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承載字節跳動全球化野心的最大“船艦”,TikTok日前在英國市場“翻船”了。因為高管的不當言論,TikTok Shop引發了員工的離職潮。事實上,TikTok Shop在英國遇到的麻煩不止是文化沖突問題,帶貨業績上不去,盜版、山寨、封號等問題也時有發生。另有消息顯示,TikTok電商業務接下來會發力東南亞,其中,新加坡也是字節海外高管駐扎的核心陣地。
撰文/ 《財經天下》周刊作者 薛永瑋
編輯/ 董雨晴
一場被圍觀的“摩擦”
在遙遠的大不列顛,一群英國人被TikTok的加班文化搞怕了。6月9日,有媒體報道稱,抖音國際版TikTok的中國管理團隊與倫敦員工之間發生的沖突引發了離職潮。
10名現任和曾任英國TikTok員工的人士向媒體表示,自從TikTok在英國推出TikTok Shop(類似抖音小店)后,人員外流就開始了。目前,至少已有 20 名員工離開,現在的團隊只有以前的一半規模。一名現任員工說,“這就像一場游戲,每周都有人離職,每周一我們都會問誰被解雇了,誰辭職了。”
“英國完全做不起來了,這塊業務像是被放棄了,沒人管了,估計和英國人鬧離職也有關系。”一位TikTok英國小店的小型賣家對《財經天下》周刊說,早在今年4月中旬開始,TikTok英國小店的流量就開始出現下滑,其成交量非常慘淡,“英國公司的人很討厭996,內部產生了分歧”。
導火索來自于TikTok歐洲電商負責人Joshua Ma在某次會議上說的一句話——“作為一名資本家,不認為企業應該提供產假”。這一言論被指激怒了倫敦員工,后續,Joshua Ma也傳出將從TikTok英國電商團隊中隱退的消息。
對此,TikTok方面表示,一切制度都有遵循當地的法律法規,針對部分員工和媒體反映的種種問題也展開了自查。
此次矛盾會集中在TikTok Shop業務上并不算意外。據報道,自去年10月TikTok Shop在英國倫敦成立亞洲以外的第一個電商總部后,業績就不盡如人意,企業文化也備受外界詬病。
一位TikTok員工對《財經天下》周刊說,國人在海外就業的工種以技術人員居多,而技術人員的工作節奏是相對平穩自由的,加上大家對字節跳動的工作模式較為認可,往往可以適應TikTok的工作環境。恰恰是TikTok Shop這樣的電商部門,處于探索階段,又承受著營收壓力,所以普遍要求更高的工作強度。而此類工作也因為更重運營,更需要本地人的加入,所以導致了沖突發生。
這次摩擦其實只是TikTok在海外面臨的文化沖突中的一角。很多人眼里野蠻生長的TikTok電商,在海外的本地化運營中一直存在困境——這也是所有中國科技公司出海都要面對的問題。
有TikTok倫敦電商團隊成員表示,為了方便和中國團隊通電話,他們一大早就要工作,又因為直播帶貨在晚上效果更好,他們要很晚才下班。直播結束后,還要立即提交“反饋報告”,下班后也需要及時響應工作請求,不然可能被“點名批評”。
有員工認為,字節跳動帶來的強硬企業文化,與英國員工習慣的寬松辦公環境相沖突。
事實上,字節跳動自創立起就保持了多年的“大小周”工作傳統,以至于每年可以多擠出20個工作日的工作時長。這項規定在2021年8月1日被終止。
按照2021年倫敦全職工人平均每周工作36.8小時的數據來算,他們平均每個工作日大約工作7.5個小時。但據TikTok員工稱,TikTok倫敦電商業務的員工,經常一天要工作12個小時以上。
英國的勞動法還規定,所有每周工作5天的工人在法律上都有權獲得每年至少28天的帶薪年假。產假也有著嚴格的規定,符合條件的員工最多可以休52周的產假,其中39周可以帶薪。在產假期間,公司需要支付員工法定產假工資。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此次圍繞“產假”的爭議會發酵出如此大的風波。
不過,這幾乎是全球科技公司大舉擴張都要面臨的情況。一位曾在亞馬遜工作9年的人士對《財經天下》周刊回憶,在亞馬遜工作期間,每天晚上也需要保持“on call”的在線狀態,以便解決臨時出現的系統問題,“一般新人入職一兩年之后就可能想走了,離職率也非常高,覺得太傷害身體”。
從Facebook跳槽至TikTok的一位員工也聽說了此次發生在英國的事件,并表示,“在TikTok工作的感覺,其實和在Facebook并沒有差特別多。”
兩種管理方式
TikTok作為承載字節跳動全球化野心的最大“船艦”,在多個國家市場上嶄露頭角。但分散在美國、英國、日本、巴西、德國、新加坡等地方的TikTok團隊,也注定要在管理上克服更多困難。
在TikTok美國分公司做研發工程師的阿J(化名)告訴《財經天下》周刊,以其所在的研發團隊為例,70%的員工是華裔背景,且由于TikTok前身是Musical.ly——一家來自上海的公司,所以研發團隊交接時使用的代碼文檔也大都是中文的。語言壁壘讓一些外國員工難以適應。
“比如‘上傳作業’,我們會說這是一個upload operation,但是機器翻譯就可能把它翻譯成upload homework。外國的工程師就會來問,‘what is homework?what do i do?’(家庭作業是啥,我該干嘛?)”,阿J說到這里大笑起來,“非常心疼公司里的外國小哥”。
但比起選擇哪種語言,更難適應的是選擇用哪種方式和上司相處。《硅谷秘密》一書曾對6家硅谷企業的文化建設做了詳盡介紹:硅谷人才適應的工作環境是一種寬松的創業環境,一種企業與員工之間達成“聯盟”關系后相互成就的環境,這有別于傳統企業自上而下的控制管理關系。
在硅谷文化體系中,“開放性和透明性”、“領導者而非管理者”是重要的兩條原則。
“美國員工的心理需求比較強烈,基本上每天都會和manager(主管)進行一次一對一的談話。”前述在亞馬遜工作9年的人士對《財經天下》周刊說。在頻繁的個人談話中,manager不僅會同步一些升職加薪的基礎信息,還會進行一些非常“personal touch(個人風格)”的深入談話,“比如問及你的事業進行到哪一步了、還需要什么幫助”。
上述人士介紹到,員工們已經習慣了經常得到一些口頭鼓勵,“sounds good(聽上去不錯)、perfect(完美)”。
但阿J認為這一點在TikTok幾乎不可能實現。以他所在的研發團隊為例,幾位manager都是華裔背景,一位manager管理30~40個人,“這在美國是無法想象的”。在美國,一般一線的manager手下只有5~6個人,“只有senior manager(高級主管)才會管30~40個人”。
這也導致,就算manager舉行了會議,也是結果導向的匯報式會議,“這對美國人來說非常不適應”。甚至連升職加薪,員工自己也并不知情,“全都在黑箱里操作,沒有一個清晰的評審標準,平時很少溝通,只能在年終的時候才能知道這些東西”,阿J笑稱,“或許有一天你突然就發現自己升職了,或許也不一定。”
甚至就連中秋發月餅,也會在TikTok內部引起“沖突”。TikTok的管理者們曾在中秋節當天單獨給中國員工發放月餅,這被一批外國員工抱怨是“不公正待遇”,公司因此出面安撫了員工。后來,字節開始用問卷形式讓海外員工選擇要不要月餅,但又被另一波員工認為這是在“傳播文化”,公司還要繼續出面安撫這些員工。
種種因素下,金錢激勵似乎成了TikTok吸引人才、維系管理的最大優勢。
一位從硅谷大廠跳槽至TikTok的員工向《財經天下》周刊表示,其月薪漲幅達到了30%,“這種漲幅確實比較少見”,在TikTok工作,也對未來回國就業大有裨益。根據薪資調查網站payscaled的統計,倫敦互聯網公司的運營經理年薪通常為2.7萬-6.5萬英鎊,而TikTok這一職位的年薪為3.9萬-8萬英鎊。
如果年終績效考核拿到E,還將意味著可以拿到一筆7~9個月的年終獎。根據字節跳動的考核體系,績效考核拿到M以上,還有資格用年終獎兌換期權,而TikTok的估值一度達到約500億美元,如若未來上市成功,這將是一筆不菲的收益。“到時候可能就財富自由了。”阿J說。
但TikTok的這個制勝法寶,對背井離鄉的國人奏效,對外國人來說可能卻行不通。在加州山景城工作的TikTok前工程團隊主管Lucas Ou-Yang曾公開表示,與他共事的所有10位產品經理,全都在入職大約一年后辭職,只因為不愿意跟著中國同事的日程表來安排工作。
“對外國人來說,金錢的激勵似乎沒那么重要,他們需要人文上的關懷。” 阿J說到。
經營同樣面臨挑戰
事實上,本次TikTok Shop英國員工離職潮爆發,除了是文化和管理方式的差異帶來的,也有一部分因素來自于TikTok電商在英國的經營情況較糟糕,這讓員工承受了一定壓力。
2020年底,TikTok曾擴大歐洲團隊,打算將倫敦辦公室的員工規模從2020年初的300名增加到1000名,倫敦辦公室也吸引了眾多谷歌、Facebook前員工加入。英國是世界上電子商務最發達的市場之一,特點就是高客單價,TikTok押注英國市場和歐洲市場,是當時的適時之舉。
但其電商業務的進階之路并不順利,英國電子商務的市場份額長期被亞馬遜和eBay的英國站所占據,剩下的市場則由Argos、Asda等本土網站瓜分,中國電商平臺生存艱難。即便是掌握了流量密碼的TikTok,其電商部門在英國還是長期處于虧損狀態。
一方面在于其定位面臨水土不服的問題。TikTok電商早期為了在歐洲快速占領市場,打低價快速獲客,一批仿蘋果、仿大牌包、仿大牌電器的高仿產品涌入直播間,甚至和正品大牌一同銷售。
尤其是“高仿戴森”吹風機的案例,TikTok上售價僅為14英鎊(約合人民幣118元),而正版戴森吹風機的建議零售價為450英鎊(約合人民幣3760元)。戴森發現后致函TikTok,希望平臺能夠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并敦促TikTok在移除“不合格產品”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還有Lookfantastic、L‘Oréal 、Charlotte Tilbury等知名品牌,也對大幅打折促銷的營銷方式表達了不滿。
TikTok Shop后來聲明,平臺將對違規經營的直播間和相關賬號嚴懲不貸,要求商家遵守平臺規則、杜絕違規經營。
另一方面,店家同樣抱怨不斷。今年4月起,TikTok英國還掀起了封店潮。從去年7月就入駐TikTok英國小店的張銘(化名)就收到了來自TikTok官方的封號郵件。在賣家內部一個廣為流傳的猜測是,TikTok英國小店也開始向亞馬遜學習,一個賬號違規,其他同IP下的關聯賬號也就封了。還有賣家告訴媒體,封店是因為TikTok英國小店上有很多假貨,被品牌方發現且舉報。
在平臺標準變高、銷售目標變高的背景下,商家的客單價卻始終上不去。張銘告訴《財經天下》周刊,他在今年開始嘗試提價賣一些較貴的商品,“只提高了50英鎊,就沒人買了”。無形之中,商家的利潤空間也變低了。
回款周期也被拉得無限長。張銘回憶,此前英國用戶打進TikTok英國小店的錢款,需要通過Payoneer(派安盈)才能提取到國內銀行卡,“但Payoneer的客服回復也非常慢,回款最長能拖到一個半月,現金流實在受不了”。
“在TikTok英國賣貨,就像‘做慈善’一樣。”張銘感慨到。因為匯率差的原因,往英國賣東西其實利潤是較高的,但早期開通英國小店的時候,大家的想法都是先靠低價吸引用戶,但沒想到,用戶留存度非常低。再到后期,轉化率越來越低,運費補貼也取消了,一些小型賣家完全是倒貼錢的狀態。
就在這樣的境況之下,TikTok Shop還是按照在其他國家的發展狀況,設定了英國每月直播總銷售額達到40萬英鎊的目標,并從銷售額中收取5%的傭金。可想而知,直播效果難言樂觀。
一位英國員工對媒體抱怨稱,目前一次“相對成功”的直播帶貨也只能產生不到5000英鎊的銷售額,許多直播的銷售額甚至為零,公司設定的目標“不切實際”。
一位長期旅居國外的人士對《財經天下》周刊說,歐美還沒有完全接受電商直播的形式,有時甚至更習慣電視導購,老外也尚未養成習慣去做全職的帶貨主播,所以直播帶貨的產業完全沒有做起來。這也導致了TikTok雖然有意推動英美融合店,但美區流量一直也不夠穩定。
現在,以張銘為代表的中小商家甚至已經放棄TikTok英國小店,就算有英國用戶進來下單,他也選擇退款不再發貨,“單量非常少,每一單本來又很便宜,利潤變少了,還不夠來回折騰的”。
事實上,今年以來,字節跳動跨境電商在歐洲的收縮已經顯現。今年2月,字節跳動主攻歐洲市場的獨立站 Dmonstudio關閉,5月,其面向歐洲五國的跨境電商平臺Fanno也被傳將在字節內部被淘汰,但Fanno業務負責人否認了這一點。
很多和張銘一樣對英國市場感到失望的中小賣家,把目光轉向了東南亞。
數據顯示,TikTok電商2021年GMV最高約60億元,而其中來自英國的GMV占比不到30%,約70%以上是來自印度尼西亞。
4月,TikTok一連打通了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東南亞四國的跨境電商。TikTok的直播短視頻開始實現跨國別引流,中國商家進入TikTok Shop站點后,可以通過視頻和直播帶貨兩種方式,把貨賣到東南亞。
“東南亞的好處是出單量高,我現在一天就能出幾百單。”張銘說到,目前泰國市場最為熱鬧。5月以來,已有大批TikTok商家進入東南亞。
數據顯示,東南亞絕大部分國家零售電商的滲透率都低于5%,這意味著,東南亞的電商市場還在一個培育階段,而TikTok上的中國商家,正好扮演著培養用戶消費習慣的角色。好在東南亞人口較多,用戶特點也和中國消費者較重合。
另一方面,TikTok總經理周受資、負責TikTok算法技術的朱文佳,以及其他重要的產研人員都常駐新加坡。最新的消息是,TikTok Shop新加坡本土店將在6月中旬正式啟動,并在6月初開放本土賣家注冊入駐。
此前,在被印度封禁之前,TikTok在印度市場已有2億用戶,字節另外一款社交產品Helo,也一度成為印度最大社交媒體,坐擁千萬級日活,超過印度本土公司sharechat。在歐洲市場受挫后,TikTok重返東南亞的野心是顯而易見的。
數據顯示,2022年5月抖音與TikTok在全球AppStore和GooglePlay吸金超過2.77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1.6倍,蟬聯全球移動應用(非游戲)收入榜冠軍。
但一個已經在英國寫明的事實是,如果TikTok依然沒有更為穩定的本土化運營團隊,沒有供應鏈上的優勢,曾出現在英國電商業務上的業務挑戰、流量枯竭等問題,接下來也會出現在東南亞。
對于還在狂飆突進的TikTok來說,還有不少比文化沖突更復雜的問題等待著它。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