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于Nature Portfolio
科學家認為,新變異株的出現只是時間問題。
接下來呢?
就在新冠病毒(SARS-CoV-2)變異株Omicron在2022年初掀起又一輪感染和擔憂之后(參見:令科學家警惕的Omicron變異株),一些國家的新冠確診病例已經呈現出下降趨勢。但經過兩年多的反反復復,即使是這些國家的公民也不由得問一句:下一次暴發是什么時候?又會以什么形式?
“我認為肯定還會出現擁有不同免疫逃逸水平的新變異株,”英國愛丁堡大學病毒演化研究員Andrew Rambaut說,“有大范圍傳播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現這些變異株。”
科學家一邊等待下一個變異株的出現,一邊研究當下正在流行的Omicron,希望能在此基礎上預測接下來的情況,之前的一篇特寫文章解讀了這方面的研究(參見:Omicron困擾科學家的四個問題 |《自然》長文)。以下是科學家希望這類研究解答的三個關鍵問題。
下一個需關注變異株何時出現?
我們無從得知哪個變異株會在什么時候流行起來,以及它是否會成為“需關注變異株”——即有跡象表明其具有值得警惕的新特性,比如傳播速度變快,致病性更重,或是免疫逃逸(參見:病毒載量增加1260倍!Delta毒株的傳播速度為何這么快?)。
公眾最熟悉的要數Omicron和Delta最早占主導地位的亞變種了。但研究人員也在監測爭奪這一地位的各種相關亞變種。比如在2021年底,Delta的AY.4亞變種就有被AY.4.2取代之勢。“然后,來勢洶洶的Omicron登場了。”英國Quadram研究所的生物信息學家Andrew Page說。
這些病毒動力學的歷史告訴我們,每過幾個月就會有一個新的變異株橫空出世,“它們的出現好像還挺有規律的,”Page說,“這種情況大概會一直持續下去。”
但這個變異株是否會成為需關注變異株仍是未解的問題。眼下,Omicron的原始譜系BA.1正在被BA.2取代。雖然BA.2的傳播力很有可能比BA.1更強,但和今年初橫掃多國的原始譜系相比,BA.2譜系的變化似乎不大。
這種動力學在病毒病原中可能很常見。但我們以前從未如此密切地關注過一種病毒的感染,Page說,因此,科學家過去也不了解其中的蛛絲馬跡。但這種密切監測已有放松之勢——他說英國的新冠檢測率已經開始下降,一定程度上是因為Omicron的致病力較弱。如果感染癥狀較輕,人們就不太會去檢測,政府鼓勵大家檢測的積極性也不高。
到頭來,這將不利于對新冠病毒基因組的監測工作。Page說,當Omicron被發現時,拉響警報的速度非常快,但今后可能要過好幾周才能發現已經在傳播的新型需關注變異株。“我們肯定無法保持目前的監測速度,”他說,“但如果它不會導致重癥,那還有必要開展如此嚴密的監測嗎?”
下一個變異株會引起重癥嗎?
相比之前的需關注變異株,Omicron導致重癥的能力似乎下降了不少——這一特征多多少少減輕了這波疫情的影響。
雖然有人據此推測,新冠病毒會向致病力減弱的方向演化,但新冠病毒的演化路徑仍不夠清晰,Rambaut說。目前看來,新出現的需關注變異株都不是從它前面那個流行株演化而來的,而是來自別的譜系(參見:Omicron之后,新冠疫情將如何收尾?|《自然》長文)。目前尚無法保證下一個流行株肯定會來自新冠家譜樹上偏“溫和”的Omicron分支。“下一個變異株也有可能回到Delta或Alpha譜系,可能具有很強的免疫逃逸能力,足夠把Omicron趕出舞臺。”Rambaut說。
研究人員仍不清楚Omicron的毒力相對減弱在多大程度上是因為人群對新冠病毒建立的廣泛免疫力,而不是因為它的固有屬性。隨著全世界打疫苗的人、感染的人、既打疫苗又感染的人越來越多,免疫屏障可能會加固,對新冠重癥的抵抗力自然也會提高。
但Omicron的行為確實與之前的變異株有些不同,南非開普敦大學免疫學家Wendy Burgers說。比如,多項動物研究發現,Omicron比之前的變異株更不容易侵害肺部[1](參見:Omicron不易損傷肺部,或比Delta更溫和)。“下一個突變株會有不同的特性嗎?”她說,“我想我們不能保證病毒的那些固有差異不會變得更糟。”
“我們對人體的了解很充分,但病毒才是無法預測的,”她說,“這讓我有點害怕。”
疫苗對新的變異株還有效嗎?
Omicron的基因組有54個突變,其中34個突變都聚集在對病毒至關重要的刺突蛋白上,這些突變能嚴重弱化新冠疫苗的抗感染能力。不過,疫苗對重癥的保護作用似乎依然很高,這可能也是Omicron看起來致病力不強的一個原因。
Burgers說,這是個好消息,說明疫苗激活的免疫對今后的需關注變異株依然有效。雖然Omicron在刺突蛋白上的突變似乎能削弱抗體這道防線,但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T細胞識別病毒的能力只是輕微下降。這些T細胞被認為在限制病毒感染范圍、殺死受感染的細胞、控制病毒擴散方面非常重要。“Omicron出現后,我確實松了一口氣,”Burgers說,“我相信,即使出現一個新的變異株,T細胞應答依然會很強。”
但Burgers也指出,當抗體在對新冠病毒的免疫中變得不那么重要時,T細胞的重要性就開始增加了,而一個能躲避T細胞監測的毒株無異于掌握了生存密碼。“T細胞應答的作用越來越大了,”她說,“我們接下來可能會看到T細胞逃逸。”
對于流感病毒等其他病毒來說,逃逸T細胞免疫的能力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演化而來。但我們很難預測這在一場持續不退的大流行中需要多久。
至于人群免疫將如何決定疫情走向,免疫學家進行預測的難度也更大了,因為決定人群免疫的因素越來越復雜。有些人可能已經接種過一種或多種疫苗,感染過一個或多個變異株——不管打沒打過疫苗。
一般來說,對新冠變異株的累積暴露可以增強免疫,墨西哥國家呼吸道疾病研究所的傳染病專家Santiago ávila Ríos說。Ríos和他的團隊在一篇預印本論文中指出,對新冠病毒的反復暴露,無論是通過疫苗還是通過感染,都能增強抗體應答,以及免疫細胞B細胞的應答[2]。他說:“所以說,只要更多人以不同方式完成了新冠病毒暴露,新出現的需關注變異株可能會讓疾病負擔減輕。”
但就訓練機體應對新變異株的能力來說,怎么暴露也是有講究的。一項尚未經過同行評審的研究[3]發現,打好疫苗再感染Omicron的人,其體內的抗體會急劇增加,南非金山大學病毒學家Penny Moore說。這些抗體還能與除Omicron之外的多種新冠變異株結合,降低其破壞力,這種特性也被稱為交叉反應(cross-reactivity)。
感染了Omicron但之前從未有過新冠病毒暴露(通過疫苗或感染)的人,這些人產生的抗體阻斷其他變異株的能力稍顯薄弱。“我們不能假定這些人在遇到今后的需關注變異株時,也能得到很好的保護。”
歸根結底,數據中還是能看出打疫苗的重要性,Burgers說。“我們知道疫苗能強化我們的免疫,而T細胞免疫還具有與另一種變異株交叉反應的特性,”她說,“我們還有未知,但我們也有很多可以掌控的。”
參考文獻:
1。 Diamond, M。 et al。 Preprint at Research Square https://doi.org/10.21203/rs.3.rs-1211792/v1 (2021)。
2。 Bednarski, E。 et al。 Preprint at medRxiv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2.02.07.22270626v1 (2022)。
3。 Richardson, S.I。 et al。 Preprint at medRxiv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2.02.10.22270789v1 (2022)。
原文以The next variant: three key questions about what’s after Omicron為標題發表在2022年2月28日《自然》的News Explainer版塊上
原文作者:Heidi Ledford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