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雙曲線一號第4發民營商業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火箭飛行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
這一再度向太空發起的挑戰,卻最終鎩羽而歸,遺憾的同時更讓人清醒認識到:航天事業仍是一項具有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特點的事業,航天探索之路任重而道遠。
顆顆螺釘連著航天事業,小小細節決定任務成敗。縱觀世界航天發展史,太空探索之路絕非一片坦途。近年來不論是老牌勁旅還是新興力量,均有過失敗的經歷。
2022年2月,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單次發射的49顆“星鏈”衛星遭遇地磁暴,其中多達40顆由于無法恢復正常軌道高度而損毀。
2020年11月,歐洲阿麗亞娜航天公司發射的一枚“織女星”運載火箭,在起飛8分鐘后出現偏離航道跡象,導致發射任務失敗。
2020年6月,日本一家民營火箭公司自主研發的小型火箭“MOMO”5號發射失敗,火箭升空后不久墜入大海。
我國著名航天專家葉培建院士曾直言,航天是一項“10000-1=0”的事業,“萬人一桿槍”是航天事業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我國航天事業不斷取得突破、發射次數屢創新高、商業航天快速發展,這得益于國家的科學規劃和大力支持,得益于航天人始終堅持“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始終保持“如履薄冰”的嚴謹態度。
目前,我國已有星際榮耀、星河動力、藍箭航天、零壹空間等多家民營航天企業嘗試過入軌發射。其中,由星際榮耀研制的雙曲線一號運載火箭是我國首個由民營企業成功實施入軌發射的運載火箭,由星河動力研制的谷神星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執行過兩次入軌發射任務。
探索宇宙絕非一蹴而就,我們既要正視失敗,更要越挫越勇。《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指出,研究制定商業航天發展指導意見,促進商業航天快速發展。我們有理由期待,未來中國的商業航天會更加精彩。
來源:新華社 作者:胡喆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