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新浪科技 周文猛
按照原定的計劃,在昨晚舉辦的2022年東方衛視春節晚會上,演員黃曉明將首次搭檔虛擬人物“國風曉明”登臺亮相,與“另一個自己”同臺對話。
可惜,黃曉明與虛擬人“黃曉明”最終都沒有出現在舞臺上。不僅如此,此前屢次出現在大眾視野的虛擬人形象,在今年的央視春晚舞臺上也忽然遇冷了。
這不禁讓人反思,看似光鮮亮麗的背后,虛擬人產業的發展是真風口還是假泡沫?
虛擬人這個春節不太熱
大年初一,北京春晚直播節現場,青年歌手劉宇攜手虛擬人蘇小妹,共同演出的跨次元實境舞臺秀《星河入夢》。直播節目中,首次登陸舞臺的虛擬人“蘇小妹”,展現了吟詩、舞劍等傳統藝能,用虛擬人物的方式,為北京衛視春晚增加了跨次元的國風科幻色彩,帶領觀眾沉浸式體驗虛擬世界。
在贊賞“蘇小妹”虛擬形象逼真且舞姿優美的同時,觀眾們卻也驚奇的發現,“蘇小妹”似乎已成為了今年春晚節目名單中,唯一的一個虛擬人身影。在央視、湖南衛視以及浙江衛視等主流衛視節目名單中,并未看到虛擬人的身影。
而在此之前,宣稱將要推出黃曉明搭檔虛擬人物“國風曉明”東方衛視,也隨著黃曉明的缺席演出,并未如約帶來自己的虛擬人節目。
在去年12月31日播出的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上,由數字王國打造的虛擬人“鄧麗君”,便曾與歌手周深同臺合唱《小城故事》、《漫步人生路》等歌曲。1月1日,由湖南廣電推出的《你好星期六》節目現場,虛擬主持人小漾也曾亮相,成為常駐人格化培養虛擬主持人……
隨著越來越多虛擬人的身影,出現在各大衛視平臺及網絡環境,資本、媒體等紛紛將虛擬人,看做是新一輪科技與產業投資的新風口。一時之間,“虛擬偶像永不塌方”,“虛擬人代言風口已來”的論調迅速的流傳開來。
然而如今,在虎年春晚這樣一個凝結民族情感與時代內涵,向外界展現前沿科技創新的重要舞臺上,此前備受關注的虛擬人,卻“預冷”了。反而是由AI多模態動捕系統技術、XR、AR、全息等多種技術,組成的虛擬星空、海洋、千里江山圖等虛實結合場景,成為了春晚節目吸睛的亮點。
產業發展需要到2030年?
在虛擬人行業,目前業界主要存在兩種主要的虛擬人形象代表。一種是類似于虛擬偶像、虛擬IP等,帶有強烈內容運營和IP屬性的虛擬人形象。
而另外一類,則是完全基于AI、大數據、人機交互以及實時渲染成像等技術能力的,具有邏輯和業務處理能力的“數字虛擬人”。
對于具備實時交互能力的數字虛擬人而言,基于IP以及強運營屬性的虛擬人其實更多地是基于電影特效技術實現的,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紙片人”,技術含量較低。
“事實上,目前市面上的許多虛擬人更接近于‘紙片人’概念。他們更多是基于電影特效和CG技術實現的,這類虛擬人其實實現難度不大,而且技術含量不高。”此前,在與新浪科技溝通過程中,小冰公司CEO李笛便曾指出那些強IP運營類虛擬人缺乏技術壁壘與門檻的缺點。
然而目前,不管是哪一類虛擬人,在其產業乃至于商業化發展的過程之中,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
以IP和運營屬性較濃的虛擬偶像為例。一方面,虛擬偶像“人設”的打造和維持,并不比一個真實藝人靠人設走紅以及維持來得容易。此外,虛擬偶像缺乏自己的生命感受,表達受限,從而在流量價值的兌換上有額度限制。這些局限的存在,導致了目前虛擬偶像的培養及使用成本,并不如直接使用真人明星來得容易。
而對于以技術為主的“數字虛擬人”而言,目前該類虛擬人在實現落地時,也面臨著情感計算困難,表情與動作生成、管理存在挑戰等方面的問題。想要短期內實現落地挑戰重重。
中科深智創始人兼CEO成維忠曾指出,預計完全的數字虛擬人能夠真正地與真人區分開來,需要到2030年,到時才能真正迎來屬于自己的春天。
對于眾多明星競相參與演出的春晚而言,目前問題不斷挑戰重重的虛擬人,或許仍然缺乏實際的競爭力。其想要獲得關注度與持續的吸引力,仍然需要時間的沉淀與打磨。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