加入口、強化安全、廣告營銷這套組合拳,而不是想出搶紅包、推打車支付場景。
假如羅振宇兩倍目標來思考,那么他一定是提升《羅輯思維》節目的精良度,增加播放平臺擴大影響,而不是推出《得到》APP。
人是如何廢掉的?
很多人的人生就被一個簡單的2倍目標廢掉的:用了5年時間,業務更加熟練了,技能更純熟了,收入的確翻了2倍了,但人生的可能性也就沒有了!
想一想,你是在用2倍思維工作還是用10倍思維工作。
2
管理精力
而不是管理時間
我曾經研究過很多種時間管理的方法,而實踐之后得出一個樸實的結論——
在時間管理之前我們更應該做精力管理。
這源于一個簡單的道理:時間和時間是不一樣的,或者說精力在時間中的分布是不均勻的。
你每周六安排兩小時看書,你會發現有時候2小時效果極佳,而有時候2小時還看不完10頁,這就是精力的不均勻。
所以,機械地分配時間是不正確的,而需要靈活地分配你的精力。
那么具體怎么辦呢?
第一,保持并增強你的精力。
鍛煉和睡眠如何強調也不過分,精力是需要你的心臟向你的大腦輸送足夠多血氧來維持的,不鍛煉,你的競爭力就會下降,就這么簡單。
人的大腦里有一塊區域叫海馬體,它擔當著幫助記憶以及空間定位等作用,過了30歲以后,每隔一年,海馬體要萎縮0.5%,鍛煉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
第二,在有限的精力中做最重要的事情。
什么是最重要的事?
“你喜歡的”、“你擅長的”、“社會需要的”——這三個范圍中需要最大的交集,至少要保證滿足其中兩個。
而判斷最重要的事需要看的足夠長遠——
1.這件事能否有積累效應,即乘法效應;
2.這件事在10年后是否依然重要;
3.這件事能否加強我最核心的競爭力。
3
給任務設置短的時間
要比給任務設置長的時間更容易完成
時間管理領域有一個著名的帕金森定理——“人們總是會自動填滿一個任務設置的總時間”。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任務兩天可以完成,如果你給一個人設置為三天,他一定會用三天的時間去完成。
所以,不管任務是給自己的還是給別人的,設置一個剛剛好甚至比剛剛好稍短一點的時間是非常有必要的。
《黑鏡》的編劇查理·布洛克說——“不要談什么天分、運氣,你需要的是一個截稿日,以及一個不交稿就能打爆你狗頭的人,然后你就會被自己的才華嚇到。”
4
我們應該做更少的事情
而不是更多的事情
我們都太忙了,有人甚至以忙為榮,這是不對的。太多人用忙來替代思考。王興那句“人為了逃避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并不是聳人聽聞。
我們做了太多沒用的事,我們太少思考什么對自己是重要的。
真正的智慧是少做事情而不是多做事情,論勤奮,你永遠比不上富士康加班的員工。
彼得·蒂爾作為PayPal CEO有一個“極端聚焦”哲學(Extreme Manager Focus)。
我們經常問這樣的問題:“這周你的五大工作重點是什么?”或者“你上半年三個最大的貢獻是什么?”
但是特立獨行的彼得·蒂爾拒絕這樣思考,在他看來,你一旦開始給事情排優先級,就意味著注意力的分散。
所以,他要求員工一次只能專注一件事,而且他絕對執行——如果任何員工想和他討論自己核心任務以外的事,他都會果斷拒絕。
同時年終總結時,他的員工必須明確寫出他們對公司最有價值的一個貢獻,對,只能寫一個。
彼得·蒂爾解釋說:
“人其實是喜歡逃避挑戰和困難的一種動物。比如,現在你手頭上有兩個任務:一個非常難,沒有明確答案,但是一旦解決對公司會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而另一個,答案相對明確,對公司也有些幫助,但好處沒有那么大——這時候,人往往會優先去解決那個有明確答案的問題。一旦解決完了,他會給自己再找一個簡單的問題,最后那個非常難但是又非常重要的問題就被擱置了。”
5
很多人專注于當下
但其實應該專注于長期
很多人都關于解決當下的問題,進入了應付式的疲于奔命的人生。
但我們的人生是長期的人生,是要活到80歲的人生,是要繼續戰斗幾十年的人生。
現實是,太多人做了短期有收益但長期對人生無益甚至有害的事。
每個人都要有戰略耐心,增強自己的延遲滿足感。
感受一下巴菲特的財富和年齡的關系
亞馬遜的貝佐斯在1997年股東信開篇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一切服務于長期”,23年來,他也的確是這么做的。
玩游戲的即時滿足是很爽,但人生這個游戲往往打完一個個Boss之后要等很長的時間才能升級。
人生是一場長跑,千萬不要用短跑的姿勢和速度。
題圖來自unsplash.com,授權基于CC0協議,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